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春節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天。它代表著團圓、幸福、平安、萬象更新。 在這一天,小孩子、大人們個個都穿起了新衣服。大人們忙著貼紅紅的對聯,忙著做年菜,到處飄著酒肉的香味。小孩子們又吵又鬧,歡聲笑語,到處是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中午,媽媽在桌上擺上了豐盛的菜。有魚肉、雞肉、豬肉等許多好吃的讓人垂涎欲滴。這一頓團年飯,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聚餐,這一天,無論是在哪里的人,都要趕回來跟親人團聚,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晚上吃完發后,小孩子們收完壓歲錢后,就迫不及待地去玩鞭炮了。在陣陣鞭炮聲里,我了解到過年燒鞭炮的來歷: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國南方有一座山,漫山遍野長滿了竹子。山上有一種怪物,名字叫“年”。每到新年臨近時,這種怪物就會下山到村子里偷人們的東西吃。凡是與怪物接近過的人不是冷的瑟瑟發抖,就是渾身出汗,難受極了。這樣的現象持續了一段時間后,我們的祖先都想著各種辦法對付這個怪物。 大家正苦于無法對付這個怪物時,碰到一件意外的事:一次,幾個村民到山上砍竹子,肚子餓了,就用幾個竹筒煮飯吃,恰好,這時幾個怪物下山來覓食,燃燒的竹筒發出“嗶嗶剝剝”的響聲,嚇得遠處的幾個怪物竟不敢走近。有個機靈的村民又在火里添加了不少的竹子,“嗶剝”聲更響了,嚇得怪物拼命往山里逃。人們看到這樣的景象,于是總結了經驗。從此,每逢過年,人們就要燒竹子來嚇跑怪物,以求安寧。
燃放鞭炮的習俗,我國早就有了,到了唐朝,火藥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用竹筒做鞭炮不大方便,有人想到了火藥。他們仿照竹筒的樣子,用紙卷成一個個紙筒,把火藥放進紙筒一點火,就會發出“嘭啪”的響聲,因此,春節放鞭炮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芭谥衤曋谐f歲”表達了一直以來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幸福安康。 春節真是一個樂趣無窮的日子,到處張燈結彩、敲鑼打鼓,讓人流連忘返。作為一個中國人,我要繼承中國的優良傳統,把春節的精神發揚得更好!
【家鄉的春節】相關文章:
1.家鄉的春節
2.家鄉的春節
3.家鄉的春節
4.家鄉的春節
5.家鄉的春節
6.家鄉的春節
7.家鄉的春節
8.家鄉的春節
9.家鄉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