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2017年關于春節習俗的社會調查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2017年關于春節習俗的社會調查報告范文1】
一、調查項目:小區內的衛生情況
二、調查的時間:2017年1月15日~2月12日
三、調查的對象:各小區內的環衛人員
四、調查過程:
燃放放煙花是中華民族持續了兩千多年的習俗,是中國春節的特色之一。甚至有人認為春節少了煙花爆竹的轟鳴聲,就相當于西方的圣誕節少了圣誕老人一樣。每逢春節,人們提著大兜小兜的鞭炮,放得不亦樂乎。可是,同學們注意到了嗎?放炮在帶來喜慶的同時,卻嚴重地污染了環境:放炮時滾滾濃煙會給空氣帶來污染;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會產生嚴重的噪聲污染;放炮的紙屑還破壞環境衛生;引起的安全事故更是層出不窮。據相關報道,今年春節的初三至初十一個星期內,國內各個地區共發生了大大小小的火災六千多起。為了了解人們對“春節燃放煙花爆竹”的看法,我和媽媽一起對周圍幾個生活小區內的主要行車通道、人行道、草坪、垃圾箱進行了實地調查。我先從對我們小區燃放鞭炮的污染調查說起:
(一)、環境空氣污染
除夕晚上,我們在家里看春晚,春晚剛開幕,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音就傳來,一聽就知道是隔壁在放炮,我從窗口望去,只見白色的滾滾濃煙隨風飄蕩,通過半開的窗戶,一種刺鼻的煙味撲面而來,嗆得我趕快關上了窗戶。燃放鞭炮的氣味怎么會這么難聞呢?我上網查了下鞭炮的成分,原來鞭炮的主要成分是火藥,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它的成分主要是硝酸鉀、硫磺和木炭,難怪鞭炮燃燒時會產生刺鼻的味道。煙花爆竹燃燒時會發生化學反應,釋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并產生大量的煙塵。這些有害氣體會刺激呼吸道粘膜,傷害肺,引起支氣管炎、氣管炎、肺炎等疾病,還能與人體內血紅蛋白結合,造成人體缺氧,發生中毒癥狀。煙花爆竹還會大大增加空氣中細粒子的濃度,據專家介紹,空氣質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燃放煙花爆竹。除夕夜至大年初一,多個城市大面積、階段性燃放煙花爆竹使空氣中的污染物迅速大幅增加,直接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特別是在除夕那天19時至22時、正月初一零時至2時,很多城市的監測結果都顯示此時的空氣質量最差,而此時段正是鞭炮燃放最集中的時候。
(二)、噪聲污染
放炮產生的巨大噪聲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在晚上放炮很容易影響他人休息,好幾次我晚上剛睡著,就被震耳的炮聲吵醒了。馬路上甚至半夜也有人燃放鞭炮,太沒有社會公德了,對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炮聲的驚嚇很可能導致十分嚴重的后果。我聽到小區內的老爺爺老奶奶抱怨說,炮聲吵得他們頭暈腦脹太刺耳了。
(三)、安全隱患
放鞭炮還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可能會引起火災。冬天到了,小區院子里的小草都枯萎了,有不少人在枯萎的草坪上放炮,這樣很容易引起火災,而且,在自家陽臺,樓道里放炮也很容易發生火災,不光是自家著火,整個樓棟都有可能著火。據電視新聞報道:北京市春節期間因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火情150起,受傷35人。鞭炮還很容易炸傷人,在地攤買的便宜炮,雖然包裝精致,但很多都是“三無產品”,燃放時很容易炸傷自己。
(四)、紅色垃圾
草坪上的垃圾不僅數量增多,種類也異常多樣。各小區內房屋前后大多種著綠茵茵的小草、冬青樹、女貞子樹等,這種植物多是常綠,直至嚴冬,仍青蔥如春,給人一種輕松淡雅感覺?墒乾F在我早上一出門,呈現在眼前的不是綠色的草地了,整個草坪遍地狼藉,滿是紅色的碎紙片,旁邊的小路上也隨處都是各種花炮的炮殼,水泥地上則是被火藥炸出的各種黑色圖案。我專門詢問了我們小區的清潔工阿姨,她說我們小區大年三十和初一晚上鞭炮遺留的紅紙屑竟然裝滿了五個垃圾桶,我們小區的垃圾桶每個大約能裝一百斤左右,早上6:30起床,一直到晚上7點才回家,她們就在那幾條馬路上走來走去,不知道要掃幾回?“哎!真是命苦,這幾天要累死了。”一個工人竟然發出這樣的感嘆。我真為她們感到難過。人們曾把塑料袋垃圾污染環境的現象稱為“白色污染”,那么我想,燃放煙花爆竹對環境的污染能不能稱為“紅色污染”呢?我只是對我們一個小區燃放鞭炮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就發現了這么嚴重的污染問題,而我們國家有 600多個城市,2000多個縣,春節期間,全國的煙花爆竹垃圾估計要以億萬噸計算了吧。我們在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同時,是不是也該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呢?
(五)、環保建議
燃放煙花爆竹有這么多危害,我想我們該到改變傳統習慣的時候了。 放炮雖然喜慶熱鬧,可實在太不低碳環保了,還容易引起火災,這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為了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多么希望大家能不再燃放煙花爆竹,而是以更低碳更環保更文明的方式,來歡度春節!我身為少先隊員怎能眼睜睜地看著草坪逐漸被紅色垃圾淹沒呢?我應該拿出實際行動:少放煙花爆竹,從我做起!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深入了解了環保知識,增長了社會見識,鍛煉了社會實踐的能力。
五、調查結果
因為春節,環境衛生差,所以我們應該去愛惜環境。只要大家以身作則,都來爭做環保小公民,就一定能使我們小區重新找回清潔,找回美麗。
【2017年關于春節習俗的社會調查報告范文2】
一、前言:了解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稱陰歷年,俗稱“過年”。
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別稱是過年。在過去的傳說里,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要用鞭炮轟,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二、內容: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
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臘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
小年也叫祭灶節。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在古代每逢這天,各家各戶都推磨做豆腐,而在現代,由于物品豐盛,人們早已不做這項習俗了。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當然是殺自家養的豬;割肉,是指沒養豬的人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
是說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采購。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等。總之,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街上也十分紅火熱鬧。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題寫桃符”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和窗花。貼春聯的習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钡搅宋宕鷷r,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也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后世春聯之濫觴。后來,造紙術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習俗。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于祖先的祭拜,在我國由來已久。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歷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餃子形似“元寶”,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大年初一,開門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紅炮竹,即保證爆炸以后,紅的紙屑能夠遍地鋪滿,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象征新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時滿院瑞氣,喜氣洋洋,這就是“開門爆竹”一說。而且滿院的爆竹碎紅是不能掃的。如果非要掃,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為“聚財掃”,據說這樣才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年初二,媳婦回娘家
農歷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時習俗,女子無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須前往男家迎接,邀請姊妹們回娘家聚會,一頓家宴之后,再回家探親。但這一道手續在現代已簡化成了電話邀請。
●年初三,呆一天
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
●年初四,接神遲
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左右。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并焚香、燒紙、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趕窮無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有觀燈等習俗,故又稱燈節。
三、結尾:春節的意義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日子,也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在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人們祭奠祖先,除舊布新,祈求豐年,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