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五年級春節作文四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五年級春節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五年級春節作文 篇1
月初六上午,我正在姑婆家門前跟剛脫險的阿花玩,忽然聽到了“咯咯噠!咯咯噠!”的叫聲。外婆告訴我,這是母雞下蛋后的報喜聲。我問在井邊忙著洗菜殺魚的姑婆:“你們家還養雞?”姑婆用手一指:“喏,那邊有個雞棚。”我跑過去一看,用竹籬笆圍起來的雞棚很寬敞,靠里面角落里有一堆稻草,上面躺著四個紅殼雞蛋。雞棚里共有六只母雞,它們的毛都是棕黃色的,雞冠鮮紅,爪子金黃,只只體肥膘壯。它們像六個矮胖的貴婦人,正在里面悠閑地散著步。只見它們用爪子這里刨刨,那兒扒扒,不時低下頭啄上幾口。多可愛的雞啊!
我看得正歡,表舅打開雞棚的門鉆了進去。母雞們立刻拍打著翅膀,“咯咯咯”地四處逃竄。表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抓住了一只又大又肥的,笑著對我說“某某,先去玩一會兒,待會兒殺雞款待你這個小貴客。”我急忙攔住表舅:“別殺!別殺!這么可愛的雞你怎么忍心下手?再說它還下蛋呢!”表舅不顧我的苦苦哀求,還是把雞殺了。我難過地差點哭出聲來,悶悶不樂地回到房里打開了電視機。
“開飯啰!”表舅一聲招呼,大家圍桌而坐。桌子中央放著一大盆白煮雞,雞湯上漂著一層金黃色的油花,散發著陣陣香味。姑婆夾起一個雞腿放到我的碗里,我拿起來沒啃幾口就把它啃完了,接著又喝了一大碗雞湯。外婆在一旁提醒我:“慢點吃、慢點吃,沒人跟你搶!”媽媽伸手在我鼻子上刮了一下:“剛才還在為殺雞傷心呢,這會兒卻吃得比誰都香,你啊,真是貓哭耗子——假慈悲。”
小學五年級春節作文 篇2
到達目的地
早上五點起床,六點出發,爸爸開了四個小時的車,媽媽睡了四個小時的覺,我聽了四個小時的音樂。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三叔家。實際上我在半路上就撐不住了,真想吐。難受死了。
遛狗
上了樓,喘了兩口氣,本想看會兒手機,可爸爸讓哥哥帶著我下樓遛狗。好吧,“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吧。到樓下轉了兩圈,實在受不了這么大的風,我倆就又上去了。
春節聯歡晚會
好不容易熬到了八點,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可能是時間過得太快的原因,我還有點不適應熬夜到十二點呢。今年的春晚還蠻有意思的,來了許多我比較喜歡的明星小鮮肉。四個小時一晃就過去了,大家都來到了自己的床上。聽不到往日的鞭炮聲,大家睡的都很香。可,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對勁。
大年初一
一覺醒來,感覺舒服了許多,穿好衣服,給三叔三嬸、爸爸媽媽和爺爺拜完年,我便收獲了今年的“第一桶金”。接下來,還是遛狗······吃午飯······玩電腦、看手機······吃晚飯······看電視。就這樣,一天又快過去了,晚上依舊沒有炮聲,大家依舊睡得很香······可不對勁的地方到底在哪呢??
不對勁的地方
今年春節到底······哦,對了,年味兒,淡了。真的淡了。以后會好起來嗎?還是繼續壞下去呀?又有誰知道呢?······
小學五年級春節作文 篇3
每年當我們聽到爆竹聲的來臨時,也就意味著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我們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在這一天大家都變得忙碌而又快樂!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日子。
以往,我都是最后一個,今天我可爭個第一。因為非常想聞那香香的竹炮煙味兒,那一串串的鞭炮在手上點燃,聲音真大,而且四處亂濺,很容易崩到人的。但是仿佛是向親朋好友送祝福的。一陣陣的爆竹聲連接不斷,噼里啪啦的,非常熱鬧。就這樣,我來到了爸爸媽媽的房間,開始我國最傳統的方式——拜年。我還對爸爸媽媽說了一些吉祥話兒,爸爸媽媽就拿出了壓歲錢,讓我高高興興的放鞭炮。
再鞭炮聲過后,我開始吃早飯,吃完早飯,我就開始去放炮,那炮在響的時候,放出了美麗的煙花,非常漂亮,連樹上的小鳥都高興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媽媽帶我來市場上轉了轉,我看見有賣水果、玩具、小吃、點心等等,有各式各樣的,琳瑯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么都難選擇啊!但是生意最好的還要數米皮店的生意。他那的隊伍像一條長河。
玩了一上午,下午又要去串親戚,這無非是一件好事,到那里還可以大吃一番,說一些開心的事,更可以大賺一筆的。
這就是我春節的`趣事,在這一天我們大家都會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著美味的水果,手里放著煙花爆竹,載歌載舞的。我真希望每年的春節,我們都可以這樣的開心和快樂!
小學五年級春節作文 篇4
春節然而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然后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歷史上關于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于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歷法,然而靠“觀象授時”,然而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然后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于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然而“秋收冬藏”以后的農閑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這天的話來說,就然而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么春節到底然而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方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然后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但然而,天陰雨霧,影響測量,之后,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明白后,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然而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期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光,建立歷法,然后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狀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后,明白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明白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然后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此刻正然而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之后,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歷,之后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然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然而為了紀念萬年的。
此刻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有關小學五年級春節作文四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