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移就修辭手法

時間:2022-12-29 11:45:00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移就修辭手法

  “移就”,指有意識的把描寫甲事物的詞語移用來描寫乙事物的修辭方法。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移就修辭手法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一下吧!

  移就修辭手法 1

  《小學語文教師》1999年第3期第9頁上有這樣兩段話:

  “聽了你的供述,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看來人還是喜歡聽好話。”(眾大笑)

  這是“移就”的運用,把一般人的心理狀態移就到特定的環境和人物身上而產生的諧謔。

  作者說“這是‘移就’的運用”,我認為不對。這應該是“移覺(通感)”的運用,即把聽覺轉移到了味覺上,而“移就”只限于修飾語(定語)的移用。“心里像吃了蜜似的”中并沒有把“蜜”當修飾語用,因此不存在“移就”修辭手法。我的看法對否?請指教。

  修飾手法中的“移就”和“移覺”只有一字之差,有些人常會混淆。

  據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發凡》和《漢語語法修辭詞典》(張滌華、胡裕樹等先生主編),把描寫甲事物性狀的詞語移來描寫乙事物的性狀,這種修辭手法叫“移就”。這種修辭手法是把甲乙兩個印象連在一起而產生的。陳望道先生在書中畫了一個示意圖:(以下是圖形)

  由此看來,所謂“移就”,就是把原適用于甲事物的修飾語(形容詞性定語)移用作乙事物的修飾語。這實際上是定語與中心語之間靈活的超常搭配運用。如下面短語中加點的詞語(定語)都屬于“移就”手法:

  歡樂的春節、愉快的雙休日、甜蜜的事業、火紅的青春、幸福的晚年、沸騰的生活、憤怒的槍口、仇恨的子彈。

  在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中有這樣一句:“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濃黑”即“極黑暗”,本是形容當時“非人間”的社會的,現移來形容“悲涼”(心情),就把“濃黑”的非人間與作者“悲涼”的心情聯系在一起了,渲染了陰沉的氣氛,揭露了現實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極大的哀痛。根據“移就”的定義,顯然這是運用了“移就”手法。

  “移覺”即轉移了人的感覺;也就是溝通了人的感覺,所以也叫“通感”。這種手法的特點是:用形象的語言把人們某個感官上的感覺移植到另一個感官上,憑借感覺相通,相互映照,以收到啟發讀者聯想、體味余韻和深化詩文意境的效果。

  移覺常常是通過比喻完成的,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有個例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是通過明喻把嗅覺轉移為聽覺的。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中也有一例:“唐小姐不笑的時候,臉上還依戀著笑意,像音樂停止后裊裊空中的余音。”這是通過明喻把視覺轉移為聽覺的。“聽了你的描述,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是通過明喻把聽覺轉移為味覺的,可見這是典型的“移覺”手法。

  移就修辭手法 2

  什么是移就:

  移就修辭格在作品中經常出現,能收到以少勝多、含蘊深遠的表達效果。什么是移就呢?在辭海解釋如下:甲乙兩項關聯,就把原來屬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飾語移屬乙事物,叫移就。

  唐鋮《修辭格》說:“兩個觀念聯系在一起時,一個的形容詞常常移用于他一個上頭。”

  移就是一種超乎常格的語言現象,也是詞語搭配的創造性運用。

  通過詞語的移用,將人的情緒、狀態同事物聯系起來,不需要耗費更多的筆墨,極簡練地把人的情緒、思想、性格鮮明地表達出來,或將事物的形狀、本質突出出來,而且使語言出奇制勝,富于變化,饒有情趣。

  移就的種類:移人于物和移物于物。好像有點與擬人和擬物類似。

  移人于物,就是把原來形容人的修飾語移用于物。

  如:

  郁達夫《還鄉記》中:“我女人經過的悲哀的足跡,現在有我一步步的踐踏過去!”“悲哀”原是表現人的心情悲涼、哀傷,這里用來修飾“足跡”。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形容人含情的樣子,有“脈脈含情”“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詞句,這里卻用來修飾“流水”。

  陸游《過采石有感》:“明日重尋石頭路,醉鞍誰與共聯翩。”“醉”的本是放翁,表現其情態,這里卻移用于“鞍”。

  移物于物,把形容甲事物的修飾語移用于乙事物。

  如:

  魯迅《紀念劉和珍君》中把描摹顏色的“濃黑”用來修飾“悲涼”,表現“悲涼”的沉重濃烈: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

  峻青《海濱仲夏夜》中“晚霞”原不會“燃燒”,這里卻把此詞移用來形容“晚霞”的形態和色彩。

  “西邊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

  李瑛《一月的哀思》中把描摹顏色的“蒼白”同來修飾“日子”,表現“日子”讓人傷慟:

  “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歷,會埋藏著這樣蒼白的日子。”

  移就修辭手法 3

  移就也稱“轉借”、“移狀”、“移用”,就是當甲乙兩事物連在一起時,把原來屬于甲事物的性狀詞語移用到乙事物上的一種修辭格。“移就”,指有意識的把描寫甲事物的詞語移用來描寫乙事物的修辭方法。

  移就修辭在小說中常常會出現,具有以少勝多、含蓄深遠的表現效果。什么叫遷就?在《辭海》中,有這樣一句話:“甲”和“乙”的關系,是指“甲”和“乙”的關系。移位是一種超越了常規的語言現象,它是對詞匯搭配的一種創新使用。借由字的轉移,可以將人的情緒和狀態與事物相關聯,不需額外的筆墨,以最簡潔的方式,清晰地表現人物的情感、思想和性格,或突出事物的形態、本質,并使語言具有神奇的效果,富有變化和趣味。詞句的.轉移,使人的情緒和狀態同事物的關系,不費筆墨,就能很好地表現人的感情、思想和性格,或突出事物的形狀和本質,使人的語言充滿了變化和趣味。移就的類型:移人與移物。看起來,就像是人類,又像是人類。移人,指的是將原本用來描述人的修飾詞,改為事物。

  大體可以分為三種:移人、移物、移物。使句子更簡潔、更生動、更能表達句子,給人以無限的詩意。“移就”指的是,將原來用于 A的東西的修飾語(形容詞)改為修飾語。這其實是指定語和中心語的變通搭配。如以下詞組中的點字詞(定語)均屬“移就”式:春節快樂,雙休日愉快,事業甜蜜,青春燦爛,晚年幸福,生活沸騰,槍口憤怒,仇恨子彈。

  “移覺”是指把人的感官從身體上移開;這就是所謂的“通感”。它的特征是:通過意象化的語言,將一種感官的感受與另一種感官的聯系,通過這種聯系,彼此映襯,從而達到啟發讀者聯想、體味余韻、加深詩歌的意境。移情往往是以比喻來實現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就有這樣一句話:“清風吹來,絲絲清香,宛若遠方高樓上飄渺的歌聲。”這是用明喻,將氣味轉化為聽覺。錢鐘書《圍城》里就有這樣一個例子:“唐小姐不笑的時候,她的笑容就像是音樂結束后在空氣里回蕩的聲音。”“聽你這么一說,我的心就跟喝了蜜一樣”,用明喻將聽覺轉化成味覺,這就是“移覺”的經典手法。

【移就修辭手法】相關文章:

什么是移就修辭手法04-17

巧移木塊05-17

修辭手法04-17

修辭手法03-15

修辭手法11-15

移艷艷花11-10

成語修辭手法03-31

匆匆的修辭手法03-23

對比的修辭手法04-1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尤物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 |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