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大動的意思及故事
食指大動的意思及故事1
【成語】:
食指大動
【拼音】:
[shí zhǐ dà dòng]
【解釋】: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也指形容眼前有一些美食,正準備好好享用的情況。
【出處】:
《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
【舉例造句】:
桌上的美食讓人食指大動。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鄭國有兩位公子,一個叫公子宋,一個叫子家。一天早晨,他們一起上朝時,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動了一下,他便跟子家說:“看來今天又要有好吃的了,不知道今天可以嘗到什么美味?”
就在子家半信半疑時,聽見內侍向廚房說:“昨天楚國派人送來一只大鱉,鄭靈公下令煮來讓文武百官一同品嘗。”
兩人聽到這番話,不禁笑了起來。鄭靈公問他們什么事情如此開心,子家趕緊向鄭靈公說明公子宋食指挑動果然靈驗之事。
鄭靈公聽完后,也笑了笑說:“公子宋的食指靈不靈,還得通過我這一關呢!”
后來鱉羹分配到公子宋時剛好分完,鄭靈公就大笑說:“這回你的食指不靈了吧!”
沒想到公子宋竟然走到鄭靈公的座位前,把食指伸到鼎里,沾湯來嘗一下,并說:“誰說我的食指不靈,我不是嘗到美食了嗎?”(這就是“染指”的來歷)
鄭靈公看到公子宋在文武百官面前竟敢如此膽大妄為,藐視國君的權威,非常生氣。此時,鄭靈公已心生殺意。后來借著一些理由,鄭靈公想要派人把他給殺了,沒想到公子宋先發制人,殺了鄭靈公。公子宋一定沒有料到,他靈驗的食指雖然讓他品嘗到了美食,卻也讓自己最后背負了弒君的惡名。
為什么公子宋只是用手指“沾染”了一下鼎中的鱉湯,鄭靈公就差點把他殺掉呢?這是因為鼎在先秦是權力的象征,任何人不經君王的允許隨意沾取鼎中之物,就是對君王權力的覬覦,是對統治地位的挑戰。因此,人們用“染指”來比喻牟取非分的利益。這場變故后,鄭國大亂,公子宋最終也被殺,暴尸于朝。
食指大動的意思及故事2
【釋義】 有美味的`食物可吃,指頭便不覺動起來,比喻美食當前,很想大吃一頓。
【例句】 一放學回家,就聞到廚房里媽媽炒菜傳來的陣陣香味,令我不禁“食指大動”,真想趕快吃一口。
【結構】 主謂結構
【近義】 垂涎三尺
【反義】 無動于衷 不為所動
【故事】
春秋時候,鄭國有兩個貴族,一個叫公子宋,一個叫公子上家,他們兩人都在鄭靈公朝中擔任大夫。
有一天早晨,兩人一起上朝時,公子宋的食指突然跳動起,公子家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么。
公子宋說:“每次我的食指跳動,就是有好東西可以吃;每次出使晉國,嘗到石花魚的美味;到楚國又吃到天鵝肉。不知道今天有什么鮮味可嘗?”
兩人正要進門時,正好有個楚國來的人送給鄭靈公一只大鱉,靈公命人將它煮了請大夫們共嘗。
公子宋和公子家見了,不禁相視而笑。
靈公問道:“你們兩人今天為什么這么高興?”
公子家回答說:“今天我和公子宋入朝時,他的食指動了,據他說,每次他的食指動,就是有美味可嘗。結果主公果真下令宴請諸大臣嘗鱉味,這表示公子宋的食指很靈驗,所以不覺,笑了。”
靈公聽了笑說:“靈不靈,主權還在我手上呢!”
后來鱉羹由下席開始分派,分到公子宋時正好沒有了,靈公大笑說:“你的食指靈驗嗎?”公子宋走到靈公面前,伸手取了一塊鱉肉放入口中說:“誰說不靈呢?”
【食指大動的意思及故事】相關文章:
食指大動成語故事08-23
食指大動的成語故事02-03
讓人食指大動的中秋食品謎語大全09-23
漂母進飯的意思及故事03-30
殺妻求將的意思及故事03-31
懸駝就石的意思及故事03-31
暮雨朝云的意思及故事03-31
聚米為山的意思及故事03-31
聚米為山的意思及故事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