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返樸歸真的反思
20XX年12月25日,我們學校舉行了語文公開課活動。六年級王小艷老師執教的《小抄寫員》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且不說這節課的課堂結構,教學組織方式,單說那種:如泣如訴的課堂學習氣氛,足以讓人久久難以釋懷,一想起來就有中酸酸的感覺: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摯熱的父子深情!這種印象打印在所有聽課的師生的心中,腦海里!這完全得益于王老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所營造出來的課堂氣憤,所定立的情感基調,從問題的設置到老師緩慢而深情的語調,從一遍遍的'感情朗讀到一次次的情感體驗,無不為這樣動人心魄的情感基調服務。
而同樣是一節公開課,我在執教《大瀑布的葬禮》一文的教學中,卻沒能調動學生的“痛惜”和“哀傷”。或許,我在課堂上所采用的“花樣”很新潮,有頗符合新課標精神的引導學生自學自悟,有創設的教學情景──演講及現場記者采訪,但由于師生沒能真正進入課文所呈現出的氛圍和情境中,使各種花俏的“伎倆”都顯得蒼白、浮華。有道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課后,學校王副校長一語中的:“如果沒能準確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定立恰當的情感基調,那么這節課只能是浮在上面的,不能感染人、打動人。”
課下我掩卷沉思,這節課之所以失敗的原因,就是教師課堂“功利心”在作怪,追求浮淺的課堂表現形式,丟掉了文本中有待深挖的東西,真正的內核。靜靜想來,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沉入文本之中,沒能做到與文本對話,過多地考慮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和“積極”,刻意追求輕松的課堂氣氛,這顯然是錯誤的;其次,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沒能抓住時機,創設悲傷的情景,而是一味地鼓勵,造成失控,教師課堂主導作用沒有體現,總之,是趨附目前流行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錯誤思想在作祟。可見,傳統教學中的一些真實自然的東西不可丟,讓課堂返樸歸真,我們的語文教學或許會留下更多回味。
【關于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返樸歸真的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課堂》的教學反思01-2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反思02-05
語文課堂改革教學反思01-28
快樂的節日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2-08
活化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2-05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5-01
《讓我們更健壯》語文教學反思3篇04-27
《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學設計及反思06-22
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2-02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