怎樣放風箏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提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現在看來,原來不止現代,就連高鼎所在的清代,放風箏也是一種有意思的運動。而現如今的21世紀,放風箏早已成為一種老少皆宜的戶外休閑運動,這樣一個蘊含多種益處的運動,無疑是深受大家喜愛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去放風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怎樣放風箏,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怎樣放風箏
放風箏的動作放風箏時,一般在風力不強的情況下,需要兩個人合作完成。先要由一個人拿住風箏,用手抓住骨架的中心,然后退后,與另一個人相差10米以上,等來風時,就放開手,讓風箏自由飛。
而另一個人則左手拿風箏線,右手拿線拐,在風箏升空時,一直向前沖,等風箏逐漸穩定下來,才慢慢地停下腳步,風箏便由著風力與人的拉力緩緩上升,升上藍天。放風箏的場地、天氣放風箏適于空曠的戶外,需要遠離樹木、高建筑物、飛機場以及電線桿等,最佳的放風箏的場地位于大型運動場、郊外、草原等。當然,放風箏不僅需要注意場地問題,還要選擇一定的季節、天氣。
春秋兩季最適宜放風箏,尤其是在清明前的早春,那個時段可謂是放風箏的黃金時段,在此期間放風箏是再適合不過的啦。而且放風箏最宜在有風的下午4點鐘左右,這時的風向比較穩定,風力懸差不大,便于風箏放飛。
放風箏的風力放風箏的風力大小是根據風箏的大小而設定的,不同體型的風箏所需的風力也不同,大型的風箏需要強風,在弱風的情況下無法飛升,小型的風箏則需要弱風,在強風情況下會有傾覆的現象,容易破壞風箏。
一般2-4級的風力適于放風箏。放風箏的注意點40歲以上的.人在放風箏前應做五分鐘的頸部活動,以免供血不足。放風箏不宜在城市里,應該遠離高壓線以及建筑物。在遠離高壓線300米外,才可以放風箏,避免發生觸電現象。經過我的介紹,相信大家已對怎樣放風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已經了解了怎樣放風箏,就和家人、朋友一起去放飛風箏,放飛心情,同時也放飛你的理想吧!讓放風箏成為你的休閑運動!
放風箏有哪些技巧
掌握風向和風速強弱,風力合適時,逆風向前邊跑邊看。
風箏向上爬升時,停下來,慢慢放線,風力不足時,快速向后收線。
放風箏最好有助手幫忙,將線拉長約10公分,面向逆風,拇指和食指輕扶著骨架。
直到風箏升起相當高度時,前后輕抖,使其穩定,可把風箏系在樹干上或物體上。
風箏
風箏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于東周春秋時期,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于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代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指的就是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怎樣放風箏】相關文章:
一年級看圖作文放風箏11-23
放風箏一年級作文(15篇)02-07
放風箏一年級作文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