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考話題作文

時間:2021-07-11 11:39:10 高考 我要投稿

【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考話題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5篇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社會萬象之話題 感受美麗夜殤?尋不到花的枯葉點,想象自己在一個江南小月色里。

  一位犯人越獄了,在亡命途中,他大肆搶劫錢財,準備外逃。在搶得足夠的錢財后,他乘上開往邊境的火車。火車上很擠,他只好站在廁所旁。

  這時,一位漂亮的姑娘走進廁所,關門時卻發現門扣壞了。她走出來,輕聲對他說:“先生,你能為我把門嗎?”

  他一愣,看著姑娘純潔無邪的眼神,點點頭。他像一位忠誠的衛士一樣,嚴嚴地守著門。在這一剎那,他突然改變了主意,下一站下車去投案自首。

  姑娘純潔無邪的眼神感動了犯人。美是人世間最動人的因子,美是凈化心靈的良藥。

  (1)立意自定。

  (2)文體自選。

  (3)題目自擬。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襲。

  話題分析

  美,它無處不在。它舞蹈在埃菲爾鐵塔,它攀登在珠穆朗瑪,它游覽萬里長城,它照耀尼羅河,它親吻自由女神,它被貯存在《詩經》中,它閃亮在古希臘奧運火炬上,它跳躍在美妙的歌聲中……。美是幸福,是純凈,是溫馨,是柔情,是思念和懷想,是和平……誰能拒絕美?

  一顆純凈的心需要另一顆純凈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顆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顆純凈的心的照耀與沐浴。由黑暗而光明,由痛而幸福,這是一種漫長的靈魂洗禮。

  佳作示范

  江蘇 鐘蕓菲

  “姑娘從什么地方來?”

  回答這句話時我很自豪。直到現在,我都認為很多人特別是女孩子,很樂意告訴別人自己來自江南,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吳門蘇州。

  小橋悠悠,流水潺潺,巷子幽幽,以及那流淌于小橋、流水、巷子中的一聲聲吳語,使這座江南古城彌漫著沁人的氣息。

  橋是深褐的,路是花青的,墻是灰白的。一系列冷色調,沉沉穩穩,閑閑適適。寧靜中蘊藉著深情,翩然中傾訴著滄桑。河道里幾艘小船閑閑而過,屋檐下一簇草兒亭亭而顫。這,便是江南蘇州。她藝術得讓你心旌搖曳。或許,你的手指觸摸的那塊青磚,你的腳底涉足的那塊鵝卵石,曾經有過風云無數。二千五百年的歷史在這塊土地上沉淀、蕩漾,就由不得你不信了。

  夜闌溟蒙,靜坐于河畔人家。紅木石幾上放著一只小茶爐,聆聽著吳儂軟語操起的評彈,面對著仇英的仕女或唐寅的帖冊,等著“嚇煞人香”旋在湖水涌起的漩渦中,水氣氤氳,蔓延著吳韻吳音。于是,畫面中升騰出一位吳中女子,風景般曲雅纖巧,似碧玉卻不失閨秀的風姿。

  然而,蘇州自古不是出美女的地方,較之南京秦淮河、杭州西子湖,蘇州太湖沒有養育出太多扭轉乾坤的紅顏。吳中自古出才女卻不容置疑。吳中女子拒絕了京城帶來的脂粉氣,卻在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掙脫了幾千年的封建枷鎖,沒有帝王將相,只有才子佳人。且佳人多半“貌高一尺,才高一丈”。

  同為江南天堂,較之杭州,蘇州過于精致。巷子幽深曲折,河道靜謐蜿蜒,園林錯落有致……蘇州,呈現著太多的江南味,流露著太多的女兒態,因而才子佳人常常造訪,才子多半懷才不遇,佳人多半紅顏薄命,但他們也落得清閑,留下開篇彈詞千古傳唱。

  感動著吳中女子的氣質神韻,便追尋到傳承千年的吳文化。它滋養了吳中女子的靈慧,也滋養了這塊土地上人文景觀的底蘊。一首《楓橋夜泊》讓古剎寒山寺遐邇聞名,一幅《故鄉的回憶》讓水鄉周莊名滿天下……

  古城蘇州在一步步地走向世界。在世紀浪潮中,她不斷地尋求著自我,執著著秉性。漫步在小巷中,輕撫著吳地文化的肌膚,抬頭是側過身的兩排屋檐夾著的一方狹長天空,格子窗下木門虛掩。門板上的斑斑駁駁似朱唇輕啟,傾訴著綿綿往事,遐想著“老僧禪定”,猜測著那木門后深深庭院里藏的是人面桃花還是梨花帶雨。其實,無論那是嫣然一笑還是幾滴清淚,呵,都會讓你感嘆不已。

  于是,不難理解女孩們樂于告訴別人自己來自吳門蘇州的心情了,因為那接下來的一句便是“蘇州啊,好地方”。

  這篇文章之所以打動人,主要原因是作者對蘇州的特點把握得好。最主要的特點是:古老、典雅、秀美。風格精巧細膩,自豪而不張揚,贊美而不驚奇。作者寫景筆墨不多,但生動鮮明。寫人娓娓道來有獨到見解,有些觀點很有創見。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巴爾蒙特的這句話,自從我第一次讀到它,就幾乎一天也沒有忘記過。詩人就像一個從來沒有受過傷害的人一樣,如此誠摯、欣喜、寧靜地歌頌著大地、陽光和人歡馬叫、喧騰不息的世界。

  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寫到“我”在火車停站時,見到一位賣牛奶的姑娘:“……晨光映紅了她的面龐,她的臉比粉紅的天空還要鮮艷……有如可以固定在那里的一輪紅日,我簡直無法將目光從她的面龐上移開……”普魯斯特對于陽光的敏感與迷戀,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體驗陽光、體驗美、體驗幸福、體驗純凈、體驗溫馨、體驗柔情、體驗思念和懷想,這樣的精神生活,這樣的心理空間,實在太有魅力。即使是受盡心理折磨的尼采,到了晚年還依然懷戀著年輕時代“那些充滿信任、歡樂,閃爍著崇高的思想異彩的時光——那些最深沉的幸福時光”。那些最深刻最博大的靈魂,幾乎都是既能充分體驗人性之暗昧,又能充分體驗陽光的明朗和溫暖的人。

  究竟是傷痕累累的心靈容易感到人世間的美麗溫馨,還是沒有受過傷害的心靈更容易感受到這樣的美麗溫馨?我老是被這樣的問題所縈繞。也許無論是否受過傷害,一顆善良的靈魂總是可以敏銳地感受陽光與溫暖的。

  但是,沒有受過傷害的心靈,他不只是能夠感受陽光,他就是陽光本身,只要你見到他,你就不難感到他們純凈、透明與溫暖。這是任何受到傷害的心靈所不可比擬的。

  一顆純凈的心需要另一顆純凈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顆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顆純凈的心的照耀與沐浴。由黑暗而光明,由痛苦而幸福,這是一種漫長的靈魂洗禮。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

  為了成為陽光,我祈禱于世上。

  掬一捧水,整個太陽便笑在掌心里,魅力四射,誰能拒絕?我們的呼吸,我們的靈魂,都在接受陽光,那么靈魂都可能化成陽光。文章思辨性強,哲理深刻。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在人類社會中,因互動頻繁,彼此互“爭”或互“讓”的情事是必然的。

  為爭奪奧運金牌,選手無不拚全力一搏,他們是在競技場上為榮譽而“爭”;美國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候選人無不卯足全力競選,他們是為總統寶座而“爭”;同學努力爭取全班第一名,是為求課業日益精進而爭。

  這類競爭,是在既定的游戲規則之下,彼此為最高榮譽而爭,他們多半為求自我突破,他們保有勝不驕,敗不餒的風范,這是君子之爭,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讓”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禮節的表現,由于許多人懂得謙讓,才使這個社會顯得更和諧,如傳誦千古的“孔融四歲讓梨”,就是尊重兄友弟恭的傳統倫理表現。

  “讓”,不是懦弱的表現,往往是一個人為了實現更高的理想之前的短暫隱忍,是勇者的襟懷。韓信年輕時,能忍受“胯下之辱”,以后他才有機會統率大軍,南征北戰,為漢朝打下江山;戰國時代,田單以小小的莒和即墨兩城,十年生聚教訓,他的暫時忍讓,使他等到了最佳時機,一舉光復了齊國七十多個城鎮;印度圣雄甘地,為了要以不流血的方式拯救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他甘心忍受絕食,坐牢的痛苦,他的忍讓,終于爭得了印度光榮的獨立。

  歷史上,為后世尊崇的偉人,他們所甘于舍命力爭的,往往是維系家國存亡的千秋之業,爭的是“大我”的和諧安定,而甘心忍辱退讓,犧牲“小我”的利益,這種“讓”的情操,又是何等高潔!戰國時代,趙國大夫藺相如奉命攜帶和氏璧赴秦,與秦國交換十五座城池,在秦廷,藺相如洞悉秦王并無交換的誠意后,他無視廷上滿朝文武百官,及自身性命的安危,義正詞嚴地力爭到底,他為國家尊嚴,為使命而“爭”,是何等磅礡的氣勢!藺相如“完璧歸趙”后,被封為上卿,因而引起另一位大將廉頗的不滿,廉頗認為他為國出生入死,戰功無數,卻比不上只是動動口,略施計謀的藺相如,藺相如得知此一消息后,處處回避廉頗,避免正面沖突,此時,他的忍讓,更是智能和勇氣的至高表現。

  清朝末年,國父孫中山先生看到滿清政府的腐敗,民不聊生,乃毅然決定推翻滿清,前后發動十次革命,屢仆屢起,終于在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滿清,締造了中華民國,國父的“爭”是為國家的存亡而爭,但民國成立后,為加速全國的統一,他舍棄了唾手可得的大總統位置,而讓予袁世凱,這是何等寬大的胸襟。

  再看看民主意識逐漸抬頭,民生日趨安定富裕的今天社會,人與人互動頻繁,“爭”的現象日益增多,而“爭”的品質卻漸趨低落,以至于世界局勢仍顯動蕩不安,社會亂象有增無減,民眾傾向于短視近利,以為“只要我喜歡,有什么不可以。”因此,馬路上開快車,闖紅燈,爭先搶道的比比皆是,不排隊擠公車的更是屢見不鮮。在金錢方面,錙銖必較,偶有金錢分配不均情事,甚至導致夫妻反目,兄弟對簿公堂,大部分民眾扭曲了民主的真義,遇有政府政策與個人利益稍有沖突時,便糾眾走上街頭抗爭,甚至破壞公共設施泄憤。這類之“爭”,已不再是為“大我”而爭,為公理正義而爭,而是基于自私心而爭,人心淪喪至此,實在可悲!

  在校園內,偶有學生沖突事件發生,究其原因,只是為些細微的小事,或是言語上的沖突,或是肢體上的擦撞,由于彼此互不相讓,漸漸形成尖銳對立,以至于大動干戈。其結果遭致校規處分,自己受到皮肉之痛外,自己寧靜的內心世界也遭破壞,必須時常提防他人報復,想想是否值得呢?

  好勝爭勝之心人皆有之,在公平的游戲規則下,爭取勝利,是人力爭上游求自我突破的表現,是“勇”的表現,但為爭勝而不擇手段貶抑對手,或事事要求超越他人,以滿足自己的自大心、虛榮心,或為一己私利而不惜犧牲整體的和諧和利益,這種“爭”是絕對不值得的。想想,就算“贏得了世界”又算得了什么,小則落個“勝之不武”的罵名,大則惹來殺身之禍,何苦來哉!

  謙讓,是高度智能與情操的表現,尤其是在爭執中懂得退讓,更是勇者的表現。“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并不一定就會吃虧,有時退讓一步,反會使我們因暫時的退出,而有時間冷靜思索問題的癥結,及時調整自己的腳步,而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之效。我們可以說懂得“讓”的藝術的人,才是真正體會到“有豁達胸襟之后的幸福感”的人。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陳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網上略有了解。我想說,如果是我,也會如您女兒一般對您進行舉報。我這樣做,不僅是因為您的所作所為違反了交規,更是因為當您開車載著家人時,那個接通的電話已經將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懸崖之上。下面請允許我和“談一談:生命關天,我們必須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無悔。《古詩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每個人都只是這天地逆旅中的暫住之客,我們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暫,無法重新來過。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對自我的生命心懷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對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個“職業是是生病,業余是寫作”的殘疾作家史鐵生,當他而說出“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時,當他窮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后的殘存時間寫下《病隙碎筆》時,當他在《命若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彈斷希望不滅的盲人琴師時,陳先生,希望您能夠懂得,正像當代詩人郭小川所說,“但愿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讓我們無悔此生。

  敬畏與自己相關的生命,此生有責。我們每個個體都與其他無數生命緊密相連,而這些與我們相關的生命,都是我們肩上的責任,我們需要對它們心懷敬畏。看,那為了讓獨居的母親頤養天年而辭官奉母的潘岳掛起的官印,在提醒我們,敬畏親人的生命;觸,那落在為了給發燒的妻子降溫而只穿單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訴我們,敬畏愛人的生命;聽,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聽到摯友白居易被貶江州時吟出的“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的詩句,在教導我們,敬畏友人的生命。陳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當我們因敬畏而為與自己相關的生命負起責任時,我們才可以俯仰無愧,坦然前行。

  敬畏與自己無關的生命,此生崇高。魯迅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想,如果我們還可以對與自己無關的生命心存敬畏,則我們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說的那樣:“我的靈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如韓愈一般,為了天下蒼生不受蠱惑,上《論佛骨表》,被貶潮州仍“肯將衰朽惜殘年”;如東林學派一般,為了黎元百姓樂于樵蘇,發出正直呼喊,慘遭屠戮卻成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如新東方學校一般,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費巨大終獲民政部“中華慈善獎”。陳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們敬佩,正是因為他們都能對那些與自己無關的生命心懷敬畏,方能普施大愛,讓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這紅塵,太污太苦太錦簇;這人情,總浮總疏總麻木。陳先生,您可以看到,當今時代,食品安全隱患多多、醫患矛盾逐漸升級、老人跌倒無人攙扶,人們對生命的敬畏似乎越來越淡漠。然而,越是在這時,我們越應該不斷自省:對自我的、與自己相關或無關的生命,我們都要心懷敬畏。大儒張載說:“為生民立命。”我真誠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將對生命的敬畏放在心頭,畢竟,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畢竟,這是我們等過了無盡黑暗才睜開的雙眼;畢竟,這是一個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陳先生,您說呢?

  明華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曾在高考中風靡一時的“話題作文”,如今正在漸漸讓出高考作文的舞臺。剛剛結束的20xx年全國高考,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20套試卷中有19套為命題作文或材料作文,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為話題,依舊保留著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

  1999年,一道《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作文題開啟了“高考話題作文”的時代。這種命題形式甫一出現,便受到社會各界的紛紛贊賞,并從此被反復使用——話題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的寬松規定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發揮空間,讓考生有話可說。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題形式,被人認為標準單一、發揮空間小,容易束縛考生的思維。

  然而,隨著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現,其弊端也漸漸開始顯露。話題作文在題面上一般沒有觀點、主題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體裁不限,這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間,但另一方面,也為模式性、投機性的寫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屢試不爽”

  “高三一年老師讓我們寫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題目,我每次都用三個人物: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后高考時也是如此。”浙江大學的研究生(論壇)蘇岳告訴記者,不管是什么樣的話題,他都采用同樣的模式:先寫一個題記,開頭用一串排比句進行總述,然后分列三個小標題,分別寫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進行結尾。

  “這三個人無論是性格還是經歷都具有極其豐富的特點,不管話題怎么變,總是能沾得上邊。”蘇岳稱自己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反復打磨這套作文模板,并且“屢試不爽”,從來沒有失靈的時候。

  隨著高考臨近,作文訓練由原先的一周一寫改為兩天一寫,蘇岳的模板也隨著反復練習而愈發穩定,不僅是文章結構和人物,就連具體內容也幾乎不用做改動,只需根據話題的不同,稍微調整若干關鍵詞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場上,幾乎就是在默寫。”

  與蘇岳的“自主研發”相比,湖南大學的趙宇則是在語文老師的刻意訓練下進行模板化寫作的。“我老師的方法總結起來有三點最為核心:開門見山,巧用排比,旁征博引。”趙宇具體解釋道,“開門見山”,是為了給閱卷老師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為了顯出文采和氣勢,“旁征博引”,則是展現豐富的積累和開闊的視野。

  基于這三個要點,趙宇的老師為班上同學總結了一份近一百頁的作文寫作須知,內容可謂極其詳細具體,不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寫作素材,就連文章應分幾段,每段寫多少字,用多少個句子,每句話起什么作用都有明確的規定。

  筆者在采訪中發現,趙宇所提到的“旁征博引”,幾乎是所有受訪者的共識。積累背誦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軼事,是許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課。趙宇說,康德、尼采、維特根斯坦等哲學家的著作,他至今沒有讀過,今后也不大可能去讀,但在準備高考時,這些人卻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練地提起。

  一位高考滿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筆者坦言,他對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論毫無了解,都是來自于高考前的突擊準備。而這篇作文獲得的評語,則是“知識面極廣”,“材料信手拈來,令人耳目一新。”

  專家學者 閱卷方式加劇“模式化”

  盡管依靠自己總結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頭,但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蘇岳卻顯現出幾分失落。從小喜歡閱讀和寫作的他,在高考過后,卻發現自己下筆時不再像從前那樣輕松自如,總是不由自主地寫成“高考體”,而對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覺大不如前。上大學后一年多,他才慢慢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

  在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話題作文的盛行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違背了它的初衷。不限體裁,本意是鼓勵考生們嘗試各種文體,但在實際當中,考生卻常常會抱定一種文體進行反復訓練而不及其余,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體偏廢的狀況,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

  熊丙奇認為,高考作文閱卷過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筆者談到,一位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曾在《南方周末》撰文表示,全國絕大多數省份作文評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鐘時間。正因如此,老師在指點學生寫高考作文時不得不迎合這種“快速”評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詞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讓學生說謊。

  對熊丙奇的觀點,北京某大學的學生程欣感觸頗深。他毫不諱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說謊,“不是不愿意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是高考畢竟太重要,實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險。”

  與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里引經據典,但與不少考生下工夫突擊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數則顯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創”。“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實,要著名,但他說的話和做的事則可以靈活處理。”

  所謂“靈活處理”,就是寫作者自己編制出符合話題需要的觀點和事例,安排在一個真實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對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閱卷老師在那樣的快節奏下不可能花時間進行核實,他反而還會覺得考生的知識面很寬。”

  后話題時代 應試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話題作文問世之初一片叫好,隨后質疑聲頻頻的情況下,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式又在悄然發生新的變化。

  隨著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連續出現,考生漸漸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寫作越來越多,而這種情況也引起了命題者、評卷者的注意。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的“創新”一步步地成為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閱卷者的青睞。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經進入了‘后話題’時代。”北京精華學校高中語文教師、北京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生馬昕告訴筆者,20xx年高考是話題作文的鼎盛時期,全國15套試卷中,共有14套試卷采用了話題作文。而在此之后,話題作文所占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國18套試卷中,僅有2套試卷依然采用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到今年,更是只剩下了一套試卷。

  與多數省份紛紛采用話題作文,又逐步回歸到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卻一直對話題作文說“不”。自20xx年起,北京市高考開始自主命題,除當年高考為話題作文外,從20xx年的《轉折》、20xx年的《包容》直到20xx年的《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20xx年的《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近8年來,北京高考一直采用命題作文。

  相比于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由于命題和材料選取的不可預測性,能夠較為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現象。然而,人們對其產生的質疑也一直從未停止。由于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寫作必須建立在透徹理解題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礎上,如果考生與閱卷者對題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在很大程度上,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話題作文有話題作文的問題,命題作文有命題作文的弊端。”馬昕說。

  熊丙奇認為,這種兩難處境在目前情況下難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注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學生在平時用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到了考場上,卻必須用另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按照出題人、閱卷人的思路寫作文,難以做到“我筆寫我心”。在熊丙奇看來,目前情況下,考生不應將作文訓練作為提高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而應該加強日常的寫作與積累。

高考話題作文 篇5

  20xx倫敦奧運會,每一位選手都在書寫著自己的傳奇,每個傳奇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對于步入新高三的同學們來說,他們不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更是我們學習的動力,下面讓我給大家講訴他們的勵志故事。

  最美的維納斯獨臂女神帕蒂卡

  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兩只手都很難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婭帕蒂卡,一個天生右下臂殘疾的堅強姑娘,一個被譽為為乒乓球而生的波蘭維納斯。

  今年23歲的帕蒂卡又一次站在了奧運會上的舞臺上,其實早在北京奧運會上,這位乒壇獨臂女神就被人熟知,當時她就代表波蘭出戰女團,成為既參加奧運會又參加殘奧會的首個乒乓球運動員。雖然首輪就遭淘汰,但帕蒂卡的精神震驚了全世界觀眾。在倫敦奧運會上,她的成績取得較大突破,除了代表波蘭隊參加奧運團體賽的爭奪外,帕蒂卡還站在了女單的賽場上。出人意料的是,她在前兩輪順利過關歷史性闖進奧運會女單32強。雖然沒有闖進16強,但帕蒂卡已經很滿意了。

  7歲開始練習乒乓球的帕蒂卡,在乒壇創造了許多奇跡,11歲參加殘奧會,15歲贏得20xx年雅典殘奧會乒乓球冠軍。今年她還在世乒賽首輪小組賽中打敗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將李佳薇,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作為殘疾運動員,帕蒂卡站在奧運會的舞臺上用別樣的美麗詮釋著體育運動的真諦,也感動著世人。

【【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5篇】相關文章:

1.【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8篇

2.【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7篇

3.【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五篇

4.【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八篇

5.【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九篇

6.【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9篇

7.【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四篇

8.【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六篇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码 | 在线a天堂亚洲 | 中国少妇与黑人高潮了 | 五月婷婷第四色国产 | 午夜看片a福利观看 | 亚洲国产天堂女人午夜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