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負重致遠的典故
負重致遠的典故1
背著重物走很遠的路。語出《三國志·蜀志·龐統傳》:“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三國時期,襄陽人龐統(字士元)博學多才,深通謀略,在當地聲望極高。210年,東吳大都督周瑜病故,龐統送喪到會稽。當他吊唁完畢即將西歸時,東吳名士陸[[!GF8B5]](jì)、顧劭、全琮等人與他在昌門一起聚會話別。龐統乘著酒興,對聚會的東吳人士一一加以品評。他說:“陸子([[!GF8B5]])好比一匹老馬,有超逸的才能;顧子(顧劭)好比一頭老牛,能吃苦耐勞,背馱沉載而行遠道。”他又指著全琮說:“你好施慕名,雖然力差些,但也是當代難得的人才。”事后,有人問龐統:“在你的眼里,是不是認為陸[[!GF8B5]]的才能比顧劭強?”龐統說:“馬兒雖好,但只能供一人乘坐,牛運載的豈止是一個人的重量?”顧劭聽到這些話,與龐統的關系更密切了。
后來,人們用“負重致遠”比喻能夠擔負重任。
負重致遠的'典故2
【故事概況】
東漢末,襄陽大名士龐德公有個很有才學的侄兒,名叫龐統。那時候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常去拜訪龐德公,和龐統也成了好朋友。龐德公非常贊賞他倆的才能,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在龐德公的眼中,他倆都是當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時,龐統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龐統送葬到吳郡。吳郡很多文人早就聽說龐統的名聲,所以等他將要西歸南郡去的時候,大家都去看望他。連當時非常有名的文人陸績、顧劭,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門聚會話別,談古論今,非常歡暢。談論間,眾名士請龐統評論一下在座人員。
龐統先評江東著名學者陸績,他說:“陸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動但腳力強勁的馬,有超逸的才能。”
眾名士聽了,都說他評到了點子上。接著,龐統又評顧劭。他說:“顧先生好比是一頭跑得很慢的耐勞的牛,但能夠背負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有人請他評評自己,他頗為自負地說:“為帝王出謀劃策,治理天下,我還是可以勝任的。”
【成語釋義】
“負重致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能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處的目的地。比喻能肩挑重任。“負”,背著,“致”,送到。亦作“負重涉遠”。
【出 處】
《周易·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用法】
晉·葛洪《抱樸子·勤求》:“不辭負重致遠,不避經險履危。
負重致遠的典故3
【成語】: 負重致遠
【拼音】: fù zhng zhì yuǎn
【解釋】: 負:背著;致:送到。背著重東西走遠路。比喻能夠負擔艱巨任務。
【成語故事】:
負重致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能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處的目的地。比喻能肩挑重任。負,背著,致,送到。亦作負重涉遠。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蜀書·龐統傳》,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東漢末,襄陽大名士龐德公有個很有才學的侄兒,名叫龐統。那時候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常去拜訪龐德公,和龐統也成了好朋友。龐德公非常贊賞他倆的才能,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在龐德公的眼中,他倆都是當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時,龐統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龐統送葬到吳郡。吳郡很多文人早就聽說龐統的名聲,所以等他將要西歸南郡去的時候,大家都去看望他。連當時非常有名的文人陸績、顧劭,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門聚會話別,談古論今,非常歡暢。談論間,眾名士請龐統評論一下在座人員。
龐統先評江東著名學者陸績,他說:陸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動但腳力強勁的馬,有超逸的才能。眾名士聽了,都說他評到了點子上。接著,龐統又評顧劭。他說:顧先生好比是一頭跑得很慢的耐勞的牛,但能夠背負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有人請他評評自己,他頗為自負地說:為帝王出謀劃策,治理天下,我還是可以勝任的。
【造句】:
1、他如果沒有堅強的信心,如何能負重致遠地扛起振衰起弊的責任?
2、今天讓我來擔任防疫處長,這是件負重致遠的工作,我一定全力以赴。
3、以他的能力與毅力,必能負重致遠,為公司創造新契機。
4、辦好教育,是國家的百年大計,所以負責的官員必須要有負重致遠的體認。
5、我對他有份負重致遠的期許,盼他盡心盡力扛起重任來。
6、老師讓我當班長,說我可以負重致遠!
【負重致遠的典故】相關文章:
成語典故:負重致遠06-03
負重致遠成語典故08-27
負重致遠經典成語典故08-26
關于負重致遠成語典故08-26
負重致遠的成語典故08-26
負重致遠成語05-11
負重致遠作文04-07
負重致遠成語故事07-19
負重致遠成語故事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