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高考作文集合7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作文 篇1
閱讀,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閱讀,可以激發人的志趣;閱讀,可以活躍人的思維……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讀書的方法都要求我們讀書時要精讀、細讀、深閱讀,要求我們必須“細嚼慢咽”,這就勢必要耗費我們大量的時間。然而,對于一個高中生來說,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時間就是分數,時間就是前程,時間就是未來。因而學生都不愿將太多的時間花費在閱讀上,久而久之,“淺閱讀”便在學生之間流傳甚廣,那么,“淺閱讀”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我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對于一個身在考場的人來說,你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深閱讀;對于一個身在高三的人來說,時間不允許你去深閱讀。因而在時間緊迫時,我們只能淺閱讀,只能了解文章的大意來達到我們的目的,雖說“淺閱讀”就像吃快餐,好吃沒營養,積累不了什么知識,但對于壓力逼迫的高三學生來說,追求一種簡單輕松,實用有趣的閱讀興趣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而,對于“淺閱讀”和“深閱讀”的看法,主要在于你個人的態度和需要。
閱讀的過程就像是泡茶的過程。
在酷熱的夏季,滿頭大汗的你最需要的就是一杯清涼的食鹽水,因為它不僅可以幫你消暑降降溫,還可以補充你體內缺少的鹽分。這就像是考場中的“淺閱讀”,在最短的時間內尋找自己所需的答案。然而在嚴寒的冬季,瑟瑟發抖的你最需要的則是一杯溫熱的茶水,因為它不僅可以幫你去寒升溫,還可以驅除你體內的寒氣。這就像是閑暇時的“深閱讀”,慢慢品嘗作者的思想,方能獲益。因而在閱讀時,我們應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到底是“淺閱讀”還是“深閱讀”。
其實,我們閱讀就是為了陶冶我們的情操,激發我們的志趣,活躍我們的思維,豐富我們的知識。雖然我們的目標相同,但達成目標的方法卻不計其數,因而在閱讀時,我們需要根據我們的需要,選擇閱讀的方式,比如“淺閱讀”還是“深閱讀”。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這“黃金屋”和“顏如玉”需要各自的需求來追求,因人而異。
高考作文 篇2
→C,由C→D。所以,這幾年五河教育局長的神經也快要繃斷了。
前幾天到縣里參加一個法制大講堂培訓班,分管教育且兼教育局長的領導,利用開班前的短短幾分鐘向與會的同志通報了我縣今年的高考情況,這次是好消息:一本比去年提高48.1%,二本比去年提高9.6%,兩項指標增長率均居全市第一。這位領導選擇在這樣的場合通報這樣的結果,我十分理解他的良苦用心,他絕對沒有邀功要情的意思,他只是想用這種消息來鼓舞一下大家早已失去的信心,振奮一下大家早已麻木的精神,順便也緩解一下自己處在風口浪尖上的成王敗寇的工作壓力和心情。我想他一定不會沾沾自喜,畢竟這只是曙光一現,離陽光燦爛的日子還有好多的路要走,但愿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百度貼吧上一位心急的網友問:“五河今年能有上北大清華的嗎?”我用小沈陽式的調侃回貼:“今年真得沒有!”“為什么呢?”他用相同的調侃反問。我心想:沒有十月懷胎,何來一朝分娩,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調侃歸調侃,但愿會有。
陸陸續續聽到別人家的孩子考得了600以上的高分,在祝賀他們的同時也讓我很是羨慕,不禁打電話給兒子想激勵他幾句,這個壞小子在電話那頭愣是給我出了一道選擇題:要大學生?還是要兒子?
我……啞然。
高考作文 篇3
魯迅先生說過: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這是魯迅先生在那個時代有感而發路的禪思。因為,他在尋找一條真理的路。雖然,這條真理的路,千百年,無數的人經歷過,走過,但生命屬于我們自己的那條路是需要我們自己親自經歷的。需要我們自己親自經歷的路,因時代不同,社會體制不同,我們尋找的路又不同。
不同的路在不同的社會體制中,有不同的意義。就如今日的我,我也是一個尋路人。
我所尋找的是:我要走一條什么樣的路,才能適應我。適應我的路,首先是適應這個社會。這個社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我需要做什么,我才能很好地成為這個社會的一員?
這時,我所走的路,首先是一條很好的路,是對眾生有意義的一條路。
今日眾生處于水深火熱中。為此,天下眾生無路可走。無路可走的眾生,處于生死邊緣,前是水,后是火。而水火人生,又有幾個能超脫?
不能超脫的眾生命,迫切地渴求一條清明的路,陽光的路。而這條路,恰是我積極地尋找的。
我說,生命無數劫因為有“我”而迷。故而不能解脫,為此,苦難深重,輪回無數。無數的輪回,讓生命丟失了自我,從而我不知我是誰,我來到人世間的意義是什么。
人之所以不知我來到人世間的意義是什么,故而人不知活著真正的價值是什么。人不知活著真正的價值所在,人便不知人在天地宇宙真正的責任與義務。為此,人生匆匆,空空而過幾十年。未來世的我,又在何處?
人今生不知“我”,未來世更不知”我”。
這時,人不能跳出因果輪回的法輪而輪回于不同境地。這才有三千大千世界,種種生命的存在。種種生命的存在,就有不平等,就有殺戮,就有戰爭,就有苦難,就有滅亡。而這一切的因緣,只為,掌控天地宇宙的最大的神靈——人,忘記了人的責任與使命。
人的責任與使命,是讓這個世界美好著而無苦難。美好而無苦難的世界就是凈土,就是極樂,就是人之本性所在。而本性是真善美。
今日世界,只為人顛倒輪回而忘記了自己是誰。而忘了自己是誰,就是偏離了生命之道,遠離了本性自然。為此,人無天真而失去善。人無善,美自然遠離了人。
人的生命因為沒有真善美,輪回便肆意虐待著人類,嘲笑著人類。而人類唯有無奈的哭泣與苦苦的掙扎。
這時,誰能拯救我們?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世界沒有救世主,如有,那就是我們自己。
我的有緣,您能解讀毛澤東同志這句話的含義嗎?而我是讀懂了他老人家的思想。人如果不能做自己的主人,人就是命運的奴隸。
為了不當命運的.奴隸,我在尋找一條屬于我能走的路。這條路是適應今日社會的一條嶄新的路,是改革的路。
我知道,這條路因為它是嶄新的,所以,我走的有點辛苦,但是,我清楚的明白: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高考作文 篇4
名師指路
一些同學由于平時閱讀面狹窄,積累不夠,作文時往往愛選用那些“老掉牙”的事例,“吃別人嚼過的饅頭”,這樣的文章必然缺乏新意,讀來索然無味。而作文要想勝人一籌,在素材的選用上就必須避免陳舊、過時,力爭讓材料豐富、新穎、新鮮,讓文章彰顯時代特色,這樣才可能獲得好評,取得高分。
制勝策略一:關注現實,緊跟時代潮流和時事熱點。
當今社會,新鮮事物、新聞人物、時事熱點層出不窮,同學們平時不妨多關注現實,將生活中正在發生的熱點、焦點事件(或人物)納入視野,注入筆端。
素材運用技法解讀
選段將目光聚焦于當紅農民歌手組合“旭日陽剛”,通過王旭的成功經歷來論證“只有經歷挫折,方能抵達成功”的觀點,素材新鮮、典型,富有時代氣息。
建議同學們在積累素材時做好分類,如時代人物、社會焦點、青春榜樣、勵志故事等,然后在寫作中隨時根據需要有選擇地加以運用。
制勝策略二:關注影視,向虛構作品汲取新鮮看點。
除了從現實生活中尋找素材,同學們還可以從影視、小說等虛構作品中汲取新鮮看點,借助影視、小說中的情節或人物展開文章,闡述觀點。
學生佳作片斷示例
流水在碰到有障礙的地方,才能釋放出它自身的活力。某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的一個農民歌手組合“旭日陽剛”意外躥紅,讓世人震撼。其實,成名之前的王旭,如同許許多多的“北漂”一樣,也經歷過艱難、困苦的日子,在地鐵通道唱歌里的他常常被趕走,幾次參加選秀節目的海選也都以失敗而告終。但正是這樣的挫折,使得他更加堅定了夢想,更加執著地去努力、奮斗,從而才有了后來的成功。正如他在那首《笑著哭》中唱的那樣,“生命就像一場云游,坎坷也是一種收獲……”
——《感謝挫折》
素材運用技法解讀
選段精心選取了《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以及《血色浪漫>中的鐘躍民這兩個事例,一古一今,一正一反,對比鮮明,突出強調了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一個人要懂得及時享受自己的生命。所選素材既符合文章主旨,又給人以新意。
平時作文,大部分同學都是寫現實生活或現實人物,如果我們能打開視野,適當關注一下影視、小說等虛構作品,從中擷取或典型或新穎的寫作素材,相信一定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制勝策略三:關注網絡,向網絡潮入學習新鮮語言。
作文時,除了在選材上要遵循“喜新厭舊”的原則,在語言表達上,我們也不妨嘗試著創新。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很多新鮮、生動的時尚熱詞應運而生,作文中如能適當加以運用,也可令人眼前一亮。
學生佳作片新示例
我們在這優勝劣汰的競爭時代,前有師長掌舵,后有父母加油,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在學習上,我們要像海綿吸水一樣永不知足;面對挑戰,我們絕不能被挫折和失敗嚇倒。不要怕輸,青春是永遠“傷得起”的,只要你肯努力,夢想終會實現,我們會將勝利的旗幟高高舉起——我的青春我“給力”!
——《我的青春我“給力”》
素材運用技法解讀
選段善于從生活中學習新語言,將網絡熱詞“傷不起”化用為“傷得起”,巧妙地點明了“青春不怕輸”的特征,同時“給力”一詞也有力地突出了“我的青春積極向上”這一主題。正是對時尚詞語的巧妙運用,使文章語言顯得生動、活潑,富于韻味。
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時對于網絡新詞的選用,一定要遵循準確、恰當、生動的原則,盡可能選用人們已經高度認可或能為大家所理解的新鮮詞匯,切不可為了標新立異而選用那些較為生僻或有爭議的新詞匯,甚至自己生造詞匯,以避免以文害意。尤其是通篇采用網絡語言的極端做法,更是不可取的。
佳作示例
令我感動的曾經
易鳴
那曾經,如一泓清泉,滋潤我干涸的心田:那曾經,如一縷陽光,溫暖我冰冷的心靈;那曾經,如一縷秋風,拂去我精神的污濁。那曾經耳聞目睹的一切,都令我感動。
“不是歸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鄰里,是素不相識,出手援助。他們用倔強的行動與善良告訴我們兄弟的含義。”唐山十三位農民,他們代表了十三億中國人民,向我們詮釋了善良、互助、和諧的含義。他們奔赴雪災前線,他們趕赴地震戰場,為挽救生命勞碌,為撫養孩子奔波,為了一切生命的尊嚴辛勞。這奉獻與付出,這擔當與責任,這大義與承受,怎能不讓人感動?
“哪怕是一棵受傷的樹,也要獻出一片綠蔭:即使是一朵殘缺的花,也要奉獻出全部的芬芳…一”于語詩《我的夢》拉開了殘疾人藝術團的表演序幕。聾啞人用美麗的舞蹈傳遞著內心的語言,用行云流水般翩翩的舞姿詮釋著多彩的人生。他們從逆境中走來,用優雅的動作、坦然的微笑,給觀眾呈獻了一個和平、友愛、堅強的圖景,也給了我們難以形容的震撼。這堅強的樂觀,這坦然的面對,這生命的激情,怎能不讓人感動?
農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通過選秀節目而一炮走紅,甚至登了央視春晚的舞臺。成名之后,他依然保持樸實本色,當被問及有無商演逢約對,他老實回答:“有,但我都沒答應。大家把我捧起來,我不能光想著掙錢,一定要有了自己的作品再出來。”很多人把他奉為明星,但他自己卻說:“俺覺得俺就是一個農民,也沒那么多文化俺的水平還差得多呢。”面對金錢、榮譽等各種誘惑,他幽默而又真誠地說:“出名不出軌。”朱之文樸實的農民本色,成名之后的淡定心態,怎能不讓人感動?
作為四川藏區福利學校的教師,胡忠、謝曉君夫婦放乒了大城市的優越生活,以志愿者身份來到塔公鄉,靠著300多元生活補助,在寄宿制學校支教了近十年。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這份執著,這份堅守,這份無私,怎能不讓人感動?
感動無處不在。邰麗華“于無聲處彰顯生命的蓬勃”,用舞蹈演繹出人生的精彩;劉偉面對人生的厄運,沒百翅膀也飛上了生命的巔碴:阿里木靠著一顆慈善的心,即使只烤羊肉串,也資助了上百名貧困生……
那逝去的曾經:雖已然煙消云散,卻永久地定格在了歷史的影冊。我感動,感動于偉大的精神,甘動于頑強的生命,感動于樸實的本色,感動于美麗的心靈……
現場精評
亮點評析:
1.時事素材新鮮,豐富。文章選擇了大量時新素材,如唐山十三農民、聾啞人舞蹈、胡忠、謝曉君夫婦、“大衣哥”朱之文、無臂鋼琴師劉偉、羊肉串慈善家阿里木等,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這些新穎素材的運用,使文章避免了老生常談,充滿鮮活的時代氣息,奪人眼目。
2.引用及化用恰到好處。文章在列舉唐山十三位農民、胡忠、謝曉君夫婦等“感動中國”人物事例時,直接引用或間接化用了“感動中國”的頒獎詞,如:“不是歸途,是千里奔波,雪甲送炭;不是鄰里,是素不相識,出手援助。他們用倔強的行動與善良告訴我們兄弟的含義”:“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等,既高度傳達出人物精神,又增添了文章語言的美感。
不足之處:
素材取舍不夠精當。如后文中的“邰麗華”素材與前面“聾啞人舞蹈家”事例重復,而無臂鋼琴家劉偉的事例與聾啞人舞蹈的事例在精神內核上也司屬一類,建議不妨將之刪去,同時再圍繞“美麗的心靈令人感動”選取幾個與阿里木事跡類似的“慈善人物”素材鋪陳成段。
高考作文 篇5
無用之癖伴人遠行
周作人有言:“人生需一些無用之樂。”斯言如是,或許是一杯清淡悠遠的茶,或許是一支清瘦古意的笛,人生路途漫漫,我們即使一生也用不上,不會籍籍而生,但它們卻會滋養我們的心性靈魂,伴隨我們一直走向遠方
張岱年少,好精舍,好詩好橘,精致玩物似乎無甚用途,但正如他自己所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少年的繁華享樂,深入他靈魂,嵌入他文筆,讓他在衰敗流落的晚年仍能以精致的語言寫出篇篇雋永的散文,讓他在的流頓的歲月里仍能自嘲自樂。如此看來,其少年時的癖好,不是也隨其一生了嗎?
人生路長,所需甚多,人們在打理這份人生行囊時往往莫衷一是。有實用主義者道,什么琴棋書畫,棋淫茶謔無非無用之物、繡花枕頭罷了!曷反其本也!古詩云,“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樣看似無用的事物,實際上可以滋魂養魄,塑造人格。物性決定人性,物境塑造心境,人之性情、品格皆能從“無用之癖”中得到溫潤、滋養、改善、發揚。由此,踏上人生旅途的我們總會帶著其帶給我們的饋贈,跋山涉水步向遠方。
“書易讀雜。”梁啟超如是說;“通,才能成為大。”傅雷如是說。斯言如是,無用之癖雖雜,雖通之,卻能讓你在歲月流逝中,發酵為一杯佳醅。李白好劍,雖無用武之地,卻練出了一顆“劍膽琴心”,飄逸俠氣;愛因斯坦好提琴,雖并不精通,卻從中滋養了一顆悲憫博愛之心;林清玄愛茶,雖不藉茶謀利,但好舒卷的茶葉,清淺的茶汁已然滋入其文字里,字里行間茶韻悠然他們帶上了無用之癖,所以漫漫長路相伴一路,受益一路
然而,伴隨我們一路的有時卻不是俠心、悲憫、茶意,有時也可能會是貪婪、懷疑、懶惰,蓋其打點人生行囊時,有意無意地攜上了壞癖。佳癖固也修身養性,壞癖亦可毀人一生!所以現世中的我們,定需時時勤打理,莫令壞癖伴一生。
葉芝有詩云:“她勸我們從容生活,如草生堤堰;她勸我們從容相愛,如葉生樹梢。”她,便可以是“無用之癖”。漫漫路途中與我們默默相許,成就我們從容的姿態,伴隨我們走向遠方
高考作文 篇6
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零售和批發集散地。浙江義烏小商品城經營者們,買斷中國夢漫畫的版權,將其印制在自己小商品上。這一新穎獨特精美的包裝設計,深受世界兒童和大人們喜愛,使得印有“中國夢”的小商品漂洋過海,銷量數倍增長。從這一舉動不難看出,本來平凡無奇的小商品,只要加以創新,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可見,成功需要勇于創新。
成功,不能一成不變。成功需要不斷地創新。早在戰國時期,商鞅就提出“重農抑商”政策,這有利于當時建立和維護以農業為主的封建專制國家,因而,這條規則被歷代君王沿用。可是這條規則到了后來,給中國帶來了什么?由于重農抑商,抑制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讓社會遲遲不能向前推進,中國始終還是一個農業國。而西方的商業如此發達,最終,我們也沒有擋住外商的進入,昔日的“天朝上國”逐漸被西方興起的資本主義工業國甩在了身后。因此說,發展需要變革,發展需要創新,創新需要的是勇氣。
成功,要換位思考。就是將自己看做別人,再用別人的眼光看問題。二戰時期,美國的蒙格利特將軍,別出心裁的將對手的照片擺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別人對他這種有違常理的做法迷惑不解。將軍卻說:“我擺放敵人的照片,時常把自己想象成是敵人,想象如果我是他,下一步會怎樣做。”正是由于蒙格利特將軍非常規地換位思考,讓他取得了許多次戰役的漂亮勝利。由此可見,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揣摩自己,這是聰明的舉動,智者的行為。
成功,要永不止步。 成功的人是沒有止步的,這個過程結束了,下一個又開始了。他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后的畫,明顯地不同于60歲以前。70歲以后,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后,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這個人就是齊白石。據說,他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將原用高溫處理的金屬,改用冷水處理,可以延長其使用壽命;將原本發射上天的火箭,改造為鉆井火箭,減小施工難度……通過這樣多的成功事例,我們可以看到,勇于向傳統規則挑戰,打破陳規,會不斷取得進步發展。所以說,成功人士是沒有止步的。
成功需要勇于創新,但創新不能一成不變;成功需要換位思考;成功需要永不止步,才能做出更大的貢獻。所以說,只有探索創新,敢于打破常規,我們才能不斷走上成功之路啊!
高考作文 篇7
恍惚中,又一春天悄然來臨。像是一夜之間,地角田邊布滿了淡黃色的油菜花,許是去年秋天微風播下的種子,如今發芽生根,如繁星點綴著家鄉。這個季節,總喜歡獨自漫步在山間的小路上,靜靜地看,默默地聽,看云影飛逝,聽流水淙淙。
村口的老樹沉寂了一個冬季之后, 在和煦的微風中伸展筋骨,眾多嫩綠的葉片掛滿枝頭。望著隨風微微擺動的葉子,就想-----自己是不是就是其中一枚,春綠秋黃,默然輪回?樹還是這棵老樹,我是否依然是我?是否還是曾經在樹下嬉鬧的光著屁股的小男孩?我試探地問著大樹,樹只是靜靜的微笑。
小路隨山間蜿蜒,順著溪水而前伸。脆綠的泉水匯成一股,叮咚悅耳。小時候總是喜歡折一帆紙船,寫滿 童真的愿望,任溪水把這愿望帶到遠方。長大后才發現,載滿愿望的小船似是被現實所擱淺,遠方已是一無所有。當愛已如煙,等往事已走遠,才恍然,為何不看淡你我,然后泰然處之呢?我想,時間總能沖洗一切,快樂或者憂傷。
此時的天空依然湛藍如洗,依然明媚如初,時時 有成群的鳥兒飛過。可總有幾只鳥兒是靜默的,用沉默來回答天空。時時會有一朵連著一朵的云兒飄過,它們不時輕聲呢喃,和風竊竊私語,真想爬上云端,聽聽它們在說些什么。 可我追不上它們的步伐,更追不上時間的腳步,此刻,微風中的自己,更多的只有體念。靜靜的用心去聆聽,聆聽風雨,聆聽他人,也聆聽內心深處的自己。
家還是這個家,房子還是這座房子。在寒風中時時發出嘎吱嘎吱聲音的老木房子。西墻是用黃泥 和著石子砌的,院子圍著竹子做的籬笆。夏天,西墻上總落滿色彩斑斕的蝴蝶,籬笆上總爬滿青青的瓜秧;秋天,蘆花雞悠閑的邁著正步,秸稈毅然的把持著家門。門板兩旁的對聯在風雨中淡了顏色,那些往事卻沒隨歲月一并流逝,都深深的烙在老房子的叫喚里,都深深的劃在母親的額頭上,也都埋在父親深深的煙斗窩里。
家鄉是寧靜的,此刻我也非常安靜,安靜如同一縷空氣,靜靜的飄蕩,坦然的放空著自己。我從不刻意的去看時鐘的指針,只去聽秒針發出咔嚓咔嚓的悅耳聲,只要還能聽到咔嚓咔嚓聲,我就明白,我是這個世界最幸福的人。
常常問自己,時間都去哪了?其實,時間哪也沒去,在我們的掌心,在我們的心靈;在母親依舊的呼喚里,在那盞引領我們回家的油燈里。你說呢?
現實中我們經常帶著厚厚的面具,可這些面具總會被時間擊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為什么我們不能像家鄉的泉水、樹木、老房、以及天空,做好真正的自己呢?隨心隨意,自然而快樂呢?
是的,我們一天天變老,老得有時候看不清自己。我想我的時間都依附在家鄉的泥土里,山水里,無處不在。
你的時間呢?
【【推薦】高考作文集合7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