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考語文作文合集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乾卦的《大象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即“天體的運行剛健不己,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斷奮發上進”。天體的運行,譬如太陽,月亮最明顯,在古人心目中,太陽,月亮一直在運轉,他們認為,太陽,月亮,星星這些天體一直在運轉之中,我們人活在世界上,就不能停下來休息。要自強不息。什么是自強不息?我有一個朋友每天慢跑,他說他在自強不息,這是事實,每天慢跑不容易,慢跑需要恒心,確實自強不息。但是這只是身體的運動,如果講《易經》講了半天叫你每天慢跑,那需要《易經》來教嗎?每個運動員都知道。也有人說自強不息是每天讀書,每天一定要花時間把書看一看,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所以我每天讀書。但是讀書是你個人的事情,你還要跟別人相處怎么辦呢?
所以,《易經》講的自強不息,意思很清楚,要歸結到德行的修養上,跟別人的來往就是培養德行。你現在說我跟別人來往常常犯錯,以至于產生各種恩恩怨怨,有時候會覺得很遺憾。沒關系,“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孔子也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你有過錯不去改,才是真的過錯。我每一次看到這一句話,都會想到金庸小說《神雕俠侶》中的楊過,楊過的名字意思就是有過就改。犯錯誤、做錯事不要緊,關鍵是如何補救自己的過錯,像孔子也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意思是:讓我多活幾年,到五十歲時專心研究《易經》,以后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
由此可見,真正的“自強不息”是每天增加自己的德行。因而我們每天都要想想:今天自己有沒有比昨天更進一步,比昨天更改善?跟別人來往的時候,有沒有更孝順一點,更有愛一點,更誠實一點,更謙虛一點?每天這樣做的話,你就會發現生命充滿意義。人活在世界上,在許多地方都一再強調,最怕五個字:“重復而乏味”。你一旦覺得生命不斷重復,今天跟昨天差不多,下個星期與這個星期大概也差不多,明年與今年大概也不會差多遠。這樣的日子好過嗎?西方人為什么有心理問題?甚至很多先進的國家,發達的國家自殺率特別高?就是“重復而乏味”五個字。社會安定了,經濟繁榮了,政治上軌道了,什么都有了,最后發現再多活幾年,都差不多,一個人對自己做的事情,興趣自然會降低。就好比你第一次去次好的菜,很興奮,第二次就變得興趣缺缺了。
因此,你每天都要問:“我如何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活力?”否則光是重復而乏味,人生真是無趣。所以,在《易經》里面就強調自強不息,即增進自己的德行。
那么,如何能發現自己的德行每天進步呢?從真誠開始。所以,我們強調儒家的思想――“人性向善”,其中“向”字最重要,“向”代表什么?就是由真誠而引發力量,力量由內而發,源源不絕。
我自己要做自己做好事,不是別人叫我做的,這樣才有力量,因為真誠。我自己要我自己做,因此快樂也是由內而發,而不是別人給我快樂,別人讓我快樂,別人可以拿走,別人可以停止供應;我自己的快樂由內而發,天下沒有人可以把它奪走。
這是儒家思想最可貴的地方,《易經》里面的《易傳》就是儒家的手筆。我們看到自強不息,就要想到,人生如果自強不息,生命看起來很有活力,很有動力,就好像乾卦一樣,充滿無限的生命力。
整個宇宙的創造和發展,是由乾卦開始的,乾卦開始之后,宇宙萬物才有價值的問題。
我們要特別強調中國哲學思想的兩句話:第一句,“宇宙萬物充滿生命”;第二句,“人的生命需要實現價值”。
實現價值,代表我的生命不是活著而已。
除了人類之外,其他生物只是活著而已,只希望多活一天,活得久一點;人類不一樣,人類不光跟其他生物一樣,多活一天,活久一點,這不是人的生活。
老子曾經提到,十個人當中,有三個活到自然的壽命結束;另外三個因為各種疾病、戰亂而提早結束;還有另外三個就是因為養生養得太好而結束了,就好像你現在富貴,就得富貴病了,養生養的太好了。十個人里面只有一個可以得到“道”。
不同的學派,他們看人的生命最終是殊途同歸。
你如何讓你的生命重要的地方凸現出來,不是外在的,不在于身體的層面,而在于你內心的一種自我要求,即德行的修養上。
查看高考作文更多相關內容,大家可以點擊31省高考作文大全頁面進行查詢,也可查看20xx年全國高考作文專題~~祝大家閱讀愉快!同時也預祝全國高考 考生們考得優異的成績!!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在考場上“寫什么”固然重要,但“怎樣寫”更重要。所以一定要發揮自己的長處,避免自己的短處。“我想握住你的手”,看似是不宜寫成議論文的,更不宜寫成“三段論”式的議論文,而這位考生偏偏是發揮了自己寫這種議論文的長處,經過周密構思,在限制中跳出優美的舞蹈,寫出這樣一篇煥發文采的議論文,即說明此。
這是一篇被評為68分的作文。它的成功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立意高遠。
“我想握住說真話的人的手”,確實比別的立意都要高遠。在現實社會中,說真話確實不容易,是需要勇氣的,有時候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所以要握住他們的手,難能可貴。
二、結構層次清晰。
作者寫這篇作文是經過周密構思的,開頭直接亮出觀點,以“崇敬”、“支持”、“決心”三個關鍵詞總領全文,以下在說明“想”的原因時,按照這三個方面依次說來,層次非常清晰,而且層層遞進,一步步豐富“握手”的內涵,最后一段照應題目與開頭,升華主旨,使得結構完整。
三、內容充實。
從形式上看,這還是一篇“三段論”式的議論文,總論點下面分解為三個分論點,但分論點下面有豐富的論據和分析,這樣做到了內容飽滿充實。
四、語言流暢。是一篇較有文采的議論文。
全文立足于虛化的“你”―――文學,以充滿感情的文字表達內心深處要握住文學的手直到永遠的心聲。文中用“是你”、“還是你”、“依舊是你”層層推進方式多角度闡述了“為什么要緊握文學的手的理由”:文學讓自己穿越時空;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讓自己感悟人生哲理。其間既有收放自如的鋪陳,也有對文學內涵的思索。行文流暢,多使用排比等整句,情感充沛,有一氣呵成的氣勢。值得一提的是首尾的語言,有了“與文學握手”的感染力,顯示考生運用文字的綜合能力。明顯的缺點是引用過多,有掉書袋之嫌,顯得樸實不足,華藻有余。其實,寫自己對文學的感情,不在于知道了多少,而是自己和文學之間那種難分難舍的親和力,使文學成為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應當說“我想握住你的手”這樣一個溫情的題目,是有利于愛好文學的同學的。要寫好這篇作文,一是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文學積累,二是要學會造境抒情,本身使用第二人稱,化虛為實,就有利于抒情,加之使用排比等整句,一路鋪排而來,層層推進,這樣就使感情越發濃郁,使行文更富有感染力。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花氣襲人知晝暖
了青山的雪,眼知窗外美。
欲知路遠,就出發吧,走悠長的夕照小巷,走古樸的木橋,腳知漫道長。 欲知文學,來人間吧,看愛恨貪嗔,看嬉笑怒罵,看王公貴胄,看布衣黔首,心知世界大。
以清晨壯麗恢宏的半邊云霞起興,以趕路人腳下不停生長的風為修辭,以公交站牌前偶遇的笑臉為標點,以溫馨午餐氤氳的香氣為內容,以一對老夫婦互相攙扶的背影為結局,以搖尾跑來的小狗為句號,洋洋灑灑一篇以“語文”為題的文章已揮筆寫就。生活就是語文,叫做“幸福里”的招牌,“愛護自然”的溫馨提示,充滿希冀的電話號碼,無一不是語文的化身。
曹雪芹寫《紅樓夢》,有人說他是寫自己,在富貴家庭里養尊處優,一場冰冷的大雨澆滅了所有驕傲,他在破敗小屋里衣衫襤褸,在蕭瑟風中饑寒交迫,在濁酒昏燈下增刪批閱,他所經歷的,就是最好的素材,他用他的腳印,綴滿了大觀園所有人的悲歡。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中的點滴匯聚,終成語文壯闊的海洋。向來喜歡語文,所以在生活中處處留心,也許是母親 --甘肅一考生 欲知四季,去山野吧,看抽芽的嫩柳,看金黃的麥穗,看累累的碩果,看白
一句溫暖的關懷,也許是路人一句友好的提醒,也許是演講者或激昂或抒情的言語,也許是相聲演員幽默生動的段子,也許只是幾個字,都可以觸動靈感的源泉,目光所及之處,生活所經之事,盡是好文章。
我們是塵世中蹣跚而行的趕路人,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語文便是我們心靈的棲息地,我們將生平中見過的或纖弱或雍容的花別在語文的衣襟上,我們將生活中聽到的或低吟或高嘯的言語綴在語文的耳后,我們將生活中嗅到的或馨香或馥郁的氣息撲灑在語文的發梢上,這樣,被生活悉心裝扮過的語文便亭亭而立。
語文教我們品味生活,生活教我們學習語文。從最初的咿呀學語,到以后的執筆寫字,到后來筆下開花,隨著我們一步步成長,生活向我們展示了語文更多的魅力和無法替代的重要性,如同喝一壇甘醇的老酒,越飲越醉人,在香氣的熏陶下,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次一品佳釀。 曾有詩云:“花氣襲人知晝暖。”提高語文素養有何嘗不是如此呢?唯有立足于生活實踐的沃土,語文之花才能盛放。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語文的學習,對個人,對國家或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來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想制造一件瓷器。提高語文素養的三條途徑,就分別對應了制瓷的三道工序。正如每道工序都不可或缺,三條途徑也缺一不可。
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是筑胚,它決定了瓷器的形狀,決定了瓷器的用途。是它奠定了這個瓷器的基礎,瓷器也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蛻變,成形,成器。這就好比三條途徑中的社會生活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通過這一途徑獲取的知識,是最生動,最基本,也是最令我們印象深刻,深入我們骨子里的知識。它直接造就了我們的性格,影響我們對人對事的態度和對世界的理解。只有通過它,我們才能把死的知識轉化為活的發展動力,才能真的造福于人民,服務于社會。
制瓷的第二道工序是上色。這一工序看似對瓷器的使用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其實,他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瓷器的高度與文化價值,是瓷器文化價值的最直接體現。在整個制瓷過程中,這是最能升華瓷器的一道工序。這就好比三條途徑中的課外大量閱讀。讀一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與人交流的過程。也正是在千百次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的境界不斷提升,我們的思想不斷升華。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在瓷器上填上了一道亮麗的色彩。而正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一道道光亮的色彩不斷交織,融合,終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躍然瓷上。我們的語文素養也就此得到了升華。
煅燒是制瓷的最后一道工序。一件未曾煅燒的瓷器,縱使其結構再巧妙,花紋再絢麗,也無法稱之為瓷。只因煅燒前它是“散”的,是煅燒讓它各部分融合并再次升華。經過煅燒的瓷器讓人感覺渾然天成,似乎生來就是一體的。這時瓷器才真正成瓷真正成器。這就好比三條途徑中的課堂有效教學,在課上我們不斷將零碎的知識系統化,將通俗的知識專業化。這不僅直接提高了我們的語文水平,更教會了我們方法,指導我們的方向,指引我們前進。在最后,我們也就真正成器。
如前文所述,語文學習的三條途徑正如三道制瓷工序一般,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他們之間沒有優劣,只有不同,只用真正把握全部的三條途徑,才能最終成就我們的語文素養。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老計一個人工作在大山深處,負責巡視鐵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樹危及行車安全,每天要獨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當列車經過,老計都會莊重地向疾馳而過的列車舉手致敬。此時,列車也鳴響汽笛,汽笛聲在深山中久久回響……
大山深處的獨自巡視,莊重的巡禮,久久回響的汽笛……,這一個個個場景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和思考?請在材料含義范圍之內,自定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更多點評,陸續發布!
敬業與樂業
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主一無適,安其居,樂其業。——梁啟超
敬業者,人恒敬之。
當大清帝國追逐著聲色犬馬的奢華生活之時,歷經百年的京戲藝術卻在王子皇孫的把玩下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精神韻味,無依的戲子為成名角兒不惜出賣自己的尊嚴與靈魂以博得貴人的提拔賞識。梅蘭芳自幼便立下志向,只為天下真正愛戲的人唱戲。每次登場,他俊美的扮相下皆是不屈的傲骨與志氣。當上海在日軍瘋狂地屠戮下化為一座絕望掙扎的孤島,已享譽世界的梅蘭芳毅然蓄須明志,拒絕演出,以典房賣畫維持生計,只希望自己敬愛一生的京戲,不在日寇的摧殘下變質。梅蘭芳的敬業,是一顆守護京戲每一抹明艷色彩的責任心,梅蘭芳也因此而留香梨園,流芳百世。
樂業者,安其一生。
總有一些作家抱怨:“碼字兒好辛苦!”“催稿小編就是催命鬼!”然而鄭淵潔卻從未因此而撓頭煩惱過。他寫作時,時而放聲大笑,時而淚流滿面,剛開始鄭老頭子還以為自家孩子活活被小編逼成了精神病患者。其實每一位優秀作家都會在寫作時享受自己靈感迸發時的激情與歡愉,因為熱愛,趣味自然會在筆尖上如泉水般涌動而出。李開復,一生致力于開發研制可以使人們過得更好更快樂的產品,而自己的人生價值亦在新產品的問世時得到提升。若研制優質產品是敬業,那么產品出銷后給世界添抹的光彩,便是李開復在樂業中尋得的趣味。
主一無適,安居樂業。
梁啟超所講:“主一無適便是敬。”守著自己的本職不松懈,便是敬,若不敬,則會給社會帶來嚴重后果。一遭松懈,多少個孩子隨校車一同滾落在地再也無法站起身來;一遭松懈,多少名乘客隨電梯一同墜入地獄再也無法伏案工作;一遭松懈,多少個民工睡在漆黑寒冷的煤礦下再也無法看到東升的太陽……一人不敬業,或許不會給自己造成多大損失,卻會在無形中畫出一道生命的終點線給無辜的行路人。社會是一個不停運轉的大機器,缺了誰都不能正常前進。高貴,卑微,貧窮,富有,唯有每一個人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松懈,社會才能平穩前行,人們安其居,自然便會樂其業。
老計懷著一顆責任心日行二十公里巡視鐵路,是謂敬業;向經過的列車行禮致意享受其中,是謂樂業;久久回響的汽笛聲是人們對老計堅守崗位的敬意。同時,列車也象征著社會,在人們各司其職的軌道上平穩安然前行。
試題分析:這是一個新材料作文題目。選材是一個真實故事,我們對人物所做的事情進行分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進行題目分析,第一個,老計每天要走幾十里路,這是一個你可以寫的角度,第二個,火車經過時老計都會發自內心的嚴肅地去敬禮,第三個,汽笛聲在老計的敬禮中漸行漸遠。這里面包含著責任、忠誠、平凡、執著、尊重等話題。沿著這些話題,聯系自己的生活和社會的現象,或組織故事或闡發觀點都可以。立意主要角度: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定位,人生坐標,就需要為社會、家庭、個人承擔一定責任;二、我們的社會是有許多職業、階層、崗位組成的,只有大家都盡職盡責,尊重自己的職業操守,這樣才會形成和諧的社會;三、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執著的追求,可能就會有不平凡的`業績,至少體驗到對自己選擇的尊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寫記敘性文章情節一定要真實感人,描述生動,場面細膩,生發自然。寫議論性文章論述要充分,有深度,舉例典型新鮮。像“最美司機吳斌” 實例很符合這個題目,但人人皆用就會材料雷同,產生審美疲勞。當然,在具體的寫作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材料的準確性和豐富性,說理要契合主題。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平時寫東西時要形成自己的套路,考試時最好不要臨時去玩新花樣,平時這樣的開頭也許已經寫了一萬次,心里擔心這樣是不是有新意,不要猶豫,平時怎么寫就怎么寫,對你來說,有沒有新意是沒有意義的,對閱卷老師有新意才算是有新意。文章的開頭就一定要激起閱卷老師的興趣,把所有你慣用的吸引人的句子全都用上吧,千萬不要吝嗇,要讓老師一你的“佩服”油然而生。
鳳頭一:(情感取勝)一中心詞二記敘的格式
【大師風范】
我們這些人,對清代總有一種復雜的情感阻隔。記得很小的時候,歷史老師講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時眼含淚花,這是清代的開始;而講到“火燒圓明園”、“戊戌變法”時又有淚花了,這是清代的尾聲。年邁的老師一哭,孩子們也跟著哭,清代歷史,是小學中惟一用眼淚浸潤的課程。從小種下的怨恨,很難化解得開。
(余秋雨《一個王朝的背影》)
【點評大師】
開頭以個人經驗引出主題的闡述,讓宏大的歷史有了個人情感的引入點,感情上更為生動。這段文字里面重要的關鍵詞是“阻隔”、“化解”,我們寫作文時,這些詞請一定要用上,這也是余秋雨文章顯出獨特的地方,這些詞讓人有陌生感,陌生感又產生了新鮮感,但這種陌生感是有度的,放在文章中又能夠讓人較快地理解。大家平時閱讀文章時,要注意收集這些詞,這是提升整篇文章優雅品位非常重要的地方,也是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
【萬能模式】
我們這些人,對……總有一種復雜的情感阻隔。記得很小的時候,……老師講到……時……,……年邁的老師……,孩子們也跟著……,……從小種下的……,很難化解得開。
【模仿實例】
我們這些人,對過年總有一種復雜的情感阻隔。記得很小的時候,語文老師講到“年關難過”、“盼著有肉吃”時感慨萬千,年邁的老師一感慨,孩子們也跟著感慨,盡管這種感慨帶著疑惑,但從小種下的情感,很難化解得開。
鳳頭二:(情境創設)一中心詞二記敘的格式
【大師風范】
1965年的時候,一個孩子開始了對黑夜不可名狀的恐懼(劈空而來,無緣無故而來)。我回想起了那個細雨飄揚的夜晚,當時我已經睡了,我是那么的小巧,就像玩具似的被放在床上。屋檐滴水所顯示的,是寂靜的存在,我的逐漸入睡,是對雨中水滴的逐漸遺忘。應該是在這時候,在我安全而又平靜地進入睡眠時,仿佛呈現了一條幽靜的道路,樹木和草叢依次閃開。一個女人哭泣般的呼喊聲從遠處傳來,嘶啞的聲音在當初寂靜無比的黑夜里突然響起,使我此刻回想中的童年顫抖不已。
(余華《在細雨中呼喊》)
【點評大師】
冷靜的語調,優美而精致的敘事語言,極富感染力。請注意文章中的四字結構短語,如“不可名狀”、“細雨飄揚”、“逐漸入睡”、“逐漸遺忘”、“依次閃開”、“寂靜無比”、“顫抖不已”等等,四字結構短語讓文章有一種閱讀的節奏感,大家平時寫東西時,請加入四字結構短語,運用好的話,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豬肚一:來點對照
【大師風范】
誰又能把這世界想個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說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諸多苦難給這人間,你也可以為消滅種種苦難而奮斗,并為此享有崇高與驕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會墜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能夠存在么?要是沒有愚鈍,機智還有什么光榮呢?要是沒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維系自己的幸運?要是沒有了惡劣和卑下,善良與高尚又將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為美德呢?要是沒有了殘疾,健全會否因其司空見慣而變得膩煩和乏味呢?
于是就有一個最令人絕望的結論等在這里:由誰去充任那些苦難的角色?又有誰去體現這世間的幸福,驕傲和快樂?只好聽憑偶然,是沒有道理好講的。
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
那么,一切不幸命運的救贖之路在哪里呢?
設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領我們去找到救贖之路,難道所有的人都能夠獲得這樣的智慧和悟性嗎?
我常以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 (史鐵生《我與地壇·人生的苦難》)
【點評大師】
這段文字充滿了受難意識,對生命的存在有著自身獨特而尖銳的體悟。對照兩類不同的事物,在對照中得出感悟。文章的關鍵用詞有“不堪說”“諸多”“休論”“設若”“造就”“舉出”“襯照”“度化”等等。用詞是體現出文章細節的關鍵,細節也是文章優劣的區分之處。文章用詞,要多一些“酒味”,少一些“白開水”。像上面這些詞,與大師相比,大家用的可能是“說不出來”“很多”“不要要說”“假如”等等,這就是你和大師的差別。大家注意到,這些用詞帶有古白話的味道,適當地運用,能讓文章體現出一種古雅,增添美感。
【萬能模式】
誰又能把這世界想個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說的。你可以抱怨世上為何有高考這回事,你也可以為高考而奮斗,并為此享有成就與自豪,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會平靜下來了:假如沒有了高考,什么將成為評判我們入學的標準?要是沒了那種由高考而生的奮斗,成功的喜悅又如何而來呢?要是沒了高考的競爭,我們又如何會有不斷進步的緊迫?
于是就有一個最令人疑惑的結論等在這里:由誰去充任那些奮斗的角色?又有誰去體現這高考的幸福,驕傲和快樂?只好聽憑意志的堅定與否,是沒有道理好講的。
就高考而言,休論廢除。
那么,正確對待高考的認識之路在哪里呢?
設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領我們去找到正確的高考之路,難道所有的人都能夠獲得這樣的智慧和悟性嗎?
我常以為是一個人的懶惰造就了另一個人的勤奮。我常以為是一個人的隨意舉出了另一個人的踏實。我常以為是一個人的松垮襯照了另一個人的堅持。我常以為是一個人的放棄度化了另一個人的成功。
豬肚二:來點煽情
【大師風范】
窗外是茅舍、田野,不遠處便是連綿的群山。于是,童年的歲月便是無窮無盡的對山的遐想。跨山有一條隱隱約約的路,常見農夫挑著柴擔在那里蠕動。山那邊是什么呢?是集市?是大海?是廟臺?是戲臺?是神仙和鬼怪的所在?我到今天還沒有到山那邊去過,我不會去,去了就會破碎了整整一個童年。我只是記住了山脊的每一個起伏,如果讓我閉上眼睛隨意畫一條曲線,畫出的很可能是這條山脊起伏線。這對我,是生命的第一曲線。 (余秋雨《老屋窗口》)
【點評大師】
余秋雨的行文經常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大范圍轉移。比如上文中,從窗口到遠處的群山,從眼前的世界到遙遠的童年,時空的激蕩帶來人內心感情的大激蕩。需要記住的詞是“所在”,這在余秋雨的散文里經常出現,是一個能提升作文檔次的詞。
【萬能模式】
門外是田園、草地,不遠處便是蜿蜒的河流。于是,童年的歲月便是無窮無盡的對河水的遐想。河的那邊是什么呢?是城市?是大海?是農田?是工廠?是龍王和蝦兵的所在?我到今天還沒有到河的那邊去過,我不會去,去了就會破碎掉了整整一個童年。我只是記住了河流的每一處曲線,如果讓我閉上眼睛隨意畫一條曲線,畫出的很可能是這條河的曲線。這對我,是生命的第一曲線。
豬肚三:來點細膩
【大師風范】
上海每一條弄堂里,都有著這樣是非的空氣。西區高尚的公寓弄堂里,這空氣也是高朗的,比較爽身,比較明澈,就像秋日的天,天高云淡的;再下來些的新式弄堂里,這空氣便要混濁一些,也要波動一些,就像風一樣,吹來吹去;更低一籌的石窟門老式弄堂里的是非空氣,就又不是風了,而是回潮天里的水汽,四處可見污跡的;到了棚戶的老弄,就是大霧天里的霧,不是霧開日出的霧,而濃霧作雨的霧,彌彌漫漫,五步開外就不見人的。但無論哪一種弄堂,這空氣都是滲透的,無處不在。它們可說是上海弄堂的精神性質的東西。上海的弄堂如果能夠說話,說出來的就一定是流言。它們是上海弄堂的思想,晝里夜里都在傳播。上海弄堂如果有夢的話,那夢,也就是流言。
(王安憶《長恨歌》)
【點評大師】
王安憶的文字極其細膩,且有女性的柔和溶入其中,這種柔和的語調不僅可以表達“柔和”,同樣可以表達“堅硬”。體現這種“柔和”之處的重要一點在語句結尾那個“的”字上。如“高朗的”、“天高云淡的”、“四處可見污跡的”、“五步開外就不見人的”、“這空氣都是滲透的”等等。這個“的”字就像是緩沖的海綿,將表達的語速控制住了。女孩子寫文章時可以多學學這一點。
【萬能模式】
學校的每一個教室里,都有著這樣緊張的空氣。東邊的學生宿舍里,這空氣也是緊張的,比較壓抑,比較郁悶,就像落雨前的天空,烏云密布的;再下來些的食堂里,這空氣也是緊張一些,再緊張一些,就像風一樣,提著碗筷的同學倏忽來去;更低一籌的廁所里依然是緊張,大家在這時依然要翻上幾頁書。但無論哪一種處所,這空氣都是滲透的,無處不在。它們可說是學校空間里最本質的東西。高三的校園如果能夠說話,說出來的就一定是緊張。它們是學校空間的思想,晝里夜里都在傳播。高三校園如果有夢的話,那夢,也就是緊張。
豬肚四:來點思辯
【大師風范】
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但仔細玩味,發現這話的立足點仍是占有,所以才會有占有欲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造上,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周國平)
【萬能模式】
一位師兄說:“高考有兩大遺憾,一是沒有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大學但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專業,另一是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大學卻沒有得到你想得到的專業。”但仔細玩味,發現這話的立足點是不滿足,所以才會有大學和專業未能兼得的遺憾。如果把立足點放在是否落榜上,以樂觀一些的眼光看高考,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說:高考有兩大幸運,一是沒有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大學但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專業,另一是沒有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專業卻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大學。
豬肚五:來點儒雅
【大師風范】
但更多時間,我用來幻想,而且回憶,回憶在有一個島上做過的有意義和無意義的事情,一直到半夜,半夜以后。有些事情,恨過的,再恨一次;曾經戀過的,再戀一次;有些無聊,甚至再無聊一次。一切都離我很久,很遠。我不知道,我的寂寞應該以時間或空間為半徑。就這樣,我獨自坐到午夜以后,看窗外的夜比圣經舊約更黑,萬籟俱死之中,聽兩頰的胡髭無賴地長著,應和著腕表巡回的秒針。
(余光中《望鄉的牧神》)
【點評大師】
文字中透露出學者的儒氣和雅氣,這是作者獨特的精致表達。這段文字中隨意選用的比喻是很獨特的——“看窗外的夜比圣經舊約更黑”——比喻的獨特性來自你身邊的環境,還是那句話,喻體的選取要來自于你所熟悉的生活經驗。比如你身處校園,你就可以說“看窗外的夜比墨水更黑”。
【萬能模式】
但更多時間,我用來幻想,而且回憶,回憶這一年來做過的有意義和無意義的事情,一直到半夜,半夜以后。有些題目,做過的,再做一次;有些書,背過的,再背一次;曾盼望過的,再盼望一次。一切都離我很短,很近。我不知道,我的思想應該以時間或空間為半徑。就這樣,我躺在熄燈鈴響后的宿舍床上,看窗外的夜比墨水更黑,萬籟俱寂之中,聽一顆不甘落后的心跳動著,應和著鬧鐘巡回的秒針。
高考語文作文 篇7
——與外國留學生聚會演講詞
親愛的朋友:
歡迎你們來到中國!
作為當代中國青年,我有責任與義務當好你們的向導。帶領你們品味古老中國的魅力,感受開放中國風采、氣度。
來中國之前,你們的記憶里可能會閃現京劇的變臉,也可能早已在唐人街品嘗過豐富的中華美食,甚至在好萊塢影片中見識了中國功夫的厲害。那是我們古老中國的國粹,曾經代表中國,或許今天依然代表著中國的一個側面。從京劇與好萊塢功夫片中,你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力量。品嘗著中華美食,你肯定也意識到中國人民歷來就懂得享受生活的逸趣。這樣的中國或許出現在你們的典籍當中,也閃現在你們的生活里。我們就是在這樣的中國里長大,我們的身上流淌著我們這樣的血脈。因為,這一些是共同構成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種文明。但是只有我們中華文明從來沒有中斷過。因為我們的心底,一直有一個信念,就是用傳承、發展、開放、包容的眼光對待人類文明成果。毋庸諱言,我們古老的中國曾經因固步自封有過屈辱。但是,一代又一代的社會棟梁勇扛肩上的責任與使命,他們意識到任何一種文明從來都應該是開放包容的,都應該在傳承、交流中發展壯大。于是,20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勇于向世界敞開胸懷,主動吸收人類文明成果。短短幾十年,中國就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一個貧窮落后的中國早已舊貌換新顏,一個發展繁榮的中國巍巍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你們的到來就是最好的注腳。高鐵日行一萬里不再是神話,高峽出平湖已早已成了美麗畫卷。就連你們也享受到了移動支付帶來的便捷,一部手機走遍中國。發展的中國日益惠及全體13億中國人民。今天的中國已成為全球的焦點。前幾天的一路一帶高峰論壇已經畫好了美好藍圖,世界各國共襄盛舉,共享繁榮。這是一個開放的中國,這是一個新生的中國。
當然,中國太大,僅是人口就比今天的歐洲還多。我們絲毫不會隱瞞,中國也會有不少還要發展的地方。比如,朋友們可能會問:北京的沙塵暴怎么沒完沒了?合肥的天怎么沒有柏林的藍?毋庸諱言,中國發展進程當中帶來的挑戰仍然不少。因此,朋友們看到大上海的繁華時,也要看到云南的貧窮;坐著高鐵穿行大半個中國,享受便利的時候,也要關注鐵路沿線不少破敗的鄉村。這樣觀察中國,你才會看到一個完整的中國。就像我行走在帶紐約,也會不小心看到街頭的流浪漢;就像我穿過非洲大陸,也會發現這片大地勃勃生機。
親愛的朋友,這樣看中國,你便會懂中國,你便會明白為什么經濟世界第二的中國今天仍然是發展中國家。這樣看中國,你便會看到古老中國發展的脈絡、亮點、現狀。因為這才是一個真實的中國。
我相信你們與我一樣都對自己的國家心懷使命與擔當。
再次歡迎你們來到中國。期待你們,用雙腳去丈量中國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我愿意做你們的向導。
謝謝!
高考語文作文 篇8
一說宋詞,我們立刻就會想到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想到歐陽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癡,此事不關風與月。想到晏幾道的,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想到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想到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些膾炙人口的詞句時時都會在我們的耳邊心上響起。從而使我們的生活增添一份詩意的色彩。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立志高遠的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終于成功的第三境。王國維所引的這三首宋詞,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和辛棄疾。這三首詞盡管都是講戀愛相思的,但因寫出了深度,就都醇化出哲理的傾向。
說到宋詞,我們自然會想到唐詩,唐詩宋詞,這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雙璧。總的來說,唐詩的特點是雄闊宏偉,幾乎沒有什么領域是不可以進入的。宋詞要窄的多,但精微深細,主要寫花前月下的離情別緒,聽歌賞舞的所思所感。如果把唐詩比做黃河,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氣勢壯闊,曠莽渾厚。那么宋詞則像自古就以風景幽優美而聞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靜靜的流去,一曲一種氣象,一彎一種景色。水的碧綠,山的青翠,都那么含蓄有致,秀麗無比。如果把唐詩比作泰山,磅礴雄偉,巍峨峻拔,有陽剛之氣,一望就使人產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那么宋詞,就是構成桂林山水的峰林,小巧玲瓏,晶瑩潤澤,有層次,有深度,具陰柔之美。如果把唐詩比作松樹,枝粗葉茂,高聳入云,像巨人一樣矗立著。那么宋詞就是垂柳,長條搖曳,婀娜多姿,像一個風姿綽約的美人。
詞就是歌詞。大名鼎鼎的宋詞,就是從十世紀到十三世紀北宋和南宋,流傳下來的歌詞。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格律詩,詞既是歌曲的組成部分,當然要隨音樂一同發展變化,從隋代開始,特別是到八世紀盛唐時期,由于和西域地區交往頻繁,就傳進來一種叫胡樂的音樂,這種音樂與中原地區原有的音樂融合以后,又產生了一種叫燕樂的新音樂。王公貴族和普通百姓都愛聽,有些歌曲唱紅了流傳開來以后,文人學士就產生了舊瓶裝新酒的念頭。干脆依照原來的曲調,自己寫一首新詞填到曲子里來歌唱,借以抒發自己的所思所感,這就叫倚聲填詞。填詞所依據的曲就是詞牌,康熙時編的《欽定詞譜》就是收集詞牌的專書,共收唐宋元這三代的詞牌達八百多個,現存宋詞的詞作者一千三百多人,存詞兩萬多首。是一份非常豐富的文學遺產。
宋王朝是在宮廷政變,即陳橋驛兵變時候建立起來的。宋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當時任后周王朝的太尉,執掌兵權。公元960年初,忽報遼國入侵,于是他帶兵去抵御。開到開封東北郊陳橋驛這里時,部下竟背著他在暗中策劃,將黃袍披在他身上。一陣萬歲就把他喊上了皇帝的寶座。就這樣,他成了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這當然是演戲,演的也并不高明。據記載,趙匡胤發跡前,曾見人寫詩贊美朝陽,文字上雖然見功夫,但立意淺陋,他看了不滿意,就自己寫了一首。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他還有詠月亮的兩句詩說,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萬國明。從這些詩就看得出來,他從來就不是個老實分子。現在兵權在握,往前走一步都能挨著皇位,他豈有不想弄個皇帝當當的,他站穩腳跟后,第一件大事,自然就是防止這種事件重演。為此,宋太祖趙匡胤導演有名的杯酒釋兵權時,就開門見山告誡武將們,與其提心吊膽,爭權奪利,實在不如交出兵權做閑官。多為子孫積累一些田產和金銀財寶,盡情享受聲色犬馬的愉快以頤養天年。宋王朝從此就干什么都用儒臣,連行軍布陣,鎮守邊關也不例外,用儒臣建成一個成熟的文官制度。
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趙光義曾說,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這是說,有外族政權存在并不可怕,充其量不過是打進來搶些東西,或是占一塊土地。正是在這種基本國策指導下,澶淵之盟時宋王朝明明占了上風,也還是向遼國賠銀子賠絹情愿妥協。而南宋初年岳家軍士氣正盛時,宋高宗趙構卻趕緊把岳飛殺了,以防有難以預料的災禍發生。打天下也罷,坐天下也罷,要的就是先下手為強,不殺掉岳飛,萬一他真把金國滅了,成了跋扈將軍,到時候誰來制服他。這樣在歷代王朝中,宋朝國力最弱,對外不堪一擊,但內部卻很穩固,存在的時間很長,有三百多年。
宋朝的官兒也是最好做的。不僅俸祿優厚,而且還不止一一份。就算正職被罷免了,還能拿兼職的官俸,不至于衣食無著。至關重要的還在于,做官沒什么大風險,話說的不好得罪了皇帝,一般不過貶上兩級官罷了。宋王朝殺戮大臣的事比最為開放的唐朝還要少,士大夫物質生活充裕,只要不自尋煩惱,去先天下之憂而憂,也就沒什么可憂的。于是他們辦完公事以后,就喝酒填詞唱曲,盡情歡樂。詞本來就是歌樓酒館助酒興的,是唱著玩的,有了這樣的社會條件,又怎能不越唱越紅火呢。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宰相晏殊就這樣,成天在家里擺筵席,唱這種小調取樂。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這是曾參與編寫《新唐書》的大學者宋祁在開封,北宋首都東京的郊外泛舟游湖,這還是一首名詞,尤其是紅杏枝頭春意鬧,用一個鬧字就使欣欣向榮的春天仿佛有了聲音,宋祁為此還得了一個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的美號。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這是歐陽修在隱隱笙歌的陪伴下,在安徽阜陽游湖。這就是靖康之變,這一翻天覆地大動亂之前的事。那時天下承平日久,講究享受已成風氣,日日歌筵,朝朝舞宴。算是還可以理解吧。可是經歷了靖康之變后,趙宋王朝按說該奮發圖強改弦更張了吧,可情況顯然并沒有什么改變。
朱敦儒逃到杭州沒過多久,就看到這樣一幅醉生夢死的景象。看西湖,畫船輕泛水,茵幄穩臨津。嬉游伴侶,兩兩攜手,醉回別浦,歌遏南云。在襁褓中沒有趕上記住靖康之變這一劫難的新生一代,甚至經歷過這一劫難的老一代,竟然都像夏季雨過天晴一樣迅速,早把戰爭的恐怖,從目光中抹的干干凈凈。于是,在西湖這銷金鍋里,銷盡了朝廷正氣,銷盡了時代風云,銷得只剩下一段軟弱又屈辱的歷史。一勺西湖水,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這是南宋末文及翁游西湖時,發出的痛心疾首的呼叫。延續了三百多年的宋王朝,這個為保皇位而不怕喪權辱國的趙宋王朝,就這樣在歌舞聲中消失了。
讀宋詩,會覺得士大夫一個個都滿臉正經,說的往往都是有關綱常名教的門面話,讀宋詞才知道,宋人其實也很開放,有時甚至還有些放肆,因為在宋代的士大夫看來,詞是唱著玩的,既然不登大雅之堂,說話當然就可以隨便一些。蘇軾進入詞壇后,才把詩詞的這種分界打破。蘇軾以詩為詞,凡是詩的題材,詞都可拿過來為我所用。他這個大動作,弄的許多人目瞪口呆,連有些崇拜他的人都覺得他走的太遠了。十二世紀二十年代,金朝興起,鐵騎直抵汴京,把北宋滅了。宋高宗趙構,守住江南一角,是為南宋。這一翻天覆地的變故,使南宋一些詞人又勇敢的擔起了憂時念亂,殺敵報國的主題,題材進一步擴大,有了蘇軾開辟的所謂豪放派,那種寫春花秋月離情別緒,以風格細膩意境婉約見長的詞風,就被稱為婉約派,兩派各有所長都有非常感人的佳作。
【有關高考語文作文合集8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