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高三作文集合九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三作文 篇1
有人說,人生就是不斷擁有和尋找的過程。不曾擁有,你會努力尋找;失去擁有,你又會四處尋找;有時,拼命尋找,卻失去了原來的擁有;有時,你苦尋不得,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擁有什么?失去什么?我無語。不曾想過,不曾憶過,不曾思考過,走過風風雨雨,路過山重水覆,但不曾柳暗花明。我總是沉思著。回望過去,展現今朝,放眼未來,我亦在思考中。失去嗎?擁有嗎?我不想,那又有何干系?正如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我擁有“它”,但又失去了“它”,但有時又得到了意外中的“它”。世界為何如此“驚喜”,是憑空出現,無需付出太多而得到,同理也大大的失去,有得必有失。驚喜的世界里因她它們而大放光彩,幾分歡樂幾粉愁。 世間萬物也許真的有佛家因果輪回一說吧!一切天定,萬物隨之變化.是失去了,就是;到了,就是。不要悲觀的去想,不要悲觀的接受,一切那一語——焉知禍浮。
我喜歡李白,喜歡他那份灑脫,“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我喜歡范仲淹,喜歡他那份暢然,“不以物喜,不已己悲”。天下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得到了,我會珍惜;失去的,我會追諑或放棄,不為別的,只為那似喜還悲的世界里的那種醒悟。
如今,我發現,自己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意外的很多,也許是老天爺冥冥之中自己安排的吧!也許為這世界增增一道亮麗的風景把!也許我會驚喜于這份驚訝,但我永遠不會明白那份驚訝中包含著多少痛苦與彷徨。
我亦尋找,卻無心發現;我亦發現,亦無心珍惜。來也快,去也快,我無心在其中迷醉,平淡如水是種境界,但迷失于驚訝中何嘗不是一味人生百態。驚喜吧!你會在燈火闌珊處找到……
高三作文 篇2
刀見笑是一部風格另類的電影,影片圍繞玄鐵菜刀展開幾個人的故事。曾經你來過,我很開心,我看電影時想著你,我寫文章時想念你,我流淚時想念你,連在睡夢里,也有你香甜的味道和奔波的身影。因為你說過,結婚之后新娘不是我,你不會在清晨喚我起床,你不會在夜晚陪我睡著,不在聽我說話,不在乎我流淚,我只是曾經的白娘子,你結婚后會忘記我,可我忘不了你,為何你來過。
我不愛做飯,不愛洗衣服,喜歡上網,喜歡工作,你不喜歡我。可是你不了解,我的骨血里有你。我不要跟你結婚,不要做你的新娘子,不讓你知道我的難過。你和我一起貧苦好不好?
最難過的是你不承認我是你的女朋友。你說過的,好的愛情是兩人互相欣賞包容,從外貌愛到靈魂。不能只停留于外貌的喜歡。可是我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
你總是不說話,你忘記了,不說比說了。
在刀見笑中,游本昌飾演獨孤擎天。他的大兒子為了搶奪玄鐵,甚至殺了自己兄弟,掘了老爹的祖墳。在報仇后,游本昌把玄鐵改成了做飯的刀。他說一把好刀應該屬于廚師,而不是刀客。應該做飯,而不應該殺戮。
在毒死師傅后,安藤政信飾演的啞巴拿到這把刀。這把刀見證了許多人的生死命運。笨重的大公公是怎樣活到現在的,我不知道。啞巴最后愧疚而迷茫的說:我沒有親手殺大公公,他卻死了。師傅不該死,他卻死了。
到了第三個故事,玄鐵菜刀成了一把殺人的刀,廚師曾說過,玄鐵不是殺人的刀,而這時,玄鐵殺了惡人,成了一把救人的刀,成全了一對金童玉女,萬花樓的姑娘很癡情。我不是小姐,不是明星,我也很癡情。張雨綺飾演的寐娘,喜歡桃花,因為她和心上人有桃花之盟。我好喜歡張雨綺的那段舞蹈,風情萬種到迷死人,盡顯女人嫵媚的全部風采。這兩年,張雨綺的成績突出,先后有女人不壞,荒村公寓,刀見笑。她在荒村里和刀見笑中盡顯本色風采。
人世間親情最可貴,仇恨是繼愛情之后的另一把銳利的刀,而愛情是最百傳千回的事。屠夫說:我不要當好人,我不要當殺豬的,我要寐娘。寐娘是他對美好愛情,對生活希望的寄托,就像曾經的我們,為了不可能實現的理想,為了高高在上的愛情,為了不曾看到的世界,風景,曾經執著笨拙地前往,那么單純的心思連屠夫的魯莽都不忍心責怪。然而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愛情的代表從來是郎才女貌,金童玉女,才子佳人,平凡人在這條路上很崎嶇。我常想一個美的人和一個美的人在一起合適,還是一個美的人和一個丑得人在一起合適,前者戀愛合適,后者工作合適。如果結婚,兩個丑的人在一起會長久,但兩個美的人在一起不會長久。明白了這個道理,我不再執著于他的愛,我執著于他愛不愛我的工作,離開他后,我可以獨立的工作。
我喜歡他,喜歡到會為他每天做掛面,如果他肯吃,他就喜歡我,不肯吃,就不喜歡。可是他心里不愿意,表面樂意。我就是用要最平凡的方式檢驗我的真愛,用現實把他的愛留下來。
我希望逼著他和我結婚,哪怕我是那個他不愛的人。我就是要和他攜手到老,哪怕在對方心里都不是那個最深愛的人。我就是要和他攜手,哪怕我們不能結婚,哪怕我們不能一直到老。
高三作文 篇3
百年前的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自詡為“天朝上國”的大清王朝懶洋洋的沉浸在眼前的繁榮中。一望無際的大海上駛來一艘艘戰船,黑洞的的炮筒指向海岸······
從此,這里掀起了驚濤駭浪,一陣陣凄慘的慘叫聲過處盡是斷壁殘垣,狼煙滾滾處領土被一步步蠶食。這條巨龍已遍體鱗傷。一陣沉重的鐘聲響過,一股股熱血便在華夏兒女的胸中澎湃起來。他們是炎黃子孫,他們是龍的傳人,他們從心中吶喊出自強不息,他們終于筑起鋼鐵長城。接著又是一聲巨響,華夏大地上升起第二個太陽,喚醒了巨龍,也震驚了世界。
百年走來,無數仁人志士用熱血詮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他們師夷長技;他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如歸;他們說:“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他們用雙手托起一面用獻血染紅的旗幟,上面是星光璀璨。雄壯的歌聲從心中想起,含淚的雙眸中,義勇軍們前赴后繼,收復一寸寸土地,不畏馬革裹尸,只為全我河山。
接著,嫦娥奔月,蛟龍入海;魔稻出世,億萬人民擺脫饑餓;青蒿素成功提煉,萬千患者告別死神。奧運的圣火在鳥巢點燃,希望的火炬傳遍全球,燃盡百年屈辱。華夏兒女張開雙臂唱響《北京歡迎您》,從閉關鎖國到改革開放再到敞開懷抱,中華民族涅槃重生。百年前,他們送給我們子彈與屈辱,而今我們送給他們歌聲與微笑。“綠茵場上躍猛虎,碧水池中騰蛟龍。”健兒們用汗水洗刷了“東亞病夫”的恥辱,女排歸來,舉國歡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熱血兒女們薪盡火傳,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自強不息,捍衛國權;舉止優雅,走向世界舞臺;瞌領友好,彰顯大國形象。反強斗霸中,有文明的颯爽英姿,扶弱濟困中亦有文明的身影。洗去恥辱,屹立在世界之林的中華民族仍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牢記歷史的教訓,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他們擼起袖子加油干。讓巨龍在自己獨特的道路上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今天,文明可以告訴世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高三作文 篇4
見小草破巖而出是一種感動;看瘦馬在夕陽中思子哭泣是一種感動;望盲父領兒過街也是一種感動。然而,這一切都只是表象的,抑或內心一剎那的沖動而已。但有一樣感動它可以根深蒂固,歷經千年而不衰,那就是對語言的感動,我就特別鐘情于歷史書頁里那些耀金的文字,鐘情于只有華夏兒女才能歷煉出的那顆顆珍珠。這金子、這珍珠便是那宋詞,愛它是因為它的獨一無二,它的深沉雋永,它那流水般靈動、白紗般飄逸、飛花般輕柔的感情。就像那物是人非的愁情,溫婉纏綿的春情和那壯志未酬的豪情。
愁情
愁情里我首推那國破人非,有愁難遣的南唐后主李煜。在他的愁詞中除了那眾所周知的《虞美人》中膾炙人口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外,我覺得他在《浪淘沙》中也把愁情寫到了極致:“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好一個“天上人間”,潺潺的雨聲敲痛了李煜載滿憂愁的心,身在異國他鄉,只能將昔日的歡樂在夢中上演。在那斑駁的欄桿旁,我仿佛也看到了他的雙眸在吟出“別時容易見時難”時閃過的無奈與憂傷。全詞讓人沉浸在愁的氛圍中無力自拔。李煜不是一位好皇帝,但他是一位大才子,他沒有建立霸業,但他在中國的詞壇上成就了輝煌。或許幾千年以后,人們可以忘了其它的君主,可李煜永不會被淡去,因他的愁情。
春情
在中國的詩詞里,寫春情的很多,柳永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詞作總能把一幅清晰的圖畫展現在讀者的眼前。如《雨霖鈴》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它把那種分別時惆悵、無助的神情傳達得淋漓盡致。再如他在《風棲梧》中寫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讓我們想到那多情、癡情的男子被情所困的落魄和無奈。除了柳永,我覺得晏殊也是一位寫春情的高手,如他在《玉樓春》中寫到:“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將春情描繪得形象深沉。
豪情
在詩詞中寫豪情的人也很多,岳飛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把那種壯懷激烈,豪情滿志的情懷在《滿江紅》中抒發得很徹底:“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把一個胸懷壯志,報國無門的天地英雄盡情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在豪情之余,他也有過低落,如他在《小重山》中這樣寫到:“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這里流露出的是無法遮擋的落寞與傷感,但不能就此認為他不是一位充滿豪情的愛國大將。相反,這恰恰給他的豪情增添了感人的情韻。
岳飛的豪情猶如空曠的草原和天地相融,而另一位善于抒發豪情的大師蘇軾則把它表現為另一種孤傲與無奈。他在《卜算子》中這樣寫到:“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給人一種蒼涼悲壯卻寂寥曠遠的感覺。但他也寫過好多豪情滿志的篇章,在《赤壁懷古》中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就表現為一種廣袤和灑脫。
走出這宋詞的情韻,那份感動將永遠銘記。對它的執著,對母語獨有魅力的向往是不會改變的。
高三作文 篇5
隆冬之期,漓江側畔,陰霾兼雨。
余于幾近一九之日(公歷十二月三十日之午后)徜徉其間,隨意攝得小景一幀。回覽之時,初覺其蕭索蒼涼且凌亂駁雜不堪,拍攝之技藝亦甚粗糙,幾不忍入目。方欲刪之,忽感小景中蒼虬屈曲之烏桕樹上,有殘敗之越冬紅葉于北風之中明滅可見。雖寥寥星點,且摧殘于霜雪,存留于枝條之末梢尤為不易;又紅得剔透,細觀之,似有其珊珊可愛之處。何況,以烏桕樹之生態推之,貌似溫婉之漓江,于其亙古莫測之汛期之時,對烏桕之屬屢屢摧殘當未曾或免,以致生長于斯之烏桕,且曲且撓,幾不聊生,于今水患之痕跡猶歷歷在目矣。而烏桕樹未曾拔根而消逝者,似有一種“精神”與其虬曲傾斜之狀態同在,形與神相伴而生于漓江之側,存活于風刮水淹浪摧之余,立于天地之間,且于隆冬之際,殘留于枝條末梢之寥寥紅葉,仍煥發出歲替之際的最后艷麗,尤為動人。
余得其感染,因以恭敬之心態觀照良久,并題而志之。
高三作文 篇6
四季輪換,換來了那個讓人想念的季節—冬季。張含韻《最想念的季節》說的便是冬季吧。我印象里的冬季,一個白雪紛飛、梅花齊開顏的季節。如今,我在尋覓冬天的足印。它是雪,還是梅花。
我很害怕過冬,尤其是異常荒涼的冬天。常常一個人坐在書桌旁,呆呆的望著窗外陌生的世界。暖氣雖開著,心底卻著實的涼。
小城天空灰白灰白的,仿佛一張沒有任何表情的臉譜,讓人捉摸不透卻又幻想萬千。天空中已見不到鳥兒飛翔的倩影,它們怕冷吧,躲到暖和的'地方去了。幾乎掉光樹葉的枝干在寒風粗野的撕扯中左右搖擺,蒼老枯黃的無名小草撐著疲憊不堪的身體,迎著冷風無情的抽打而低聲呻吟。
見證這一切的我,心也止不住悲涼起來。視線不經意地掃過庭院中的一株梅樹,那是父親在家時,親手栽植的。思中猶記父親離開的背影,原來,又是一個冬來到。梅樹長得很丑,沒有挺拔的身軀,沒有飄逸的枝條,更沒有婆娑的葉子。而今,好想想看看,它在這蕭索的冬天里,怎么開花?
寒風中,梅樹顯得那么的單薄、枯瘦。它細細的樹枝下稀稀疏疏地頂著數朵花苞,在荒涼的冬景中,格外的扎眼。只可惜,已經過了好些天,花苞還是沒有綻放,我有點幸災樂禍地打量著。這些白色的花骨朵晶瑩透亮,有的幾片花瓣緊緊地相擁在一起,有的已微微張開一個小縫,迎著風輕輕搖晃。似乎只欠一夜春風,便可綻放無一,向人展示美麗,芬芳沁人心脾。我的心沉了下去,禁不住笑自己幼稚。春風?這荒涼寒冷的冬天,哪來春風!看來,這可憐的花苞是不能綻放了。
夜空突然飄起了雪花,讓人有種想流淚的沖動。小小的雪花,從昏沉的天空灑下來,靜靜的躺在地上,等待命運的判決。
夜,越深越冷;雪,越灑越大;漫天漫地全是飛舞的身影。偶爾,親吻大地;偶爾,親吻枯葉、小草;偶爾,親吻透明的窗兒,一切終皆親物無痕。
那株梅的花苞真的不能綻放了嗎?哎!一個小小的愿望,有時,實現它也是那么艱難。怕聽到自己心碎的聲音,我閉塞了視聽,模糊中昏昏地進入睡鄉。
一陣寒意悄然襲來,睡夢突然被驚醒。窗外,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干凈而凄涼。我穿衣走到窗前,想看看風雪的肆虐中,究竟什么被折了腰。
那些樹干靜靜地站著,一場風雪麻木了它們的神經,無名小草全不見了,它們怕冷蓋上了一床白色的棉被。整個世界很寂靜,可聽見雪花撲哧撲哧灑下的聲音。當我的目光掠過那株梅樹時,我屏住了呼吸,慌亂中柔了柔眼睛,竟見瘦瘦地樹枝上,真的開出了數朵絢麗的小花。天啊!花瓣柔嫩的幾乎要滴出水來。花蕊簇成一團,正迎風搖曳。推開窗,一股淡淡的清香絲絲入鼻而來,我猛吸了幾下,心靈在瞬息便被凈化變得空靈。我不敢靠它太近,生怕打擾到這些不食人間煙火,小精靈們無聲的綻放。靜靜地,悄悄地,任由它們在這冰天雪地里瘋狂的綻放吧。
我清晰地聽到,我溢出的淚珠落在木板上的回音。昨夜,父親歸家了。
花期縱然短暫,縱然不是人人喜歡,縱然身處苦寒,但,它終究如期而至,妝扮這個蕭索的冬天,使這個冬天不再充滿孤單和傷感。
沒有約定,沒有承諾,冬天,花依然會開。梅花,這個蕭索的冬天殘存的足印,印在了那一季的雪里,那一年我的心里。
高三作文 篇7
誰知道你,雨,是否已下了幾多個千年?在我們不知何處的許久許久之前?
雨是否是水?我手里捧著的這池憂郁的靈動,在多久之前可曾也是你的化身?
下雨的天永遠令人心動,尤其在河邊。細如絲的憂愁扯動離人的思緒,也一并連于一起,帶著它,我們一起永沉湖底。雨總讓人想起煙雨江南,想起風雨飄搖的宋朝。一池幽水沉淀滿腔柔情。
煙霧蒙蒙,彌散于朱窗閣樓。詩人自此模糊于詩的塔尖。發愁的思緒也被沾濕,沉重讓人疑心其也將一并下墜,陪雨,與河接觸的剎那也劃歸同類。
于是數千年后我們讀詩,口角噙香之時也將略感濕潤與苦澀,細嚼是否會有千年睡荷的味?
而當我們路過詩情畫意的湖邊,再捧起那池靈動,詩人的愁影也會隱現于其中。因為在哪個多雨的夏季,曾有一滴雨自他的長發垂下,滑過他的臉頰,溶解了他哀傷的失意,也一并墜落,隨歲月一起永沉湖底。
你,曾見證那個于高樓之上對月吟哦的詩人,你帶走了他的氣味,又化身為水。我們無奈親吻著你,驚喜而又不無遺憾地想念那個古人,接著很用心地聆聽自遙遠傳來的落雨敲荷的絕音。
雨,總是很古典,如同傳說中的四把古琴――號鐘,饒梁,綠綺,焦尾。你輕聲彈唱,一彈,水流過千年。
高三作文 篇8
時間像沙漏,濾過記憶的長河。輕輕的向下滑落,不曾停歇。高三也就這樣到來,雖悄無聲息,卻像是被打翻的五味瓶,承載著滿滿的酸甜苦辣。
憂傷有心人
十年寒窗苦讀書,一朝金榜題名時。我們為這一朝金榜題名,經歷了三千多個日夜,到最后,卻幻化成高三的三百多個日夜,那其中,隱藏著太多不為人知的酸楚與離別,糾痛著我們的心。
高三的生活,有著永遠看不完的復習資料,做不完的高考題,考不完的月考、會考、模擬考。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水晶球,爭先恐后的向前跑,生怕落在后面。日子似乎也就這樣永無止境的重復下去了,枯燥得讓人不敢相信。而這所有的一切,就像是一次單程的旅行,只能向前走,不能后退,也沒有選擇。
走進高三,是一種無奈。
我總是在高三的生活中回想起小時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日子,心中忍不住牽掛起他們。我已經太久都沒有回去過了,想念每次我回家吃飯時他們為我忙碌的樣子,想念他們為我燒的菜,想念他們寵愛我的種種。可是高三的忙碌,已經沒有了讓我可以傷感的時間,于是更多的時候,我不敢去觸碰這些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因為我知道,所有的思念會在瞬間爆發,一下一下的啃噬著我的心脈,讓我紅了眼眶。
走進高三,是一種疼痛。
我依然眷戀從前看了一半的電影,聽了一半的歌,走了一半的路。可是高三的生活緊緊束縛著我,剪不斷,也掙扎不開。就連每天伴我回家的夜,也深得好似潑墨。月影橫斜中,只有昏黃的路燈映著落寞的身影,就像是被羈絆的風箏,沒有自由,并且完完全全的被控制著。
走進高三,是一種苦澀。
春花開了夏蟲鳴,秋月清了冬陽落。時間似乎在高三這里凝固,像所有難舍的經歷一樣沉淀下來,在我們俯瞰的記憶里浸透了憂傷。
勒著青藤的成長
高三的生活,就如同一條條堅韌的青藤,而我們就是青藤上那些被勒出了道道傷痕的瓜果。我們只看見青藤是瓜果們成長的束縛,卻不知道它才是瓜果生命的支柱。而我們也因為被高三的生活束縛著,所以這一刻的生命才能晶瑩如玉,永不磨滅。
藍的天,白的云。高三生活中的一顰一笑,都令人記憶猶新。我總是喜歡用手框出一個四角的天空,然后看傍晚一抹艷色的暮日西沉和天邊糾結涌動如流的云,一種無法言傳的感動在周圍擴散。偶爾走在回家的路上還思考著上課沒有完成的題,一聲呼喚,轉過頭去,是同伴那張如同冬日燦爛陽光般的笑臉,猛然間驚醒,才想起在這漫漫的一年生活中,她們的鼓勵、快樂曾陪我一起走過。
走進高三,是一種幸福。
每當我深夜回到家時,永遠不變的是放在桌子上已經削好的水果和一杯微波過的溫熱牛奶。還有,一盞點亮的燈,盡管許多時候他們已經睡著了,可正是這盞燈,為我在無數個漆黑的深夜中驅散不安與寒冷。我總是可以看到爸爸給我送飯時有些彎曲的背影,感覺到睡覺時媽媽在我額頭上的輕輕一吻,想著上學前他們告別時溫柔的語氣的淺淺的一聲嘆息。這些所有的一切都將成為我心中最美的回憶。
走進高三,是一種溫暖。
小時候,夢想是模糊的。它總是潛伏在我們心里,慢慢的滋長著。而現在,它成為我們成長的動力,成長為我們心中不滅的追求。它用那絢爛的霓裳,讓我們的高三生活變得馥郁芬芳。因為有夢想,所以我們不怕人生成長中的荊棘;因為有夢想,所以我們不怕高三生活中的艱辛;因為有夢想,哪怕是在一朵花中,我們也可以尋找到世界,在大漠黃沙里,也可以看到天堂。
走進高三,是一種蛻變。
窗外那流動的金色光束仿佛在舊時光中穿梭。陽光透過明亮如鏡的教室玻璃斜射進來,斑斕如同珍珠,一切如此美好。
年復一年,四季在風中匆促的轉過。在高三每一個逝去和即將逝去的日子里,都摻雜著我們太多太多的悲傷與快樂。就像時間推翻了成長的宴席,雖然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但卻可以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所有的所有都將永遠定格在這難忘的瞬間。
我甚至相信,在那歲月更迭的許多年后,當我們回想起這段彌漫了無數憂傷與成長的日子,我們也會,輕輕的微笑。
高三作文 篇9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題記
是書,使我胸襟開闊,豁達開朗;是書,使我目光遠大,志存高遠;是書,使我心曠神怡,如坐春風。
我認為讀書是一種樂趣,并不在于作者告訴你什么,而是因為讀書使我積極思考。在書里,你的想象任意馳騁,你的思考有可能比作者的文筆更好,更詳細,這樣你不僅能從書中了解世界,而且能體驗作者的生活。
我從小就喜歡古詩,從古詩中能領略不同的情感。讀杜甫的詩使我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使我領悟官場的腐,讀酈道元的詩使我陶醉于山水之中。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看似寫了小石潭的清幽美妙,實則是為了描寫作者被貶失意的孤寂凄涼的情感做鋪墊。文章處處寫景,又處處滲透著作者的感情,使我時喜時憂。
劉禹錫的《陋室銘》表達的是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的高潔傲岸的情操,含蓄地反映主人寧靜淡泊的心境,高雅脫俗的情懷。采用虛實結合、襯托、類比、對偶、比喻等多種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熔情、理、事、人、景、物于一爐。
周敦頤的《愛蓮說》使我感同身受,該詩歌頌了他不與惡勢力同合污、純正堅貞的高尚人格,讓我明白不慕榮利、恬靜寡欲的生活態度和耿介孤高的品性。
李商隱的《無題》也深深感動著我,讓我看到了他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和執著追求。
白居易的《觀刈麥》讓我看清了當時社會的腐,揭示了當時租稅剝削的沉重和農民生活的痛苦。
我喜歡坐在窗前,迎著月光,手捧一卷書,默默地看,靜靜地品,感受作者帶來的情感,讓自己身臨其境,與作者融為一體,去享受這份唯獨地美。
在品讀古詩時,我會思考,會想象,在作者的詩詞中,暢游一番,體會它帶給我的樂趣。在讀詩、品詩的過程中,我可以學到多種知識,每當讀一首新的詩詞時,我便收獲一份新的知識,我心中的快樂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實用的高三作文集合九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