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最新語文課文《美麗的晉祠》教學反思
在我國母語教學的經驗寶庫里,“涵泳”是我國古代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涵”,《辭海詞語分冊》的解釋是“沉浸”;“泳”,自然就是游于水中。“涵泳”的本義是魚鱉之屬深潛于水中游動。南宋大教育家朱熹提出了以“涵泳”為中心的文學接受理論:要真正認識、理解文本,必須全身心地投入文本進行感受和體驗。那么,要上好一節閱讀課就必須把握教學目標,深入的解讀文本,靈活地運用學習方式,依學而評價滲透學法指導。在語言的浩瀚海洋中“涵泳”,讓學生自主學習,細致入微地體驗感受,持久反復地細心玩味,深刻體會文中的意趣。
一、涵泳定標言意兼得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應該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去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在課程目標的預設上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要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充分地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美麗的晉祠》一課的教學片斷中,教師就是依據學情和教材特點,讓學生抓住描寫晉祠樹的重點段落,扣住關鍵詞句,想象畫面來品味優美生動的語言,體會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表達方法的作用,側重于“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達成,自然而然地讓學生感受到晉祠樹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一堂好的閱讀課,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可以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情況來確定,有所側重地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中巧妙地融合達成,使學生根據語言文字去理解、體驗、感悟,用文中語言去交流、抒情、傾吐。在“言”與“意”的轉換下,讓學生“沉浸”其中,真正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涵泳文本整體建構
特級教師劉仁增認為:“教師要做文本的‘知音’,把握文本的‘文化細節’,涵泳‘文心’,把握‘文脈’,捕捉‘文眼’,藝術地進行文本的二度開發和智慧生成。”
在標準引領下,《美麗的晉祠》中晉祠樹的教學設計就注重了從整體入手,做到大處著眼,從小處突破,層層深入而達成目標。這一部分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古老蒼勁的樹和造型奇特的樹感受晉祠的那份幽靜、典雅之美。整個教學,教師體現了從“整體入手”的思想,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從大處著眼,圍繞“你從哪兒感受到晉祠的美麗?”這一主要問題開展教學。把握了文本的細節,引導學生抓住周柏、唐槐的古老蒼勁和造型奇特的左扭柏樹的排比、擬人句,層層深入,讓學生體會到晉祠的那份“幽靜”“典雅”之美,學生很自然的也喜歡上了古老蒼勁的樹和造型奇特的樹,也發出自己內心的感嘆“晉祠在古木的蔭護下顯得分外幽靜、典雅。”
一堂好的閱讀課,教材的解讀應該是從整體入手,專注地鉆研教材,不僅要系統全面,還要學會在細節上推敲,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才能真正體會文本的內涵和意蘊,把文本“讀厚”。在此基礎上預設的靜態教案才會科學,最終才能生成出有效的理想的課堂。
三、涵泳妙言多法活用
閱讀教學是一門藝術,所謂教學的藝術性,不是單純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育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更好地積累方法,習得語言,使課堂煥發生命的精彩。
結合《標準》,《美麗的晉祠》樹的教學片段中,學習描寫古老蒼勁的“周柏”句子時,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聯系生活實際,想象揣摩的方法體會周柏的古老蒼勁。其中,描寫周柏的古老中有一個詞“皺裂”,它的意思是產生破裂和明顯分開的一種缺陷,但是學生并不能想象出唐槐是怎樣皺裂?于是教師借助他們已有的經驗,想象自己爺爺奶奶的手來深入理解這個詞,從而感受周柏的古老。
學習古老蒼勁的“唐槐”句子時,教師利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繼續運用抓住關鍵詞,想象畫面的閱讀方法,品味唐槐的古老蒼勁之美,在學生不理解“虬枝盤曲”這類詞時,通過圖片補白畫面,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
因為學生在學習古老蒼勁的樹時已掌握了學習方法,在學習“左扭柏”時,教師鼓勵學生運用已學的“抓住關鍵詞想象”的閱讀方法,用讀的方式來再現晉祠樹的美。這部分的教學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并且緊抓“左扭柏”中含有許多四字詞的特點,緊扣語言的內核進行學習,使學生在深刻感受語言內涵的同時,感性而具體地領悟表達的方法,自讀感悟造型奇特的樹。
學習這兩種樹,教師教學方法的過程也是“由扶到放”的過程。學習古老蒼勁的周柏時,教師一句句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習“唐槐”則是逐步放手讓學生抓關鍵詞填空自主學習,而學習“左扭柏”則是徹底放手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主學習。
一堂好的'閱讀課,教師設計教學方法,正如廚師煮菜一樣,同樣的雞、肉、魚、菜,在各廚師的手下,可以用燒、煮、燜、炒、蒸等方法,烹調出花色繁多、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時,教師要像提高教學效果,就應在多元化的教法上下工夫,增加教學的魅力。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并集中體現在一個“活” 字上。
四、涵泳評味理趣提升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性語言,是溝通師生智慧、情感、興趣、態度的橋梁,善于運用評價性語言是教師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恰當運用課堂評價語言,能讓課堂充滿生機,煥發出人文氣息。有效的評價性語言,體現教師課堂教學的引導性,促進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探究性。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評價語在教學中十分重要,“用點睛之語,就能指點迷津”。
在《美麗的晉祠》的教學中,教師在評價調控方面,做到了評價及時,啟發性強。在“左扭柏”的教學中,當學生讀得不好時,教師的評價語:“你看這左扭柏直沖云霄,像上鉆,再讀讀。讀出它的氣勢。”“聽你再這么一讀,好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賦予了左扭柏,它樹皮上的紋理一齊朝左扭去。”體現出很強的啟發性。幾乎是每評價一句都是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幫助學生讀文想象。學生們通過教師的引導,對這句話的理解的內涵也隨之更為深刻。
另外,在對學生評價時,教師語言還具有學習方法的導向性。同樣在教學“左扭柏”的句子時,教師的語言,如“準確生動的四字短語,讓奇特的左扭柏立在我們眼前!”“形象的表達方法,讓我們字字悟其神。”這樣的評價語能幫助學生掌握表達方法。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在一堂好的閱讀課中,教師的課堂評價語的運用首先會考慮學生的發展性,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勇于發言、樂于發言、善于發言,在評價中有感受、有思考、有反思、有生成。如此,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評價實踐與教學目標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拉近師生距離,創造出課堂教學藝術的佳境。
“潛心”涵泳方為學,只有沉浸其中,細細品味才會心有所思、心有所動、心有所獲。一堂好的閱讀課,教師只有從實際出發,正確深入地解讀文本,制定明確實在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情智同生,才能達到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閱讀能力、進行情感熏陶的目的。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會充滿對生命的關注,煥發鮮活的生命的氣息,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健康的發展!
【鄂教版最新語文課文《美麗的晉祠》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六年級語文《美麗的晉祠》教案12-18
鄂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3-10
鄂教版八下語文教學工作計劃04-12
鄂教版五年級語文《語文樂(三》教案03-25
鄂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1-15
鄂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9-25
鄂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豐碑》教案03-02
鄂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重復與變化教案03-04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