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演講稿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蕩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清明節的主題演講稿,希望能幫助到你。
2017年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清明前后一段時間,人們都會去給逝去的先人掃墓。上個星期,我在團委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流芳公園,給抗日英雄祭掃,緬懷革命先烈。
還在學校集合時,我就在心里默默地想:革命烈士們為了祖國的解放,不惜奉獻了自己的生命,我們一定要以先烈為榜樣,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到了流芳公園,只覺一陣清新的氣息撲鼻而來。我們走進公園,沿著幽靜的小道走著。我有些不耐煩地想,怎么還沒到啊,我們到底要去一個什么樣的地方?我是沒來過的,自然很新奇,且有些神秘感和畏懼感。踏上不算高的階梯,來到一個小廣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參天的紀念碑,上面刻著“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幾個大字,雄健有力,令人心生敬畏。
祭掃活動開始了。主持人宣讀了開幕詞,接著,我們向革命烈士敬獻上花圈,代表我們的心意。敬上花圈后,全體同學默哀。我低著頭,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抗日英雄的影子,很陌生又十分熟悉,心里滿是對英雄的悼念。我情不自禁地對眼前高大的紀念碑深深鞠了三次躬。然后是學生代表發言。慷慨激昂的演講,似乎把我帶到了從前的戰爭年代,使我心潮起伏:革命烈士們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把生死置之度外,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沒有他們的浴血奮戰,哪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分明聽到一個響亮的聲音:為了我們共同的民族,為了我們偉大的事業。他們的死重于泰山,他們當與青山同在,他們當與大地永存。他們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豐碑!我默默注視著眼前的紀念碑,只有他們——這些民族英雄,才配擁有這樣高大的紀念碑,才會受到人們的景仰!先烈們,你們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你們用青春和熱血捍衛了祖國的尊嚴,你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為祖國的強盛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學生代表發言完畢,主持人帶領我們向烈士宣誓,之后我們圍繞烈士紀念碑走了一圈。最后我們來到“烈士群雕”,只見七位抗日軍民或舉刀相向,或跳躍沖殺,或怒目而視,我看著群雕,只覺得英雄如山,氣勢如火!
站在烈士群雕前,我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是先烈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來的啊!想到我的身邊,有些同學,寧肯把這學習的大好時光浪費掉。現在有這么好的學習條件,這樣和平的生活環境,還不都是先烈們的拼搏奮戰換來的!有這么好的時機學習卻要讓它白白浪費,這如何對得起先烈的英靈!同學們,快快拿起你的書本、紙筆,把對先烈的崇敬之情化為學習的動力,用優秀的成績來回報先烈的付出!
國旗特別的鮮艷,因為它被革命先烈們的青春熱血所浸染;國歌分外的雄壯,因為它是無數革命先烈的偉大生命在鏗鏘奏響!同學們,在這個清明節,讓我們一同行動起來,繼承革命先烈們的優良傳統,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奮斗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2017年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不忘先烈拋忠骨, 民族復興中華魂。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不忘先烈拋忠骨,繼承英烈正能量” 。
同學們在過幾天又是一年清明節,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也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們把緬懷先烈、紀念先賢、祭奠親人作為清明時節的重要活動。為引導全體同學知恩圖報,銘記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學校信息中心計劃從本周開始至4月15日清明期間利用課余時間,動員全體師生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在清明將近之時,國家也為我們提供了祭奠英烈的寶貴時間,除了祭奠親人,還可以利用網絡在網上祭奠英烈。中國文明網設計了專門頁面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另外人民網、光明網、央視網、中青網等網站也已設有相關鏈接。在網上向先賢先烈鞠躬獻花,抒寫感言寄語,以繼承中華民族“感恩思源”的優良傳統,牢固樹立心向黨跟黨走、愛祖國愛家鄉、愛父母愛師長的意識。雖然如今,戰爭年代漸行漸遠,我們體會不到戰爭的困苦與磨難。我們是幸福的一代,我們生活在繁榮、民主、富強的國度里。
此時此刻,我們站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我們心潮澎湃。雖然過雪山、踏草地的生活已經過去,雖然槍林彈雨的戰爭硝煙已經彌散,但是我們應該懂得,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實現中華民族的振興,實現中國夢,重任都落在我們肩上。
我們唯有學先烈,立志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做一個積極向上、身體健康、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情趣高尚的高中學生。我們學先烈,就要增強信念,不驕不躁,一始而終,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奮發努力,堅持不懈;我們學先烈,就要增強責任感,遵紀守規,肯于鉆研,一心一意學本領,創佳績;我們學先烈,就要增強榮辱感,憎愛分明,積極向上,危害他人的事不去做,利人利家利校的事積極去干。學校信息中心結合學校實際也做了具體安排,因此我向同學們發出如下倡議:
1、從平凡小事做起,在點滴之中培養愛國情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主動參加“網上祭奠英烈”活動。
2、動員自己親朋好友也參與到“網上祭奠英烈活動”中去,營造一種全民祭奠英烈的美好氛圍。
3,緬懷先烈,心存感恩,就要有行動,就是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環境,愛護校園的一草一木,愛護校園所有的公共設施、公共財產,從我做起,在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逐步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等良好品行。
同學們,未來等待我們去創造,但我們成長過程中莫忘心存感恩,用行動為先烈做些什么!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繼承英烈,發揮正能量,祝愿先烈們安息,祝愿我們偉大祖國更加美好!
2017年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來自初二(3)班的楊雪,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于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歷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打馬球、蕩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游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演講稿】相關文章: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04-21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04-21
中國的傳統節日演講稿06-22
中國的傳統節日征文09-09
中國傳統節日諺語04-06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12-08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11-19
中國傳統節日的散文01-27
傳統節日清明節演講稿范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