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我身邊》小學六年級讀后感
讀《法在我身邊》有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法在我身邊》,這里面許多法律小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小故事是《媽媽,看日記之前跟我說一聲好嗎?》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一天,思敏放下書包,正準備朝房間走去,忽見媽媽從她的房間匆匆出來。思敏急急忙忙沖進自己的房間,拉開抽屜,果真,媽媽竟然偷看了她的日記。思敏非常生氣,媽媽怎么能這樣呢?
該吃飯了,媽媽照例來叫她。思民的感情忽然像火山爆發似的噴了出來,沖著媽媽大喊:“媽媽看日記之前跟我說一聲好嗎?這是我的隱私,你是媽媽也沒權看!”嘭的一聲,思敏關上了門。隱隱約約之中,媽媽似乎聽見了里面傳來的抽泣聲。
現在,有許多同學都有寫日記的習慣。日記往往是寫給自己看的,內容比較真實和私密。很多人不喜歡公開日記。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常常利用孩子上學的機會偷看他們的日記,還美其名曰“掌握子女的思想動向,以便更好的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可是結果往往事與愿違。
而且,很多人以為,小朋友年齡小,幼稚無知、生活簡單,沒有隱私可言。在這種錯誤認識的支配下,父母未經我們的允許隨意翻閱我們的日記和信件,偷聽我們的電話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事。他們認為自己的行為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情況,更好地教育我們,防止我們因涉世不深學壞或走上不歸路。這個初衷是好的,但一些做法值得商榷。
從中,我知道了:父母看我們的`日記主要是想了解子女的思想狀況、行為等。我們應該充分信任父母,及時將成長中的困惑講給父母聽,以獲得父母的理解和幫助。
讀《法在我身邊》有感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叫《法在我身邊》的書,書中有許多引人入勝的小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十四課《誰的東西也不能偷》。課文開頭講了一個小故事,主人公是一個讀小學三年級的一位小男孩陽陽。
一天,陽陽看見同學有一塊帶香味的橡皮,趁同學上廁所的時候,悄悄地拿來放到自己的書包。沒有被老師和同學們發現的陽陽暗自高興。從此以后,陽陽養成了一個很不好的習慣。經常是今天拿著個同學的一支鉛筆,明天拿著個同學的一把剪刀,特別是每次看到同學們去游樂園玩,陽陽就羨慕不已。
直到他長到十一歲,還沒去過一次游樂園。他想,什么時候我能夠去游樂場玩一次就好了。他突然想到,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家小超市,經常只有女老板,錢就放在靠近門口的抽屜里。這天放學,陽陽來到了那家超市,果然只有女老板一人在,而買東西的顧客又很多。陽陽在超市里轉了一圈后,趁女老板不注意時,拉開了放錢的抽屜。正當他準備從抽屜拿錢的時候,一只大手抓住了他,原來是男老板回來了。
讀了這個故事之后,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原來我們學校也發生過這種事情。六年級有一位男生,今年十四歲。他的爸爸媽媽都是生意人,那個男生從小都是奶奶的照顧下長大的。他的家里經濟并不是很好,因此他的家長從來都不給他零花錢。看到同學們都有零花錢可以買這買那,他就十分羨慕。一天,他趁奶奶睡覺,就從匣子里把錢偷出來了。今天偷偷,明天偷偷,變成了習慣。
這件事給我感觸極深。魚兒只看見魚食而沒有看到魚鉤,人只看見好事而沒有看見危險。即便是掉在嘴里的一塊肉也吃不得,不屬于自己的就不該拿。小學生要從小就應制止,糾正一切偷摸行為,自己就更不應該這么做。
讀《法在我身邊》有感
今日,我讀了小學版的《法在我身邊》這本書,該書主要講了未成年人應有的權力。這本書一共分五章:第一章《我的人生我做主》;第二章《我是家庭的小主人》;第三章《我有受教育的權力》;第四章《我的行為我規范》;第五章《我會保護自己》。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六課《我是綠色小網民》。
這篇文章的開頭就講述了一個小故事,一個小學生她每天都要從家里偷拿十元錢去網吧打游戲、上網。長期下去她的成績逐漸下降了,慢慢的從一個好學生變成了一個差生。上網有了網癮也會導致一些人因無錢上網,而萌生歹念,有的偷家里的錢,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去偷去搶。就在前幾個月,就有一個小伙子上網入了迷有了很深的網癮,后來,沒有錢去網吧了,他就闖入一戶人家去實施盜竊,結果被主人發現了,為了逃命他拿出來身上的小刀刺向這家人,導致了一死一重傷的惡劣后果,這小伙不僅自己犯重罪也給他人和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由此可見,網癮對我們青少年的危害有多大啊!但是,網絡是把雙刃劍,如果我們能合理的使用網絡、而不沉迷于網絡,那么。網絡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益處。比如,我們可以在網上查閱學習資料;在網上和同學交流討論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互相提高自己。還可以在網上購買各種各樣的文具和書籍。
同學們,我們是青少年,我們能在合理的范圍內到網上去吮吸豐富的知識,但我們千萬不能沉迷于它!
【《法在我身邊》小學六年級讀后感】相關文章:
5.節水在我身邊
6.節水在我身邊
7.節水在我身邊
8.愛在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