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集合六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三作文 篇1
昨天是回憶,今天是迷茫,明天是憧憬。
迷茫的今天經過夕落,變成了回憶,而對明天的憧憬又在一次跳回迷茫。——題記
"夕陽沒了麼?”時間告訴我:“是的,他快要沒了。”天空漸漸地被黑暗吞噬,遠處的街燈亮了,在黑暗中。他顯得是那么的寧靜與憔悴。
我沉默,不知今天又是怎么混沌的走過的。我開始哭泣,恨自己丟失了今天這二十四個小時、一千四百四十分鐘、八萬六千四百秒。哭得眼睛再也流不出一滴眼淚,我疲倦了。伏在床上睡下了。盼望明天的太陽能將我喚醒……
第二天的早上,太陽從東山探出了頭,大地剎那間被映紅了。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敲,太陽爬上了樹梢:登上了窗沿:最后跨上了屋檐……我醒了過來,輕嘆著:“又是一天呀!”但是在今天依舊迷茫。無所適從的我走在一條小街上,只有光芒伴隨著我。我十分無奈。期待明天的到來,送走這迷茫的一天又一天……秋風陣陣,風中帶著苦澀。我頓住了腳步,那是一顆看起來蒼白無力的大樹,雖然枝干十分粗,但是一點活力都沒有。我看著秋風把大樹的最后一片樹葉無情的刮落。枯黃的落葉在空中搖曳,就像一只渴望飛行卻力不從心的黃蝴蝶,直到它落地后,我才又走在空無一人的路上,前方是看不見路的天與地的交界線。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走過了圣誕、除夕、新年……
第二年的春天一切都充滿了生命力:小草悄無聲息的冒出了新芽,小動物們又都在林間嬉戲起來;冰川也因為光芒普照神奇般的變回了河流。
我又走上了那條幾月未走的那條路,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昔日安靜的小姐熱鬧了起來,行人也多了不少,我走著走著,我又在那棵大樹下頓住了腳步,當年那一稞光禿禿大樹綠了起來,我也再也找不到當年那一片落葉了。
我悟了:那一片落葉是生的終止,更是升華,落葉歸根!落葉又一次掛上了樹梢。光芒中,我仿佛看見了那一片葉子。
它是如此的綠!如此的生機勃勃!我心中一顫:我的生命一天一天的迷茫下去,我的生命會隨著歲月沒有一絲痕跡的溜走。
但是它能夠升華嗎?答案是肯定的,生命不會重來,但是我的生活觀念改變了:擺脫昨天的束縛;活出今天的精彩;推動明天的成功。我不會在迷茫了,因為小船發現了燈光,我會破除所有的“風浪”,鼓起勇氣大步向前,期待明天的光芒更加的燦爛!
初三作文 篇2
一個微笑可以讓人心情舒暢,煩惱全失;一句鼓勵的話語可以讓一個失落的人振作起來,重拾信心;一杯熱水卻如同一種神奇的力量,讓人從心底迸發出了感恩。而你的一個眼神,卻讓我的心情平靜下來,奏響了我成功的樂曲……
還記得那天嗎?我去鐵路俱樂部考電子琴十級。此時的你,正是我的評委班級老師。抽到一號的我,不由的緊張起來。在主持人報幕完畢后,我躡手躡腳地走上臺,心里就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手掌里直冒汗,雙腿也不由得抖了起來,所有的評委班級老師都紛紛搖頭,仿佛立刻否定了我的能力。而卻唯獨你不同,你伸出雙手,慢慢往下放,雙眼中顯露出了鎮定的目光,仿佛在對我說:“不要緊張,慢慢來。”正是由于你的眼神,增加了我的信心,使我立刻振作了起來,輕松地演奏完第一首曲子,感覺總體發揮得還不錯。這時,我看見你那倘若潭水似的目光,仿佛在告訴我不要慌張的同時,又鼓勵我要繼續努力。我向你輕微而堅定的點了點頭,開始了第二首曲子的演奏。演奏中的我忘乎所有,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了進去,很明顯這首曲子比第一首彈得輕松自如。全部演奏完畢后,我心里千斤重的大石頭終于落地了。在我準備鞠躬離去時,一位評委班級老師說話了:“小同學,你還能彈首你喜歡的曲子嗎?”我愣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要知道考級的曲子我是精心準備的,如果再彈別的我怕自己出了差錯。正在這時,我緩緩地抬起了頭,正好又觸到了你的目光,你沉重的眼神里仿佛刻滿了對我更高的期望,接著你又用同樣的動作堅定的對我說:“彈吧,你可以的!”終于,我再一次鼓起了勇氣,不緊不慢地演奏了《草原》這首高難度樂曲,我仿佛身臨其境地馳聘于茫茫草原之中,感受著草原的美,我陶醉了……當我彈完時,全體評委班級老師起立為我送來了掌聲,我知道我成功了!這時,我再一次觸到了你的眼神,就像那深深的潭水,充滿了喜悅和欣慰……
我忘不了你,忘不了你的眼神,你那宛如深深潭水的眼神……
初三作文 篇3
大葦坑總閃著我妹妹的身影。
她住我家隔壁,爛漫九月里,金葉一片片落下,如一葉扁舟漂在水上。她愛跑到我家來玩,奶奶也叫得親切,“妞妞。”她也回一句:“大奶奶。”
妹妹不像別人蹦蹦跳跳,走在前面,就像一只小兔子緊緊跟著,時不時探出腦袋,而我也尋常地走在前,為她開拓前面的路。
“哥哥!”銅鈴般的叫聲總像定時鬧鐘準時,只見她的頭發總編成了一個個糖葫蘆,我也常買糖葫蘆,她小心地接過,望著表面泛著的糖,慢慢享受這得之不易的極品。吃到最后一個,“哥,最后一個給你。”“現在想起哥了,糖葫蘆還是配你這只小饞貓。”我刮刮她的鼻子。
雨珠從屋檐滑落,空氣彌漫著濕潤,“哥再帶你去大葦坑吧!”
我輕輕牽起她的小手,跑到船前,一下蹦到木船上,把船停穩,再接妹妹。松了繩,撐起篙,她見有小魚在河里吐泡泡,趴在船邊上,我叮囑道:“你可小心,別摔了。”小魚像幾滴會動的黑墨水,時往東,時往西,妹妹只用手指在水面一點,那魚群便迅速散開。“哇!多像煙花呀,這就是水中煙花。”
“對,漂亮的水中煙花。”
兩岸的梧桐越行越遠,像綠色的螞蚱往后跳去,船則像一只棕色的大白鯊穿梭著。忽然,一個大轉彎,便發現蘆葦叢中窩著個鴨蛋。一摸,遞給妹妹,她一看又白又大,兩眼直放光,盯著蛋挑去塵土,放水里洗洗,顯得更加白亮,像一塊巨大的白寶石,別提有多快樂。
船靠在一邊,高高的蘆葦蕩,進去可淹沒整個人。她輕輕踩著軟和的泥,淺淺的腳印卻格外清晰,她走在前,我尋著印跟在后。長裙上映著的花瓣的妹妹,在蘆葦坑映襯得清新。許多人一到秋季,又凄婉又悲涼,而這本荒蕪的蘆葦坑,倒像專為妹妹打造的一座天然游樂園,無憂無慮。
岸邊驚起水鳥,潔白的羽毛在陽光的照耀下,鑲了一層金邊。一轉眼,妹妹不見了,我蹦起,看哪兒的蘆葦搖擺,大步向前,她倒也玩起捉迷藏,腳印還連續不斷。手里不知哪兒采的小花,像白色燈籠似的,我揀來一枝,慢慢插在她烏黑長發中。她找一水攤,露出甜蜜的微笑,如此尋常。
如今蘆葦坑早已被一大戶承包做了魚塘,妹妹似乎就在一夜之間消失地無影無蹤,有人說父母帶她去了城里,我坐在河邊,隨風晃蕩的小木舟,空無一人。
我幾次回去,她似乎還走在蘆葦前頭,可剛一伸手,一切就如飛動的碎片。半壁蘆葦待舊憶,很多事情大概都是當時尋常吧。
初三作文 篇4
去年夏天,我和我們班的蔣小希同學一起參加了一次夏令營活動,再各種各樣的活動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采茶了。夏令營的第一天,老師賣了一個關子:“今天最好玩的活動就是———”在我們的苦苦哀求下,老師終于開口了:“采茶!
”采茶?我們從來沒有親眼見過真正的茶園,更別說采過茶葉了。同學們頓時議論紛紛,心中不禁打上了一個問號。過了一會兒,幾個老師帶領我們的隊伍浩浩蕩蕩地步行走向茶園。走著走著,忽然,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鉆入了我們的鼻子,讓我們心曠神怡,而我似乎已經漫游在清新宜人的茶海中了。“快看,茶園!
”領頭的同學的尖叫聲打斷了我的幻想,后面的同學都踮起腳尖,伸長了脖子,時不時還跳起來,迫不及待地想要先睹為快一番。終于,我們的隊伍走進了美麗的茶園,老師把正沉浸在幻想中的我們盡數“趕”進了茶樹中的羊腸小道。雖然樹枝有些扎人,但我們還是盡量克服了困難。“采茶要采葉子中間嫩綠的小芽兒,把它們輕輕地摘下來,記住,千萬不能用死勁拉,否則明年就會長不出好的茶葉來的!
”頓時,不知所措的、像沒頭蒼蠅般的我們終于全部都安靜了下來,開始了辛苦的采茶工作。我一開始先是小心翼翼地、一片一片地摘,后來覺得越來越熟練了,就放開了手腳快速地、盡情地摘,但我始終沒有忘記,不能用死勁拉茶葉。我摘了一大把,小心地放進了一個大黑袋里,生怕漏掉一片。放完后,我又開始摘了,剛摘了五六片,正當我洋洋得意之時,忽然,一個魯莽的大男生從我背后“唰”地一聲沖了過去,害得我把茶葉都灑掉了,還差點摔了一跤采茶終于結束了,我們累得滿頭大汗,豆大的汗珠一滴接著一滴往下落,各自抱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回到夏令營的基地,又開始了學習炒茶的技術了。只見一位阿姨把茶葉倒進了一口被火燒熱的大鐵鍋,隨著“咝”的一聲,我們的上空升起了一層薄薄的煙霧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阿姨竟然不用任何工具,拿出手來就開始炒茶了,看得我連連驚嘆。怎么樣?采茶和炒茶有意思吧。其實,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等著你去體驗!
初三作文 篇5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我知道你想衣錦把家還;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家里總有年夜飯……”王寶強在《人在?途》里嘶聲竭底地吼叫這首《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時,我想,所有在外鄉漂泊、打拼的旅人及游子,內心深處那根敏感又脆弱的情弦一定會被觸動。這根弦的另一頭連系著牽掛,飽含著期盼,浸漬著博大而永恒的愛。這根弦的終點就是家,永遠向旅人敞開的、心靈溫暖的港灣。
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是春節,幾千年中華民族傳統延續的萬家團聚的日子,更會刺激外鄉人的歸家之心。那充滿誘惑的年味具有一股極大的震懾力與魔力,能讓一切“不回家”的理由與搪塞不攻自破,好無立錐之地。哪怕身在天涯海角,哪怕活得一敗涂地,都阻擋不了人們回家過年的決心與毅力。其實,不僅是“有錢沒錢”,哪怕是“有事沒事”,人們都要“回家過年”。
畢竟,辛苦操勞奔波了一年,那濃濃的年味能夠融化生活的一切苦難與不幸。
我也是在年味的強烈吸引下,經受了一次春運的折磨與煎熬,和妻回老家過年,我想重拾那偶爾在夢里浮現的溫馨年味。
兒時的記憶里年味香甜醉人。小時候,最盼望的是下雪。不是因為下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而是因為下雪了,年就近了。過年,就能吃好東西、穿新衣服、
領壓歲錢、放鞭炮,小年、大年放開肚子吃個夠,大年三十,洗個澡,穿上新衣,從大年初一開始到處去拜年,熱鬧有趣的緊。盡管小孩盼過年,但大人卻怕過年。過年,就得置辦年貨,年貨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那時的中國尚處于改革開放初期,非常多農村家庭還掙扎在溫飽線上,對于尚鬧饑荒的家庭,可想而知,他們對于過年除了犯愁,還非常害怕。但是,中國的農民骨子里是質樸的,再窮也會準備一些必須的年貨,就連窮得叮當響的楊白勞都給自己的閨女準備了一條紅綢線扎頭發。老家購置年貨也頗有講究,記得兒時唱過的過年歌是這么說的:“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殺豬肉,二十七殺閹雞,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剁肉糕,三十夜團圓餃。”豆腐、雞肉、豬肉、肉糕是必備的年貨,還有時間的約束,到哪天辦什么年貨,這是老祖宗幾千年沿襲下來的習俗,照章辦事,吉利!
因為那時物資匱缺,雞肉、豬肉都只能是過年才能吃到。每次年夜飯,爸喝了兩杯小酒后,都會不厭其煩地跟我重述他們小時候過年搶肉吃的趣事。那時兄弟姐妹多,一年吃不了幾頓肉,做年飯時奶奶將大隊分給的幾兩肉混藏在蘿卜、白菜中,七八個面黃肌瘦的孩子像餓虎般圍著桌子團團轉,將碗里的菜翻來覆去,尋找肉的蹤跡。一旦找到了一塊肥肉,趕緊塞到嘴里,囫圇吞下,防止被其他人從口里搶了過去。找到肉的歡呼雀躍,沒找到的鍥而不舍,這哪里是在找肉?簡直就是沙里淘金。每當回憶那些往事,爸都感概萬千,嘆息當時生活之艱!
而我記憶最深的則是打糍粑與做肉糕。
讓我回味無窮的是糍粑的獨特口味,香、糍、黏、軟,口感好,有勁道。此外,我更留戀打糍粑的場面,火熱而壯觀。臘月二十八這天,一口碩大的糍粑缸被輪流抬到各家各戶,這是一項需要集體合作才能完成的體力活。我們一群看熱鬧的孩子則跟著糍粑缸到每家去蹭吃的。糍粑缸放在堂屋里,心靈手巧的女主人將早已洗凈蒸熟的上等糯米倒入缸中,誘人的大米香味隨著一股滾氣彌漫整間屋子。嘴饞的我們眼巴巴地瞅著那些糯米,不停流口水,女主人則會在糍粑開打前舀上幾勺讓我們先吃。之后,四五個身強力壯的男子用專用的攪棍對著糯米有規律地狠勁擊打,隨著糯米越打越有磁性,黏勁越足,糯米粘住了攪棍,得用非常大的力才能將棍子抽出,所以越到最后越是吃力,越是吃力越得用力,這樣才能保證打出來的糍粑細膩而磁軟。雖是數九寒天,但是打糍粑的人已是滿頭大汗。他們隨著“一二一”的節奏,圍著糍粑缸邊打邊旋轉,小孩則在他們之間穿梭,抓迷藏、做游戲,好不快樂。半個小時后,將打熟的糍粑合力抬起來,“啪”地一聲扔在拆下來的半邊木門上,用力壓成規則的長條狀,撒上面粉,冷卻后,就切成塊狀的糍粑,再浸入水缸里保鮮。老家多將面條與糍粑一起煮著吃,下面條時,撈起一塊,切成細條狀,放在鍋里煮熟,和著面條一起咀嚼,別提多來勁!
至于肉糕,則更是老家最富特色的一道招牌菜,是當地紅白喜事及過年必備的一道分量極重的主菜。除了所在的城市,沒有地方會做這種肉糕,因為獨特,非常多家庭一年才做一次,換句話,非常多人一年才能嘗到一次,足見其貴重。其實,肉糕也叫年糕,但絕對與別的地方的年糕不同,可以說得上是獨此一家。肉糕的做法是祖傳下來的,原材料是魚肉與豬肉。買上幾條兩三斤重的新鮮蓮子魚,剔除魚鱗,切掉魚頭魚尾(這些魚頭魚尾用油炸,也是一道美味菜),留下魚肉最肥的魚身,剔除魚刺和魚骨,刮下細嫩的魚肉,均勻地剁碎剁細,用清水洗去腥味,盛放在盆子里。然后將剛宰的、肥瘦參半的豬肉切碎剁細,為了提高效率,一般都是用兩把菜刀,兩手同時開工。在屋外聽到菜刀在案板上的“噼啪”聲,就知道這家在剁肉糕。然后,將魚肉和豬肉混合在一個大盆里,用清水和在一起,攪勻拌好,配上一定份額的淀粉,粘合魚肉和豬肉,要求既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再灑上一定量的食鹽。最后,將其均勻地倒入蒸籠中,用溫火蒸上半個小時,油而不膩的肉糕就做成了。肉糕的做法看似簡單,實則和其他菜系一樣,關鍵點在于配方,魚肉、豬肉、淀粉的比例。這個比例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流傳中早已遺失,因此非常多人完全憑經驗,正是因為沒有統一標準,各家做出來的`肉糕口味均不一樣。肉糕的食用方法多樣,煎、炸、煮均可,即可當菜,也可當點心,還可以當拌菜,放在火鍋里,稍微煮一下,就可以當下飯菜。
和肉糕齊名的是蛋糕。但是,老家的蛋糕不是現在的生日蛋糕,其做法與肉糕差不多,只不過不需要魚肉,僅需將瘦豬肉剁碎,用淀粉攪勻,將雞蛋燙成薄餅狀,卷上面粉和勻的豬肉,蒸熟即可食用。
直到現在,老家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在家剁肉糕和蛋糕,雖然它們在市場上可以買到。市場上買的大多配料太假,而且口味和感覺也不如親手所做。有了它們,才能說年貨準備齊全了。并且,父母都會等著子女回家了才剁,看著孩子大快朵頤地吃上剛出鍋的肉糕和蛋糕,才是父母最欣慰的事。
不過,遺憾地是,肉糕、蛋糕雖然對老家人是上等的美味佳肴,但是對妻這種外地人,則無福享受了,第一次品嘗的她只吃了一小口,就吐了出來。她說,滿嘴都是肉,太過油膩了!她居然還聞出了隱約的魚肉腥味!看到我們大口地吃著滾燙的肉糕和蛋糕,一向吃素的她都看不下去了,躲在衛生間作嘔!
也難怪,外地人就是吃不慣這種高能量的食物。幾個外地的當嫂子,乃至本省外市的,剛開始都不適應,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才逐漸開始接受并喜歡它們。
陡然換了水土,妻對老家的飲食非常不習慣。除了一日三餐都是米飯外,她一針見血地指出,老家的菜有三大怪:第一,碗碗菜都是肉,豬肉、雞肉、魚肉、牛肉、羊肉,基本沒有純素菜,看著就反胃。她不止一次私下底問我,你們這里的人怎么這么喜歡吃肉?第二,喜歡吃熱菜,不像陜西有涼菜,老家只吃熱菜,而且喜歡用火爐或者酒精爐燉菜,將肉和菜燉得入口即化的地步,燙得人嘴皮都破了。第三,炒菜只用兩種作料,油和鹽,沒有其它的調料。而且,因為油是自己種的菜籽油或者茶籽油,炒菜時放入量太多,吃起來非常是油膩。
對于妻所謂的“三怪”,我只能解釋為風俗。老家人過年喜歡吃肉,這是因為曾經相當長時間的貧窮與饑餓造成的恐懼根深蒂固地影響著老家人民。老家地處大別山,是全國貧困縣,沒有礦產和資源,沒有工業支撐,也沒有交通地理優勢,只能靠山靠地吃飯,饑餓和貧窮曾長時間困擾著老家人。近些年,隨著國家政策的好轉,大批年輕勞動力從土地上解脫出來,到經濟發達的地區打工謀業,才逐步地擺脫貧窮,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轉起來。雖然口袋鼓了、生活富了,磚瓦房換成了樓房,自行車換成了摩托車、小轎車,黑白電視換成了液晶電視,用上了洗衣機、空調、太陽能等電器,但是過年吃肉的習俗依舊沒有改變,只不過的肉的品種由單純的豬肉擴展到其他市場上能見到的各種肉類。
初三作文 篇6
酷暑之中,我來到了素有“中國最美水鄉”之稱的西塘。夢中是一水,一墻,一瓦,然而我到來時,卻陷入了一陣人頭攢動、腳步嘈雜的包圍之中。也許這在習慣了城市生活的人們來說,是多么歡騰、熱鬧,但在我看來,卻似乎少了點什么。
那天夜里,嘈雜的人群已離去,四周是一片難得的寧靜,客棧之外是隨風蕩漾的水面,粼粼的波上鍍著一層銀白色的月光,沿河走廊上的燈籠在風中微微顫動。我置身這片寧靜中即將入睡,卻突然聽到一種從未聽過的,輕巧、動聽的腳步聲。
那聲音來自屋檐之上,老瓦沙沙作響,很輕,很輕。被窩之中的我屏息細聽,這才留意到了“喵”的一聲。我明白過來,這“不速之客”原來就是西塘隨處可見的流浪貓。
那老瓦在輕柔的腳步下發出的碰撞音,似乎與泛著月光的水面,還有風中舞動的燈籠組成了一幅最原生態的畫面。這畫面代替了水邊酒吧的歡騰,代替了游人如織的喧嘩,以及討價還價的喧囂。它,是多么寧靜的畫面!
這,不正是在白晝來來往往的人群之中被我們忽略的靈動的生命的私語嗎?
美麗的水鄉,我輕撫那布滿歲月刻痕的一磚、一瓦,多少的風聲雨點,才能把你們打磨成這般古典的模樣?又是多少平平仄仄,才能還原這一水橫穿的墨色江南?
朦朧之中,我從昨夜的夢中醒來,望向雕花窗之外,水中已映著一道天空中的魚肚白,像一層突如其來的漸變。人群混亂的腳步聲,酒吧的歌舞聲,又漸漸響起,直至淹沒我昨日的夢境。而將來的某一天,等我故地重游,也許已經不會再次聽到那老瓦上細微低語的腳步聲了吧。
那一夜,一只夜貓伴著風聲而來的腳步,喚起了我對已逝寧靜的懷想。那是歷史無法代替的深沉,那是消失在人們浮躁的心靈中的輕巧的腳步。
【初三作文集合六篇】相關文章:
3.初三作文集合7篇
4.初三作文集合6篇
5.初三作文集合五篇
6.初三作文集合9篇
7.初三作文集合5篇
8.初三作文集合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