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三作文集合十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作文 篇1
我輔導的一個小男孩,年紀不大,所以他有著與他這個年齡相符的調皮,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管他,日常生活是爺爺奶奶在照料,學習情況是姑姑在管。
這個小孩在家里只怕姑姑,因為在他的印象里,姑姑很兇。他學習的熱情只能保持半個小時的樣子,然后一心想著玩。兇他他就生氣,打他他就哭。家長跟我說了一句這樣的話,有沒有什么辦法,在短時間內,讓他該學習的時候用心學習,該玩的時候用心玩。我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或許是我資歷尚淺,對于這個問題我有種無能為力的感覺。首先,我不能時刻陪著他養成這樣一個良好的習慣,再者,很重要的一點,是他不怕我。理論上對于教育小孩子,是盡量不要動手的。我個人覺得這種做法太官方了,因為我發現有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是,你不長記性,我打你一頓就好了,下次肯定記得,而且這樣的做法下,得到的效果還挺好。
況且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我的眼前,現在的小孩子都很嬌氣,有很多獨生子女,孩子在外面怎么了,家長能跟人家拼命,小孩子也是有脾氣的人,在家里就是人王。這個孩子著實令我頭疼,我有時候在想,何必如此費心費神,我相信所有的老師都會有的一個感觸,是在教學中,如果有學生表現的不耐煩,不想學,那么老師得不到學生對于課堂的回應,瞬間沒有了教學的熱情,自然會敷衍了事,因為你既然不聽,我講了也是白講。出現這樣一個情況的時候,有很多人會說,這個老師沒有責任心,沒有教師職業道德,對于這樣的觀點,我不反駁,但是絕對也不承認。大家可以換位思考一下,這種感覺就像,你一腔熱血的給一個人發了一大段話,而對方的回應只是一個嗯字的時候,我想很多人心里都會失落吧。有人說,你就是做這個職業的,你就應該用最好的狀態去講,我敢打包票,所有的老師都可以做到,可以把一個知識點用五分鐘講完,也可以用一個小時來講這個知識點,但是意義在哪里?就為了所謂的職業道德?有人又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嗯!我贊同,在一對一的輔導中,多給輔導老師一點錢,人家多關心照顧一下自己的孩子那是沒問題的,但是從實際情況考慮,在一個班那么多學生而只有一個老師的情況下是不可能顧及到所有人,這就是為什么一個班總有第一和倒數第一的原因。
從小到大,充滿了回憶的地方一定是學校,多年以后回想,會幡然醒悟那些老師的用意然后從心底產生一種懷念,所有的工作都是平等的,所有的職業也都需要面對的困難,快凌晨了,那些深夜里還在奮斗的年輕人,加油吧!
高三作文 篇2
“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對于文風峭勁、氣勢縱橫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清代過珙曾言曰:“字字足令彼心折。”可面對如此罪名,武則天又是如何呢?她讀罷此檄不怒反笑,大夸駱賓王字字有理有據,文風雄偉,不愧才子之稱。
可見一代女帝的心胸氣度絕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能做到這點又談何容易?像武氏一般恰當地無視可不是世人皆可為。從哲學角度看,我們短暫的一生中,處于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實現人生價值,而非其它。只有統籌兼顧,恰當地無視一些事物,才能集中力量,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之旅。所以我認為,我們要恰當地選擇無視。
梭羅先生只為追求內心寧靜而選擇在瓦爾登湖畔獨自一人冥思的模樣,在我心里是極致的美好。他曾在書中寫到:“霍洛威爾農莊的迷人之處,在我看來是它的遁世之幽。”為何遁世?因為這塵世間擾亂他思考的東西太多,所以梭羅選擇無視,所以我們才能在這紛繁中讀到《瓦爾登湖》,仿佛是那片湖中的一捧清泉,極致的純粹與干凈。
不僅是我愛的梭羅,法國文學家阿蘭也曾對關于“無視”這個話題有過一番闡述:“對于憂郁者,我只有一句話,向遠處看。”如果眼睛自由,頭腦便是自由的。何謂“向遠處看”?是向目標看,向初衷看,堅定信念,而非被眼前的瑣事所擾。各國皆有如此的思想。中國亦如此。
五柳先生在《歸去來兮辭》中自問:“胡為乎遑遑欲何之?”他獨自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無視官場黑暗,不忘初心,只愿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終于他融于自然萬物,在極致的和諧中了此一世。以陶潛先生為首的魏晉文人是中華文化這長長玉帶上最耀眼的一處。中華文化五色雜陳,頭緒萬端,韓愈于《進學解》中有言:“沉浸濃郁,含英咀華。”我們應該汲取事物中有益于我們的精華,而無視那些避無可避的糟粕。
歷史如此,國家如此,民族亦如此。我恍若覺得成大業之人皆有此志。世界是物質的,的確。但我們都是有思想力的人類,哲學也從未否定我們強大的主觀能動性。真正發揮主觀能動性,恰當地無視身邊不良的影響,我們就會發現通往夢想的大道會越來越平坦,越來越開闊。
夢想可能遠大,但若會恰當地無視,其夢雖遠,行則必至。
高三作文 篇3
一棵蘆葦并不會快樂;
當她快樂了,是因為她開始思考了。
――題記
我問你:“一滴水,快樂嗎?”
如果你知道,滴水努力地擴了擴胸變成了海,做了幾個俯臥撐于是澎湃起來――你想,他是快樂的。可是如果你認為一滴水長久地休眠在咆哮的波濤,你想,她是不快樂的。
叔本華說:“事物本身是不變的,使它改變的是人對事物的看法。”
年輕力壯的少年當(被)敵人關進了不見天日的死牢。敵人并非殘下毒手,唯一懲處只是把他強淹沒在一片寂暗中。不出一個月,少年無疾而終。死時兩目圓瞪,無光,只有深不可測的空虛荒蕪。我們再來討論少年的快樂與否顯得有點殘酷,但這告訴我們:沒有了思想,快樂是妄想。
思想是快樂的源泉,但并非所有泉眼涌出的都是快樂――這便是思維方式的區別。
還記得那個守天望天憂天的杞人,還記得那些鉆進木桶里曬太陽的希臘先哲。他們一直都在思考,卻一直都不快樂。今天當我們再談“杞人憂天”、“犬儒主義”時,我們應該驚覺一記棍棒警敲我們腦勺:思維拐錯了彎,便會進入快樂的墓地。
海德格爾曾說過一句雅致的話:“人,當詩意地棲居。”
正因為有了這份詩意,生存變成了生活。
當我筆下的文字一一跳出,我開始端視快樂。今天的我們白天生活在陽光明媚色彩斑斕的青春中,無論是誰,他們都認為我們快樂幸福,事實上我們捫心自問,也確實如此,然而又常常聽聞夜深人靜時,許多青春的靈魂孤獨地游走在快樂幸福之外,似乎那又是不快樂不幸福的。
我們的思想像極了徘徊在十字路口的雛鳥。每一個方向都存在著我們可能的足跡。我們就在豐富多彩的思維方式中不斷拾起或丟掉快樂。
有人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我不同意。因為我們有思想,懂得踏上不同的思維旅程去找尋快樂。
有人說我們是“阿Q”的新新人類。我不同意。因為我們的新思想并非“阿Q”那般放肆不當。
高三作文 篇4
“我叫鄉音,鄉音的鄉,鄉音的音。”
──題記
鄉音,我對這個詞的討厭連自己都無法形容。是的,我討厭它。因為它,我成了城里同學取笑的對象;因為它,那些我努力試圖遺忘的貧窮過去總在我腦海中浮現;因為它,我的性格變得尖銳而沉默。它就像一個夢魘,不厭其煩地提醒我,盡管我已經在城里住了五年,我仍是個在鄉下長大的孩子。
所以,當那個有著讓我生惡的名字的女孩成了我新同桌時,我狠狠地拍掉了她伸過來表示友善的手,不屑地說:“我討厭你的名字,所以,我討厭你。我從不和討厭的人做朋友。”記得,當時的鄉音很驚訝,卻微微地笑了。
她似乎知道我討厭她的原因,便越發毫不介意地帶著濃重的鄉音和我說她的家鄉,說她的家庭,說她家養的豬和大白鵝。雖然我臉上滿是冷漠與不屑,其實我偷偷地聽得仔細。從她細致優美的描述中,我似乎看到家鄉綠油油的田野生機勃勃,婀娜的細柳守著清澈的`小溪穿過古老的石板橋,橋上年幼的孩子結伴玩著游戲。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我臉上的冰霜逐漸融化,我覺得心中某個由我強壓著的陰暗角落被柔軟地觸動,從前始終郁結于心的一些東西逐漸散去,心里開啟了明亮的窗,豁然開朗。
好吧,我決定不再隱瞞:鄉音和我,其實是同鄉同村的。正因為鄉音對我的那份羈絆,我才那樣討厭帶著鄉音的鄉音,與我同鄉的鄉音。
當我決定告訴她的時候,她彎起嘴角告訴我,當我說討厭她的時候,鄉音,讓她知曉了一切。“所以你才這般固執地與我做朋友?”我低著頭,不想讓她看清我的表情。她依舊掛著一成不變的笑容,說:“不論走到哪,不論擁有怎樣的身份地位,鄉音都是永遠不會變的。它是一個記號,烙在每個人的心間──當你在遠方孤獨無助的時候,它會給你幫助和溫暖,在冥冥中帶領著你找到家人。鄉音更是鄉親之間才懂的暗語,只有同水同山養出的人才能在話出口的瞬間,領會到從未有過的親切,生出無限的感慨。”
我想,只要我還是我,無論幾輩子,我都不會忘了這番讓我淚流滿面的話。
時過境遷,鄉音早已不再是我的心結,而帶著鄉音的鄉音,也已在20xx年離開我去了遙遠的北方。每每回想當初,我總感嘆當我說著多么多么討厭“鄉音”的時候,絕想不到有個叫做鄉音的女孩改變了我一生對“鄉音”的看法。
夢回過往,明媚的陽光輕巧地越過窗沿,熟悉的容顏帶著微笑伸出手:“我叫鄉音,鄉音的鄉,鄉音的音。”我臉上展開燦爛的笑容,心中深藏的某種默契讓我輕輕握住她的手。
那手如此溫暖,一如冬日的陽光。
高三作文 篇5
夕陽西下,帶不走白日的光明,所謂月亮是黑夜的太陽,人間無時不刻地充滿光明。舉頭仰望,似有非有的輕紗使月亮變得朦朦朧朧,別有一番蘊味,頓臾,我才發現是中秋節來了,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大文豪蘇軾的詞: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中秋之夜,月圓如鏡,月華如洗,家家戶戶擺月餅,嘗果品,賞明月,更暢談,其樂陶陶,其景融融。何其快哉,這是多么美好的圖景啊!“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我不禁想起遠離家鄉的海外學子,在外謀生的人兒,更想起那些支離破碎的家庭,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
對這些遭受不幸的孩子而言,哪兒來的光明?哪兒來的溫暖?哪兒來的中秋呀?就算天上的月兒再圓再亮,也不能挽回他們不幸的遭遇,他們害怕過中秋,因為他們心中已是一片漆黑,他們失去了普通的母愛和父愛,想過一個完美的中秋,那簡直是天方夜譚,他們的心靈是空洞的,冰冷的,他們多么需要純真的愛呀!
相對而言,像我們生活在溫暖家庭的孩子,就是幸福多了。我們每天都在過中秋,每天都在父母的呵護下,品賞著月餅和明月。我們不用提心吊膽的牽掛著家庭糾紛,我們的家充滿歡聲笑語,充滿溫馨,我們的頭頂上方有一輪明月。
現在的我,正香甜地吃著月餅,突然,一些莫名其妙的感覺涌上心頭,生活幸福的我們應該學會知福,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有多少的單親孩子,渴望得到生活的陽光,我們應該倍加珍惜。
躺在臥房里,我忍不住看了一眼明月。啊,此時此刻的月亮是夜幕的臉,一抹輕云是她的笑靨,幾顆星星是她的眼睛,夜光里傳遞著她的秋波,輕風里飽蘊她的柔情,夜幕中,印著她的豐姿,我在她懷里陶醉了……
高三作文 篇6
像滕海漁村這種地方就不應該有網絡、電視。我是這么認為的。
破破的村落,守著一弧藍藍的海灣。那是怎樣的一種藍,天空純粹得找不到一縷流云,與天相接的海水于礁石上漾出清透的紫來。我愛這個地方,不希望網絡、電視破壞她的自然。
“滕海會被毀掉的,被電視節目,被無線網絡。”我對林說。
林翻著書,不曾抬頭:“現在很好,看書、寫字、面朝大海。餓了吃飯,累了睡覺。現在,這里很好。”林是旅店的老板,上海人,喜歡這里,便定居了下來。所謂旅店,其實不過八個房間。
“你也說了是‘現在’,那‘以后’呢?”
“這里住的所有人都喜歡海棠灣的干凈、純粹。沉浸于你愛的景色,又何必管顧那些。”
“可是——”我心中不甘,卻又無話可說。
林放下書,走到前臺,合上了筆記本電腦:“別忘了,你也是通過它發現滕海,用它向我訂房的。”
林的話把我噎住了,下意識地避開他的視線。茶幾上是林看的書,隱約瞥見作者的名字——尼爾?波茲曼。我不禁覺得好笑。
入夜,睡不著,摸黑溜出房門。天很暗,沙灘上只幽幽一盞黃燈。看見林站在海里,水沒到胸口。他一動不動,海水的波光泛到他的身上,儼然一體。鬼使神差,我走進了海里。水很涼,從腳踝,到膝蓋,過了腰,泱泱及到肩膀。海浪的聲音比白天真切得多。一簇一簇的水連綿地涌過來,卷起淡淡的魚腥味。我不再往里走。剎那間,懂了林的感受。自然讓人無法抗拒,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海灣。一瞬間你所有的動作都靜止了,卻有一種莫名的充實感。
我在想數年后的海棠灣會是什么樣子,會不會和周圍若干商業化的景區一樣?到那時,林又在做什么?我們愛自然,所以我們建立風景區,可是商業化的浪潮又席卷了那些自然之美。我們不是從很早以前,從老莊起,就講求順應天道,摸索自然法則嗎?又為何與這順應自然的本意漸行漸遠?是因為我們的信仰不夠堅定嗎?我們本沒有宗教,所謂信仰,是靠自古一線的情懷維系起來的吧。或許就是這樣,我們才不夠堅定地維護我們熱愛的東西,于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和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失了自己的精神,在對物質的不斷追求中日漸脫離自己的本心?不,不。那些現代產物是一種工具,它們幫助人們生活,只是我們太依賴工具。
林說得對,沒有現代化的工具,我幾乎不可能找到海棠灣。我上網,用搜索引擎找最美的自然風光,定路線,訂酒店,用手機拍下沿途景色,發到微博上,傳到空間里。
我發現窮苦的地方往往風光獨佳,比如稻城亞丁。在國道318上顛簸五天,看見了彩虹下的泥石流,趕上滾滾長江上的橋梁坍塌。沿途總能看到藏民幫著清理道路。他們的孩子在一旁揮手敬禮,用并不標準的普通話告訴旅人:“謝謝你們給我們造希望小學。”我常常對此有一種難言的感動,他們的貧苦無法阻擋他們內心的幸福和對這個世界的感恩。這是一種脫離了信息與機械的美,生長于蔚藍天空下的高原,將無塵的空氣和山巒的冰雪當做養料,源于純粹止于自然。這在被現代工具充斥的社會里幾乎是神跡。可為了走近這神跡,我必須依賴現代的信息和機械,人都是這樣的吧,在落后的物質生活中用精神改善生活狀態,融入自然。這種根本的“信仰”又在物質被科學改善的過程中迷失。我們感到空虛,復又學會悲天憫人。通過物質工具努力退回本源。在路上有一位老媽媽請我喝酥油茶,仰頭的時候看見貢嘎神山。“只有云霧散開,才能看見神山,活佛保佑。”老媽媽說。
思緒凌亂,海濤依舊。一下子懶散了,仿佛要癱倒在海里。想來科學和人文是同一片土地上的兩棵樹,根系交錯,不可分割。與其說我用網絡找到海棠灣,不如說我們通過現代工具,通過科學前往永寂之地,聆聽自我的聲音。
夜深了,發現林已經不在。我走上岸,忽然覺得疲憊,一種徹底放松了的疲憊。林適時地遞來毛巾:
“滕海會一直這么安靜,這么美麗,至少在心里。”
回頭望一眼夜色中的海棠灣,寶石藍的天空中明星低垂,海水卷著浪花擁來淡淡的海腥味。
晚安,滕海。
高三作文 篇7
我很懷念在故鄉的那段童年時光,在眾多有關故鄉的記憶里,墻不止一次地出現,也許是因為它那厚重的歷史感,又或許,是墻,承載了那份濃濃的思鄉之情。
今年的春節回到故鄉,還是不忘和過去一樣買上各種各樣的花炮以供過年時的娛樂,而我最喜歡的方式便是把鞭炮塞到墻縫中去燃放,總是覺得很刺激,可當我環顧四周的高樓大廈,卻發現這樣的墻早已無處可尋時,童年時的記憶使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過去每逢過年,總要合家一起來到鄉下的爺爺家,爺爺家在一個養魚場里,每家每戶都有屬于自己的魚塘和田地,那里也便成為了我童年時的樂土。爺爺的房子很普通,紅色的磚墻,青色的瓦頂,是典型的農村建筑。我對那紅磚墻可是情有獨鐘,不僅僅是喜歡把炮塞到墻縫里,還經常用粉筆在那墻上寫寫畫畫。或是圍著墻壁仔細觀察,看上面有沒有趴著蝸牛或稀奇古怪的小蟲兒;就連每次照相我都要緊貼著那面墻,借助墻壁來擺出各種造型。那時的我總覺得這墻能給我安全,給我溫暖。
在爺爺房子的不遠處還有一面墻,周圍沒有任何東西,墻體已經殘缺不堪,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墻的缺口處,有一大塊被熏黑的痕跡。聽老人們說,那是打仗時被炮彈打的,看著這被炮火和歲月共同洗禮的墻,我的心中便會肅然起敬。
后來,那里要拆遷了,爺爺奶奶便不得不搬到城里去住,自那以后,我便再也沒有去過那里。今年我再次回到老房子那兒想去尋找一些過往記憶,可我能尋到的,只有一片片雜草叢生的廢墟。我來到原先老屋的位置,隨手撿起了一塊紅磚,仿佛仍然能看到我那稚嫩的筆跡;看到老屋在清晨薄霧中好似仙山瓊閣;看到夕陽下紅磚墻那溫暖的身影;看那面古墻依然屹立在風雨之中。
隨后我來到了位于城中的三面老城墻下,抬頭間驀然發現一面墻上曾經的一棵小樹苗現在竟已經變得粗壯,好似黃山松一般頑強地扎根于巖石之中,繼而我又想起了有關這城墻的各種傳說,心中頓感神秘。
我街在故鄉的街道上,不禁感嘆這些年所發生的變化,盡管那自然樸素的美早已經湮沒在城市繁華中,但故鄉的魂卻依然留存。我愛這故鄉的墻,更愛這故鄉,愛這故鄉的堅韌與堅守,愛這故鄉的淳樸與豁達,這份愛,銘心刻骨,這份愛,深入靈魂。
我更愿意將那份記憶與熱愛永遠地封存在故鄉的墻中,但誰又知道,那故鄉的墻連同故鄉,正離我遠去?
高三作文 篇8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一個寒冷的早晨,一位不速之客悄然來臨,用她那潔白的紗裙點綴在枝頭。她來了,來得那么洋洋灑灑,來得那么自然,也來得那么和諧。
一個個黑色的腳印踏在雪白的〞地毯〝上,那么醒目又和諧。大雪紛飛中傳來陣陣歡笑聲,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孩童在雪地中打鬧,你追我趕,好不熱鬧。撐著一把傘緩慢地走在街道,街道稀少的車輛飛速駛過,這時的寧靜是少有的,看著前方大雪紛飛我想起了古人,那些淡薄名利,退隱深山的詩人,擺一張小桌,放一盆炭火,沏一壺好茶,〞綠蟻新醅酒,紅泥小暖爐〞,就這么靜靜地坐著,不需要想些什么,不需要煩惱些什么,看看窗外的大雪,一切都是那么的滿足。
在這個時空,時代飛速發展,時光稍縱即逝,似乎一切都那么短暫,唯一永恒的是那雪留在我心中的印記。
在這個熱鬧繁華的都市,停下你慌忙的腳步,伸出你的手掌慢慢感受雪的融化,感受她的溫度。你的嘴角一定會揚起一抹弧度,不是因為想起什么,而是雪的美麗觸動了你的心。
高三作文 篇9
詩靈.詞風
一首詩,一曲詞,說一段心靈的旅程,閱一卷美麗的神話,品一份動人的情感。
詩情詞意,道不盡,千古悠悠。讀詩覽詞,感悟其間,樂其樂,憂其憂,收錄的亙古歲月,如一股清流,穿越俗塵的風煙,滌清靈魂深處的薄涼。
漸漸地,留連其間,因為有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守候;有崔郊“侯門一入深如海,蕭郎從此是路人”的眷戀;有李商隱“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輕狂”的不羈。喜歡詩詞,源為它有情。
忘不了,那些寂寞的人,那些寂寞的詞。曾想,李煜的那份寂寞,無人以言,只能寄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思愁,只能托于“沈腰潘鬢消磨”的黯傷;納蘭又何曾不是寂寞的,他嘆“人人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卻又是“何恨不能言”,一念間,卻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柳永亦然,他放不下,卻亦留不住,唯有“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憑寂寞厭厭地”,望不見,只能賦“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喜歡詞,因為它是寂寞的。
不知不覺間,被它感動,它讓我悲,讓我憂,讓我怨,讓我癡——悲的是陸游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的無奈和“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生死離別;憂的是黛玉心中“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的哀婉;怨的是晏殊那“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的迷茫;癡的是歐陽修那“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的纏綿。
曾經囈語在詩歌的海洋里,我成長了,成熟了。或許,依舊憧憬“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到最后回首才發現“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旅途上,經歷了,學會了,總是愿意與詩人相伴、與詞人同行。與詩人同行,我領閱了“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連芳草”的純情;知會了“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離情;感悟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癡情。正是因為有情,生命才會如此的多愁善感。
如果說文字是美的,那么詩詞就是最美的文字,他讓我懂得了“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的柔惜;讓我懂得“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的溫存;讓我懂得了“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的相思。
詩詞,仿佛一盈月光,投射于心間,讓心結,如曇花,層層綻放,一襲溫情彌漫心底。
高三作文 篇10
誰在生活中沒有坎坷,誰的人生道路一帆風順,沒有一點大風大浪的。又有哪一個成功者不是跌跌撞撞走向成功道路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
我坐在桌邊,手里拿著剛發下來的奧賽試卷,在白紙上鮮紅的數字刺痛了我的眼睛——57分。這一次考試我被無情地淘汰,這讓語文成績自認為一向很好的我有些郁悶。看著窗外燦爛的花兒,我不禁自嘭地笑笑。窗外的花兒開在春天,而我的花兒似乎凋零在欣欣向榮的春天。
手里挰著試卷,雙腿一步步像灌了鉛向家的方向走去。母親正在廚房干家務。見我回來,停下手中的活,看到我悶悶不樂,不解地問道:“怎么了,女兒?”我強忍住淚水悶悶地說:“媽,這次考試我發揮得很不理想……”母親從我手里接過試卷,不由得一顫,但很快又平靜下來:“沒事,雖然這次考得不理想還有下次,靜下心來總結總結,這道坎你肯定會跨過去的。”聽了母親地話,強忍不住的淚水流了下來:“媽媽,對不起,我……”母親沒有再說什么,只是輕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默默地走出廚房。
從那一天起,我比以前更加刻苦的學習了,經過四個多朋的奮斗,終于迎來了新一輪的“奧賽”考試。我信心滿滿地走進考場,拿起笑寫下一個個答案,每道題在我看來都是那樣親切,那樣可愛。
“丁零零——”隨著鈴聲響起,考試結束了。我走出考場,心情如窗外下陽媚的陽光。我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如釋重負。也許,我已經跨過了這道無形的坎。
【【精選】高三作文集合十篇】相關文章:
2.精選高三作文十篇
4.高三作文集合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