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生演講稿集合4篇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演講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生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叫王##,來自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五條路小學五年級一班。前段時間,我的作文《照顧有病的姥爺》在共青團平頂山市委及學校少先大隊組織的“把我的幸福告訴你”征文大賽中獲得國家級獎,而且要到首都北京領獎,當我得到這一消息時,心情激動萬分!這個好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校園,老師和同學們都為我感到驕傲與自豪!
今天,我站在這里,愿和大家一起再次分享我的幸福。這次征文中的內容是我真實的'生活寫照:我的媽媽美麗善良,她是姥爺最小的女兒,也是最孝順的,她時常教育我要對老人和他人有愛心。她為姥爺洗尿布、買營養品時總帶著我,要我從小就懂得孝順父母是兒女的天職,在潛移默化中我懂得了付出永遠比索取幸福。
媽媽很愛自己的父母,姥爺姥娘病重時她不怕臟不怕累,打針喂藥,到醫院護理,從未嫌麻煩,正因為媽媽是姐妹中最小的,所以我就有了同齡人沒有的經歷,同齡人的爺爺奶奶們都年輕,而我的姥爺卻很老了,感謝上天給了我童年和媽媽一起伺候癡呆姥爺的機會,讓我從小懂得了奉獻是一種幸福,也感謝學校老師和媽媽對我的愛心教育。等我爸爸媽媽老了的時候,我一定也會像今天的媽媽一樣做一個孝順的乖女兒。
這次獲獎也許是我接近文學、熱愛文學的一道飛虹,從小學二年級起,我就開始練筆,開始閱讀一些文學作品,可我怎么也沒想到會在我魂牽夢縈的首都北京領獎,其實獲獎并非我的最大愿望,我向往北大、向往清華,更想當一名作家,用自己的故事打動天下的兒女,讓他們和我的媽媽一樣譜寫中華民族孝道的華美樂章!
感謝我們五條路小學如春風化雨般的教育,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人,也感謝這次征文活動給了我傾訴幸福的機會,我將把這一美好時刻永遠銘記在心,謝謝大家!
小學生演講稿 篇2
同學們:
大家好!
相信大家是經常看見河,有橋便有河,有河便有水。在洪家,有一條永寧河。
我是聽鄰居說的,在很早以前,小河雖然不是清澈見底,可并不混濁。兩旁栽著樹,生著小草。人們在這兒洗衣、釣魚。
自從兩旁開了幾個工廠之后,污水就經常被排到這,但還是有人在釣魚,可過不了幾天,小河變得骯臟起來。雖然兩旁都有三四個垃圾箱,可人們對小河的態度變了:他們經常把垃圾丟入小河,樹木枯死,常年生在河岸邊的小草也變臭了。行人路過這兒時總是捂住嘴巴,離得遠遠的。久而久之,小河越來越臭,站在幾十米外臭味還是散發著。
同學們,聽了我的發言,我提議大家應該行動起來,保護小河。為此,我想了以下幾個方法:
1.不亂丟垃圾,扔到指定的'地方。
2.制止工廠將污水排放到這里。
3.將河面上的垃圾撈起。
4.在兩旁栽上花草樹木。這些,并不是一兩個人能夠辦到的,希望大家鼓動起來,一起保護小河。
相信我們的家園會越變越美麗。謝謝!
小學生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講規矩 守紀律”。
規矩是人類自己制定的信條,規矩與我們同學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法律法規、交通規則、文明公約、道德規范、考試規定等等。對于我們中學生而言,遵規守紀是每一個學生的職責,也是一個合格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它是大家學習的需要,更是我們中學生成長的需要。
大家知道美國西點軍校,這是一個以紀律嚴明而聞名于世,并走出了無數政治、軍事人才的地方,他們有一句名言:“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在這里“ 沒有任何借口”是這一美國人才搖籃二百年來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和言行規范,在它的支撐下,無數人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工作沒有借口,人生沒有借口,失敗沒有借口,學習沒有借口,成功也不屬于那些尋找借口的人。
規矩是牽制風箏的細線,風箏雖有一定高度的限制,但可以自由的飛翔,安全的降落。如果細線斷了,即使是它穿過云層,最終也會摔得遍體鱗傷甚至粉身碎骨。同學們,學習需要規范,成長也需要規范。但是,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出現這樣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上課遲到的一聲報告,使同學們沉浸在思考中的思想中斷;課堂上的一句隨意插話,嚴重影響了老師正常的教學秩序;隨手一扔的一片廢紙,給我們校園的環境帶來了污染;集體活動的'無規則的擁擠威脅著我們大家的安全;本是無足輕重的小小沖突,有些同學卻大打出手,結果釀成兩敗俱傷的嚴重后果。
有人說:“這是我們的自由!”希臘有位哲學家說:“過分的自由,便是殘忍。”過度的自由只會給他人帶來傷害。人人都不遵守交通規則,別人無法正常通行,自己也會陷入困境。只有人人遵守規則,保護規則,才會讓我們共同擁有的一片藍天更加蔚藍,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習更加有序。
同學們,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學校也有嚴格的校紀校規。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自覺嚴格地遵守《中學生行為規范》和《中學生守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相信有規矩就一定成方圓。
當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墨守成規,不求創新,而是要求我們勇于創新,勇于開拓。用規矩做的圖形,才能組合成更新更美的圖形。
昨日的規矩,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規矩決定了明天的我們。當把外在的規矩漸漸的內化為自己良好的習慣時,我們就會自覺地用良好的習慣和去對待生活和學習。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我們以嶄新的姿態,菏澤青春的節拍,邁著矯健的步伐,面對生活,面對學習!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小學生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敬畏自然,珍愛生命”。
20xx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原本新的一年象征希望,但我們好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世界各地的天災人禍接踵而至,澳洲的大火,非洲的'蝗災,南北極氣溫升高,冰川溶化,泥石流以及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奪去了幾十萬人的生命。看似沒有任何聯系的幾件事,都是我們人類活動引發的蝴蝶效應,生態平衡的天平正在傾斜,大自然已經給人類敲響了警鐘。無數事實證明,大到整個宇宙,小到一片樹葉,都需要我們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去看待。地球可以沒有人類,人類不可以沒有地球。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加劇了霧霾和溫室效應。工業的發展、大量垃圾的排放、人類的亂砍亂伐也加劇了環境的惡化……如果不加節制地破壞地球生態,那毫無疑問會受到自然的懲罰。而在災難面前,人類顯得特別渺小無助。自然并不是我們隨意踐踏的,自然是脆弱的,人的生命更加脆弱,不用洪水猛獸,甚至一個肉眼看不到的病毒都可以奪走我們的生命。
從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探索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觀點都是對自然充滿了虔誠和敬畏。而放眼當今世界,整個自然界幾乎沒有人類不曾踏足的地域。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保持生態平衡,與我們息息相關。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生活中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愛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尊重大自然的規律。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的地球。
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敬畏自然就是珍愛生命。只有尊重自然,才能看到生命的絢麗!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