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通用1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三作文:慈城游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1
周五,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寧波晚報小記者去參觀了古老而又美麗的慈城。
一下車,我就感到這里有一股古典的氣息。滿眼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腳下踩的是一塊塊方磚。講解員先帶我們來到了孔廟。眾所周知,孔廟是用來祭祀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孔廟正面并列有三扇門,一般平時都不開,只有在舉行重大祭祀活動是才打開。我們繞道從側門進入孔廟后,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三座石橋,那精致的匠作真是讓人贊嘆不絕。與三座橋相對應的就是狀元、探花、榜眼三扇門。其中狀元門的.門檻十分高,我一米五的個子,門檻差不多到我腰際。講解員告訴我們說狀元門門檻之所以這么高,是為了激勵大家刻苦學習。我們先去輝煌的大成殿拜了孔子這位德高望重的思想家。穿過天街小路,我們又來到了梯云亭,一進門,就是一副栩栩如生的畫,上面畫著一名狀元,一名進士和一名探花高中時的情景,畫得惟妙惟肖,真是讓人贊嘆不已啊!隨后,我們到了孔子給弟子們上課的地方――明倫堂。一進到明倫堂里,我就感受到了一股書香的氣息。穿上漢服,大聲朗誦著論語,我感到自己仿佛穿越時光,來到了幾千年前春秋時期,正接受這儒家思想的熏陶。
中午,吃了一頓可口的飯菜后,我們又來到了古縣衙。縣衙有公房,吏房等眾多部門,只有這眾房相互配合,才能處理公務,效力朝廷。看著這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塑像,我不禁想到了一身清正廉明,一心為百姓服務的包拯,和天下第一污吏和坤這兩類截然不同的人,對包拯這些清官的敬意油然而生。而在校士館,我第一次領略了古代科舉考試的嚴格。進考場前要仔細地進行搜身;考試時,還有兩個監考官嚴格監視;而考狀元更別說了:要一人一間房間考三天三夜。那時候科技落后,哪有我們現在的空調,冷風機等器具。要在炎熱的房間呆那么長時間,有些人耐不住了,想尋短見,可是房間就連橫梁都沒有,真是求死不得呀!可想而知,古代的狀元們付出了多少的艱辛……
慈城小記者廉政活動一日游就在我們的感嘆中結束了。這次游記,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只有那些兩袖清風,一心為民的人,才能流芳百世!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2
周日早時晨,我和媽媽、奶奶、叔叔一起去慈城游玩。
我們首先沿著慈城古街漫步,來到了歷史悠久的慈城古縣衙門。這里游人真多啊!大多是年過五六十歲的老爺爺、老奶奶,他們正在仔細聽導游對該景區的講解。我們在縣衙門口休息了一會兒,繼續前進。
我們來到了風景優美的慈湖公園。這里的游人如織。有小朋友、大人、還有聚精會神垂釣的老人。沿著湖邊小道,一排排垂柳迎風飄蕩,多美的風景啊!
湖邊有個涼亭,一群小朋友和家人們在一旁燒烤,香噴噴的美食誘得我們直咽口水。該是吃午飯的`時候了,我們開始尋找農家飯館。
飯后,我們來到一個小公園,咦!這個公園非常與眾不同,中間居然有一個魚池。許多小朋友在釣魚呢!這時,一個小朋友正好釣上來一條小魚兒。他勾起了我釣魚的興致。于是,我和叔叔跑去附近的漁具店買來魚竿和魚餌(紅蚯蚓)也開始釣魚。魚兒們可真狡猾呀!我們放下去的魚鉤,不一會兒功夫,魚餌就被小魚們“搶”光了。叔叔告訴我,釣魚要有耐心,不要隨意抖動魚竿,不然后話,這些聰明的小魚就悄悄地從魚鉤里溜走了。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叔叔的魚竿被小魚慢慢地“牽”走了,這時,叔叔眼明手快,“嗖”的一聲,一條小魚上鉤了。我們好開心啊!一條、兩條、三條……,我們一共釣了十條小魚,收獲可真不少啊!
眼看天色不早了,我們向公交車站走去。
不一會兒,335公交車來了,我們依依不舍舍的離開了慈城。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3
陽春四月好時光!在暖暖春風的吹拂下,同學們期盼已久的春游如約而至!
同學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像放出籠的小鳥,把滿心的歡悅都寫在了臉上!太陽公公也仿佛被同學們的好心情感染了,悄悄的伸出了腦袋,讓天氣變的格外晴朗。
一路上,伴隨著歡歌笑語,我們抵達目的地:美麗的古鎮—慈城半檏村。
在導游姐姐的.帶領下,穿過一排排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我們來到了此次春游的第一站—野炊!這下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對于“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我們來說,自己生火做飯可真是個大難題啊!開始生火,首先把稻草卷起來……呃!光會說了,怎么做呢?眼看著別的組都開始飄出菜香味了,我們連火都還沒點著呢!這時,洞察秋毫的朱老師走了過來,打算與我們“同甘共苦”。總算完成了艱難的生火步驟。朱老師又大顯身手,給同學們做了一鍋面,同學們一致肯定:嗯!能吃!
結束了手忙腳亂的野炊,我們換上了古時私塾學子的服裝,來到了禮堂,氛圍也瞬間變得嚴肅。在身著古裝,手拿戒尺的私塾老師的訓導之下,我們學習了古人的禮儀之道,如周禮、恭立等。舉行了莊嚴的拜師學習儀式。
還沉浸在古時的傳統禮儀氛圍中,我們一行人又到了手工染坊,學習古人用植物渲染的手法,做出了花形手絹。雖然印染的不是十分漂亮,但我十分珍惜它!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飛快,夕陽西下,轉眼間就到了我們該返校的時間了。同學們仿佛意猶未盡,帶著依依不舍的心情,我們的春游劃上了完美的句號。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4
陽光透過云層,灑在大地上,給這個清晨帶來了一絲溫暖。我背著行囊,踏上了前往慈城的旅途。心中充滿了對這座古城的期待與好奇,期待它帶給我的驚喜,好奇它蘊含的歷史與文化。
一進入慈城,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建筑、悠閑行走的行人,都讓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我沿著街道漫步,欣賞著兩旁的店鋪,有的賣著傳統的手工藝品,有的則飄散著糕點的香甜氣息。偶爾還會看到身著漢服的少女在巷子里輕盈地穿梭,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
走過一條小巷,我來到了慈城的'核心區域——孔廟。這座孔廟歷經風雨,卻依然巍峨聳立。我走進廟內,感受到了一股莊嚴的氣息。孔子的雕像莊嚴肅穆,仿佛在用他的智慧與仁愛注視著每一個前來參拜的人。我虔誠地鞠了一躬,心中默默祈禱,希望能在孔子的智慧指引下,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
離開孔廟,我繼續前行。不知不覺中,我來到了一條小吃街。這里的食物種類繁多,讓人目不暇接。我品嘗了當地的特色小吃,如慈城年糕、豆腐腦等,每一種都讓人回味無窮。尤其是那慈城年糕,軟糯香甜,入口即化,讓我忍不住多吃了幾口。
在慈城的這一天里,我還參觀了當地的博物館和古民居。博物館里陳列著各種歷史文物,讓我對慈城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古民居則讓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氣息,那些古老的家具、裝飾都讓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當夕陽西下,我站在城墻上,眺望著遠處的景色。金色的陽光灑在城墻上,給這座古城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感受著這座城市的寧靜與美好。我知道,這一天的旅程雖然結束了,但慈城給我留下的美好回憶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慈城之行讓我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魅力。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還會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感受它帶給我的溫暖與感動。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5
夏日的陽光總是帶著些許的炙熱,但這也阻擋不了我探尋歷史文化的腳步。今天,我帶著一顆好奇的心,踏上了前往慈城的旅途。
慈城,這座位于江南水鄉的古老小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我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道,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回到了那個充滿詩意的年代。青石板路兩旁,古樸的民居錯落有致,白墻黛瓦,透露出一種寧靜與和諧。
我首先來到了慈城古鎮。這里保存著大量的明清古建筑,每一座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我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不時地停下來,仔細端詳那些精美的木雕、磚雕和石雕,它們無不透露出匠人的巧思與匠心。
在古鎮的一角,我遇見了一家古色古香的書店。店內擺放著各種古籍和線裝書,書香四溢。我沉浸在這濃厚的文化氛圍中,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到前人的智慧。
午后,我沿著蜿蜒曲折的'河道漫步。河水清澈見底,兩岸的楊柳依依,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我租了一艘小船,輕輕地劃動船槳,享受著這難得的寧靜時光。船行水上,微風拂面,我仿佛融入了這美麗的江南水鄉。
傍晚時分,我來到了慈城的城墻下。這座城墻見證了慈城的歷史變遷,也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百姓。我沿著城墻漫步,感受著歷史的厚重與滄桑。夕陽的余暉灑在城墻上,金色的光芒與古老的磚石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壯麗的畫面。
夜幕降臨,慈城變得更加寧靜而神秘。我走在回客棧的路上,心中充滿了感慨。這次慈城之行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歷史文化的魅力也讓我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寧靜與和諧。
慈城之行雖然短暫但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里的每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讓我仿佛穿越回了那個充滿詩意的年代。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還會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繼續探尋那些隱藏在歲月深處的秘密。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6
今早7點不到老媽叫我起床說今天去秋游是不是忘了。愛懶床的我趕緊起床刷牙,洗臉,準備好吃的跑到了幼兒園集合。爸爸媽媽們都到了我很興奮的上了車。我要求坐在高佑祺的旁邊,高佑祺是我們班最漂亮的女生。我把手放在高佑祺的座位前面告訴她萬一司機叔叔剎車了我來保護你,一路上我們非常的開心,也很期待。
我們的第一站是摘桔子,我奔跑到了桔子林看到好多的桔子。拿著我的小袋子開始摘桔子了。這是我第一次摘桔子邊吃邊摘非常的開心。摘了一袋的桔子結束了第一站。
上了車開始向我們的第二站出發。老媽告訴我等下要看著師傅自己做蛋糕。到了做蛋糕的地方師傅開始給我們示范。我認認真真的看著等下做個最漂亮的蛋糕。示范結束后開始自己做了,其實自己動手做的時候并沒那么容易,蛋糕像只小老鼠跑來跑去的控制不了,最后在媽媽的`幫助了完成了我的豬豬蛋糕,也結束了我的第二站。
到了中午了爸爸媽媽們拿著自己帶來的食物在一個公園的草地上準備開餐了。老師和爸爸媽媽們都坐在草地上吃起來,我邊吃邊跑邊跟同學們玩,老媽在我后面一直喊著小心點。半小時很快就過去了,要準備去下一站了。
第三站也是我們的最后一站牛奶廠。在車上我暈車了。把老媽的衣服吐得一塌糊涂,幸虧豆包媽媽跟導游姐姐的幫忙老媽清理了我的殘局。想到等下可以看到好多的牛就特別的開心興奮也不難受了。到了牛奶廠一頭牛也沒看到叔叔告訴我們這是沒有牛的,牛奶拿來的時候就在車廂里連叔叔也沒看到的,有那么一點小失望。接著叔叔帶我們去看牛奶加工器,說實話有點看不懂就知道牛奶在這些管子里。緊接著看到一瓶瓶加工好的牛奶排隊的出來我的小失望也沒了。走的時候叔叔還送我們牛奶,今天的牛奶喝起來特別的甜特別的香。
今天的旅行都是我第一次做的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我跟老媽說今天我非常的開心。下次還要帶我去我沒玩過的東西,我看著窗外滿懷喜悅的回家了。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7
今天,春光明媚,我隨著老師踏上了去慈城旅游的大巴,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
過了大約1小時左右,我來到了夢寐以求的慈城,車子剛進了慈城的大門,鮮明的路標就指向關圣殿,里面有氣勢雄偉的關羽像,關羽人稱武圣,與文圣孔子齊名,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聽導游解說,他字長生,后改云長。旁邊是其義子關平,手持一把斬馬刀,神態莊重,好像在隨時聽候命令,準備上陣沖殺。在三國演義書中看到關平父親是關定,關羽收關平為義子,是因為關羽為了救二嫂被人追殺,在關定的家中休息一夜,看關平體格和武藝都不錯,就收養了他,后來關平南征北戰,屢立功勞,逐漸成為一名大將。
飽覽關圣殿后,路標向老子像指去。不過一會兒,我們就看到了老子像,聽導游解說,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是孔子的師父,學識淵博,善于思考。在老子像下面,能工巧匠們用白石頭鋪出一條“白緞”,美麗極了。
看過老子像后,我們去盼望已久的天工之城做陶藝。看見叔叔阿姨們認真的目光,我也不禁手癢癢的'想趕緊去做些環保陶瓷。那里的陶瓷琳瑯滿目,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有小狗、小豬、超人、大象……看過陶瓷后,我興奮地拿了一把哈哈泥,用自己的巧手做出了超人、飛碟、砣螺,雖然我做得沒有叔叔阿姨們精致,可是我已經努力了,畢竟是第一次嘛!我還是對自己的作品感到滿意的。俗話說:“熟能生巧。”今天我終于明白它的含意:“對一件事物用心下苦功后,總有一天會取得好成績的!”
做好了陶瓷,觀看了關圣殿,游覽了老子像,現在該回學校了,可是,我還是想對慈城說:“你真不愧是江南第一古縣啊!如此美麗富饒。”登上大巴,我高興地想:“今天真快樂啊!不僅豐富了閱歷還親手做了陶藝!”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8
12月17日,我們《寧波晚報》小記者要去“千年古城”——慈城。
旅游車經過了一個半小時的顛簸,終于抵達了目的地——慈城。我們先去了“明倫堂”,到了那兒,我們找了一個位子坐下,然后我們便穿起桌上的漢服來。我先拿起了一頂烏黑的帽子,可這頂帽子太大了,我不得不解原來的.結,系了一個緊一點的結,可系好、散掉、系好、散掉……系到最后,我只好把那二條黑帶子像小辮子一樣垂了下來。帽子戴好后,我便穿起了漢服,我拿著衣服仔細端詳了半天,才找到了衣領,我穿進去后,又丈二和尚摸不到腦袋了,這兩條衣襟哪邊在上哪邊在下呀?這時,工作人員走了過來,她幫我整好了衣襟,系好了腰帶之后就走了。我坐了下來,等待老師上課。過了一會兒,“明倫堂”里漸漸安靜了下來。一位老師對我們說了幾句話后,便介紹起漢服的知識來,還告訴了我們漢服的四大特點:一是立領,二是右衽,三是束腰,四是寬袖。老師又發給我們一本論語書,讓我們學寫了封面上的“論語”兩個繁體字,又學了兩句論語,一節論語課就結束了。
我們又去做了青泥畫、參觀了校士館……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的旅程又結束了,我們又要坐上旅游車回余姚了。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9
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慈城參觀孔廟。孔廟是用來祭祀孔子的地方。別看孔廟后面是個“廟”字,就以為僅僅只是一個廟,其實還是古時候的學堂,用來教大家儒家思想的呢!
孔廟建得非常大,有7000多平方米,真是讓人驚嘆!我讀幼兒園的時候也去過孔廟,那個時候我喜歡在那玩花草、撿小石子。現在我長大了,都會看上面的介紹了。
孔廟里的房屋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一座連著一座,就像一節節火車車廂。墻上印著各式各樣的圖片,有《教子攻讀》,畫的是爸爸媽媽陪孩子讀書,有《虞母疏財》,畫的是孫權的`孫女用自己的珠寶賣錢給軍隊買刀槍劍棍用來抵抗敵人,還有的是在照顧親人,抵抗日寇……我還看見了一個小火爐,上面放著一個壺,當時我突然想起了《問劉十九》里的一個片段“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不過圖上畫的可不是在大冬天里熱酒,而是在給生病的奶奶煮藥呢,真是個懂禮貌又孝敬長輩的小朋友!
穿過圓形的月亮門就是大成殿。大成殿正中間有一個很高的雕像,穿得特別華麗,戴著玉石吊墜的帽子,我當時還以為是個皇帝呢!后來我看他的介紹牌才知道他其實是孔子。在孔子雕像的上面,掛著兩塊木板子,一塊是康熙皇帝寫的,另外一塊是乾隆寫的,都是表揚孔子的。看吧,孔子是不是很厲害啊?連皇帝都很崇拜他呢!
最后,到了文昌閣,看到介紹上寫著“古時候的文人會對著文昌星祈求書山有路,學海有涯”,我想起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就是教我們要好好學習,懂得堅持下去。我也一定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做一個知識豐富的人!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10
大年初一爸爸要值班,我們決定到爸爸工作的地方逛一逛,順便和爸爸一起吃晚飯過春節。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孔廟”,孔廟是為了紀念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而建的祠廟。邁入正門,正中居坐著孔子的雕像,上下垂手分別坐著孟子、荀子、曾子等諸多博學多才的儒家子弟。孔廟中有一個房間的墻上雕刻著眾多狀元、榜眼、探花,這些人都是受過孔子教誨的弟子,孔子才華橫益,名流四方,又教出了這么知名的弟子,這讓我對孔子敬佩萬分。在一個專門祭祀的屋子里我看到一個臺面上放著一只羊、一頭豬和一頭牛的雕像,簡介牌上寫著在祭祀別的人時只能用豬和羊,但在祭祀孔子時豬、羊和牛三種動物都得用上,可見孔子的地位有多高。孔廟的后院有一個墨池,我原以為這墨池早已被墨水污染了,沒想到這黑乎乎的墨池中居然還養了幾條錦鯉,難道它們也受到文化的傳承,在此飽讀詩書?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第二個景點-“校士館”。這里是原先封建科舉制的考試場所,35年建設而成。這里陳列展示著當時考場的模擬場景,用很多人物雕像將考生入考場的場景及考試的場景描繪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校士館的.后院是監考的官員住宿和審核考卷的場所,各種設備一應俱全。媽媽說,科考時,不論白天黑夜考生都必須一直呆在考場,食物和生活用品都是自帶的,想想古代文人志士考取功名的這種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游玩的興趣正濃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之后越下越大,寒冷使我們不得不終止了接下來的行程。可惜,慈城八大景點我才略品了一二,等下次有機會我一定要再來細細觀賞一番。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11
在春節的一個細雨綿綿的早晨,媽媽帶著我和表妹去了慈城游玩。
慈城古鎮位于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是江南地區唯一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古縣城。被列為中國慈孝文化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穿過小東門,漫步在橫縱交錯的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古樸的名居、古色古香的建筑在細雨蒙蒙天色的襯托下,為慈城古鎮增添了一份神秘與歷史久遠感。
沿著朱紅的游廊我們來到了參觀的第一站——孔廟。進入孔廟,一座孔子的雕像立在一塊石頭上,它的臉上帶著慈祥的笑容,拱手歡迎著我們的到來。我們又來到了孔子教書的小學堂,它里面有一張黑色的講臺和十幾張朱紅的課桌,講臺后還有一副孔夫子的肖像。我們繼續走,來到了泮池。泮池,顯半圓形或圓形,圓形只能是皇帝讀書的.地方才有的,半圓形是大臣讀書的地方。孔廟內的泮池是半圓形的。我們繼續走,來到了大學堂,與小學堂比起來大學堂就顯得寬敞多了,如果說小學堂是一根薯條的話,那么大學堂就是一包薯條。在大學堂的講臺后面掛著一幅孔子孜孜教誨眾生的圖畫。
出了孔廟我們來到了參觀的第二站——古縣衙。
跨過古縣衙那高高的門檻我就好奇地東張西望,古縣衙內部有刑部、史部和戶部,我一路奔向縣令斷案的地方,在左邊有一面大鼓,右邊有一面大鑼,和一排兵器,往后走是后花園,花園里有一面巨大的銅鏡,銅鏡旁有一排宮帽,記載了:秦、汗、普、隨、唐、宋、元、明、清九個朝代的宮帽。
穿出后花園,沒多遠,就是一汪清水的慈湖。慈湖不大,水清如鏡,三面群山環繞,如屏如障。我站在湖堤的一邊,遠遠地望去,對面湖堤上的一座石拱橋和旁邊的一座八角亭構筑成慈湖的婉約風情。春寒料峭之中,岸邊紅梅凌寒傲放,偶爾看到樹叢間幾個漫步的身影,如同一幅水墨畫。不經意間,看到了水上墳,想不到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人,他父母說往東,他就偏偏往西。不聽父母的話,很不孝順。他得父母一天天變老了,那個人也漸漸變得懂事了。一天那個人的父母把那個人叫來對他說,我們快要死了,死了之后,你就把我們葬在水中吧。”其實他們想葬在山上,以為兒子還是那樣不聽話,會把他們葬在山上,誰知那個人聽取了他們的意見真的把他們葬在了水中。這就是水上墳的故事。
慈溪,一個5平方公里的小鎮竟有30多處景點,慈溪這出了5個狀元,3個旁眼,一個探花三百多名進士的小鎮讓我念念不忘。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12
近日,我們參觀了慈城孔廟。一到孔廟,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高墻,房檐高高翹起,門是紅木做的,看上去古樸、莊嚴。剛進門,眼前便是一尊孔子的雕像,雙眼炯炯有神地看著前方,手捋著垂到胸口的胡子,顯得和藹可親。
孔廟,其實也是古代的`學堂。在孔子之前的年代,辦學由官府壟斷,尋常百姓想上學那是很困難的事情。孔子興辦私學,突破了官府的壟斷,擴大教育對象的范圍,學生達3000多人,賢良72人;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育學生要“溫故而知新”,把學和思結合起來。所以,孔子也被尊稱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
孔廟的正大門是給狀元、榜眼、探花進入的,中間的一座大橋就是狀元橋,另外兩座分別是榜眼和探花橋。在古代科舉考試3年考一次,十分隆重,考全國第一,拿個狀元,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孔廟中還有土地祠,由于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祠中只有土地公公。古代中國是個農耕社會,祭祠一般只能用豬、羊兩種牲畜,私自殺牛是犯法的。可當祭祀孔子時,必須用豬、羊、牛,缺一不可,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包含“仁、義、禮、孝”,對后代影響深遠。雖然圣賢已經遠去,但他留下的文化瑰寶卻依舊一代代在傳承。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13
星期六,我們江南新城小學組織本校的《寧波晚報》小記者去慈城“穿漢服,拜孔子”,進行了一次古城之旅,讓濃濃的古文化浸染了我們的小腦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穿漢服。
我們在傅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孔廟。這片古色古香的建筑一下子吸引了我們的眼球。我們沿著一條石頭鋪成的.小路來到“明倫堂”,歡喜雀躍地坐到長凳子上。等我們坐定以后,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墻壁上的一幅畫,是孔子拜學求師的場景。畫的正中間就是我們的先人——偉大的思想家老子,面對老子作揖的正是孔子,旁邊坐著的是另外幾位學生,都恭恭敬敬地看著老師。我想,這幅畫告訴我們要一輩子都學習,一輩子都敬重老師。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感興趣的一個活動了,那就是穿漢服。那些漢服就像京戲里的袍子,又寬又大,跟現在的衣服很不一樣。可是起先老師并沒有告訴我們方法,我不知該怎么穿,就呆坐在那里。這時,一位工作人員走過來,親切地問我:“小朋友,你怎么不穿啊?”我愁眉苦臉地說:“阿姨,我不知道該怎么穿?”阿姨就耐心地幫助我,她拎起衣服,讓我把手伸進衣袖里,然后將衣襟疊在胸前。別小看這個動作哦,疊的時候必須把左邊的一片衣襟疊在里邊,右邊的疊在外面。接下來用帶子將衣服系住,把結打在背后,一個現代版“古人”就出現在你面前了。哦,別忘了,還要戴上帽子哦,這樣就大功告成了。后來老師告訴我們,穿衣服的每個細節都不能搞錯,因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以文明著稱,是非常講究穿著禮儀的,如果衣冠不整,會被視為大不敬。老師的話羞得我想找個地洞鉆下去,因為我常常敞著衣服,很不講究。
這次活動真有意義,我們不僅欣賞了古城風貌,還了解古人的禮儀文化,真是獲益匪淺!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14
我的家鄉在慈城,這是個美麗的地方。慈城的風俗也有很多,下面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慈城的建筑風俗吧!
聽爸爸說,慈城造屋風俗習慣主要體現在選址,動土,上梁這三個階段。慈城是個風水之地,人杰地靈,商賈云集,百姓富庶。造屋的第一個階段還是要“選址看風水”,慈城這一代的.屋地基綜合起來有這幾個條件:地勢高燥,水源有保障,采光好;不要太喧鬧,從來沒有鬧鬼的傳聞,周邊沒有墳墓;環境沒有污染等。特別重視的人還要花錢去請風水大師,讓他來看風水,當然,在選擇地基的同時,還要準備好造物的材料。
造物開工那天,俗稱“動土”,這一天也是一個不可輕視的日子,屋主必須得莊重的選個好日子。破土動工之前,屋主要起五更到宅基祭拜土地公公,還要買許多供品給土地公公。當萬事都具備好后,就要上梁了。上梁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必須得挑一個好日子,屋主抬著梁,裝在房屋的正中心,上好梁,開始扔饅頭,放鞭炮,扔下來的饅頭讓四周的鄰居和親戚來搶吃,到了中午,就在家邊辦幾桌酒席,讓鄰居和親戚來吃,這又俗稱為“上梁酒”,聽爸爸說,這是讓屋主與鄰居搞好關系的開端。
怎么樣?我們家鄉的建筑風俗特別吧!你若有空,就來慈城逛逛吧!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15
今天風和日麗,陽光正好,非常適合出門。于是,我來到了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號的古城——慈城。它位于寧紹平原,建于春秋時期,由越王勾踐建造。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由石頭鋪成的路,非常寬闊,能容得下七八個人并排一起走。這讓我對它充滿了敬意,心想:它一定蘊含著很豐富的歷史和文化。
沿路走過去,我見到了第一個景點:馮俞宅。外墻上寫著幾個字:"馮家屋俞家谷”,顯得非常古樸。緊接著,我們就來到了孔廟,在這里,我們可以學習孔子的名言,既能參觀又能學習,一舉兩得。我走過的第三個景點是慈城藥商博物館,這里的`墻磚五顏六色,非常漂亮。
下面就是我最想介紹一下的著名景點一一慈城古縣衙。據說,這里曾是李白的朋友:房g的居住地。剛走進門,就看到了整齊地排列著幾個小人,想必那就是房g的雕像了。這個古縣衙很復雜:走進門,有一塊牌子,上面用金色的顏料寫了幾個字;往里走,可以看到一個圓盤;繼續走,里面陳列著一批武器,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偃月刀了;來到縣衙里的花園,這里有一片片竹林密密麻麻的,非常壯觀。
由于時間有限,慈城還有很多景點沒能一一參觀。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來這“江南第一古縣城"來好好參觀參觀,感受古城的美,熏陶一下傳統文化。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16
上個星期六,我們這些《寧波晚報》的小記者乘車去了“千年古城”——慈城。
到了古老的慈城我們先來到了著名的“明倫堂”。到了那里,我找了一個靠前的位置,一低頭,我便看見了一套黑白相間的衣服。我正納悶:“這是什么衣服呀?”老師好像看出了我們心里的疑惑,便告訴我們這叫漢服。這時老師讓我們動手穿漢服了,可是我穿了衣服卻找不到領子。當我急著找領子時,老師又告訴我們漢服是沒有領子的,我這才恍然大悟!衣服穿到一半我又碰到難題了,那個腰帶我怎么系都不會,總是從我手中滑落。最后還是那里的工作人員幫我穿好了衣服,系好了腰帶,還幫我帶好了直沖兩邊的帽子,我打心眼里佩服這些工作人員。等我們整理完畢就開始上課了,“明倫堂”里一下子鴉雀無聲了,老師面帶微笑著向我們介紹關于漢服的歷史知識,還告訴了我們漢服的四大特點:一、立領,二、右衽,三、束腰,四、寬袖。老師又發給我們每組兩本《論語》書,我突然發現古代的'書都是從后面開始看的,這又讓我感到了我仿佛也進入了那個時代。就這樣那,一節短暫而又有趣的論語課就結束了。
時間就像流水一樣“嘩、嘩”流過,我們在不知不覺和不舍中離開了這座美麗而又古老的城鎮——慈城。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17
這個寒假,我們一家人一起去了慈城古鎮,這里布滿了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小巷,連接著每個古鎮的角角落落,處處流露著古老,幽靜的氣息。
小巷的路是用青石板鋪成,它很深很深……站在小巷這頭,看不到小巷那頭的人群。它又深又窄,感覺接收不到陽光的氣息。走在這小巷里,看著旁邊古老的磚瓦和地上的青苔,就像回到了古代。走了很長時間才回到了現實。小巷中的房子也別有興致,房子是用一塊塊形狀不同的'巖石砌成,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屋頂用青色的瓦片壘成,那飛檐是一個個如龍頭似的裝飾物。
小巷是熱鬧的,它還是一個音樂會的舞臺。瞧!那邊的行人走過,青石板會發出“砰嗵,砰嗵”的聲音。要是夏天樹上的蟬唱起了歌,池塘里的青蛙發出了“呱呱”的聲音。這條小巷便成了生活中的音樂舞臺。這些聲音像一首合奏曲,在小巷中演繹著。
小巷是安靜的,高低錯落的房屋以及其間的石板路悄然無聲。它們生怕驚駭了沉睡的小草,打擾了性質的游客。雨點打在靜靜的石板路上。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音,仿佛要聆聽久遠而精彩的故事。旁邊清澈暢流的小河靜靜地躺著,小河流到哪兒,小巷就建在哪兒,兩者之間似乎有著特殊的情誼,無論在哪里,你永遠都能看見一個小巷連著另外一個小巷,像蜘蛛網一樣。
我愛古老的小巷,它熱鬧、寧靜、如網,我特別喜歡!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 18
秋天,有著“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美妙;秋天,有著“采菊東籬下”的悠然;秋天,還有著“寒波澹澹起”的清涼。在奇妙的`秋天里,我們去了慈城古鎮。
清早的古鎮,有點兒冷清,這也正合秋風意冷的特點。遠處,只有一家長廊里的年糕店冒出了熱騰騰的白煙,聞起來香香的,薷薷的。就像母親揚起手臂溫柔地呼喚。沒過多久,大街小巷上,鋪滿了和煦的陽光,一切都放慢了腳步……漸漸地,地上的影子多起來了,人們開始慢慢忙碌起來了:有人專注地挑茶葉,有人美滋滋地吃年糕,還有人漫無目的地左顧右看……
秋天的古鎮,歲月靜好……
走著走著,走過了大街小巷,走過了羊腸小路,來到了古鎮的護城河——碧水慈湖。站在岸邊,看湖泊,波光閃動,幾片花瓣飄入水面,引出一群魚兒。它們追逐著花瓣,尾鰭擺動,意態安詳,水草亦隨波輕輕擺動,如齊白石《三余圖》所說,一片怡然。
秋天的慈湖,碧水輕濤……
啊,慈城古鎮,你是那么地美麗典雅,又是那么地奇妙有趣,讓人為之著迷……
【初三作文:慈城游記】相關文章:
慈城游記五年級作文500字07-13
游記初三作文11-05
無錫三國城游記07-01
南海游記初三作文09-24
初三登山游記作文09-16
游記初三作文9篇11-05
游記初三作文12篇11-05
游記初三作文(12篇)11-05
游記初三作文600字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