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新課標課程的設計思路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本次課程改革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準,反映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基礎教育各門課程標準的研制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工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新課標課程的設計思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思路1: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第一學段為“寫話”,第二、第三學段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科書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總結: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教育科學理論(調換詞序)為指導。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
設計思路2:
1.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的,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綜合構建素養型課程目標體系;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基礎性,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養,建立文化自信,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
2.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結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的安排注重整體規劃,根據學段特征,突出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求,體現連貫性和適應性。
3.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突出內容的時代性,充分吸收語言、文學研究新成果,關注數字時代語言生活的新發展,體現學習資源的新變化。強調內容的典范性,精選文質兼美的作品,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視價值取向,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課程內容與生活、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注重聽說讀寫的整合,促進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根據“六三”學制和“五四”學制各自特點,合理組織與安排課程內容。
4.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勇于探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5.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課程評價應準確反映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注重考察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過程、審美情趣和價值立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進步。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不同學段的學習目標,選用恰當的評價方式,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加強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以及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評價方式的變革。
【初中語文新課標課程的設計思路】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的做題方法和做題思路04-18
2022初中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11-16
初中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04-24
初中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1-12
初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09-21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理清思路的解題技巧09-15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03-28
《天窗》的課程教學設計09-24
微課程教學設計04-21
課程設計心得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