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文明禮貌的主題演講稿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當下社會,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那么,怎么去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文明禮貌的主題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文明禮貌的主題演講稿1
如果你失去了這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禮貌,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禮貌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禮貌禮儀,不僅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僅能夠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小到家庭、企事業單位、社區,大到城市、國家),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系。
作為具有5000年禮貌史的"禮儀之邦",講禮貌、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說到禮貌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此刻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禮貌禮儀的體現么?
那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禮貌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么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禮貌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禮貌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有關文明禮貌的主題演講稿2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而禮儀則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手段。
文明禮儀體現了這個城市的臉面和這個國家的臉面。下面我給大家舉幾個真實的例子。這是發生在我們學校的事情。一天清早,我們都在興沖沖的上體育課,當結束體育課站隊的時候,有兩個同學卻沒有按體育老師的要求站隊,我們看到他們兩個同學扭打起來,抱做一團。兩個打得臉上都“掛了彩”,我們同學全都圍了上去,有的人在兒指指點點;有的人則是不顧一屑;有的人則是熱心的勸架。這時體育老師來了,將他們兩人硬給拉開了。學校里為什么要出現這樣的事呢,我們都應該做文明的好學生吧。學校的一貫作風是“窈窕淑女,翩翩紳士”,我們要懂得文明禮儀,不應該隨意出手打人,出口罵人。我們要學習的是真正的文明禮儀,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下面我給大家舉個真正文明禮儀的例子。
在我四年級的時候,我看過這樣一個感動的畫面:一天下午我剛進校門,就看見一個小同學進校了還津津有味的吃著零食,一邊吃還一邊把零食的包裝袋撕下隨意丟棄,根本不顧及旁邊寫著“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箱。在校門口有一位督察員,她親眼目睹了小同學丟垃圾的過程。只見她的目光在零食包裝袋上停了幾秒鐘,然后四下望望,便快步走向零食包裝袋上,把它拾起,丟入垃圾箱。這種良好的文明禮儀不正是我們要學的嗎?
在廣播中我聽到這樣一段話: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國慶節后的x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x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x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我們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不打架,不罵人。做文明的學生!
有關文明禮貌的主題演講稿3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初二(1)班的xx。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自古以來,我們中華就有著“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講文明,懂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是架在人與人之間友誼的橋梁。在這天高云淡的九月,我們迎來了生機勃勃的新學期,我們都站在了新的起點,讓校園里到處彌漫著文明禮儀的氣息,而這氣息正是來自校園里的你我他……
中華民族自古是禮儀之邦,而文明禮儀,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更是人們所注重的品德。
“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們都聽過,他年齡很小,卻能知道謙讓。“香九齡,能溫席”黃香從小就知道孝敬老人。我們也要尊老愛幼,誠實守信。人與人要互相幫助,互相謙讓。作為祖國未來花朵的我們,面對文明禮儀,面對“禮儀之邦”,“文明古國”這些稱號,我們應當提高個人文明修養,從而提高整個國家的的文明素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程顥程頤被后人稱之為二程。
他們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儒學家。二程學說,后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楊游二人雖已考中進士,可面對程頤,卻恭恭敬敬,看到老先生在睡覺,在寒冷的冬天一直站在門外,程門立雪,這是尊重的美德。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張飛和劉備一起趕路,在路上迷了路,張飛就對劉備說,我到前面去問問路吧。張飛是大大咧咧的人,做事魯莽,他走到前面,看到一個老農在田里干活,一把抓住,張飛長的又兇,力氣又大,誰經得住他這么一抓。然后,兇巴巴發問:“喂,告訴老子,到哪里哪里去,怎么走!”那個老農嚇得話都說不出來,還敢告訴他路怎么走!實在沒辦法,用手隨便指了指,張飛一看。“是不是往那邊走?”“是!是!”其實這個農民無心一指。張飛當了真!高高興興地回來告訴劉備,往哪邊走可以到達目的地。結果呢?同學們能不能猜到結果:張飛問路,越問越遠!其實,如果張飛能對老農客氣一些,有理一些,老農一定會告訴他的。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禮儀對人的重要性。禮儀是人的一張通行證,是人的第一張名片。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朝氣蓬勃。在校園的學習生活中,也要處處做到文明有禮。進校門時,看到辛辛苦苦守衛我們的辛勤的保安叔叔,一聲洪亮的:“叔叔好!”使我們美好一天的開始,也是我們對他們辛苦工作的尊重。遇到老師,禮貌的微笑加上一聲洪亮的:“老師好!”來感謝老師們對我們的悉心教導。步行在空曠的走廊,遇到同學,或許是點頭微笑,或許是一聲“早!”是同學之間的相互友愛。集會時,安靜等待,是我們對他人的尊重。這些,都是我們做的很好的地方,都是我們作為中學生最基本的行為道德規范。此外,儀態舉止也很重要。古人云“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作為初中生的我們,要做到站得端正,坐得穩重,言談舉止自然大方,體現我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上課時坐姿端正,認真聽講,下課時不追跑打鬧,文明休息。在校園中不大聲喧嘩,文明用語,通過在學校中對文明禮儀的學習和培養,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荀子說: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自古以來,文明禮儀對我國都有著巨大的意義。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優秀中學生。謝謝大家!
有關文明禮貌的主題演講稿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文明禮儀是什么?文明禮儀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老師時熱情的問候;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是在公共場所不大聲的喧嘩。文明禮儀是一種品質,文明禮儀是一種修養。
文明禮儀是人類進步的標志,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盞明燈。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我們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我們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光彩!
文明禮儀包括禮貌、禮節、儀表、儀式。不但表現在對人的尊重,還表現在對社會秩序、文化秩序的尊重。文明禮儀既是人們外在的言談舉止的表現,也反映了人們內在的氣質。在日常生活之中,文明禮儀隨處可見,在深圳這個文明的都市里,更需要文明的禮儀!
中國有五千年燦爛的文化,素稱禮儀之邦。我們的祖先也以文明著稱于世,在世界文明的長河里,我們是現代文明的使者!
文明禮儀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身邊的每一個動作做起。說文明話,做文明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以文明的行為來規范,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學會關心,學會合作,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的校園里處處盛開。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國家富強,社會進步的歷史使命。育人為本,養成為先。要建設文明的社會,就必須的從我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幼小的心靈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我經常看到,有的同學不注意個人衛生,丟三落四,上課不遵守紀律,下課亂跑亂鬧……難道這些就是很文明的行為嗎?“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文明的禮儀將會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的美好,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的和諧!
同學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讓我們的校園成為文明的天堂,讓我們的深圳天更藍,水更清,道路更清潔,環境更優美……
讓文明禮儀伴隨著我們一起健康成長吧!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有關文明禮貌的主題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興我們又相聚在這美好的早晨!首先我要同大家分享在上個周末我看到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著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餅干掉在地上。媽媽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說: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說著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干。就是這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仔細想想,不是嗎?無論這位母親,還是將來的孩子文明素質如何,在這一細節中已經有了答案。所以,今天我要對大家說:文明禮儀,一定要從我們自己做起。
禮儀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氣質、是一種文明,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將受益終身。
同學們,在學校,你們應該是一個好學生。與老師、同學之間講尊重、有誠信;上課守紀律,就餐有秩序,集會、活動講規則;言語禮貌文明、舉止大方得體、服裝整潔莊重。
在家庭,你們應該是一個好孩子。愛勞動,讓父母順心;懂節儉,讓父母舒心;求上進,讓父母放心;有孝心,讓父母開心。
在社會,你們應該是一個好公民。公共場所講公德、重形象;人際交往寬容大度,以禮相待;鄰里社區講衛生、守秩序、有愛心。
本學期開學以來,我們感受到了校園的優美、整潔,每處細節都煥發著文明的光輝。同學們文明的行為習慣、整潔健康的儀容儀表,營造出了良好、有序、和諧的學習環境。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漠視和縱容身邊發生和存在著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教學樓走廊追逐打鬧、大聲喧嘩;有的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有的同學戴首飾、染頭發、男同學留長發;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有的還在課堂里吃零食……。這些不良習氣損壞了學校的形象,也自己降低了自己的素質,與文明漸行漸遠!
同學們,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只要我們行動起來,講文明懂禮貌,我們就會擁有一個和諧美麗的校園。同學們,你們既是校園文明的創造者,更是校園文明的受益者。校園文明建設是一個工程,一項事業;同時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從現在做起!讓文明禮儀不再是純粹的理念,而是每個同學的自覺言行!讓文明禮儀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而是自我內化的一種快樂!讓我們攜起手,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而努力,讓文明禮儀永遠伴我行!
【有關文明禮貌的主題演講稿】相關文章:
有關文明禮貌諺語收集06-19
關于文明禮貌演講稿04-16
勵志主題的演講稿01-20
文明禮貌倡議書07-20
關于理想的主題演講稿04-19
勵志的青春主題演講稿09-15
勵志主題演講稿08-31
講文明禮貌倡議書07-20
文明禮貌現代詩歌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