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走了,但他拼搏實干的精神永存。我們要以他為榜樣,讓太行山區更綠,讓農民的致富路更寬。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習李保國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學習李保國心得體會1】
4月10日凌晨,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享年58歲。
趙克志在批示中說,李保國同志是時代楷模,對黨忠誠,心系人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30多年扎根太行山,研究推廣農業科技事業,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的去世,是黨和人民事業的損失。要在全省做好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的總結和宣傳工作,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大力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的活動。
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實際行動來演繹不平凡的一生,值得我們深入學習。30年,可以讓荒山變成良田;30年,可以讓貧窮變得富裕;30年,可以讓一個人變作一面旗幟。李保國,用他的30年,將這一一印證。成就了一段禿山披綠,荒崗生金的傳奇。
李保國30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艱苦的農村,帶領學生們在這里與村們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實現綠水青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的荒山變成了花果山,帶領全村人民實現了集體致富。
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有這樣扎根大山的前輩,是我們的驕傲。人生路上,我們需要這樣的指路明燈,指引我們譜寫完美的人生篇章。對于工作不久的我們,他是我們在工作中學習的楷模,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系群眾的政治品質。我也是一名中共黨員,工作中要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干事沖在最前頭,不怕苦不怕累,爭當工作中的優秀中共黨員。學習他技術扶貧,精準脫貧的務實作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系統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份子,雖然我們不能像李保國教授用他的專業技能常年的扎根在第一線,但是我們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助力脫貧,出色的完成本職工作。學習他艱苦奮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這是一個大寫的人。傳播中華傳統美德,淡薄物質財富,追求永遠的精神財富,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就要做這樣大寫的人。
【學習李保國心得體會2】
今天看到了李保國教授病逝的消息,我的心情十分沉痛。我的同事當中有河北農大畢業的,他說李教授不像教授更像是一位“老農民”。對于一位每年在山里“務農”超過200天的教授來說,沒有比這更能“褒獎”他了。李教授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說過“把我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我,我就成功了”。李教授30年來扎根太行,研究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幫助太行人民脫貧致富取得了突出成績。他先后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多個全國知名品牌,實現山區農民增收28.5億元,走出了一條科技脫貧的新路子。
現在的大學教授很少有像李保國教授這樣,既能塌下心實實在在的研究科研成果,又能身體力行到農民中間推廣研究成果。李教授的行為用句流行語來說就是“接地氣”。現在的大學教授見諸報端的要么是學術造假身敗名裂,要么就是夸夸其談嘩眾取寵。弄的廣大網民直接把教授稱為“叫獸”。他們根本配不上教授這個讓人尊敬的稱號。李保國教授才是真真正正的為大學教授們“正名”了。
現在黨中央正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李保國教授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是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好榜樣。河北省委已經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向李保國同志學習。相信會有更多的黨員干部像李保國教授那樣,在推動河北發展、造福人民群眾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有的人活著,他已近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以前讀臧克家先生的這句詩并沒有多深的感觸。李保國教授病逝后我突然覺得人的精神是真的可以長存的。相信李教授的精神一定會激勵廣大燕趙兒女,不懼艱險、攻堅克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
2.學習李保國教授事跡心得體會
3.李保國事跡心得體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