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四川農信石渠信用社先進事跡

時間:2021-08-15 14:50:15 文秘知識 我要投稿

四川農信石渠信用社先進事跡

  石渠,生命的禁區;石渠農信,雪域高原最美麗的格桑花。下面是四川農信石渠信用社先進事跡,希望對你有幫助。

  四川農信石渠信用社先進事跡【篇一】

  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川、青、藏三省結合之處,平均海拔4526米,含氧量僅為內地的46%,寒冷之極,包蟲病肆虐......這里就是“生命禁區”—石渠。

  這里活躍著一支由21名員工組成,平均年齡不到28歲的農信團隊。他們強忍離鄉之苦、分別之痛,屹立于冰雪,堅守于高原,忠實踐行著農信人服務藏區牧民、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誓言,他們是扎溪卡之子,最美格桑花。

  在石渠,小小團隊的成員來自四面八方,來自不同民族。他們不是一家人,卻朝夕在一起;他們不是親兄弟,卻情同如手足。有人忙得無法脫身,他們趕緊送餐換崗;只要單位有召喚,他們再遠再累也往回趕。為了這個家,他們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聚,他們擰成一股繩,圓夢在石渠。

  他們承受著惡劣環境的鞭笞,吞下病痛難忍的淚水,卻把真情留給了需要他們的牧民兄弟。牧民定居點建設,他們甘冒可能損失的風險,硬是把成千上萬的牧民送進了新居;雪災來臨,他們迎難而上,一戶戶上門核實災情,以最快速度送貸款上門穩定民心。支持藏區發展,他們一邊學習一邊研究,既全力貸款支持,又幫助拓展思路,授人予漁。

  面對“蟲癌”之稱的“包蟲病”,他們入藏寨、進藏家,去學校、助弱小,他們帶去洗護品、送去慰問金,耐心講解衛生知識,細心引導生活習慣。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名志愿者,不論烈日驕陽還是寒風瀟瀟,他們總是第一時間把黨和國家的惠民陽光帶進藏家,把社會與農信人的關心關愛送往藏鄉,他們以忘我地勤勞、百倍地努力、堅韌地執著和無私地擔當,扛起四川農信服務百姓的一片藍天。

  四川農信石渠信用社先進事跡【篇二】

  如果要問,這個世界上什么花最美?驢友會告訴你,石渠是花的海洋,那里仲夏盛開的爛漫山花最美。可是,石渠人會告訴你,扎溪卡草原上的信合之花最美!美得令人怦然心動,美得讓人潸然淚下。

  石渠農信團隊,就是石渠人心中常年盛開的信合之花,也是四川農信人心目中最美的信合之花。

  近日,石渠信用社先進事跡全省巡回宣講報告會在四川雅安、自貢展開。宣講會用質樸的語言、生動的實例,講述了石渠農信凝聚團隊智慧、發揮團隊力量、創造團隊佳績的`點滴故事,推介了石渠農信服務地方經濟、奉獻藏區民眾的敬業精神。現場聽眾無不為石渠高原惡劣的生存環境感到震撼,為石渠農信員工的堅強、敬業與大愛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

  話說石渠那種艱險的生存環境讓人震撼,并不是空穴來風。石渠縣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川、青、藏三省區結合部和甘孜州最北部,是四川省最偏遠的一個縣,也是四川省海拔最高的縣城(4256米),縣域平均海拔4500米;石渠幅員面積2.5萬平方公里,最低氣溫-46℃,年平均氣溫-1.6℃;石渠包蟲病肆虐,其發病率長期高居世界之首,死亡率高達92%,素有“死亡之地”、“生命禁區”之稱;石渠之夏只有三個月,其余九個月都是高寒的冬季,人均壽命不到57歲。這樣寒冷之極、缺氧之極、災害之重的生存環境,怎不讓人感到震撼,以至于望而卻步?

  也許,只有體驗過因缺氧引發頭痛和胸悶而備受折磨的人,經歷過高寒缺氧的生理畏懼的人,感受過疾病傳播的心理恐懼的人,才真正懂得這是怎樣的一種生存環境。

  就是在這個條件艱苦的地方,石渠信用社這支平均年齡不到28歲、21人組成的農信團隊,行走在沙塵風暴的掠虜之中,屹立在蟲癌疾病的肆虐之前,堅守在冰天雪地的高原之上,堅定而執著地踐行普惠金融的理念,為石渠全轄9萬牧民提供金融服務與支持。

  令人嘆息的是,這支農信團隊因長期扎根在這里,每一個農信人都患有高原病。但是,對于石渠農信人來說,縱然條件艱苦、艱難、艱險,他們卻始終堅守在這里,因為他們在多年的工作生活中,鑄就了一種精神。

  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呢?

  這是一種“辛勤付出、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大家知道,“以社為家、敬業愛崗、無私奉獻”是農信社的優良傳統。如果說條件好的地方,能夠傳承這些優良傳統,是難能可貴的;那么,在石渠這個條件極差的地方,能夠繼承和發揚農信社的優良傳統,就真的是極其珍貴了!

  有了這種精神,他們在十年的時間里創造了員工零流失的奇跡;有了這種精神,他們情同手足,團結奮進,同甘共苦,相依相伴;有了這種精神,他們心系弱小,進藏寨、入學校,送慰問金、贈洗護品;有了這種精神,他們情牽藏民,傾力扶貧、精準扶貧,送貸上門、服務到家;有了這種精神,他們作為全縣唯一一家提供基礎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獨自肩負起服務藏區群眾、支持經濟發展的社會責任。

  歲月如歌,生命如歌!走進石渠農信團隊,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首歌,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石渠農信人在這些年里,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文曉琴,雪域高原上最美麗的支農之花。二十多年前,她從雅安來到石渠縣蝦扎鄉,成為該縣最偏遠信用社的一員。在蝦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她是在簡陋的泥巴房里營業,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學習,住漏雨的矮破平房,睡借來的舊鋼絲床,把背篼倒放在地當桌子吃飯,常年吃不到果蔬。需要用水的時候,只能化冰取水;而不需要用水的時候,雨水從屋頂的瓦縫里飄落下來,淋濕她的棉被,淋濕她的臉,也淋濕了她那顆倍感凄涼的心。孤獨的時候,仰望夜空里的星星,星星不眨眼;想家的時候,遙望夕陽下的遠山,遠山不說話。往事可堪回首?在歷盡滄桑的青春里,在飽嘗艱辛的歲月里,她懂得了責任和擔當;在婚姻裂變的辛酸之中,在家父癌變的苦痛之時,她學會了堅韌和堅強。苦難、艱難、磨難,怎一個“難”字了得?!在石渠淳樸民風的感召下,在石渠信用社黨支部的幫助下,她樹立了嶄新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二十年,她忠于職守、無私奉獻,她苦學藏語、忘我工作,她為民著想、為民服務,辦實事,辦好事,被當地老百姓譽為“絨波拉姆”(善良度母)。2011年底,她被評為“四川省農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十大感動人物”。頒獎會上,主持人聲情并茂地念著頒獎詞:“她對工作的熱愛,對蝦扎人的那份關懷,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責任行為,而是發自肺腑的自覺行為。是怎樣一種力量支撐她,將一份平凡的職業演繹得精彩紛呈?是怎樣一種力量練就她,將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化作超凡的博愛與隱忍?我想,是一種為農服務的責任意識,是一種與農相依的魚水深情,是一種大愛無疆的精神境界。”

  其美多吉,雪域高原上最靚麗的扶貧之花。2016年7月的一天,貧困牧民達瓦卓瑪家14歲的女兒尼真突然腹痛,持續3天無錢就醫,達瓦卓瑪萬分焦急,既心疼又無奈。石渠信用社黨支部書記、主任其美多吉得知此事后,趕緊來到達瓦卓瑪家了解孩子的病情,把5000元貸款送到達瓦卓瑪手中,并幫助尼真馬上入院治療。當天,其美多吉還以信用社黨支部的名義,向職工發出捐款倡議,并將1250元捐款交到尼真手中,鼓勵她把身體養好后,努力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知道,石渠是四川農信金融助推脫貧攻堅戰場的一個縮影,這樣扶貧解困的例子舉不勝舉。我們試問,以效益為中心的哪一家商業銀行還會把治病貸款送到貧困群眾當中去?!

  與農共舞,那一樁樁、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石渠農信深入調查研究,行程累計上萬公里,廣泛了解牧區及群眾的真實需求,創新推出“蟲草惠農貸款”等10余種符合地方特色的貸款產品,有力地支持了牧區經濟的發展。最典型的受益者,如:瓦須鄉牧民扎西,他靠著8萬元的蟲草貸款做起了蟲草生意,還養了20余頭牛,年收入近10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歸還貸款那天,他拉著信用社員工的手激動地說:“要是沒有信用社支持,我哪里能夠脫貧致富。”

  2016年6月末,石渠信用社各項存款余額9.6億元,5年時間各項存款增長了8.2億元,增幅585.7%;各項貸款增長2.7億元,增幅385.7%。近年來,石渠信用社先后獲得甘孜州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四川省農村信用社人均創利十強、經營目標考核特等獎、信息科技工作先進單位一等獎、2016四川“最美農信人”稱號等榮譽。

  我們說,衡量一個真正成功的企業,并不是它賺了多少錢,而是它履行了多少社會責任、幫助了多少困難群眾,石渠信用社正是這樣一個負責任、敢擔當、為農服務的金融企業。

  正如藏人朝拜巴格瑪尼石經墻一樣,三百年綿延1.7公里,讓世界為之震撼。我們農信人,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團隊精神,一種敬業精神,一種奉獻精神。當然,最寶貴的是,擁有一種價值取向,擁有一種服務三農、承擔社會責任、肩負歷史使命的氣概!


【四川農信石渠信用社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石渠農信團隊先進事跡材料07-17

石渠信用社先進事跡材料07-17

石渠閣奏議09-15

辭賦《石渠記》原文及譯文03-04

《石渠記》文言文翻譯03-08

石渠記文言文字詞翻譯03-31

語文《石渠記》閱讀答案誰知道?08-15

信用社服務明星先進事跡材料素材05-19

農氏-姓農的名人-農姓起名字-農姓的起源與家譜07-2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2020香蕉在线观看 | 三a四a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高清Av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不卡海量 | 日韩网站免费大片在线看 | 亚洲国产无线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