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二毛歷史典故
典源出處《文選·潘岳<秋興賦>序》:“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于散騎之省。”注:“杜預(yù)曰,二毛,頭白有二色也。”
釋義用法晉潘岳,字安仁,曾任河陽令,三十二歲時即見白發(fā)。后用此典慨嘆時光流逝,身心漸衰; 或感傷人已中年,而功業(yè)不就。
用典形式
【二毛】 唐·劉禹錫:“三秀悲中散,二毛傷虎賁。”唐·李商隱:“從詩得何報? 惟看二毛催。”宋·蘇軾:“今君滯留生二毛,飽聽衙鼓眠黃紬。”
【潘鬢】 宋·錢惟演:“潘鬢秋來已自傷,庾園時物更荒涼。”宋·徐伸:“嗟舊日沈腰,而今潘鬢,怎堪臨鏡?”元·金絅:“不教潘鬢總成霜,也應(yīng)有淚如鉛水。”
【嘆二毛】 宋·范成大:“新秋只合添詩興,莫學(xué)潘郎嘆二毛。”
【安仁鬢】 宋·刁衎:“病余公干情多詠,秋晚安仁鬢足霜。”元·王惲:“安仁雙鬢已驚秋,更甚眉頭皺?”
【河陽鬢】 宋·陸游:“楓葉初丹檞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 宋·賀鑄:“河陽新鬢盡禁秋,蕭散楚云巫雨此生休。”
【素發(fā)悲】 宋·薛映:“素發(fā)悲郎將,霜紈感婕妤。”
【驚鬢發(fā)】 清·金漸皋:“秋思潘郎驚鬢發(fā),夜情白傅感京華。”
【潘令老】 宋·劉克莊:“潘令老,不成也沒看花分? 才情減盡。”
【潘令鬢】 宋·陳與義:“愁邊潘令鬢先白,夢里老萊衣更斑。”
【潘郎鬢】 宋·史達祖:“秋風(fēng)早入潘郎鬢,斑斑遽驚如許。”宋·周密:“休綴潘郎鬢影,怕綠窗年少人驚。”
【二毛潘岳】 宋·李宗諤:“八斗陳思饒賦詠,二毛潘岳易悲涼。”
【白發(fā)潘郎】 宋·史達祖:“白發(fā)潘郎寬沈帶,怕看山憶他眉黛。”宋·李萊老:“白發(fā)潘郎吟欲醉,綠暗蘼蕪千里。”
【白鬢潘岳】 金·元好問:“自驚白鬢先潘岳,人笑藍衫似采和。”
【愁染潘郎】 宋·史達祖:“柳鎖鶯魂,花翻蝶夢,自知愁染潘郎。”
【潘岳二毛】 金·元好問:“陶潛貧里營三徑,潘岳秋來見二毛。”
【潘岳雙毛】 唐·杜牧:“蘇秦六印歸何日,潘岳雙毛去值秋。”
【潘岳白頭】 唐·魚玄機:“彩云一去無消息,潘岳多情欲白頭。”
【潘岳白發(fā)】 金·元好問:“潘岳鏡中渾白發(fā),江淹門外即蒼 苔。”
【鬢毛驚老】 宋·趙以夫:“凄涼更吹塞管,謾相思鬢毛驚老。”
【鬢難留黑】 宋·孫惟信:“天有盡頭,水無西注,鬢難留黑,帶易成寬。”
【河陽鏡里絲】 清·龔自珍:“不留后約將人誤,笑指河陽鏡里絲。”
【鬢如潘騎省】 宋·劉克莊:“空有鬢如潘騎省,斷無面見陶彭澤。”
【鬢是潘安仁】 唐·駱賓王:“三十二余罷,鬢是潘安仁。”
【潘岳二毛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潘岳傳閱讀練習(xí)08-17
潘岳悼亡詩三首11-11
潘岳的代表作賞析05-23
成語歷史典故12-18
狗尾續(xù)貂歷史典故01-14
推心置腹歷史典故07-22
脫屣歷史典故09-30
杞人憂天歷史典故09-30
梅妻鶴子歷史典故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