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考語文作文集合9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所謂“故鄉”
杜甫詩中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其實哪里不是幽藍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為何偏偏在“故鄉”看到的那一顆,分外地明亮皎潔呢?
中國人常常對故鄉有一種奇怪的執念。尤其是那些帶著一身酸氣的文人騷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游子,人至中年后,幾乎無一例外地開始懷念故鄉,尋找故鄉,時不時感嘆一句,再也回不到記憶中的“故鄉”。
而這也不難理解。他們中的許多人懷念的,是在那個“故鄉”中,他們所度過的童年與青春。我們的傳統總是鄙棄喜新厭舊之輩,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懷舊,戀舊的人。他們對故鄉的留戀,其實是一種“憶往昔”,他們的鄉愁,愁的是自己回憶中最為美好無憂,卻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們所尋找的,則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的文化,便是從這樣一個“源”,一個“根”,伸展出繁茂壯麗的無數枝葉。而對于一個人來說,他的軀體生于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于自然的偉大和祖先的智慧,這些“根”,在他最初開始的地方。他們尋找記憶中的故鄉,尋的是這思想的源頭,尋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與他的父母、長輩不生長在一個地方,他其實有兩個故鄉。這兩個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導,才成就他這樣一個完整的人!
人們對故鄉的感情往往十分復雜。它常會讓人有“家”的歸屬感,也會產生“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認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離開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讓他們自由飛翔的廣闊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故鄉記憶中的童年快樂和年少輕狂。人生像一個無休止的循環,從蹣跚學步到步履蹣跚,大家急著離去,最終又匆匆歸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生,我們做著同樣的事情:醒來,又睡去;活著,便走向死亡。曾經在故鄉看膩了的黃橙橙的月亮,成了長大后眼中最明亮的一顆牽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當你歷盡滄桑,別忘了回家的路,那個籠罩著皎潔月光的故鄉,還在等待著當年那個輕狂少年人!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2.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3.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粗茶淡飯,喝水(而不必一定喝酒),彎曲手臂就可以枕在上面睡覺,樂趣也就在其中了.(樸實的生活之樂).不道義,富有,地位高貴,對于我來說,就像浮云一樣.
4.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為人怎么樣,子路沒有回答。(回來后子路把這件事告訴孔子)孔子說:“你為什么不這樣說:他的為人,用功便忘記吃飯,快樂便忘記憂愁,不曉得衰老會要到來,如此罷了。”
5.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真正有 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 不會迷惑。"仁者不憂",真正有仁心的人,不會受環 境動搖,沒有憂煩。"勇者不懼",真正大勇的人,沒有什么可 怕的。孔子告訴我們,一個人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重要的有三點,缺一不可。
6. 略
7.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楚國的狂人接輿從孔子的車前經過,唱道:“鳳凰呀,鳳凰呀!你的德行為什么衰敗了呢?過去的是無法挽回了,未來的還是可以補救的。算了吧,算了吧!現在當政的那些人危險極了!”孔子下了車,想和他談談。他卻連忙避開了,孔子沒能夠和他談。
8.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曰: ‘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伊尹說:‘哪個君主不可以侍奉?哪個百姓不可以使喚?’所 以,他是天下太平做官,天下混亂也做官。他說;‘上天生育這些 百姓,就是要讓先知的人來開導后知的人,先覺的人來開導后覺 的人。我就是這些人中先知先覺的人,我要開導這些后知后覺的人.’他認為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個普通男子或普通婦女沒有承受到堯舜的恩澤,就好像是他自己把別人推進山溝之中去了一樣--這就是他以挑起天下的重擔為己任的態度。
9. 孟子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同情別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恥的心,人人都有;對別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于仁,羞惡心屬于義,恭敬心屬于禮,是非心屬于智。這仁義禮智,不是外人強加給我的,是我本來就有的,不過是沒有去思考追求罷了。”
10. 志士仁人,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沒有為了謀求生存而損害仁德的,只有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成就仁德的。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立意是文章的靈魂,“得立意者方能得作文”,事實也確是如此。因為立意的問題即是作者的思想認識問題,詞句如外衣,立意乃靈魂。對考場作文立意的要求,一是正確,二是深刻,三是新穎。審題過關,立意的正確也就有了把握;而真正需要強化的是對后兩者的訓練。有著獨立思考精神和卓越見識的文章,才更有分量,更有價值。立意要懂得大小、虛實、繁簡、正反、因果、有無之辯,更要寓有深意和新意。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在此,提供五種思維方式,希望能在文章煉意方面對考生們有所啟示。
1.【高考語文】由現象而本質,層層挖掘求深刻
一個寫作者,若能夠不為表象所迷惑,進而能夠透過現象深入問題本質,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帶,其文章的思想、觀點便會給人以啟迪。凡是寫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陳舊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進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說是比較純正的思想了,但還算不上有創見,也要停止這個思路;再進一步,第三次想到的才是精彩獨到的見解,這時才算確立了一個深刻的立意。考場寫作是和自己較勁的事,肯于挖掘,肯于聯想,肯于比較,才可能找到高人一籌的思維方向,才可能誕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2.【高考語文】由生活而哲理,反復品味求深刻
很多作家都表達過同一個觀點:世間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的,很多看似無甚詩意的生活瑣事中都蘊含著令人感動的珍寶,我們能否找到那些風景呢?王安石的名作《游褒禪山記》,由一次敗興的游山生發出獨有的感懷:無限風光在很少有人去的險峰,沒有志向的人是無法領略的;自己已然盡力便可無怨無悔,旁人還如何會譏笑我們呢?作家腕下非凡的功力告訴我們:許多生活現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東西,無論成功、失敗,歡喜、悲傷,光榮、屈辱,每一種生活體驗都值得我們珍視。
對尋常的生活小事深入感悟,品味出特有的哲理,是考場作文寓有深意的又一妙招。
3.【高考語文】由原因而結果,超前預見求深刻
一般來說,近在眼前的人、事“是什么樣子”,大家都能看得到,,如果我們的文章僅僅為了說明盡人皆知的現實情況,立意也不過如此。而對“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照此發展下去會出現怎樣的結果?”等問題的思考與探究,才是考場作文深意之所在。無論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或揭示事物發展的結果,均可展現作者非凡的認識能力。
4.【高考語文】由一面而多面,理性思辨求深刻
一位成熟的寫作者常常能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對問題做出思考與判斷,使自己的認識不絕對化。考場作文,最為實用的便是以“一分為二”的觀念來分析問題:既要看到它的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那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考慮周全,觀點辯證,同樣是思想深刻的表現。
5.【高考語文】由相信而懷疑,步步探尋求深新
前輩學問家曾說過類似的話:交朋友要真誠,將心比心,在疑心之處不疑;而做學問要多提問,敢于打破常規,在不疑之處生疑。寫文章也要有這種懷疑精神,要敢于問:大家說對的一定對嗎?流行的東西一定好嗎?以前別人都是這樣看的,現在還應該這樣看嗎?歷來如此的就必須堅持下去嗎?……
能夠對“歷來如此”或“處處如此”表示懷疑,能夠對某些潮流形成“反動”,是一種思想解放,也是一種實事求是。也只有對人們深信的事物、固有的成見形成質疑,才能夠上下求索,發現生活的深意。許多考場作文也正是在“懷疑一探索一相信”中顯示其強大生命力和深刻內涵的。
明人謝榛在《四溟詩活》中云:“人不敢道,我則道之;人不肯為,我則為之。”敢于追求文意的深度,是一名考生的勇氣所在;而長于追求文意的深度,則是一名考生的智慧所在。我們堅信:深邃之美,乃是文章諸美中最為迷人之美!——文章煉意,三思而行。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我最喜歡古代的詩詞歌賦,尤其喜歡對聯。”楊奇函介紹,他每次到飯店吃飯,第一眼先看飯店的名字,再找飯店里的對聯,每次看完之后都會作一番評價。
說起對古代詩詞歌賦的興趣,楊奇函說,父母是普通百姓,所以家庭對他的學習沒有太多影響。但可能正是因為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所以對他寄予厚望,他從小有兩樣東西可以隨便買:玩具和課外書。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上小學2年級開始我就開始看課外書,《中國少兒百科》、《世界科普畫廊》……小學四年級那年,表哥領著我到他同學家玩,表哥的同學初中畢業,在他家里準備賣的舊書里面,我挑出了一本《山海經》,里面有許多民間傳說,從那以后我就喜歡上了詩詞歌賦,尤其喜歡對聯。回家后就買了一本《唐詩鑒辭典》來讀。”
“我是一個淘孩子,記得上小學6年級時,我頭一次讀了《三國演義》中的《出師表》一文,看了以后覺得非常喜歡。第二天上課,因為一件小事我把老師給氣哭了,老師罰我寫檢討,我就套用《出師表》的格式,寫了一篇3000字的文言文檢討書。結果老師沒看懂,再次狠批了我一次,說我寫檢討書不認真。”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今年高考全國卷III的作文題是一道給出材料的半命題作文。題目的材料首先從高考恢復40周年這點出發,講高考的意義和40年來所取得成就,講高考對全國幾代青年和無數家庭的影響,然后用一句“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20xx的高考考場上”作結,激起考生的寫作沖動,并且給出對作文命題的限制條件。應該說,這道題符合新課標對高中生寫作能力的要求,緊貼考生生活和思想實際,難度適中,并且可以從作文中發現“立德樹人”的高考作文指導思想在考生思想實際中的體現程度,也能考查考生思考的嚴謹與思維的深度,因而是一道不錯的作文題。
在高考考場的實際狀況中,考生看到這道作文題,應該不會被嚇到,而是會發出一種放心的微笑。但是,容易被部分粗心的考生忽略的是題目對作文標題的限制,可能會有不少考生在閱讀試題時將“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中的“副”字漏掉,這就犯了審題的大忌。殊不知,今年全國卷III的這道作文題,貌似容易,實則錯就容易錯在這里。這個“半命題”是就是所謂的“任務”,構思時必須先確定好副標題:是寫“我看高考”呢,還是寫“我的高考”?一字之差,差別大矣!
如果確定寫“我看高考”,重點就在“看”,要談對高考的看法,最適宜寫議論文;如果確定寫“我的高考”,重點就在“高考”,要寫出我和高考的關系,可寫議論文,也可寫記敘文,還可寫抒情散文。只有先在思想中確定了這一點,才能接下來進一步思考文體問題和選材問題。
寫議論文,要先確定論點:你對高考的看法是什么或你和高考的關系是一種什么關系,然后再選擇論據和確立論證方法;寫記敘文和抒情散文,都必須確定文章所反映的觀點或中心思想,然后或記敘幾件事,或編擬一個或幾個小故事,或抒發你對高考的復雜感情,等等。但是,不管寫何種文體,最好都應該先根據作文題中所提供的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水鹽相異,類之別也。然鹽入水,一瞬遁隱,相融也。其必曰:融乃生變。
曩者,楚之屈原,不為世所容,行吟澤畔,游于江潭,偶遇漁父。漁父語之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不為所動,懷石赴汨羅。倘屈原以皓皓之白融于濯淖污泥之中,相機而動,庶幾有所成也。春秋叔孫豹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屈原之烈為世敬仰,然以命搏,竊深以為恨也,孰與立德、立功、立言于生前?《西游記》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乃千古奇書,奇書有奇人,破石而誕之悟空、豬形粗夯之八戒、紅發圓睛之沙僧皆驚世駭俗之顏。玄奘未至,悟空、八戒、沙僧各逞野性;玄奘至,悟空、八戒、沙僧雖偶有齟齬,然皆能識大體、顧大局,其間變化甚矣,何也?玄奘之融功莫大焉!或曰: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此言得之,一“調和”、一“相生”此之謂“融”。
宗族之興必在“融”。曩者榮氏毅仁,乃無錫賈人之后,弱冠之年即為父股肱,奮其智,歷職經理、董事,而榮氏一族行商坐賈者有二十余家,榮公融諸榮為一,榮氏一族始乃聞名天下。丙申年榮公合諸榮謀,以產業獻國,舉國上下咸頌其德焉,總理美其名曰:少壯派。故,“融”為發家肇始。
邦之興必在“融”。昔時秦據崤函之固,君民相融以窺天下,至商君佐秦孝公,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強橫一時。和合生力,及至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理固宜然。由是觀之,“融”乃興邦之不二法門。或曰:何為“融”?則曰:融小德而為大德;融小義而為大義;融小美而為大美;融小善而為大善……所謂“美美與共”,“循序漸進”,以至于盛。
今之中國,政通人和,潤澤之氣氤氳山林,萬類霜天競自由,此誠戮力同心之秋也。或曰,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入于水復為水,鹽入于鹽復為鹽,所憂者嫌隙也,一室之內,分則兩害,合則兩利,故共存相生必作于細,必融于細。
古希臘赫圣哲拉克利特云:“美在和諧”。“和諧”即相融,百味相融,則世界燦然!
高考語文作文 篇7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節奏”一詞原本用在表現音樂中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現在作為網絡熱詞,更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潮漲潮落,春華秋實,大自然有自己的節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個人的生活也有自己的節奏;甚至一個人的成長,一個行業的發展,一種制度的演變,一個國家的進步等,也往往都有自己的節奏。
請以“自己的節奏”為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選文體,自定立意;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優秀作文】
沸騰,嘈雜,一如搖滾樂隊肆意的喧囂,激情,卻引人亢奮。
舒緩,安謐,一如鋼琴黑白鍵演繹的優雅,清淡,卻讓人沉醉。
可還是有那么多人一頭栽進了生活的酒吧,在舞池中伴著重金屬的節奏,扭動身體,扭動青春。似是從身體的律動節奏中尋到了什么,便將靈魂也留在這里,盡情搖擺。不知道那一張張年輕面孔下的心是否安詳,是否放松,在這鮮明的快節奏下。
或許,青春便是怒放,盡情綻放屬于自己的所有美好的時光。但我更欽羨于曇花般的醞釀,而不是終日沉醉,沽名釣譽。
酒吧里的人來自何方?散場后又會走向哪里?或許更多的人是投身于社會的功名場,終日為著升遷,漲工資,討好上司費勁腦汁。曾一度追逐,一度向前,像所有的凡夫俗子一樣追逐什么,或許更準確地來說,是搶奪著什么。屬于自己的功勞,屬于自己的頭銜,屬于自己的朋友,都要,一一要來。一位朋友說:“以后,不要再爭什么了。”當時的震驚已消退,伴隨著是連日的沉思。這樣的生活,或許是外人眼中的光鮮亮麗,可是個中酸楚,都只能獨自咽下。是節奏太快了吧,不等萬物自然發展便搶先要來,它累,你也累。
不知是否因為換了新環境,連我都詫異自己的改變。電腦里只有舒緩的歌曲,生活也波瀾不驚。開始享受這般的美好,我想著總有那一天,要駐足麗江,走進烏鎮,細細品味歷史積淀的節奏之美,那里的人的節奏,應該是不緊不慢吧。
也愛上孔子。剖析來分析去,似乎孔夫子更符合原先的自己,其實不然。當夫子感嘆于曾經理想社會的美好時,我明白,你我同道。愛你“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可貴精神,愛你對弟子的無比關懷,愛你時不時的詼諧幽默。或許依法治國是快節奏的人所做之事,那你——以德治國的你便是慢節奏的元老了吧。
慢節奏不是隱士們不理會世事,“讓他去死吧!”讓自己脫離塵世的生活;快節奏更不是追名逐利,留戀官場。無論是慢節奏,還是快節奏,用孔夫子的話說,即“矜而不爭”,并非消極對待事物與自己,而是以一種不是為了自己的心來做事,為社會做實事,困難時也與大家一起共渡難關,只是,不是為了自己。懂得節奏的人總能“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吧。
也愛上了梭羅。梭羅孤身一人,遠離塵囂垂釣瓦爾登湖,于寧靜下寫下充滿恬淡,智慧的書——《瓦爾登湖》。當外面的浮華世界帶來的已是生命本體所不能承受和跟進的的快節奏時,智者選擇已從心靈的最初向往走向樸素而詩意的生活。沒有多少人能拒絕川端康成詩意生活的感召:“凌晨四點鐘,看見海棠花未眠。”——這樣恬靜中的舒展之美,才是生命最本真的狀態呵。
電影《立春》中的王彩玲是一個渴望去巴黎唱歌劇的小縣城的女人。坐在一路向南的火車上,她這樣說道:“春天來時,總覺得會發生點什么,然而到頭來什么也沒有發生,就覺得自己錯過了點什么。”今天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如同王彩玲一樣,渴望追上自己的夢想,然而心急的我們卻忘了,當我們盲目地加快進行的節奏,那些屬于我們自己個體生命中難以抹滅的美麗風景也無奈凋謝了,有一天我們再次回首,卻只看到一路慌亂的足印時,我們已再也不能造訪來時的路。
悟透之時,讓我們偕同朋友沉醉在大自然潮漲潮落、春華秋實的節奏里,順其自然。抑或是在一個冬日的午后,捧一本書在慵懶的陽光下享受鋼琴曲流淌下的美好吧。如同梭羅獨在瓦爾登湖垂釣一天星河的心境,格列柯的畫筆下永恒不變的落日的泰然,我們仍應想念,找回自己的節奏才是不顯遺憾的旅程,像海子一樣,劈柴喂馬,周游世界,總有這樣一天,面朝大海,你看哪,那里正是春暖花開!
高考語文作文 篇8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單獨二胎放開后,不少年輕夫妻開始考慮生個二寶。但這二寶真不是你想生就能生。《東方今報》報道:近日,網友“滴答”在網上曬出一張《保證書》,《保證書》上她和老公向女兒保證:“我保證永遠第一喜歡我家大寶xxx”。女兒在下面簽上了字:“可以!”然后女兒、父母雙方簽名、寫保證日期。 “這是我們想要二寶,給大寶寫的永遠第一愛她的《保證書》。”大女兒已經八歲半,很懂事,已經不需要她和老公操心,二胎計劃也被提上日程。向女兒保證, “永遠第一喜歡大寶”,這才得到了大寶的允許。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
范文:是愛,還是傷害
“愛”與“溺愛”,僅一字之差,但他們最大的區別在于,用理性的方式去愛是才是真正的愛,而用母雞式的愛才是溺愛。正如八歲女孩為了獨享爸爸媽媽對她愛,而讓其父母生二胎,必須寫保證書“永遠第一愛大寶”的承諾一樣,“溺,弱也。” 是過分的愛,還是傷害?答案不言自明。
詩人汪國真曾言:“ 怕是怕,愛也是一種傷害。” 溺愛成傷,歷史上不乏先例。
仲永五歲能詩,聰穎超群,卻在父母和眾人的贊揚和寵愛中,不思進取,最終“泯然眾人矣”;晉武帝縱寵兒子奢侈揮霍,其子繼位后毫無治國之方,西晉王朝也從此走向了滅亡。無論是仲永之“傷”或是西晉王朝之“衰”,都是寵愛的惡果。李某某由于父母老來得子,倍加寵愛,使他從小就養成驕縱成性,為我獨尊,任意妄為的惡劣品質,一再觸犯法律,都暫且逃之夭夭,但法網恢恢,最終他去了他該去的地方才開始反思。由此可見,溺愛的結果,危害是多么巨大!溺愛,不僅不是愛,反而是一種無形的傷害,它造成的惡果只能讓孩子自己了承擔,未免有些不公不正。
相反,對孩子嚴格要求,不但不會對他們造成傷害,反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王羲之年幼時,他的父親便教他寫字做人,嚴格要求,王羲之也終成一代大書法家,千古不朽;曾國藩家規甚嚴,他教子有方,有《曾國藩家書》為證。這些教育使得曾氏家族經久不衰。須知這些家長并非不愛孩子,只因他們清楚,對孩子真正的愛是教會他們如何去飛翔,而不是躲在自己溫暖的羽翼之下。毛澤東主席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更是教子嚴格,毛岸英深得父親的苦心,主動接受磨練。在戰火紛飛的戰場歷練自己,岸英最后血灑朝鮮戰場。
所以,古往今來,凡是成大器者,沒有不注重子女教育的。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三字經》亦云: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也許是文化的差異,中西方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大不相同,美國的孩子跌倒了,父母絕對不會上前扶他,英國有個號稱“西點軍校”的大學里,生活的全是富豪子弟,父母有意把他們送到這里嘗試艱苦的環境就是為了磨練意志。羅斯福有句名言:“在兒子面前,我不是總統只是父親。”他反對孩子們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他讓孩子們憑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不讓他們享受父親的特權。而反觀中國的有些家庭,孩子從小到大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早已經喪失生存的本領,迷失自我,甚至犯罪。由此可見,父母是孩子第一位導師。
綜上所述,溺愛是人性的一種畸形心理,是一副枷鎖,引領孩子們走向了失敗的懸崖。
家長愛孩子,本無可非議。但這愛,不應是牢籠,是蜜罐,是保險箱,更不是限制孩子自立的枷鎖。它應是孩子放縱時的嚴厲目光,孩子懶惰倦怠時的頻頻叮囑,犯錯時的諄諄教誨。只有這樣,稚氣未脫得孩子才能成長,愛才不會變成一種傷害。
高考
高考語文作文 篇9
去年高考,北京出現了11個滿分作文。
今年高考作文題為火車巡邏員老計的故事。
昨日,北大閱卷點語文閱卷組副組長漆永祥表示,截至目前,北京還未發現一篇滿分作文。今年出現滿分作文的可能性不大,漆永祥說,今年作文題目看起來好答,但區分度比較難。
據介紹,為使考生的作文分數能拉開檔次,讓好作文能脫穎而出,閱卷組將作文評分標準分為四個段:0至29分、30分至40分、41分至50分、51分至60分。
與滿分作文相反的是,目前北京已經出現一些零分作文,漆永祥表示,得零分作文的大體有幾種情況:一個字不寫、寫了一句話或者半句話、只寫標題、寫了幾行字但跟作文主題無關。網絡專家說,作文只要寫字就給分,那是不對的。漆永祥說。
繁體字寫對了不扣分
網絡用語、甲骨文、怪字這些往年考生弄出的新花樣今年在考卷中幾乎沒出現。
據漆永祥介紹,由于考前及時跟考生講解,這些丟分的現象今年幾乎沒再見到。有個別考生在作文里引用了一句網絡語,屬于在特定語境下引用的詞語,不會對考生扣分。
對于之前網絡盛傳的高考禁用繁體字一事,漆永祥給予解釋,他表示,有專家說高考禁用繁體字是對教育部文件的誤解,高考確實不主張提倡考生使用繁體字,但如果考生用了繁體字,只要字沒寫錯就不會扣分。
全部叫停本科生閱卷
據介紹,今年全市共有1196名教師參加高考評卷,其中來自高校的評卷老師790人,占總人數的66.05%;來自區縣教研部門、中學教師406人,占總人數的33.95%。
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藏鐵軍表示,今年所有科目閱卷點全部叫停本科生及以下學歷人員參與閱卷。
根據閱卷進程,北京高考評卷工作預計將于6月22日結束,23日12時將公布高考成績并通知考生。
【精選高考語文作文集合9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