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關于成長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三關于成長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三關于成長的作文1
上小學的時候,我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女孩子的姥姥說晚上不能照鏡子,更不能對著鏡子梳頭,不然會把鬼招來。于是女孩子就去做了一次,但沒把鬼招來。文章告訴我們的是,世界上沒有鬼。
但這文章在我身上起了反作用,從此我再也不敢在晚上照鏡子了。甚至在下午都不敢看鏡子一眼,走到鏡子邊上便扭過頭去,生怕里面蹦出個鬼來。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兩三個月。
如果只是怕鏡子還好,要命的是我還怕黑,白天從臥室到客廳燈的開關只有幾步的路,在晚上卻仿佛十萬八千里。半夜只要我一想上廁所或者去客廳,就要在門口默念一、二、三,然后大吼一聲狂奔出去,直沖到開關面前,啪的一聲打開燈,屋里亮了才會松口氣。每次上廁所都搞得沖鋒陷陣似的。
大家都說我膽小,小時候看一本《世界未解之謎》,把我嚇個半死,晚上不敢睡覺,睡著了就噩夢連連。偏偏我的記性又挺好的,書中幾段比較詭異的文字折磨了我兩個星期。還有同學講的幾個鬼故事,更是讓我怕得死去活來。
我以為我會一直膽小下去,但我想錯了。
在我剛上初中的第一天,媽媽突然腰脫了,躺在姥姥家回不來了。我要求自己在家住,一住就是三個晚上。奇怪的是,我本以為我會怕得要死,但事實上,那三個晚上除了寂寞,我真的一點都不怕。我就像突然間長大了,我要對家負起責任來了。
從那以后,我就不怕黑了,看《走進科學》節目也不會抱著枕頭了。當有一次我跟同學說《盜墓筆記》很有意思時,她卻說:你的膽子也太大了吧,我看那本書差點沒嚇死過去。我這才發現,我已經不是之前那個膽小如鼠的小不點了,我長大了。
我至今沒弄懂為什么我突然就獨立自主了,成長有時候確實很奇妙,它既是一輩子的事,有時候,也是一瞬間的事。
初三關于成長的作文2
誰家清笛,漸響漸遠,響過浮生多少年。
灰蒙蒙的天空正下著雨,是黑色也是苦澀。玻璃也在流眼淚,雨點打在窗上,撞在心底。這種如坐針氈的感覺讓我心慌意亂。我應該認錯的,我不應該逃避。
本來今天的天空是很晴朗的,讓人看了就想要放生大笑。可偏偏臨近放學時就開始下雨了,沒有任何反應時間,剛一下,就是傾盆,仿佛一直都這樣大。
大家聚在學校門口那一小塊能夠避雨的地方,誰也沒有勇氣邁出那第一步。我覺得那雨點大的,打在身上都能打青了。
終于,有個急著回家的人按耐不住了,推開人群,把書包頂在頭上,迅速跑到下一個避雨點,僅僅是五六秒,就算是洗澡了。
人群騷動起來,每個人都躍躍欲試,一旦第一個人吃了螃蟹,剩下的又怎甘落后?
我也隨著擁擠的人群跑了出去,就像被潑了一盆水,我沒想到雨勢這么大,腳步停頓,后面的就擁了上來,一波接一波,我快摔倒了。手在空氣中亂抓,碰到了能支撐一下的東西,便借力往前跑。
等我好不容易能停下休息時,卻看見那個支撐我的人坐在了濕漉漉的雨里,冰涼冰涼。遠遠就能看到腿上,胳膊上一塊一塊的.紅,順著流到了地上,有種血腥味在空氣中肆意開來。我也顧不上雨有多大,就這樣不停頓的溜回了家里,惴惴不安。我的心臟要承受不住了,我只能向她道歉。
“對不起,昨天……”
我不敢看她的眼神。會是什么?憤怒?冷漠?
“沒關系啦,一點小傷,擦點藥就好了!”
是笑!是溫暖啊!我一整晚的惶恐被她的酒窩消滅,更讓我輕松的是我能說出來!
成長路上需要寬容但更需要承擔。
聽罷笛聲繞云煙,看卻花謝離恨天,再相見,方知浮生未歇。
何必讓自己活在內疚痛苦之中呢,承擔,也許是最好的解脫。
初三關于成長的作文3
窗外雨兒滴滴嗒嗒地打落在地上,發出一陣陣響聲,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了清純無憂的童年.
腦海里立刻浮現出那張稚氣的臉龐,那對水汪汪的大眼睛,那雙柔軟的小手,還有那嬌氣單純的聲音正咿咿呀呀地叫著媽媽.這讓人好懷念,好懷念.那時候,幾乎完全不用想任何事,人生的藍圖還是張單純而又潔白的紙.
而現在,那藍圖已不再寂寞,因為上面已經寫下歡笑,記下憂傷,種下眼淚,畫上夢想.
回想過去,歡樂總與我相伴.節假日里,與朋友一道穿梭在繁華的大道是,手牽手,肩并肩,無疑,又給街上增添了一道風景線.學習上取得的成功,總能與朋友一同分享,學生的快樂莫過于此.
但在成長的大道上,誰有沒有過憂傷,誰有沒有過眼淚.當我考試失敗時,當我獨自一人站在雨中而沒人愿意理我時,當我......,我都回哭,會很傷心地哭,會使出自己最大的力量任性地哭一場,直到發泄完內心所有的痛楚.
而今天,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接受了無數次考驗的今天.當我再次跌倒,再次失敗的時候,我已不會像往日那樣任性,那樣不堪一擊了,而是學會了尋找原因和辦法,解決問題.是的,我長大了,我學會了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每一次高潮與低谷.
現在,我已經種下了理想的種子,話下了夢想的圖畫.今天,我正坐在教室里,和所有的莘莘學子一樣埋頭苦學,為的就是讓種子早日開花結果,讓夢想早日綻放出燦爛的笑臉,讓成長的過程留下美麗的足跡.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同,沒個人的成長經歷也不同,但是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風風雨雨,而我也一樣,我想以后的路上,我會更加從容不迫地面對它們.
初三關于成長的作文4
雛鳥終究會離開暖巢,展翅于蔚藍的天空;鯉魚終究會越過龍門,暢游于浩瀚的江河;金蟬總會掙脫軀殼;破繭于神奇的自然;人總會離開溫室;享受成長的蛻變。
深藍的夜空,璀璨的星空吞沒在一片無邊的黑暗中,朦朧的月光若隱若現,刺骨的寒風刮過樹梢,帶著紛紛落葉涌入窗口,狠狠地刮在我的臉上。我仿佛感受不到似得,呆滯地注視這前方的黑暗,回憶化為萬千絲絮將我拉扯地很遠、很遠……
那是一個燦爛明媚的日子,塑膠跑道上,我吃力地向前奔跑,希望能超越前面同樣搖搖欲墜的身影。可不管再如何努力,雙腿像灌了鉛一般沉重,保持現狀都有難度,更何況加速呢?我只能視線模糊地看著那道身影越來越遠,仿佛聽到了終點伙伴們即將爆發的歡呼聲,不是為我,那一刻,我發現,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為什么?明明已經努力過了,可卻還是不行,為什么?難道再怎么努力也無能為力?
思緒涌回心頭,還是一樣的漆黑,但卻隱約能看見我雙眼中熊熊燃燒的堅定火花。
灼熱的陽光普照著大地,塑膠跑道也開始不住地呻吟,道道龜裂的痕跡猶如永不見底的深淵,散發著絲絲寒氣。一個汗如雨下的身影在熱氣蒸騰的跑道上飛馳,盡管手不停地在略顯蒼白的臉上抹著,但他始終掛著一絲淡淡的微笑。“加油,繼續!”,又是一圈過后,他緩緩地停了下來,胸膛劇烈地起伏著,但他臉上始終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活動一下比以前有力多了的手臂,他拖著疲憊的身軀緩緩挪出這宛如巨大蒸籠般的天地。
口哨吹響了!還是一樣的塑膠跑道,還是兩道熟悉的身影,可卻并沒有拉開猶如天塹般的差距,他們并肩奔向了終點,踏入了成功的殿堂。
成長的蛻變,并不在于結果,而在于心靈的升華,意志的磨練……
初三關于成長的作文5
“從來沒有人見過深海魚流淚,以為她不懂得傷悲,那是因為她一直呆在深深的海底,她的眼淚別人看不見而已。”是啊,人們永遠也看不見深海魚流淚,因為她在水里。我,就是那只深海魚。
月光慘淡,照得我臉色發白,眼睛,紅腫著;淚,已流干。我,深海魚又一次在“岸”上流淚了。
小學三年級以前,我還不是一只深海魚,只是一只小烏龜,常常在岸上哭泣,哭得眼睛腫腫的,痛痛的。同學們也常常欺負我。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漸漸懂得了別人不會因為你的淚水而同情你,喜歡你,只有活在從小就具有的自負中,才能保護自己。
從此,我不在哭泣,受了委屈。將眼淚流在心中;受了感動,將淚水流在心中;要知道,自己已經不再是那一只小烏龜了,自己已經是一只深海魚了,深海魚的淚水是不會讓任何人看見的。
有人告訴我:“你真的是一只冷血動物……”我冷血嗎?可是深海魚的血本來就是“冷”的啊,因為深海魚將自己浸泡在那深深的海底已經很久了。
那一只深海魚從小就具有的自負讓她的心中只有她一個人,她的眼神永遠只能從中看出:“我不認識你。”她不會隨便膽怯,她在這個世上沒有要保護的人、沒有要牽掛的人。她只為自己而活,只活在自己的心中,也只有將成長的淚水流在心中。
深海魚,一個注定要孤獨一輩子的人,她常常強顏歡笑來壓抑自己心中的不悅。也許沒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她,但是,既然這條路是她自己選擇的,她就會這樣,一直,一個人,活在沒有人的童話里,那里,沒有天堂,沒有美好,卻還好也沒有灰暗。其實她最怕一個人品嘗,所以,她選擇背負更大的挑戰,她選擇,一個人,一個人堅強。
那么,她將永遠不會后悔,也永遠將成長的淚水流在心中。
初三關于成長的作文6
余姓皇甫,名昕豫,出生于東方之珠,成長于廣東順德。家居東平河畔,余母乃本地人也,父乃湖南人氏。家有一妹,尚幼,未能行走。余今就讀于南海實驗中學,學業尚可以。平日愛好頗多,難以計數,故不一一列舉。
童年尚是美好。有一姨母,甚愛余,善烹飪。每至周末,便宴開兩席,邀至親好友,一飽口福。聞余喜蘑菇,便每每為余烹煮,味美鮮腴,至今難忘。童年記憶之美味,多半為其所留下。余六歲上學堂,仍于周末相聚于姨母家,但不及從前之頻繁。入讀中學,雖聚少離多,也偶有相聚,其飯食鮮美,不改從前。
童年玩伴甚多,五歲前居舊居,便有鄰居伙伴數個,共同嬉戲。后移至新居,倒也有志趣相投者,嬉戲玩鬧,樂此不疲。余父有一共事者,其女祉霏與余甚近乎,自幼稚園至中學,皆為學友,與其他學友,也尚有聯系。如今在中學,更是結識新友頗多。
初上學堂,余父母崇尚自由生長,多有引導,卻鮮少管束。前三年嬉戲時光,學習不甚努力,學業不甚突出。時至四年級,換了新先生,姓張名霞號一橫。張先生語言幽默風趣,旁征博引,善激勵,余為之入迷,學業一再突破,其教誨,余受益終身。若先生在此,必會推辭“先生”名號。余心中,張先生完勝此名號。
入讀南海實驗中學前,余母甚焦慮,因聞該校學業繁重,壓力甚大,故一再勸說,再三考慮該否報讀,卻不曾想余與父親不改初衷。余曰:“既已定,再猶豫,意義何在乎?”余母無言,棄游說,曰:“汝之決心,余深感震撼,亦感自愧不如”。
如今甚喜學校生活,學業繁重,卻也活出個滋味,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