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時間:2025-03-21 15:40:06 賽賽 成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語故事學習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通用14篇)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文的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詞,能聯系生活理解“自相矛盾”。

  2.能把故事讀正確、流利通順,能用自己的概括講述小故事。

  3.能讀懂《自相矛盾》,認識故事情節設計時的“突轉”技巧。

  4.產生閱讀成語故事的興趣。

  【課前閱讀五分鐘】:

  1.三字成語:緊箍咒、一溜煙、鐵公雞

  2. 四字成語:濫竽充數 自相矛盾 畫龍點睛 畫蛇添足

  3.五字成語:桃李滿天下 一物降一物 疾風知勁草

  4.六字成語:過五關斬六將 百思不得其解 迅雷不及掩耳

  5.七字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 賠了夫人又折兵

  6.八字成語: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7.九字成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識“成語”

  1.剛才我們讀的都是成語,你有什么發現嗎?

  2.成語是相對固定的詞組或句子,有的來源于①歷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話或其他傳說。④古典文學作品。

  我們再來讀幾個四字成語,圖文結合看看他們的來源(1)望梅止渴 (2)畫蛇添足(3)嫦娥奔月 (4)學而不厭

  3.翻開書,看看我們今天要學的三個成語,都是來源于……我們學過《一路花香》,知道寓言故事有個特點,一般會用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正因為有這些相同點,這三個故事被安排在了一課當中——《成語故事》。

  二、初讀故事,感知內容。

  1.認認真真讀故事,把故事讀得正確、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詞可以做個記號。讀完后,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故事,讀給你的同桌聽。同桌裁判一定要認真聽哦。

  2.讀后學習詞語。

  3.故事,故事,是以“事”為中心的,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你喜歡的那個故事嗎?

  4.看,我們把小小的寓言故事讀得更“小”了,還認識了不少字。那么下面的句子,你能讀正確嗎?

  有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只因太夸口,被人將了軍。

  可笑是南郭,鼓腮吹假音,蒙騙怕被抓,只好跑了人。

  畫家張僧繇,墻壁畫龍身,逼真少神韻,點睛龍入云。

  讀完你發現了這些句子不但含有本課生字,還……

  三、讀懂故事,把握情節。

  1.故事再短,也是需要情節的,故事適合于口頭講述,也許沒有細膩的心理描寫、沒有繁復的景色描寫,但它一定有流暢的情節。即使它是來自寓言的'成語故事,也有變化突轉的情節,靠著突轉變化的情節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先來看《自相矛盾》這個故事,用心默讀,用文中的關鍵詞,簡要說說情節的發展變化。

  【提示:這個故事是從( )開始講的,因為( )故事就有了曲折,最終( )。】

  2.組織交流,深入認識

  “夸口”是什么意思?楚國人的話語中哪些詞是過分擴大夸張了?

  指導朗讀。

  圍觀的人“問”了什么?師生對話,明白言外之意?修改楚國人的話語。

  四、講故事,明道理。

  1.講好這個故事關鍵在于把握情節。回想情節。

  2.如果把這個故事講給比你大的學長聽,你覺得跟誰講這個故事比較好。

  如果把這個故事講個低年級的學弟學妹聽,你覺得要注意些什么呢?

  五、總結課堂,布置作業。

  1.剛才我們一起讀出了故事情節的起點和突轉,讀出了故事的道理。你能自己讀讀《濫竽充數》《畫龍點睛》,找找故事情節,想想其中的道理嗎?

  2.寫話。【格式:某某同學,我講給你講講《自相矛盾》的故事,因為……所以我希望你明白:】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2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情感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伯牙和子期深厚的友誼,受到教育,珍惜自己身邊的友誼。

  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抓住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友誼的可貴,知音的難尋。

  難點:理解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所表現的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教法和學法:

  課堂是師生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群學生在一起彼此對話、暢想、交融、分享,盡情享受成長的快樂。《高山流水》一課,是個動人的傳說,語言優美,情感真摯,易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感受為輔。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閱讀課文的特點,努力創設一種和文本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思維,來推動課堂深入,讓學生從故事中品味出友誼的真諦。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因為在第一課時,我已經給學生們欣賞了《高山流水》這首古箏曲,我在還沒上課的時候,播放曲子等待鈴聲。上課開始就從樂曲入手引出俞伯牙。緊接著,我出示了文中的一些四字詞語,讓學生讀,并且帶入“伯牙在一個的夜晚,彈起了高山流水。當他彈到志在高山時,子期 道:“真妙啊!我看見了 的泰山!”當他奏起了志在流水時,子期 的說:“真妙,我看見了的江河!”伯牙激動的說,“:知音難遇,你就是我的知音啊!”他們兩人 。當伯牙得知子期已不在人間的噩耗,來到墳前,又彈起了高山流水, 子期已死,伯牙終生不再彈琴。”這一段話中,又一次運用了這些詞語,算是對上節課的復習。緊接著,我給學生們提出這個問題:“俞伯牙和鐘子期是怎樣成為知音的呢?”來引入今天的新課。

  二、品味賞析。

  1、回顧第一部分,知音難遇。這部分是上節課學習過了,就提一下就行了。

  2、偶遇知音。其中第三、四段交待了他們相遇的時間和地點,沒有學生思考的價值,我就讓他們齊讀這部分,了解就行了。到了重要的5、6、7自然段,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并提出閱讀要求:你從那些語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呢?用橫線把它畫出來。學生讀完,給他們一點交流的時間,然后匯報成果。我就把學生找到的:子期嘖嘖贊嘆道:“真妙啊,氣勢磅礴,就像挺拔雄偉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長地說:“真妙,我看見了煙波浩渺、寬廣無邊的江河流水!”這兩句話出示出來,引導朗讀。第一句話我是分三個層面來指導朗讀的。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讀。可能感情不是很強烈,第二層,我讓他們抓住“嘖嘖贊嘆”這個詞來指導朗讀。第三層,我是從“氣勢磅礴、高大雄偉”

  這兩個詞,配上我找的高山圖片來指導朗讀。(我找圖片的用意是,農村的孩子基本上沒有外出旅游,沒見過高山,如果學生有這方面的體會,那就更好了)。第二句話,我也是分三個層面來指導朗讀的。前兩層都一樣,第三層我是把《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片段截成mp3形式,讓學生聽著加深體會來朗讀。圖片和音樂都在課件中出示。接下來,我提出問題: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來發揮學生想象。學生匯報后,我又出示:現在你們都是鐘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你怎么贊嘆?真妙啊,我看見了 !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說—— 真妙啊,我看見了 ! 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鐘子期說—— 真妙啊,我看見了!

  當伯牙鼓琴志在雪花,鐘子期說—— 真妙啊,我看見了 ! 這個設計,即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有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接著,讓學生讀,體會伯牙激動的心情,這部分我是讓學生從動作詞語來體會。我還設計了這個問題:“伯牙為什么會如此激動?”引導學生從知音難遇來對比著體會。

  3、痛失知音。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的8-12自然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地方。給學生一點時間來交流自己的體會。指名說說體會,讀讀課文。當學生說到“如泣如訴”的時候,讓學生想象伯牙會說些什么?

  根據學生的體會,指導讀“的知音已不在人間了,我這琴還彈給誰聽呢?有誰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這句話。我還設計了這個問題:伯牙為什么會如此傷心呢?因為知音難覓,的知音也死了。這樣,就把難覓時的期盼,偶遇時的激動,失去時的痛苦聯系在一起了,加深了學生對故事中伯牙和子期深厚友誼的理解。

  三、創設情景,強化感悟

  讀13、14自然段,了解碎琴山,古琴臺得名的原因。但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上。這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去了碎琴山,你會想些什么?”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肯定有學生能聯系到自己的朋友,這就是我要達到的目的。讓學生從伯牙和子期的友誼體會的珍惜自己與朋友的深厚友誼。最后,我給學生播放了一首無印良品的《朋友》,詞寫的特別好,在從歌聲中體會深厚友誼的重要。這節課就在歌聲中結束。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2.出示自學要求:

  (1)正確地認讀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生自學課文。

  4.檢查自學效果。

  (1)生字詞正音。

  楚國戳穿演奏腮幫俸祿濫竽充數南郭先生

  (2)理解詞語的意思。

  夸口戳穿腮幫俸祿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

  (三)指導寫字。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

  2.憑借課文中的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3.會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精讀《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么事。

  2.討論:“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誰在說大話呢?他說的是什么大話呢?指名朗讀,學生評議。

  3.“張中結舌”什么意思呢?那人為什么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呢?你能說說“自相矛盾”意思嗎?

  4.聯系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什么。

  (三)精讀《濫竽充數》

  1.請同學們查查字典,看看“濫”“竽”“充”“數”這四個字的意思。

  2.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么也得么了和別人一樣的俸祿?

  3.理解句子:“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起吹竽給他聽。”

  出示三個句子:

  (1)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叫許多人一起吹給他聽。

  (2)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常常叫許多人一起吹給他聽。

  (3)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起吹給他聽。

  讀一讀,比較:這三個句子有什么不同,誰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4.朗讀句子:“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子,按著竽眼兒,裝出吹竽的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俸祿。”

  5.這句話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6.他后來怎么又裝不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起吹,而是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指名用“不要......而是......”造句。

  7.朗讀課文,說說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讀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讀《畫龍點睛》

  1.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1)張僧繇畫的龍為什么不“點睛”?

  (2)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

  (3)“點睛”的結果怎樣?

  2.逐題討論,指導朗讀。

  (1)點睛前的龍是什么樣的?所以人們覺得怎樣?

  (2)張僧繇為什么不給龍點睛?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

  (3)“點睛”的結果怎樣?

  (4)讀這則故事時節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5)啟發想象,領悟寓意。

  游客們看到畫上眼睛的真的騰空而去,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自由討論。

  (五)布置作業。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潛力目標: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德育目標: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資料,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識字,學寫“亡、補、叼”。

  3、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那什么是“寓言”呢?課件出示寓言解釋。

  2、同學們還記得自己學過哪些寓言呢?(點名回答)

  3、這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則寓言。(板書:9亡羊補牢)

  二、解題

  1、齊讀課題。

  2、看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呢?(點名回答)好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亡羊補牢》。檢查預習狀況

  3、出示學習目標:

  1、知識: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潛力: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德育: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資料,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4、聯系實際,舉例說說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

  5、接下來請同學們帶著下面的問題開始自學。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資料

  (1)出示自學提示1、:

  讀課文,思考:

  1、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

  2、第一次丟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呢?

  3、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劃出相關句子)

  4、說說你從這則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時間:5分鐘

  (2)學生開始自學。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6

  教材分析

  我們祖國的語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寶庫,是一座迷人的藝術宮殿。成語就是這精神寶庫里璀璨奪目的明珠,就是這藝術宮殿里五光十色的珍寶。成語,這語林中的奇葩,或源于歷史典故,或取自古代寓言,或見于文章典籍,或出于里巷市井。幾千年來,有的早就流行于世,活躍于人們的口頭筆下;有的雖然蒙上歷史的灰塵,但一經拂拭,依然會放射出異樣的光澤。在歷史的長河里,在現實生活中,不少成語經受了歲月的考驗,越發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本課出現了8個常見的成語,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經典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能講明這個成語的來歷。這些成語中的生字也就是這一課學生們所要學習和掌握的生字。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們了解更多的成語故事,激發學生研究成語的興趣,探索成語的好奇心,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講成語故事,了解更多的成語故事。

  3.開展研究成語的活動,進一步探索成語的奧秘。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1.成語詞典。

  2.圖片、生字卡片。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本課共有12個要求會認的字,8個要求會寫的字,識字、寫字的任務比較重,在教學中要盡量進行分散識字,抓住重點,各個擊破,以便使學生掌握。例如關于需要認識的生字,在讀課文時,要爭取讀準字音,采取認讀生字卡片等辦法,使學生掌握。關于要求會寫的字,要在認讀的基礎上,結合理解課文來記憶字形,學習字義。本課的生字中,“虎”“矛”兩個字的字形容易寫錯。“捕”“蟬”兩個字的字音需要強調。“捕”字容易讀成“p ”。

  2.閱讀教學

  本課出現的成語故事,很多都是學生們學過的、熟知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成語的特點,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來學習。如:表演、講故事、播放動畫片等。

  3.活動提示

  (1)課后“成語接龍”的游戲,旨在通過游戲的趣味性來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記憶成語。“掉以輕心”這個成語的后面沒有任何提示,因為以“心”字為開頭的成語有很多,所以,這道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如:心猿意馬——馬仰人翻——翻江倒海等等。因為有的學生對成語掌握的數量有限,所以此題也可以借助成語詞典來完成。

  (2)望梅止渴、聞雞起舞、高山流水等大量的成語都有來歷,都有故事,僅靠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是不能窮盡的。因此,可以結合課后“成語研究”和“成語故事會”展開語文綜合學習活動,通過詢問師長、閱讀書籍、上網查找資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成語和成語故事,辦一份手抄報或者展覽。但最關鍵的是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一步研究、探索,不斷學習、不斷積累。

  4.課時安排:建議1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1.因為受到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影響,有的學生會認為,成語都是四個字的,這是不正確的。所以,要讓學生知道,成語字數不確定。

  2.有些成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如“小題大做”“后來居上”等,有些成語必須知道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它的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要準確使用成語,必須正確理解把握成語的含義,不能望文生義。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7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成語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因而適合兒童閱讀。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課文。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會用“總是”、“不是……而是……”造句

  2、過程與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在理解寓意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清成語故事中精辟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2、強朗讀和復述訓練。

  3、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達成目標:激趣揭題,講解“成語”“則”的意思。)

  1、同學們,我們頭腦里已記下不少成語,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6

  成語故事三則

  3、什么樣的成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4、這里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二、初讀課文

  (達成目標:同預習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型,把句子讀正確。

  啟發學生質疑。)

  1、布置課內預習要求。

  過渡: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三則寓言故事了?請大家自己讀課文。

  (1)、輕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生字。

  (2)、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4)、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疑。

  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導生字、正音。

  chuō

  yú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戳

  竽

  腮

  俸

  祿

  壁

  韻

  (2)指導詞語,注意正確書寫。

  夸口

  俸祿

  自相矛盾

  畫龍點睛

  戳穿

  圍觀

  濫竽充數

  張口結舌

  (3)請你說說哪些字音容易讀錯,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翹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濫”、“祿”是邊音;“竽”是第二聲,不能讀成第三聲。

  4、質疑不理解的詞語,小組討論。

  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通過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三、指導預習及寫字。

  (達成目標:學習預習及正確書寫。)

  1、再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2、指導書寫習字冊。

  3、小組交流,預習下節課內容。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難點:

  成語故事三則-教案教學設計棒

  通過閱讀課文,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包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從一年級至五年級學到了許多成語,誰能說 說你所知道的成語。

  指名說

  揭題: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幾則成語故事。

  板書:成語故事三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

  (1)課文講了哪三則成語,你能大體說說它的故事嗎?

  (2)邊讀邊畫出文中的生字,力求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2、指名說

  三、檢查自學:

  1、查生字:默寫本課的生字,評議。

  2、理解:俸祿

  結合插圖理解:張口結舌

  ⒊說一說通過預習理解的新詞。

  四、學習《自相矛盾》

  1、師揭示題目,提問:“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呢?

  2、自由輕聲讀課文

  3、楚國人賣矛又賣盾他先后說了兩句話,指名說一說,及時板書: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9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畫謎,激發學生學寓言的興趣。

  2、引導學生通過發現,了解什么叫“寓言”,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2、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讀文,進行反饋。

  4、學習生字詞。

  (1)讀詞:矛、盾、銳利、堅固、拿、賣、啞口無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并指導書寫這個字。

  ②讓學生把“矛、盾”兩個字和“銳利、堅固”連起來說說,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鼓勵學生求異表達。

  ③用上“矛、盾、銳利、堅固、拿、賣”這些生字詞,圍繞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進行連詞成句的句子訓練。

  ④通過選擇,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請一個人讀故事,其他同學說說他是用什么語氣來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3、分角色讀故事,然后說說自己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讀課文,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看這個人。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分析,通過文本對話,揭示寓意。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10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2、朗讀課文,練習復述寓言故事。

  3、培養生字質疑能力和創新思維。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寓意。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寓言。

  板書:濫竽充數。

  2、字典理解“濫”“竽”的意思及注意讀音和寫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要求:讀正確,做到不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2、范讀課文。

  要求:認真聽,然后再練習讀一讀。

  3、默讀課文。

  思考: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4、學生質疑,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篩選確定:

  (1)南郭先生是怎樣混在樂隊里吹竽的?

  (2)后來他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點感悟,揭示寓意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1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四字故事,對成語學習產生興趣。

  2、理解故事內容,懂得“熟能生巧”的含義。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熟能生巧”的含義。

  難點:對成語學習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故事錄音,弓箭和靶子、葫蘆和銅錢的實物或圖片。

  活動過程:

  (一)做好鋪墊。

  1、出示實物或圖片,認識弓箭和靶子、銅錢和葫蘆。

  2、提問:認識它們嗎?它們分別叫什么?干什么用的?

  思考:怎樣才能不把油倒到銅錢眼外呢?怎樣才能把箭射準呢?

  (二)感知成語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最后一句不講),幼兒初步感知。

  2、提問:故事中有誰?他們都有什么本領?

  3、思考:你認為他們的本領怎樣?他們的本領又是怎樣得來的呢?

  (三)理解“熟能生巧”的.含義。

  1、完整播放故事課件,配以錄音。

  3、學說:老爺爺對年輕人說了什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3、講解“熟能生巧”的含義。

  4、思考:聽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聯系自身,進一步明白道理。

  1、說說:你有什么本領?怎樣練出來的?你還知道誰的本領。

  2、小結:本領不是一學就會的,只有多學、多練、多動腦才能練就。

  (五)了解成語。

  “熟能生巧”既是故事也是成語,所以叫它“成語故事”。平日里你們聽過的“狐假虎威”也是成語,用幾個字就能說明一個很重要的道理。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的生字詞。

  2、詳細講解前兩則成語故事。

  3、讓學生認真領悟兩則成語故事的寓意。

  二、教學重點:

  1、理順故事發展的思路,把握重點字詞句。

  2、讓學生體會兩則成語故事包含的寓意。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一抓一放。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不少成語了,誰來說幾個給大家聽聽?

  (生回答)

  師:同學們積累得還真不少,那有同學知道成語的來源嗎?

  (生思索回答)

  師引導學生:讓學生知道成語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民間口語,一是書本記載,本記載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師:今天啊,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八課《成語故事》。帶領學生讀課題。

  2、精讀《自相矛盾》。

  (1)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則故事《自相矛盾》。老師想問問同學們你們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聽過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嗎?

  生:聽過或沒有。

  師:有人聽過。那有人能說說你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嗎?

  (生回答)

  師: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學了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2)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把這則故事讀一讀,讀的時候注意畫出本課的生字詞。

  (生讀課文。)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本課的生字詞。

  “矛(茅) 盾 楚 銳 戳”

  請學生讀生字詞,讀準字音。請學生自己說一說在寫這些生字詞時有哪些注意點。最后讓學生組詞。

  (3)師:好。本課的生字詞我們就學到這里,我們來看這里“矛”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生思索)盾呢?(生思索)

  矛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在長桿的一頭有金屬槍頭。盾是古代的一種兵器,用來遮擋提防兵器。

  師:我們這里還有一個字“戳”,這是一個動詞,同學們你們能做做戳的動作嗎?

  生拿出筆紙。讓他們聽指令做動作。第一次“矛”戳不穿“盾”,第二次“矛”戳得穿“盾”。同時講解并板書

  戳不穿→→矛 不銳利

  戳得穿→→矛 很銳利

  盾很堅固 盾不堅固

  師:文中的楚國人是怎樣夸獎他的矛和盾的呢?請同學們找一找,用∽∽∽畫出。

  生找到后請生朗讀。

  師:你們注意到楚國人說此話時的提示語了嗎?

  突出“夸口”一詞,夸口是說大話的意思。讓生再讀一遍,注意讀出“夸口”的語氣。

  師:聽了楚國人的話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由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師:我們的同學都很聰明,看出了這個楚國人的`破綻。其實看穿他的不止我們同學,文中的路人他是怎么問的?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由生讀出路人的話。

  師:那路人問完之后,那個楚國人有什么反應?請一大組的同學來讀一讀。

  師: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個楚國人的神態?

  生:張口結舌。

  重點講“張口結舌”——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了。

  師:這里的“張口結舌”可以換成哪些詞語呢?

  生:瞠目結舌 啞口無言 目瞪口呆

  師:到這里,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些什么呢?

  生:說話,做事不要前后抵觸,否則吃虧的是自己;不要夸口,要老老實實,實事求是。

  師:現在你能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嗎?

  自相矛盾比喻一個人的言語或行為前后抵觸。

  在黑板上抄下寓意。

  師:最后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A同學當楚國人,B同學做路人,其他的同學讀旁白。

  3、引讀導悟《濫竽充數》

  (1)師:《自相矛盾》我們就學到這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則故事。板書課題(濫竽充數)讓學生齊讀。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把課文讀一讀,你們思考一下你們在讀的時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畫出本課生字詞,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讀課文。

  師:老師來檢查一下你們讀書的情況。

  竽 腮 俸祿 奏

  開火車讀,講生字詞讀及寫的時候的注意點,齊讀,組詞擴詞

  (2)師:我們已經學過了本課的生字詞。下面老師請一位同學來朗讀這篇課文,其余的同學注意思考小黑板上的幾個問題。

  先出示問題,讓學生讀問題。

  小黑板上的問題是:

  ①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②他為什么要充數?

  ③他為什么能充數?

  ④他充數的結果如何

  生讀課文,其余學生思考。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個問題的答案。

  ①這則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②他想得到俸祿,但又不會吹竽,所以他要充數。

  ③齊宣王在世時總是喜歡大家一起吹給他聽,給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機

  重點講“居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師:這里的居然能換個詞嗎?

  生:竟然。

  師:從居然你看出了什么?

  生:南郭先生蒙混騙人,不該得到俸祿。

  ④充數的結果是:當齊宣王在世時他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

  齊湣王在位時他只好逃走了。

  師:通過南郭先生命運的轉變,你有什么收獲呢?

  生1:人要有真才實學,否則只能混一時而不能混一世。

  生2:作為管理者要善于識別那些沒有真本領的人,他們往往冒充有真本領的人混飯吃。

  (3)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裝模作樣的語氣。

  師:你能說說你對濫竽充數的理解嗎?

  生:濫竽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或比喻把不好的東西放在好的東西里面充數。

  在黑板上寫出寓意。

  4、作業

  師:這節課我們就講到這里。今天的作業是:

  (1)仔細體會我們所學的兩則成語故事中包含的寓意

  (2)搜集與我們課文類似的成語故事

  (3)搜集成語包括除了四個字以外的三個字,七個字等字數不等的成語。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13

  【活動目標】

  1、學習成語故事“望梅止渴”的含義,理解故事內容,理解詞語“望”“止”“沉思”的含義。

  2、通過故事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3、初步體會成語的結構特點,對成語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梅子每人一顆。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44、磁帶/CD。

  【活動過程】

  一、品嘗梅子,通過提問,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師:你吃過梅子嗎?你感覺吃梅子的時候有什么感覺?(請幼兒品嘗梅子,說說自己的感覺。)

  師:你聽過有一個成語,叫做望梅止渴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如果有幼兒知道這個成語,可以鼓勵他說說自己對成語的理解。)

  二、教師講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出示掛圖,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講的是關于誰的.故事?

  師:究竟什么事望梅止渴呢?

  —教師再次進行講述故事,邊講述,邊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播放故事CD,請幼兒看著圖書,進一步理解故事。

  —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看著圖書,試著說一說望梅止渴的故事。

  三、通過討論,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師:你還知道哪些成語?它是什么意思?

  四、拓展經驗,進一步了解成語。

  1、鼓勵幼兒積極說出自己知道的成語以及含義。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成語的結構特點。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 14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2、通過多種形式鞏固所學過的成語,激發幼兒對中國豐富的語言文化的興趣。

  3、豐富幼兒的語言,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數字卡;圖書、成語字卡若干;

  2、表情類、動物類成語圖卡若干。

  3、油畫棒、白紙。

  活動過程:

  一、通過書的排序,鞏固一至十的成語。

  1、幼兒選擇一本圖書,提問:你選擇的是什么圖書?它的價錢是多少?

  2、請幼兒按從最便宜到最貴的價錢順序給書排序。

  3、引導幼兒復習一至十的成語。

  二、游戲《成語對對碰》,鞏固所學成語。

  每兩個幼兒為一組選擇兩張圖片,組成一個成語。游戲進行2~3次。

  三、聽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1、幼兒邊看大圖書,邊猜故事情節。

  2、告訴故事名稱,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通過探望與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兒遇事要靈活。

  4、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啟發幼兒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四、通過看圖片,鞏固所學成語,并對成語給以分類。

  1、動物類

  2、表情類

  3、其他

  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創造性的表現學過的成語。

  1、教師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2、個別幼兒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3、教師出示成語字卡,幼兒做動作。

  4、在音樂伴隨下,幼兒自由發揮表演成語。

【成語故事學習教案】相關文章:

關于學習的經典成語故事07-06

《成語故事》教案11-02

成語故事教案07-23

成語故事的教案04-27

《成語故事》教案01-27

成語故事課教案02-06

成語故事課教案07-22

亡羊補牢的成語故事教案08-02

古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精選20則)05-0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中文乱码在线播放亚洲 | 亚洲免费爽视频在线 | 午夜亚洲人人精品一区 |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 亚洲欧美va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