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初三感悟作文錦集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三感悟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三感悟作文 篇1
踏在地面泛起的耀眼金光上,我回頭望見伙伴明眸皓齒,陽光剛好,悠然自在。
到達山腰我就沒有心思繼續了,山頂似近在咫尺又撲朔迷離,光像給視線蒙上一層氤氳,昏沉中我想起家中濕潤氣息。酸痛緊捆腿彎,腳掌悶熱迅速席卷內外,無力的鼓勵刺痛著耳膜,想融入嬉鬧中的話語卻如鯁在喉。直到嘈雜淡去,山間只剩下喘息,雙腳無力,怕前進一步便踉蹌倒地。“加油。”稚嫩的手握住我垂在身側的冰冷,手中似乎溢滿溫柔。“爬上去。”我說。抬眸映入蒼穹云彩所襯的山頂,遙遠卻渴望。
無論怎么樣,我都想要爬上去,爬到山頂上,即使他高聳入云,險峻崎嶇,我也要用我自己雙手,開拓一篇精彩。
當我終于到了山頂上面,心中有許多感慨,感想。我感嘆山是多么高,感嘆自己有多么累,但不妨想想,人生就像是座崎嶇蜿蜒的高山,如果你望而卻步,認為它高不可攀,那么終會跪倒在山腳下面。只有挺過萬千苦難,萬千風雨,才可以視線自己的目標!
長風破浪終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初三感悟作文 篇2
年青人,氣志非凡,如晨曦的朝陽未顯露臉方以勃勃生機。
年青人,心胸寬闊,如浩瀚的星空融為一絲氣體深藏于心。
不過,年青人即使有莫大的強悍與榮耀,即使有氣宇軒昂的非凡氣勢,即使再有滿腹經綸的學識,也敵不過時間的埋沒。年華定能消磨他的青春與意志,讓他的容光與鋒芒在歷史的翻折中,漸漸暗淡。
窗前的楓樹,變紅了。這是在秋天。一陣夾雜況味的凄風吹拂著楓樹。楓葉紛紛揚揚的落了下來。我似乎覺得楓樹正在枯萎,從前一年的那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到今年,真讓我吃驚。讓我更加深了魯迅說的“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于謀財害命”。
本來是件不大的事情,偏偏我又是感性的人,落葉歸根的道理我不是不知道的,可時間的消磨是可怕的,這正是我深思的。這點兒深思的精神我是感動的。因為牛頓也是對著砸了自己頭的蘋果樹,才發現萬有引力的。性質一樣的。對象也一樣,只不過時間他比我早幾百年。
時間可以讓東西變成古董,也可以讓東西變成碎土。
青春10年,即使可以再長些,也不能不被歷史的沙子刻下五字曰“我正在衰老”。衰老就衰老吧,就這樣衰老下去。哎,我說真話,我每次似乎都用消沉的態度來看問題。這都歸功于那些我看過的消沉性的散文罷了。真的,我還沒有考慮到以后,如果就這樣悠閑地過著每一天,那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古訓,大概是對于我的最好諷刺。賣弄著、掙扎在時間的邊緣,青春可能走遠了。
10年,如“彈指一揮間”而已,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如昨日晚下的暴雨,今日早出溫晴一般,安寧平靜。10年拿來了我入學的見證。10年,我已沒有這樣的10年。
我抱怨著,我發怒著,我衰老著,我想告訴青春年華,我想告訴時間老人,我想喚回那熟悉而又陌生的10年。可是時間老人的沉默,青春年華的嘆息巳打破了我昔日的懷念。
10年,我人生路上巳缺少了一個沒有意義的10年。
感悟年華,如果你正在為缺少昨天的美好回憶而發愁時,不如迎接每一個有意義的明天吧!
初三感悟作文 篇3
高高翹起的蓮花碧綠青翠,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陽光下散開的玫瑰色花兒光彩奪目,久看后有淡淡喜悅從心底漫溢擴散。這時候湊近了去,能看見蓮葉上有水珠閃閃發光,生命動感在一閃一閃中充分顯現,總讓人以為陽光是彎曲與抖動的。
我真心地喜歡蓮花。在我學過的不多的詩詞中,蓮花一直是被作者們贊美的對象。這與我在現實中看到的蓮花以及它們所帶給我的印象基本一致:美好,恬淡,優雅。
“出淤泥而不染”是寓意最深最能概括蓮花品質的一句贊譽。我幾乎覺得這句話就等同于蓮花,等同于一個無可辯駁的常理。但有次我看到被牧童采摘并扔到泥水里的綠色蓮葉與新鮮蓮花,并驚訝于它們被淤泥所弄得骯臟不堪入目時,突然覺得這句話并不那么符合邏輯了。
出淤泥而不染突然間不再成立。
而我此前一直不由自主地認為,蓮花不染淤泥是因為蓮花的葉片太光滑,正如我看到水珠在蓮葉上不留痕跡,宛若玻璃珠干脆利落地滾動奔跑,葉片上卻沒有劃痕和濕跡,完全不同于水在其他某些材質上流淌過后留下痕跡那樣。于是乎,聽到這句“出淤泥而不染”時,我以為出淤泥而不染是蓮花的材質所致。正是這種印象的果斷嫁接,讓我以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天生屬性,是一種不需質疑的常理。
事實上,所有草木都是從黑暗、稠粘、不干凈的泥土里冒出來的,都和蓮花一樣“出泥土而不染”。它們在冒出來后葉子與花果都干干凈凈,色澤純凈,都能夠稱得上品質高潔。但我們卻很少如此贊譽它們。把這樣的贊譽等同于那些樹干粗獷、枝葉平淡樸實的植物如柏樹、苦楝樹、白楊樹,的確有違背我們對不美的事物的想象。正如我們很難把一個面相丑陋兇狠聲音粗獷的粗漢子和一個老好人聯系起來。而出淤泥而不染與荷花相聯系就太符合我們對美好事物的定義。
縱然不能將出淤泥而不染是蓮花的品質的說法視作以貌取物,但至少我們忽略了外界客觀條件對蓮花的品質的重要影響。蓮花不是突然從泥水里冒出來的,而是一點點生長,即使身上有了淤泥和臟水,天空落下的雨水也會幫助它們一點點沖洗掉。對事物或人的認識,如果都只是以“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簡單概括,很容易把真實的因素忽略掉。這恰恰是我們所缺少的慎重和理智。
初三感悟作文 篇4
我從2歲開始,一直都在騎著一輛帶有兩只副輪的小自行車。我五歲時奶奶給我買了一輛大些的帶有兩只副輪的自行車。
有一天爺爺把兩個后輪給卸掉了。我驚奇的問爺爺:“爺爺為什么卸掉小輪子?”爺爺說:“不卸掉它你總也不會騎自行車。”剛拆完,我馬上就想騎。但是,真要騎的時候,我突然害怕了起來,真擔心在半途中會被摔下去。“萬一有個什么閃失,那可怎么辦呀!”我心里忐忑不安。奶奶對我說:“騎騎試試!”我還和以前一樣坐上去,用腳一蹬,遙遙晃晃的,先摔了一跤,爬起來上去,又摔了一跤。奶奶跑過去,用力扶著馱架,這次沒有摔交。我用力扶著車把,使勁蹬。奶奶松開了手,我還不知道。忽然一晃碰著了一塊石頭,連車帶人一塊倒了,腿碰掉一塊皮,直往外滲血。這時,爸爸走上前來對我說:“沒關系,大膽地去騎吧,把拆掉的副輪當作還沒被拆掉時那樣騎。”聽了這番話,我膽子也大了,又鼓足了勇氣跨上了車,雙手緊緊地握著車手,可是渾身卻在簌簌發抖。眼睛注視著前方,腳用力地一蹬,自行車慢慢地向前去。一開始,我時而摔倒,時而重心不穩,搖搖晃晃地像只小鴨子。爸爸媽媽卻不斷地鼓勵著我,我不停地練著、練著……緊接著我又學習上車和下車,我成功了!
上二年級了,奶奶給我買了一輛淡綠色的20型女車,我每天騎著心愛的自行車,像小燕子一樣跟在奶奶(奶奶是我們學校的教師)后面去上學,心里美滋滋的。
門前有一排桑,非常茂密,枝葉修長。
我常坐在門前,望著不遠處的那一排桑發呆。它們同我共享一縷陽光。可是,惟一的不同:我是憂愁的,它們是快樂的——從那閃著光斑的綠葉上可看到。
媽突然叫住我:“能陪我去剪桑嗎?”當然,我很樂意能做這樣的事。
剪子一刀一刀剪下去,桑枝一束一束掉下來。陽光射過晶瑩的汗珠。我看見,一滴滴白色的養料像汗珠一樣從剪過的桑枝的頭上滴下。我擦擦自己的臉,我驚慌地發現原來我臉上并無汗珠,而是淚水。
那一刻,我停止了剪桑。我回想起了許多許多。曾經一次次苦痛,我告訴自己要堅強,曾經一次次挫折,我告訴自己不悲傷。是誰發的誓言,斬斷翅膀也要帶著血與淚飛翔?現在的失敗不是永遠的失敗,路還很遠,珍貴的東西總是慢慢成長。
我猛地驚醒,問問母親:“為何剪桑?為何不讓它快樂地成長?”
她的回答令人吃驚。我深深感到:我總是太急,太狂躁。青春只一次,我應該慢慢品味,不應該只為追求一時間的勝利而重重發誓,也不應該只為懺悔一時間的失敗而深深追悔。相反,我要忍耐快樂,忍耐痛苦,忍耐心與心相碰撞時的那一刻沉痛。我要慢慢成長,長得健壯,長得剛強。
我拿起剪子,毫不心痛地剪下去,一刀一刀剪掉心靈的沉重,剪掉曾經的一次次歡樂與憂傷,讓心底的沉積似火般噴發,讓世界與心靈一起震撼,讓傷口的痕跡從此消失。
母親說過什么,我清晰地記得她的話。
她說:“剪桑嘛,為了讓桑不至于長得過快,從而忽略了堅強與韌性。讓其有桑口,它會更加茁壯。如果現實環境太過于順利,桑會太高,不能經受風吹雨打。相反如果每年都剪桑,那么,桑口會讓桑長得更慢,讓其慢慢品嘗了成長與青春中的苦與難之后,它會更加堅韌,風不搖,雨不倒。”
初三感悟作文 篇5
如果說初三畢業,我一點也不傷心,那是假的。只是我卻也不像我其他的同學那樣,在初三畢業的日子里充滿了感傷。我對初三畢業的感悟,更多的或許還是大大方方地接受吧!
或許別人會問我“大大方方地接受”算是什么感悟,我琢磨了一下,這算是一種積極樂觀對待“結束”的方式吧!初三就這樣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溜走了,我們感傷是一方面,我想更重要的還是接受吧!接受結束,接受離別,也接受一切終將成為過去,甚至包括我們還未到來的未來。
感悟初三,我終于接受了自己在初三時不夠努力的現實。在初三的時候不夠努力,這就意味著我的高中生活會比其他人要艱難許多。我在中考中還是考出了好成績的,上了省重點,然而這個好成績中有多大的僥幸成分,只有我自己一個人知道。我知道當我跨入省重點讀高一時,一定會因為自己不夠扎實的基礎而大吃苦頭,然而,我也只能接受下來了。誰要我在初三的時候有了一些學習之外的小心思了,這些小心思也是我的人生中所會有的一部分,我沒辦法拒絕它們的出現,在此刻,我唯有全權接受,我才能夠更好的面對我初三生活的結束,以及高中生活的到來。
感悟初三,需要大大方方接受的,還有和我們一起同窗了三年的同學和老師,有一部分都將永遠成為我們的過去了。我們能做的,只有接受,并記得這些一起同窗的回憶,接受大家即將分別的事實,把一切都接受下來,記住它。
大大方方地接受吧!接受初三畢業這個事實,接受我們即將分別,接受一切終將過去,包括我們還未到來的未來。
初三感悟作文 篇6
沒讀初三之前,我對初三的一切都只是腦海里的想象,現在讀到初三,我發現初三比我想象的要健康。怎么說呢?就是初三不像我想象的那樣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的,還是早睡早起健健康康的。
在沒讀初三之前,我以為自己讀到初三時,也會像隔壁的大哥那樣早上天還沒亮就去學校上早讀,晚上十一二點才聽到他盡管已經放輕了但還能把住在隔壁的我吵醒的剛回家的腳步聲。我以為我的初三也會是那樣的,然而不是。
這個學期,我已經正式升初三了,成為了初中畢業班的一名學生。或許是我平常都挺努力的緣故,我的成績一直都不錯,讀到了初三之后,也沒有因為大家的更努力而有所下滑,連老師也只是叮囑我,保持住平日的學習習慣就可以了。于是,終于讀到了初三的我,也沒有像隔壁的大哥那樣辛苦。我每天還是保持著自己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只需要在上課的時候跟著老師的步伐走,在課后循序漸進的復習初中的所有知識,基本上就不需要多辛苦的努力了。
這跟我之前想象的自己的初三,完全不一樣。這也讓我明白了,初三也沒有傳說中的那么恐怖。初三,怎么說也就是學習,而學習的關鍵,或許從來都不是起早貪黑或者披星戴月的辛苦,而是循序漸進的好習慣保持住,成績也就不會不好了。我的初三沒有像隔壁大哥那樣的辛苦,現在也可以保持在前三名。我想我只要繼續按我平日里的學習習慣堅持下去的話,重點高中不會不接納我的。
當然,我的`很多同學初三也是像隔壁大哥一樣的狀態,這讓我不得不感謝我的父母,從小幫我養成的學習習慣,這使我的初三依然是健康的初三。
初三感悟作文 篇7
離中考還有20多天了,看著教室黑板上的倒計時。心里莫名的緊張,的確,只剩短短的20多天,我們就要分別了。
不知是該高興還是該悲傷,多年以后還會不會回到這里—我們曾待過3年的地方,這里有我的珍貴回憶,不知多年以后還會不會記得昔日的恩師、朝夕相處的同學。不知在最后一次跨出校門的一剎那,我們會不會留戀、回首。心情還會和剛進來時一樣嗎?
嫻,還記得嗎?我們曾一起哭過、笑過,還曾鬧過別扭。我們是初二才認識的,那時候我們都天真,很純……轉眼就要分別了,記得我們曾經說過:畢業了不流淚。呵呵,畢業了,我們真的不會流淚么?
畢業了,朋友,三年即將過去。以前的辛酸苦辣,將成為美好的回憶。永遠留在我們心底。
初三了,我們就要畢業了!
初三感悟作文 篇8
愛,是一種感覺。
是感覺中的味覺。甜膩的,清淡的,麻辣的,咸苦的,酸澀的;
是感覺中的觸覺。干裂焦渴的,灼痛尖叫的,溫暖如陽的,清涼如水的;
是感覺中的視覺。嫩綠綠的初戀,紅彤彤的熱戀,黃澄澄的久戀,灰沉沉的失戀;
是感覺中的嗅覺。馨香四溢的濃郁,淡淡如茶的清爽,飄然而逝的無味。
世間最偉大的愛是深藏不露的愛,不顯山不露水,默默地關注,默默地思念,默默地祝福。
真正地愛一個人,就要為對方的一切著想,如果最低限度只能是沉默,那么就把愛藏在永遠的沉默里。
愛,就是有對方沒有自己
當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正是喪失自我的時候。對方的影子越來越大,遮住你整片心空;自己的價值越來越小,消失在自己的付出里。
有一種愛,可以默默的愛
默默的理解,默默在心里裝滿祝福,
揮一揮手,讓春草綿綿,落紅成陣。
初三感悟作文 篇9
人生陌阡交錯,有人說經歷是一種財富,我說經歷僅是一種過程,而能感悟生活那才是真正的人生財富,說大點更是社會的財富。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去感悟生活,感悟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歷程下,對同一社會現象從不同角度去認知,去朔源和去感受一種超脫的心境及一種力量的沉淀。
生活有所感不一定馬上會有所悟。“感”是人們對一種社會現象的第一反應和感受,或甜或苦,由“感”到“悟”那是一種境界提升,其過程是一種類似量的積累,到一定程度可悟道出一種正確客觀的人生觀,從而供已明理和供人參用。
對錯需要分辨;成敗需要總結;取舍需要果斷;而這一切都和我們不斷的學習和不斷的感悟密不可分。“悟”之高者,人材也,“悟”之最者,圣人也,環宇內外無不適存“悟”爾。乃小之細膩情感,大之社會世事,我們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之前是百感而無所措,但一旦我們靜下心來,真正感悟到了它的真蹄,其內心一片豁達,如同塞水泄于海川,而求得心境的平和歡快,如人人有之,社會之和諧。
人生如有大感悟就會有人性本質上向良性發展的一種積累或升華。從個體情感上來說,運悟者擁愛也,用愛觸物,盡可捫心或語或行;率性而動,性情而為,往往悔之不已。從經濟層角度說,富者有所悟,至富思源亦是一種態度和高度;貧者有所思,窮者思變,無思無悟無學,談何求變?萬物之良性本質,抽象復雜,用智慧剝除表象,靠近真實,悟盡本源,身得人道,而心得天道.
佛家有“打七”之說,何為“打七”?簡單說就是寺院聚集本寺有一定資質的高僧,以七天為周期,把眾多社會現象通過自身對經書的學習和掌握,來追朔事物本源,從而悟道出一種“世事本無雜念”的境界,正如佛家畿子云:菩堤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以“打七”就是一種佛家出世的禪悟。多悟多智,多智多悟,能夠感悟到具有佛骨的佛理,那是多少佛門弟子所神往和追求的。多少古今禪語被我們古今人或用來凈洗心靈,或用來辨明是非。悟道為靜心,靜心觸悟道。確實,常感悟世事到能使人鎮定、睿智、豁達、善良。
感之世事,悟之正道。感悟是我們每個人都具備的一種情商加智商,而如何極積觸及感悟,不要讓感悟太過感性和隨意性,這對我們的人生,對我們增加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將都是一種很大的財富。
我們常常觸物而感,由感而悟,由悟而得人生大道。
初三感悟作文 篇10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和煦的春風中,奔牛實小五年級全體學生步行去10公里以外的橫大路橋掃墓。
我們步行了約1小時30分鐘,終于來到了橫大路橋。“抗日先烈永垂不朽”的墓碑矗立在我的眼前,在這塊巨大的墓碑下,埋葬著18位抗日英雄,我的心情無比沉重。
隨著掃墓活動的開始,我們聆聽了這十八位抗日英雄的悲壯故事:這些革命烈士們,為了大部隊的轉移突圍,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當地的老百姓趁著月光,懷著崇敬和悲痛的心情把犧牲在田野間的18位新四軍戰士,悄悄地抬到一起,并挖了個大坑,全部埋葬于現在的抗日英雄紀念碑下。
聽到這兒,我的心顫抖起來。革命先烈們,你們為了新中國的誕生,為了下一代的幸福,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祖國的大地是你們用鮮血澆灌,勝利的道路是你們用身軀鋪成;我們今天的每一面旗幟都是你們用一腔熱血染成。如果沒有你們,我們又何嘗有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想著想著,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只走了一點路就覺得很苦,但和這些烈士們相比,這點累又算得了什么;在家遇到不可口的飯菜,動輒就會發脾氣;學習遇到困難,就煩躁不安……今天,讓我們這些從小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深深體會到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不浪費寶貴時間,做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
最后,我們為先烈們獻上了小白花,寄托了我們對先烈們深深的哀思和對先烈的無限敬仰。
在返校途中,我思緒萬千,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為祖國獻上一份綿薄之力!
【【精華】初三感悟作文錦集10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