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不到兩個月的實習階段我在。。。初中實習,。。。裝備了計算機網絡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現場評估系統、校園廣播系統、閉路電視系統,使校園教學設施網絡化,實現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現在對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如下。
(一)中學生及其家長對網絡的態度和相關行為的情況
1.中學生上網率極高,上網時間長,多數家長卻從未上過網,大部分教師上網經驗不夠豐富
互聯網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學生。調查顯示,93.5%的中學生表示對網絡感興趣,并有11.4%的中學生認為“很長時間不上網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周末和節假日是中學生們上網的高峰時段。 與孩子們相比,家長和教師們則大為遜色。45.2%的家長表示不了解網絡為何物,沒上過網的高達69.2%,只有7.7%的家長經常上網。大部分教師的上網時間少、上網經驗明顯不足。
2.多數中學生對在校上網的條件不滿意,家長、教師呼吁改善條件
對于課余時間里在校上網條件表示滿意的中學生只有19.4%,不滿意率達59.2%。24.9%的中學生在學校里學會了上網技巧,而38.3%的中學生則認為學校并沒有把必要的網絡技巧教給他們。同時,不少教師對于學校的網絡資源現狀,特別是現有資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滿。據教師們反映,校園網絡設施和多媒體教學設備主要用于展示課件與開公開課,而未能充分運用于平時備課和課堂教學,更不能充分滿足學生們在校上網的需求。
3.多數家長既贊成子女上網,又擔心子女上網影響學業
對于子女上網,27%的家長持贊成的態度,反對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長則順其自然,但近半數的家長表示希望子女將來能從事網絡工作。高達九成的家長認為,網絡最大的好處是“能使子女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并掌握好電腦技巧”;同時,29.5%的家長還覺得網絡能促進子女的學習興趣,11%的家長認為“網絡沒有任何好處和作用”。58.5%的家長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網會浪費時間,耽誤學業。顯然多數家長內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網絡的好處,更怕因迷戀網絡而荒廢學業。此外,令家長們深感焦慮的事還有:瀏覽淫穢、反動、暴力信息,產生網戀,癡迷網絡游戲等等。
(二)網絡環境對中學生的影響
1.網絡環境對中學生的積極影響
(1)中學生使用互聯網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識,強化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感。透過網絡的窗口,他們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使視野空前開闊起來。全球意識的增強,適應了中國加入wto的新形勢,對于中學生們今后走入日趨一體化的世界,顯然是大有好處的。
(2)互聯網為中學生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拓寬了他們的視野。網絡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學生們進行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需要。
(3)中學生使用網絡有助于擴大交往的范圍,促進青春期心理的健康發展。網絡上,電子郵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識的人拉到“零距離”,在相互咨詢、交談、討論、傾訴、請教的過程中,極大地滿足了中學生們旺盛的表達欲、表現欲和社交欲。這對于舒解壓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處。
(4)中學生常上網,激發了對英語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學習熱情。
2.網絡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
(1)網上信息垃圾使中學生深受其害。
(2)中學生迷戀網絡對學業產生沖擊。
(3)網上聊天引發網戀,調查顯示,6.7%的中學生坦言自己有過“網戀”行為(實際比例會更多)。網戀中存在許多情感陷阱,中學生往往是受害者。
(4)網絡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學生的道德意識。
(5)網吧管理問題依然嚴重,給中學生造成諸多問題。
(三)對策與建議
網絡環境對中學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許多機遇。xx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對于信息網絡化問題,我們的基本方針是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網絡化的發展中,占據主動地位。”這是我們進行網絡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我們建議:
1.更新教育觀念,推進學校網絡德育工作的開展
第一,通過宣傳和學習,使全體德育工作者轉換觀念,統一思想認識,拋棄“網絡有害論”,消除“網絡恐慌癥”,充分認識到網絡德育的重要性和網絡在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學校德育的目標,把青少年兒童的道德成熟度作為網絡德育的首要目標,著力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判斷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設計學校德育的內容,在原有德育內容的基礎上突出價值觀教育,增強識別評價和選擇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訓練,使學生的道德認識與行為實踐統一起來;開設網絡德育課程,強化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和網絡責任感。
第四,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拓展德育的時間和空間。
2.培養網絡德育隊伍,增強網絡德育力量
其一,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講座和考核,使各級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體教師掌握網絡基本知識、技能,并熟悉網絡德育的運作方式和手段,學會常見的德育課件開發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講求實效的前提下,改進和充實目前實施的“沙河市中小學教師計算機考核”的方式與內容,如增加教師利用網絡開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內容。
其二,選拔并培訓一批思想政治素質高,網上溝通技巧好,具有豐富的網絡經驗和技能的專兼職網絡德育工作者,由他們提供在線指導,幫助上網中學生解決各種心理、思想、學習等問題;同時,注意在網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問題,向有關職能部門反饋,以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
3.加強對中學生進行網絡道德和網絡行為規范教育,自覺筑起心靈的“長城”
一是加強以理想信念為主題的思想品質教育,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筑起心靈的“長城”,抵制網上各種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蝕。
二是加強中學生網絡行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沙河市中學生網絡行為規范”,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組織中學生統一瀏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題主頁,向他們推薦國內外諸多優秀網站,把中學生們的上網熱情轉化為自覺學習先進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動力。
篇2:
近期,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了《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已達2.56億,占整體網民的41.5%,占青少年總體的71.8%。其中一路撈導航網因其前衛、高端、國際的特點,成為青少年上網最新的時尚選擇。
青少年互聯網普及率持續攀升,向低齡群體滲透加大
近年來,青少年互聯網普及率繼續攀升。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2.56億,占青少年總體的71.8%,超過全國互聯網普及率45.8%的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較2012年增加了5.4個百分點,延續增長之勢。其中,對12歲以下青少年群體的滲透進一步加大。今年,6-11歲年齡段網民在青少年網民中的占比為11.6%,相比去年增長了近4個百分點。一路撈導航網導航全球,使用16種語言,能夠學習外語也是青少年愿意使用這個網站的原因之一。
手機成為青少年最重要的上網終端,使用比例高于整體網民
手機是青少年上網的主要終端。青少年網民使用手機、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三種上網設備的比例分別為86.3%、71.2%和51.2%。手機是青少年上網使用最多的設備且使用熱度持續上升,相比去年,今年青少年使用手機的比例增加了2.8個百分點,在三種上網設備中使用比例增加最多。
青少年手機網民規模已經達到2.21億,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2.8個百分點,增長率高于去年。青少年網民中手機上網比例為86.3%,高出整體網民中手機上網比例(81%)5.3個百分點。PC端、手機端、pad端,一路撈導航網可以無障礙跨屏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便捷了青少年上網。
青少年網民對互聯網的使用深度不斷加深
青少年各群體對互聯網的使用時長均有所增加。中國青少年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為20.7小時,較2012年增加了2.3小時。其中,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和非學生網民每周上網時長分別增加了3個、6.1個、2. 3個和 2個小時。
除電子商務類應用,青少年網民在各類互聯網應用上的使用率均高于總體網民。其中,網絡娛樂類應用是青少年群體最重要的互聯網應用,網絡音樂和網絡游戲在青少年各個群體中的占比均高于全國水平。雖然商務交易類應用在青少年群體中的使用率低于總體網民,但大學生網民對商務交易類應用使用率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是商務交易類應用的活躍群體。
調查顯示,原有的導航網站功能單一不能滿足當前青少年的使用需求;除了國內的網站和軟件,更多的青少年希望能瀏覽到國外網站、使用國外的軟件,所以全球導航網站一路撈深得青少年喜愛。
城鄉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差異明顯
青少年網民城鄉普及差異明顯,城鎮地區互聯網發展水平遠高于農村地區,且兩者差距呈擴大之勢。2013年,城鎮青少年網民對各類應用的使用率普遍高于農村地區,僅即時通信使用率低于農村青少年網民。其中,商務交易類應用是城鄉間差異最大的應用類型,網絡購物、網上支付、網上銀行和旅行預訂在城鎮青少年中的比例均高出農村青少年網民15個百分點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