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初三感悟作文合集九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xiàn)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三感悟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三感悟作文 篇1
操場,男生們在藍球場上揮灑著汗水,草地上三三兩兩的女生正在聊著天,分離收獲友誼的喜悅;課堂上同學們發(fā)表著各具特色的觀點。看,在我們固執(zhí)的眼中,分明有屬于我們的青春在躍動。哦,清鮮的薄荷味正如我的初三。
初三感悟作文 篇2
沒讀初三之前,我對初三的一切都只是腦海里的想象,現(xiàn)在讀到初三,我發(fā)現(xiàn)初三比我想象的要健康。怎么說呢?就是初三不像我想象的那樣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的,還是早睡早起健健康康的。
在沒讀初三之前,我以為自己讀到初三時,也會像隔壁的大哥那樣早上天還沒亮就去學校上早讀,晚上十一二點才聽到他盡管已經放輕了但還能把住在隔壁的我吵醒的剛回家的腳步聲。我以為我的初三也會是那樣的,然而不是。
這個學期,我已經正式升初三了,成為了初中畢業(yè)班的一名學生。或許是我平常都挺努力的緣故,我的成績一直都不錯,讀到了初三之后,也沒有因為大家的更努力而有所下滑,連老師也只是叮囑我,保持住平日的學習習慣就可以了。于是,終于讀到了初三的我,也沒有像隔壁的大哥那樣辛苦。我每天還是保持著自己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只需要在上課的時候跟著老師的步伐走,在課后循序漸進的復習初中的所有知識,基本上就不需要多辛苦的努力了。
這跟我之前想象的自己的初三,完全不一樣。這也讓我明白了,初三也沒有傳說中的那么恐怖。初三,怎么說也就是學習,而學習的關鍵,或許從來都不是起早貪黑或者披星戴月的辛苦,而是循序漸進的好習慣保持住,成績也就不會不好了。我的初三沒有像隔壁大哥那樣的辛苦,現(xiàn)在也可以保持在前三名。我想我只要繼續(xù)按我平日里的學習習慣堅持下去的話,重點高中不會不接納我的。
當然,我的很多同學初三也是像隔壁大哥一樣的狀態(tài),這讓我不得不感謝我的父母,從小幫我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這使我的初三依然是健康的初三。
初三感悟作文 篇3
今年,回不了太原了。
這是闊別5年,第一次在四川過年。
香辣的臘腸,臘肉,別的什么的都讓我這個饞貓兒直流口水。我知道,
雖然,我嘴上一直說我要回太原過年。
但是,自己卻實實在在的想在四川過年,自己真是個雙重性格的人啊!
初三感悟作文 篇4
如果有人問我“生活”是什么?我可能會說生活就是一幅漫長的畫卷,里面的每一筆都是一個奇跡!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生活,無論是醫(yī)生、教師還是詩人,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對待生活。這樣,對生活的態(tài)度便成了過好生活的關鍵。
首先,要端正自己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要懂得為家庭付出。但是,生活中總是不可避免的發(fā)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只要以樂觀、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來對待,我相信任何的不愉快都會被化解。
我國的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便是其中的一個典例。在貧窮饑餓的戰(zhàn)亂年代,她和她的丈夫在外漂泊的時候,她的丈夫不幸離她而去,她悲痛欲絕,整天以淚洗面。清晨她連頭發(fā)也顧不得梳,只是在窗外呆呆的看著,看到花兒從枝干上落下便唉聲嘆氣,回想起以前和丈夫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淚兒又禁不住再次落下。
我相信任何一位女性也會像她那樣,但與眾不同的是,在傷心沒多久之后她卻端正了自己對生活的態(tài)度,用樂觀、向上來對待生活,這時,我想她的內心也將忘掉憂愁。
你的態(tài)度決定你的高度。在生活中也一樣,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越端正,相應的你的生活質量也會進一步提高。
生活中的應是美好的、獨一無二的,你對這個家庭付出的越多,生活就會回報的越多。
生活像一幅畫卷,而我覺得生活態(tài)度更像一支畫筆,你的每一筆都會把畫卷裝飾得十分精彩,讓我們的生活永遠充滿陽光。
初三感悟作文 篇5
我家房子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臥室旁一間狹長而明亮的書房,這便是我的蝸居。書房里有五個大書架,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涂上清漆的實木做成的書架,充滿著樹木的自然氣息。買書是一種樂趣,而看書更是一種樂趣。
我喜歡看書。在我的閑暇時間,我翻閱著自己所珍愛的書葉,開始一次次令人振奮的文化之旅。每一排文字,每一行詩句,在我冥想的溪流中流淌,給我的旅途留下深深的印跡。
每一天的清晨都清新怡人,令我頭腦清醒,這是令我思考人生,生怕虛度光陰的時刻。我把無數的清晨獻給了書籍,并樂此不疲。在我的生活中,閱讀成了富有詩意的樂事。一位哲人說過,“你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也許在別處就可以找到。”我覺得這話不錯,因為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體驗。一縷陽光透過窗戶在書葉上移行,能令我興奮不已,我甚至認為自己是在梭羅那瓦爾登式的小屋里,苦磨心智。
蝸居在書房里,我撫摩著散發(fā)出人生智慧的書葉,咀嚼著精致的文字,就像觀察樹木抽芽,凝視它們的葉片像一團綠霧舒展一樣,我倍感欣喜。如果功課繁忙,我則在晚上就寢前進行閱讀,半個小時就能極大地滿足我的渴求,每晚如此。家門前的河畔上,夜里偶爾路過的行人,望著窗戶透出的亮光,也許會以為是黎明前的晨星,那樣的遙遠,琢磨不定。
時間緩緩向前推移,不知過了多久,也許只是短短兩年的時光。一個春日的清晨,我和窗邊的一盆蘭花同時蘇醒,一如往常翻閱著書卷。忽然我的頭腦里響起細微的聲音,輕柔得像音樂。我仔細聆聽,生怕有什么東西會滲入我的思想。過去我曾體驗過,一個可怕的神話傳說,不經意溜進我的頭腦,使我精疲力竭,難以入眠,后來經過很長時間才得以擺脫。我呼吸著蘭花散發(fā)出的淡淡的香氣,但仍不知那樂音的來源。我閉目沉思,突然感覺出那是來自書籍的聲音,是心靈的共同語言。我嘗試著聆聽,和它們進行優(yōu)雅而無聲的交談。
除了閱讀和寫作,我?guī)缀鯖]有別的消遣。就像音樂與美酒讓希臘沉醉一樣,我沉浸于書籍史詩般的壯闊中。打開窗戶,狹長的書房溢滿清新的空氣,我如癡如醉地啃食人間的精神食糧。簡樸的生活使我可以輕易得到快樂:一間遮陽避暑的屋子,幾本書,比華而不實,具有精心雕繪的藝術風格的高大建筑,更能令明智的屋主賞心悅目。歷史所留給后人的,深邃的智慧總比羅馬雄偉的廢墟多。
有時,我也到街上散步,常去的是書店和圖書館。我感覺到,現(xiàn)在想得到一本有價值的書越發(fā)困難了。不得不承認,盡管市面上的書籍種類浩繁,年輕作者的觀點大膽獨特,深受讀者的關注,可思想和藝術價值并不高。停留在趣味上的閱讀是膚淺的,真希望能常見到像《文字生涯》這樣富有啟發(fā)的書。
書房里的書架底格,保存著父親的讀書筆記,寫得滿滿的幾本黑皮本,吸引了我的注意。本子上大多寫著父親的讀書感受,和一些從書里摘錄的句子。從這些本子里,我了解到了許多我喜愛的作家。
在浩瀚的文化旅途中跋涉,我幻想到達了湖泊,森林和廣袤的平原。在豐饒的土地上,人們向下挖掘,或尋找到一股清泉,一道礦脈,或幸運地發(fā)現(xiàn)一片新的精神領域。一串歡笑,一聲嘆息,無不來自心靈深處;幾許欣喜,多少愁思,靜靜地從筆尖淌出,躍然紙上。
沿著書中前人開辟的路徑,什么時候,我希望自己的書也能擺放在書架上,傳播出持久的樂音,在人們的思想上燃起一團團明艷的光焰。
初三感悟作文 篇6
毒辣的太陽,幾乎要把柏油路曬化了,狗趴在滾燙的地上,懶洋洋的,任由蒼蠅在鼻子上開會。整個小鎮(zhèn)就像個巨大的蒸籠,叫人憋悶得難受,天氣都有點反常,汗從臉上滑落,滴在地上,瞬間變干。這還算正常,但是你打個雞蛋在地上,不出幾分鐘,就會發(fā)現(xiàn)——熟了。可想而知……
天氣酷熱,令我無法邁出家門一步,到了黃昏我出了家門,當我走到一個小巷,無意之中,雙眼注視到了一株在人們眼下不起眼的芝麻,它就長在那“深不可測”黑黑的小巷中的一個小墻縫里,雖已黃昏,但是天氣還是那樣的酷熱,但是芝麻桿它還是那樣聳立著,不屈服,它的生存環(huán)境和別的芝麻桿比起來,那是天堂與地獄之差別呀,它生存在酷熱、缺水、孤獨、寂寞、荒涼的地方,那狹小的空間致使它的根桿被擠壓變形,都“瘤”成了一個大包,它依然那樣健壯,每日每夜的在“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它身上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的人欣賞與學習……
這時,我想到了另一種植物——黃山松。它生長在那懸崖峭壁上,懸崖上幾乎全是石頭,很少泥土,“迎客松”它并沒有抱怨什么,更沒有放棄生存,它用它那健壯粗大的根系,努力往石縫里鉆。它也是有愿望的,那就是向往肥沃的土地,吸收更多的營養(yǎng),讓葉兒更綠,讓枝干更挺拔。堅固的支撐即便很難,但它從未放棄過。即便有些根系未找到石縫,但它的根從未改變目標,從未放棄。它的根系就拼命的生長伸長,之后找到小石縫,大根系就會分離出小根系,然后小根系就會努力去鉆,讓自己擁有一個穩(wěn)定的生存地。日久天長,它那健壯根系把懸崖“包圍”了,包的嚴嚴實實。它又經歷了無數的雨雪風霜,風再猛,雨再大,它都不再害怕,因為它扎穩(wěn)了基礎,這就是它堅持的果實。
有句話說得好,“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樣的話是肯定是有道理的。現(xiàn)在連植物都這樣的堅持,如此的頑強,在那樣的艱苦的環(huán)境壓迫下,在縫隙中都在進行無盡的反抗、無盡的努力。作為萬物的靈長的我們人類,在如此優(yōu)越的條件下,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得更好呢?無盡的堅持總會得到回報,人間處處有奇跡,朋友們,做那棵懸崖上的黃山松吧!
初三感悟作文 篇7
我童年的記憶像是個小匣子,里面裝滿了零碎的記憶。依稀記得小時候,爸爸對我很嚴格,離我心目中的好爸爸總是差了一大截。
記得四歲那年,我要上幼兒園了,可嚴厲的爸爸總是蠻橫地對我說:“你要學會自立!自己去!不許讓別人送你!”當我還在媽媽懷里死纏爛拽的時候,被爸爸有力的雙手“送”出了家門。我只好一邊哭一邊走著去幼兒園。可我不知道,背后總是有一雙眼睛盯著我,直到目送我到幼兒園時才消失。
那是小考前的一個夜晚,我躺在床上,睡意全無,聽著窗外昆蟲們的奏鳴,心更是被攪得混亂不堪。這時,父親輕輕地推開了門,坐在我床邊,輕聲問:“兒子,你是不是覺得我對你很嚴厲?”我點了點頭。
父親意味深長地說:“兒子,我給你講個故事吧,故事的題目是《根株與墨子》,根株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學生,墨子對根株十分嚴格……”父親講完,沉默了,但這卻在我的心中烙下重重一印。
忽然,手背一陣涼意襲遍我的全身。啊!那是父親的眼淚啊!兩顆看似冰冷實際溫暖的眼淚,化解了我與父親7年來的隔閡。我撲上去,擁住了爸爸,眼淚不由自主地爭眶而出。
那個安靜而祥和的夜晚,我明白了許多,成長了許多,是溝通化解了我于父親的隔閡,是溝通架起了我與父親之間親情的橋梁!
而現(xiàn)在,一名初中生的我,依然能在柔和的月光看見父親嚴厲要求我時的身影,父親提出的每一點,我都會照做。嚴厲,也是親情的一種。我總能夢見我緩緩走過親情的橋梁,走向滿是親情的彼岸,而我看見,父親正站在岸邊,微笑地向我招手。
初三感悟作文 篇8
【作文題目】
人類都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大自然在提供給人以必要的生存空間的同時,也提供給人類必需的物質資源。奔騰不息的大海,連綿起伏的高山,一望無際的草原,廣袤無邊的田野,都會引起人們的思考和遐想;四季更替,晝夜變化,潮起潮落,鳥語蟲鳴,都會讓人們浮想聯(lián)翩。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面對多姿多彩、變化萬端的大自然,你一定會有所感想,一定會引起你對生活、對人生的思考。請以“感悟大自然”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提示】
“感悟大自然”這個概念是相當寬泛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思考和寫作空間。看到這樣的話題,有的同學可能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從哪里寫起。我們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的意象,從大自然的眾多事物中選擇你最能感悟到人生哲理的事情來寫,從小處著眼。例如,花有花開花落,含苞欲放時你能感悟到勃勃生機,感悟到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準備著將來為國家為民族作出應有的貢獻;絢麗燦爛時你會感悟到人生的美麗,要珍惜青春年華,勤奮學習,讓生命發(fā)出燦爛的光輝;隨風飄落時你會感悟到“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崇高精神境界。同樣是雨,毛毛細雨使你想到“潤物細無聲”的美好,傾盆大雨使你想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會有暴風驟雨,從而鼓起你在困境中抗爭的信心和勇氣。當然,對于同樣一種景色,一個事物,由于各人的人生經歷,認識水平,美學修養(yǎng)不同也有所不同,因此,如何寫出立意新,思想深刻的文章就是本話題的難點。我們不妨借鑒王之渙登鸛雀樓抒發(fā)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感悟,也不妨借鑒蘇軾面對滾滾長江水發(fā)出的“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慨嘆,還不妨仔細品味陸游游西山村得到的“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同學們構思立意可以采用“異想天開”、“反彈琵琶”等方法。
【寫法指導】
一、巧取自然之景,讓內容新穎奪目。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便是典范,詞人先列舉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個特定的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而后用“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語道破天機,使前面的九個“自然”景物一下子有了詞人濃濃的悲愁色彩,很是新穎。
二、細描自然之美,讓語言靚麗多姿。想寫活“自然”,就要在把握自然景物特點的前提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把它描述出來,這時,修辭便是讓作文語言形象、生動起來的最佳辦法。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寫道:“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擬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辭手法,將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這種方法是“自然類”文章取勝的一大法寶。
三、巧抒喜愛之情,讓情感與眾不同。一個具體的“自然”景物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抑或不同的人“感受”上結果肯定不同。《岳陽樓記》中,面對“洞庭湖”的“自然”景色,“遷客騷人”們的“感受”是“或喜或悲”,而作者范仲淹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充分體現(xiàn)了其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驟然一新,產生了極其神奇的效果。
語言是文章的華衣,文章要出彩,必須先有生動的語言,那么,如何使語言更有表現(xiàn)力呢?
請參照以下規(guī)則:
一、運用修辭添魅力。修辭是一項富于實效性的語言表述方式,用得好,可以達到化抽象為具體、化貧瘠為豐滿、化粗略為細膩的效果。運用比喻,語言更加形象生動;運用擬人,文字親切活潑;運用排比,語句韻律和諧;運用夸張,內容則幽默而又風趣。這樣,文章就平添了幾分與眾不同的筆觸。如下面的一段文字,修辭的運用使描寫栩栩如生:“窗外有一棵梧桐,春天的日子里,它長滿了葉子。枝根的,綠的深,枝梢的,綠的淺:雖然對列相間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態(tài)也各有分別。沒有風的時候,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樣子。一早一晚的斜風里,葉子就活動起來,天幕的襯托下,看的見那葉背面了了的綠的脈絡,像無數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婦,風姿綽約,作一個嫵媚的笑。”(《落葉》)
二、善用名言增文采。名言警句,經過了歷代時空的.檢驗,具有鮮明的表達效果。我們在寫作時恰當運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畫龍點睛”之效。如:“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在這里,朱自清先生古為今用,生動地繪出了春風拂面時的柔和、飄逸和清新之感。
三、多種角度創(chuàng)意境。要具體形象寫好景物,要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抓住景物形狀、顏色、聲音、動態(tài)的特點去多角度描繪寫,就能調動讀者的多種感官,達到身臨其境之感。看下面的描寫:“晨曦微明,霧彌漫著整個村頭。秋的晨霧,是那樣的淡,淡得像新娘的面紗;秋的晨霧,又是那樣的甜,甜得像流進心底的甘露;秋的晨霧,是那樣的輕,輕得像一聲耳語。繞村的白楊,流溢出淡淡的綠色的光;那靜靜的田畦,被輕輕地裝進煙霧的搖籃,牧童的短笛在淡淡的迷茫里深情地奏響,悠揚,婉轉。”
四、詞語妙用出效果。使用疊詞能很好地抒發(fā)情感,展開畫面,或減緩語氣,且具有音樂美感。同義詞復用和反義詞的配用可使文句生動活潑,富于變化,有時結合語境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下面的例子:“校園里的樹葉都隨風搖曳,掙脫了樹枝的束縛,飄然而下,隨風起舞。漸漸地,漸漸地,翻轉,垂落,垂落……一片,一片,一片……仿佛一股巨大的引力,使它們凝聚于樹下,深情的依偎在樹下。葉落歸根,我恍然大悟:正是有了落葉的滋養(yǎng),才會有來年的枝葉繁茂。”(《落葉》)
【例文1】
凋零的美麗
秋天多被人們認為是衰敗的季節(jié),因此秋瑾吟出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詩句。是啊,秋天的確是凋零的季節(jié),葉黃了花敗了,遷客騷人們的心中涌起了淡淡的哀愁。
一葉知秋,也許葉子是秋天的象征,告訴人們一年中無法逃避的衰敗已隨風而來了,但我認為葉子自有凋零的美麗。也許是秋風的呼喚使它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家,也許是大地的邀請使它風塵仆仆墜落人間,也許是它想乘著秋風去探究世間的美麗,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用生命中微存的一點力量成就了一段新的成長。
葉子將原來本屬于它的位置留給了下一代。葉子的離去保存了整棵樹的能量,使它在來年更有力的生長,這就是凋零的美麗。殘酷,無可奈何。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社會是一個永不停歇的世界,誰也無法停留在一個層次上不前進,每個人都是社會這棵大樹上的葉子。我們必須不斷吸取養(yǎng)料以做到生命的延續(xù)。就象葉子那樣吸收陽光、雨露來充實隨時可能枯萎的自己。葉子離開樹無法生存,人離開社會無法發(fā)展,我們都不得依存著一棵大樹。
就像葉子總有離開樹的一天,人總有一天會離開社會,不是社會遺棄我們,而是我們跟不上社會的速度了。于是我們無可奈何地退出,無可奈何地凋零——我們老了。
我們應該試著去尋找美麗。離開并不代表什么都不留下,我們辛勤勞作的身影還在人群中晃動,激勵人們永不言棄,我們明媚的笑顏還時隱時現(xiàn),在曾經走過的地方種下歡樂。人雖然走了,但鮮活地存在于社會的印記卻烙在了歷史中。
我們的離開也提供了更多的位置給蓄勢待發(fā)的人,同樣的工作平臺會是他們絢爛的舞臺。
凋零是無可替代的必然,樹葉離開樹的悲哀,在巨大的失落中上演著美麗的情節(jié)。
【點評】
“感悟大自然”的話題很寬泛,本文能夠化大為小,從落葉中得到人生的感悟,主題精練而集中。文章的層次十分鮮明,先寫落葉飄零,再寫落葉飄零的美麗,最后上升到人生意義的高度,感悟到人生應該美麗地生活,像飄零的樹葉那樣,奉獻自己的生命,留給大地肥沃與豐厚。文章立意鮮明,感情真切,語言流暢,過渡自然,是一篇優(yōu)秀的習作。
【[例文2]
花開的聲音
可曾聽過花開的聲音?一人獨處時,諦聽蛙蟲唧唧,若有若無的清香縈繞耳旁,側耳細聽,用你真心,可聽到了嗎?聽!如月夜下自遙遠的地方飄來的悠揚笛聲,如晨曦初現(xiàn)中從葉尖滑落閃亮的露滴,如黃昏夕照透過紅蜻蜓薄薄的翼紗:縹緲、清新、美妙。
這是我想像中花開的聲音,也許,這般美妙的聲音,只可存在于想像中,今生無法真正領略。但是,正因為這份遺憾和距離,花開的聲音才永遠美麗。
晨曦、黃昏、月夜,最令人遐想,在這些時分聆聽花開的聲音,會有無盡的感受。當暮色滲入每個角落,一切都變得如幻似真,如黑色的剪影戲。若配上一兩點流繭,也許會更妙,更能令人想起花開的聲音。夜中的朦朧只把美麗的一面展示,更增一份神秘。
花開的聲音輕輕告訴我,所有美好的一切,也許都是可想而不可即的,以前認為美好的,當你得到了,便不再美麗。有位哲人說過:你認為美好的東西,千萬不要回頭看,這是保持她美好的惟一方法。
是的,永遠也得不到的東西,會產生一種距離美,如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很久以前,我總以為朋友之間沒有距離,但那若有若無的花開的聲音使我明白,朋友之間的空白要由一小段一小段的距離來填補。距離太近了,你心中的朋友便幾近赤裸,他所有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已展示在你面前,那份神秘也就蕩然無存了。朋友只在于理解,而不在于了解,讓彼此心中都在那小段距離中仔細保存心底的一份神秘。
但是,朋友,我只需一點點的距離,而不愿讓距離成為遺憾。只愿多年以后,你不要把所有經歷的滄桑寫在臉上,而把似曾相識的感覺洋溢,使我在茫茫人海中一眼把你認出,可以輕易地找回那筆一直藏于心底的財富,讓極短的距離找到美好,燦爛,一起去聽少年夢中花開的聲音。
就讓我們并肩而坐,仔細傾聽,聽!花開了……
【點評】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文章由花開花開的聲音的美妙聯(lián)想到美的特點――距離美,從而感悟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保持那點距離,這樣,友誼才會持久,人生也就會更美好。“朋友只在于理解,而不在于了解”,作者大感悟可謂深刻了!文章語言細膩而生動,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顯示了扎實的語言功底。
【例文3】
隨風
風從很遙遠,不知道有多遙遠的地方吹來。依然帶著泥士的氣息,季節(jié)的芬芳,或許還有遠方人的期待。
風一直向前,向前,沒有停下。仿佛在追逐一個企盼已久的夢,希望在一瞬間看到夢想絢爛的色彩;仿佛在尋找一句見證永恒的諾言,看它在某個紅霞滿天的黃昏實現(xiàn);又仿佛它是在逃避,拒絕一種拘束的生活,它所追求的是暢游在天地間的自由自在。
的確,風是大自然自由之神。它不會因為誰而姍姍來遲,不會因為誰而改變方向,更不會因為誰而停止它前進的腳步。風如此任性,如此堅持,如此勇敢地前進……
聽!風來了,它不緊不慢地徐徐緩緩地吹過來了,夾雜著并不能準確說出的味道,也就給人一種難以形容和修飾的感覺。我不知道這風拂過了多少人的臉,然而此刻,或許只是一霎那,當它輕柔地拂過我的臉的時候,我又是如此地幸運。
人應該像風,似乎從不留戀什么,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是當一個人遇到挫折和傷害的時候,應該學會一笑而過,而不是一直藏在心里,耿耿于懷,使這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風可以跨越高山大河,戰(zhàn)勝一切阻礙它前進的力量。人也如此。我們決不應該在困難面前倒下,我們所堅信的就是風的精神——沖過去,又是一片自由的天地。
人應該像風,不為其他事物所左右,一直堅持自己的方向,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遭遇一些無奈的選擇,誘惑甚至陷阱,當你猶豫徘徊的時候,想想風吧!它的堅持和執(zhí)著難道不是你學習的榜樣嗎?我們應該像風一樣,堅持自我,成就一個不平凡的未來。
人應該像風,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這種精神,無論在哪方面我想都應該是受用的。風從不輕言放棄,它一直沒有停止尋找它最后的歸宿,人也應該如此。一旦選擇放棄,也就意味著墮落,意味著你離成功又遠了一步,然而如能堅持,能做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你終會像風一樣,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方向。
現(xiàn)在我所愿的是每一個人都能擁有風一樣的灑脫,堅持,執(zhí)著,堅定。
隨風奔跑,追逐輝煌。
【點評】
風來無影,去無蹤,但細心的作者卻能從無形的風中感悟到“坦然、執(zhí)著、堅忍”等許多人生哲理,可見作者的思路十分開闊。文章立足于風,卻沒有局限在風中,從風中看人生,在風中悟人生,境界高遠。在文章結構上,文章由物到理,既放得開,又收得攏,顯示了很高的結構技巧。同時,語言簡潔明快,爽利如風,也是該文的一大特點。
初三感悟作文 篇9
開學了,休整了一個暑假的我們,又回到了熟悉而親切的校園。看著久違的同學和老師,我們感到興奮不已,大家談笑風生,快活極了。
一到學校,班長和學習委員就沖上來問我和欣欣“寒假過的怎么樣”,“有沒有沒寫的功課”,“寒假去哪兒玩了”……一大串連珠炮似的問題問的我和欣欣面面相覷,不知道改先回答哪個問題。我轉移了一下話題:“哎呀,班長我好想語文作業(yè)沒帶,我找找!”班長一聽,立刻去翻我書包,說:“還好,帶了,你怎么這么粗心大意啊,作業(yè)帶不帶都不知道。”我吐吐舌頭,無奈地說:“你怎么和我媽一樣,語氣都那么逼真。”惹得周圍同學一陣笑聲。
過了20分鐘,不知是誰高呼一聲:“老師來也!”全班一陣大亂,又突然鴉雀無聲,果然,消息靈通,沒過1分鐘老師就從后門走進教室,笑了笑:“同學們新年好呀”“老師新年好!”同學們齊聲叫道。
老師還請了我和其他同學一起收寒假的各項作業(yè),因為不是組長所以收作業(yè)的水平明顯不高,但我還是認真的把寒假手冊分類,交的沒交的,我都一一記在了學生名單上。當我再一次清點時,怎么還少一本,奇怪了,每人沒交啊,我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急得直跺腳。這時,我下意識地看了書包一眼,沒想到最后一份竟然是我自己的,光顧著收別人的作業(yè),自己的竟然忘記了,羞愧啊!當我把全班作業(yè)和沒交作業(yè)人的名單給老師時,老師微笑地點點頭。老師想了一下問我:“你能不能勝任衛(wèi)生委員一職”我聽后沒有反應過來,心想:老師怎么好端端的讓我做衛(wèi)生委員呢,不管了,先和老師實話實說,在讓老師決定也不遲啊。于是,我略微思考一下說:“老師,我在家打掃衛(wèi)生不經常干,所以我不太會打掃。”老師輕輕一笑:“不是讓你打掃衛(wèi)生,是讓你檢查衛(wèi)生,這個活需要認真仔細的人才能勝任哦,老師聽班長和學習委員說你平時做事挺認真的,想讓你試一下,培養(yǎng)能力,你明白了嗎?”“哦,是這樣啊,好吧,我試試看!”老師拍了拍我的肩膀,對全班說:“今天,我們班又多了一名班干部,你們猜,是誰?”場下一片嘈雜“是誰啊?”“紀律還是文藝?”老師拍拍手,示意安靜,說:“衛(wèi)生委員就是第一排的第一個同學。”班上所有的目光全掃向我,我此時心情十分自豪,像大將軍歸來一般。等老師在說了一些新學期要求后,我們便放學了。
今天返校,我收獲了意想不到的驚喜,真是太開心了。新的學期,新的氣象,新的面貌,我要以新的態(tài)度來對待這一學期,爭取學習玩娛兩不誤,努力當好班干部。
【【精華】初三感悟作文合集九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