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責任演講稿3篇
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接觸并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那么一般演講稿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責任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分享。
責任演講稿 篇1
師德演講稿:用責任與愛心鑄就師魂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用責任與愛心鑄就師魂》。
“責任”就是份內應該做的事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這是教師之本,具體到我們教師個人就是盡責做好制定計劃、備課、上課、改作業、輔導、教育學生等等這些一系列繁瑣的事情。教師的責任重于泰山,因為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每個家庭的希望 ,更是祖國的未來。教好書,育好人,是我們的本職工作。
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堅持做好所有繁瑣的事,比如備課,課前我會認真閱讀教學參考書,上網查閱相關內容,翻閱學生資料,請教辦公室同事,與同軌老師一起討論、研究……對每課的重點、難點做到心中了然,胸有成竹地走上講臺。
輔導學生時,課上,我多關注學習困難的孩子,督促和輔導他們完成作業。課余時間,對這些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輔導。說實在的,一些學生著實讓人頭疼,費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有用,有時候真想放棄這些后進生。但無論是為人師的我、還是為人母的我,都會深切地感受到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全部,所以即使再苦,再累,也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更何況教育好他們本來就是我的責任。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辛苦的付出終會得到回報。我不僅多次被評為鎮內的“先進工作者”“金牌教師”,也正是盡了這一份責任所帶來的好運,在今年的縣抽測中,我們取得了超越實小的好成績,我也因此獲得了縣表彰。所有榮譽的取得都源于內心的責任,源于我對這份工作的熱愛。
教育工作中“責任”雖是根本,但“愛心”是教師之魂,責任為先,愛心為輔,二者互相促進,互為表里,缺一不可。因而在教學之余,我把更多的關愛奉獻給學生。從與他們見面時一個真誠地微笑、一次關愛地撫摸開始,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帶給學生信心和力量,喚起他們對理想的追求。上學期期末復習階段我生病在家,不時地有學生給我打電話,發信息告訴我他們的學習狀況,要我在家安心養病,的確,他們在全鎮名列前茅的期末成績真的讓我可以安心。就在昨天,在我們家,我還接待了一個曾經的學生,她開學上大三,打暑假工掙了錢就來看我,我們痛快地聊了一個下午,臨走時她說好像還沒夠。想到這些溫馨和諧的畫面,我心里就暖融融的,這不就是我,作為一名教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嗎?
因為心中有了責任,所以我們默默耕耘。因為心中有了愛,所以我們無怨無悔。讓我們用責任,用愛心共同鑄就這偉大的師魂吧!
謝謝大家!
責任演講稿 篇2
在準備演講的時候,我想“責任”這個話題大家可能不太喜歡,就去做了一個小調查。我先找來了A同學,問她:“如果成人禮上有一個主題演講,給大家深入淺出地說一說責任是什么,你愿意聽嗎?”她一臉不高興,說:“這什么垃圾創意,我盼了這么久的成人禮你就讓我聽這個,還講責任,主講人純屬腦子有泡啊!”在我告訴她那個腦子有泡的主講人就是我之后,她猶豫了幾秒,眨著大眼睛,一臉無辜地問我:“如果我忍不住睡著了,你不會怪我的對吧?”旁邊的B同學看不下去了:“你這人怎么這樣?都不尊重人家的勞動成果。我聽不下去頂多也就玩手機。”C同學呢,比較好心,給我提了個建議:“你可以做個彈幕在大屏幕上直播吐槽啊,我發誓,這么一弄,你的每句話大家絕對都認真聽。”我腦補了一下彈幕的盛況,簡直美得不忍直視。
那時候我內心是崩潰的呀,我甚至依稀看到了開講三分鐘臺下已然睡到一片的畫面。但我心里更多的是納悶,為什么一提“責任”,大家就苦大仇深得跟周六加課一樣?責任這兩個字有那么可怕嗎?
當時我就在想,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承擔責任不僅不可怕,還可以是一件輕松又快樂的事呢?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在辯論隊的經歷。我記得剛進隊的時候,一提起要打比賽我就興奮得跟打了雞血一樣,寫稿子比誰都快,打模擬比賽總是到得最早的那個。這些事可能在旁人看來只是一個隊員分內的責任,對我而言卻是一種享受,從來也沒覺得痛苦。
我以為我能憑著這種熱愛,一直以享受的姿態去承擔我的責任。直到有一次,我參加了一場比賽,雖然是普通的小組賽,我們仍然準備得像往常一樣充分。誰也沒料到的是,我們輸了,建隊三年多以來的第一場敗績。作為新晉隊長,我感覺有很多雙眼睛注視著我,期待著我帶領它重新走上巔峰。那段時間我經常會在深夜里對著電腦,但什么也寫不出來,只有那種身心俱疲、心力交瘁的感覺。
我第一次覺得“辯論隊”這三個字像是一條扁擔,重重地壓在我肩膀上。每次我看著身邊的同學平時能按時去吃飯、周末有時間出去玩,我都會問自己:“王婉婷,你撂挑子不干了能怎樣?地球離了你就不轉了嗎?你本可以過得輕輕松松,每天閑到發慌,何必自找罪受?”但我后來還是一點點地撐了過來,承擔起了我肩上的責任。也沒有多崇高的想法,只是看著我那些也一直在努力的隊員,讓我一走了之,把鍋丟給他們去背,真的做不到。
我又想起了很多的經歷,承辦文化日、策劃開學典禮和狂歡節、參加模擬聯合國……一開始義無反顧的擔當總是因為熱愛。等熱情褪去了,把它們做成、做好的過程,哪一次不是辛苦的、艱難的?要承擔一份責任,沒有輕松愉快這一說。有哪個父母是每天喝喝小酒看看電視就把我們養活了?有哪位老師是每天喝喝茶聊聊天就把我們教會了?承擔責任在我們人生的這張考卷上不算壓軸題,也夠得上那道解析幾何,有人竟然指望著方程都不聯立就能出結果?也真是你數學老師的好學生。
有人要問了,我干嘛非得自找麻煩?我從一開始就不進辯論隊,不要逞能去當什么隊長,哪還有這么多事?沒錯,未成年的時候,這種做法是完全可以的。我們的生活有父母支持,很多人給予我們愛,為我們付出,承擔責任沒必要成為我們的生活必需品。但在我們走進18歲以后,沒有人再有義務來無條件地為我們付出、容忍我們了。你要是工作有點不順心就撂挑子不干,老板才不會天天跑來跟你講“要有責任感呀”,直接丟出公司。成人意味著我們有了獨立的社會角色,每個角色都有他應盡的義務,做好分內的事就是責任最基本的含義。
但我今天更想說,我們也應該多去奉獻自己,承擔一些我們本無義務去承擔的責任。有句話叫“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我原來對這句話簡直深惡痛絕,利己是動物的天性啊,怎么能反其道而行之?現在呢,我還是很討厭這句話,但我理解了其中可取的部分,那就是利他精神。什么叫利他精神?我們來看一些身邊的例子。
這是直升的同學們初二畢業前去密云的照片。過河的時候很多男生背起女生,還有很多男生把鍋碗瓢盆都背到了身上,這樣有擔當的人,以后怎么會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呢?
這本雜志大家應該不陌生,每一期都是做足了心思,我們應該感謝它背后的團隊,感謝這些同學為了留住我們的故事付出這么多心血。
每年開學前,都會有很多同學來義務打掃衛生、分發新書和材料。有些同學甚至沒做完的暑假作業都不管了,來到學校為大家志愿服務,比如我就是其中高風亮節的一員。
還有風里來雨里去的國旗方隊同學們,積極行使參政議政權利的學生理事會的同學們。
這是我挑出來的最溫暖的一張照片,沒有之一。就是在去年這時候,我們年級的同學策劃了圣誕歌會,給很多十一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這就是圣誕歌會的策劃團隊和演職人員,除了中間那個毛茸茸的圣誕老人,那是貴爺,他除了看啥也沒干。
半年前的入境教育,我們每個人都在為別人奉獻,給同伴鼓勵和支持。還有那個雨夜里令人難忘的篝火晚會,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小團隊的付出,我們才能看到這樣期待的目光,這樣歡脫的笑容,這樣非常專注,被同學們的表演深深吸引的表情。
這是今天成人禮策劃團隊和演職人員的名單,這些同學在高三繁重的學業之余,還愿意為大家做點事,所以才有了我們今天留在這里的歡笑和淚水。
看過這些照片我們會發現,正是因為我們自己和我們身邊的許多人承擔了本來不必承擔的責任,我們的中學生活才會有這么多美好的瞬間和幸福的回憶。利己是每個人生來就會的,但如果只有利己,那窮人就活該被餓死,難民也活該被槍殺,還會有無數個小悅悅喪命在車輪下。所以我們一生中所做的很多努力恰恰是在中和利己這種天性,人類社會才不會變得像動物世界一樣弱肉強食。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奉獻也是一種責任和擔當,它是讓我們這個社會少一些戾氣、多一些溫暖的最強大的力量。
比如我們的一位學長:裴濟洋。不少同學應該都看到過他的《澄明之境》在學校發售的海報。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曾經用半個版面的篇幅刊登了《裴濟洋:售票達人送你回家》,報道他20xx年起志愿從事鐵路售票,幫助至少20萬人買到了回家的車票的故事。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聽一聽這位學長對成人的看法。
(放視頻)
我們看到,這位從十一畢業僅7年的學長已經開始承擔起他對這個國家和社會的責任。那我們不得不對馬上就要成年的我們提出一個問題:我們要不要對國家和社會負責?
有些同學堅定地說,要,因為我們要成為社會棟梁和民族脊梁;有些同學說,不要,我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沒能力也沒義務承擔那么大的責任;有些同學說,我也不知道。
我們先不著急給出一個答案,先來想一想為什么有些同學對這個問題感到猶豫甚至抗拒?我猜啊,原因很簡單。你四下看看吧,看著中國,看著世界,霧霾漫天,垃圾遍地;河里游不了泳,田里結不出糧;水資源也短缺,電力也有缺口;稀有動物越來越少,冰川雪線越退越高;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在斷裂,信任在變得脆弱。誰能不感到悲哀?誰能不感到無奈?但無奈悲哀有什么卵用嗎?我們什么也改變不了。除了得過且過,也就是在朋友圈發發段子:祝賀北京各大地標建筑物今日發射成功!這是什么?是深深的無力感。現在看來,這種調侃和嘲諷是我們唯一能夠消解內心無力感的方式了。因為我們,期待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但是好像什么也做不了。
可我們是活生生存在的人啊!我們有意義的行為難道只是忍受和等待么?不是的,作為現實存在的我們不是沒有力量的。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是有選擇的,我們的選擇就是我們的力量。一位經歷過納粹集中營的心理學家寫過一本書,在書里他說,即使在集中營里你也是有選擇的。比如走進一個房間去安慰別人,把自己的一小塊面包送給更需要的人,比如盡量克服冷漠、保持和善和平靜。
而在“霧霾”這個集中營里,我們也是有選擇的。我們可以去坐公交、坐地鐵、騎自行車,哪怕是在空氣質量優良的日子;我們也可以打12369去舉報我們看到的霧霾污染源;我們甚至只需要拒絕在朋友圈和微博里發關于霧霾的段子,這種所謂的“黑色幽默”讓我們以為自己在以嘲諷的方式反抗霧霾,會讓我們想去為抵抗霧霾做點實事的腳步停下來。
也許你會說,我一個人做這些根本沒用。沒錯,哪怕是在座的所有人明天都不開車,也不會讓空氣質量指數從500降到450.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改變自己的“受害者心態”,我們是否意識到了面對污濁的空氣,我們也該承擔一分責任?現在的我們的確不是主要污染源,但等到有一天,我們成為了這個社會的建設者,成為了一家工廠的總經理,成為了一個城市的市長,我們還能拒絕承擔這份責任嗎?等我們的孩子出生時,我們有沒有底氣指著他們第一眼看到的、窗外那個沒有色彩的世界,告訴他們: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直在反抗著,你也要行動起來,不要沉默著去忍受,不要等待別人來為你改變!
改變我們自己的心態不僅在于霧霾這一件事,我們不能一邊抱怨著政府不作為,一邊又拒絕從我做起、從身邊開始改變這個環境。我們真的是這個社會的主人,所以如果我們都不相信我們可以依靠著法律而非人情去解決問題,那么法制建設就永遠不會成熟。如果我們都不相信我們可以不用送禮就能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那么****又怎么可能會有消失的一天?
肯尼迪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不要問國家能給你什么,而要問問你能為國家做點什么。我們都很渺小,渺小到微不足道。但我們真實地存在于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都在給這個世界提供某些東西,給出它的面貌,賦予它以形狀。愿意主動采取個人行動,從小處著手,去拯救大問題,這樣的行為從來都不是無意義的,更不是幼稚的。這是我們的選擇,它代表著我們的姿態,我們的姿態就是我們的力量。對即將獲得更多權利,也要承擔起更多義務的我們來說,這更是我們該具備的最起碼的公民意識,是我們對于這個國家的擔當!
我曾經讀到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在最后分享給大家: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
責任演講稿 篇3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是八(5)班的演講代表,此時此刻,我們感到非常欣慰。很榮幸能在此揮灑豪情,暢談責任與夢想。
每個人都有夢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當一個人真正地成為社會一分子的時候,我們的肩膀上一副沉重的擔子將被挑起,它的名字叫做——責任。沒有夢想的人生將是空虛的,沒有責任的夢想更是苦澀的。人生沒有夢想就如飛機失去航標,船只失去燈塔,終將被社會所淘汰。但夢想總是隨著思想的前進而改變,隨著責任的重大而決定。這正像高爾基所說的那樣:“要使周圍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應該像蠟燭那樣燃燒”
童年時,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我有錢。大人問:“小伙子,有了錢你要去干什么呢?”“我要去買泡泡糖”“如果你有很多錢呢?”“我會去買很多很多泡泡糖”“如果你有用不完的錢呢?”“我會把做泡泡糖的整間工廠買下來。”小時侯的我們,的確天真無邪,有著一顆善良的童心。幸福與快樂永遠是一曲不變的樂章。
慢慢步入小學,就越會覺得壓力的存在。現在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我每天都不用做作業。然而,玩耍的時間卻一點點被剝奪,而我們一天中,40%被“軟禁”在教室,很多時間都在學習。但是面對學習,還是有一種模糊的認識。
上了初中,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尖子生;回到家能受到家人的表揚;在學校能受到老師們的肯定;在同學之間能有鶴立雞群的表現。但是,漸漸的,我發現,實現這個夢想并不只能靠耍耍孩子氣。之后,我學會了奮斗,學會了對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負責人。
今天,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自己能考上一所滿意的高中。我為著夢想,`每天的視線都在輔導書與練習卷之間徘徊,為著光明的未來而努力。
從小時候到現在,我慢慢認識到了如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夢想不能只憑嘴說說而已,而是要靠行動,要有一個負責任的心。責任并不是一個甜美的字眼,它僅有的是巖石般的冷峻。它是一個你時時必須付出一切去呵護的孩子,而它給予你的,往往只是靈魂與肉體上感到的痛苦,這樣的一個十字架,我們為什么要背負呢?
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在21世紀的征途中,我們同樣需要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同樣需要這種用泰山用黃河塑造起來的精氣神。“大鵬一日同風飛,扶揺直上九萬里”——長江的雄闊我們具有源遠流長的信念,黃河的洶涌賦予了我們激情澎湃的理想,當我們擁有大海般的胸懷并將青年學子的責任灌注于水滴般的細節時,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就一定能夠在這波瀾壯闊的春潮中,展現給世界驚濤般的氣象!
夢想,像一粒種子,種在“心”的土壤里,盡管它很小,卻可以生根開花,假如沒有夢想,就像生活在荒涼的戈壁,冷冷清清,沒有活力。
有了責任,就有了夢想,就有了追求,就有了奮斗的目標;有了夢想,就有了動力,就有了進取的精神。夢想,是一架高貴的橋梁,不管最終能否到達彼岸,擁有夢想,并去追求它,這已經是一種成功,一種榮譽。
愿我們所有的人都把責任之心攜帶在人生的夢想道路上,讓人生散發出淡淡的香氣,金子般的光輝!
我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有關責任演講稿3篇】相關文章:
責任勵志演講稿12-22
有關責任的寫作素材01-27
有關責任議論文04-15
高二有關責任作文04-08
責任與誠信演講稿04-21
安全與責任演講稿04-16
護士責任競聘演講稿03-08
最新擔起責任演講稿范文03-08
有關責任的議論文04-25
有關責任的作文合集8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