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吉祥寺的導游解說詞
吉祥寺,原名古佛庵,創于唐代,思曇和尚重建,離塵和尚繼修。明弘治年間,比丘尼凈玉易庵為鐵瓦殿。明末三昧和沿開始傳戒。清雍正三年(1725),欽命督理五臺山札薩克大喇嘛羅藏陳盆鼎新寺宇,更名法祥寺,俗稱清涼橋叢林。1953年,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山西省佛教協會會長能海法師于此弘律傳戒,又謂吉祥律院。
吉祥寺位于中臺南臺麓溪上,在繁峙縣巖頭鄉富家莊吉祥溝。寺宇坐北向南,占地2600平方米。北有羅漢屏,南有說法臺,東西兩峰飛翼夾鋪,上出瀑布流泉,奇花錦繡,碧草芬芳,游人至此,莫不禮謁。
寺內原有山門、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寶殿和東西配殿、堂殿、禪房、僧舍、經房、方丈院等建筑。現在的主要建筑是大雄寶殿5間,內供橫三世佛,兩山間為十八羅漢,像設莊嚴,金碧輝煌。文殊殿5間,內供普賢、文殊、和觀音三大士,法像造型優美,神態莊重慈祥。燈籠文殊殿3間,內供脫紗燈籠文殊騎虎尊像。燈籠文殊身著袈裟,面帶笑容,銀須飄灑,衣紡流暢,手提紅燈籠,坐在虎背上,姿勢優美,神態自然,活似一位現實生活中的長者。若要站在佛像面前,倍感和藹親切;若要左右移動,便會覺得他那睿智的眼睛在隨你轉動,栩栩如生,瑞相天成,怪不得許多游人跋山涉水也要到此禮拜燈籠文殊。在殿院兩側為方丈院、禪院、經房、僧舍,計50余間。經房內有《大下藏》、《磧砂藏》、《頻伽藏》、《龍藏》和《續藏》,專供僧人借閱研究。在文殊殿前還有一座造型優美的覆缽式白塔及清代石碑2通。此外,在該寺各殿中,都有幾尊帶有密宗特點的造像,是該寺為密宗道場的表象。
【五臺山吉祥寺的導游解說詞】相關文章:
西湖的導游解說詞02-14
青州云門山導游解說詞02-14
云南元陽梯田導游解說詞11-12
校園小導游解說詞(精選25篇)05-17
山東濟南千佛山導游解說詞-山東導游詞12-31
福建廈門南普陀寺導游解說詞12-27
五龍潭風景區導游解說詞12-27
《徐霞客游記》游五臺山日記07-18
班級解說詞01-22
關于鳥的天堂解說詞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