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后進生燃起希望之火演講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我演講的題目是《讓后進生燃起希望之火》,讓后進生心里燃起希望之火。
近來,素質教育已成為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熱門話題。在這方面,我的認識還很膚淺。雖然自己的工作實踐和素質教育還能沾上邊,但是當時憑的是共產黨員的黨性,人民教師的師德。現在回過頭來,站在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總結的時候,更能體會到轉化后進生正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優生容易關心,對一般學生也容易關心。對尤其需要關心的后進生,卻往往容易被人有意無意地放棄或冷落,教育論文《讓后進生心里燃起希望之火》。這就是應試教育的影響。因為,應試教育著眼于少數,而素質教育需要放眼于全體,而不關心后進生,就沒有全體可言。
后進生需要怎樣的關心呢?
關心后進生,要清除嫌棄后進生的思想。道路分左中右,學生有好中差,自古如此。孔夫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相來也是及格率高,優秀率低孔子的一個學生樊遲想學習務農種菜知識,在“學而優則仕”的孔圣人眼里,自然是后進生。孔夫子給樊遲的操行評語是一句話:“小人哉,樊遲也”。假如樊遲改換門庭,投奔到主張身體力行務農種菜的許子門下,可能就成為許子的優等生。同樣,被應試教育所冷落的所謂后進生,如果進入素質教育的環境,可能就變成了優等生。我們當教師的'、當班主任的,應當在自己的課堂上、班級中,努力營造這樣一個環境。這幾年,我帶的是高三補習班,每學年,新生報到的第一次班會,我就在教室給學生就,我雖不奢望個個升學,但期望人人成才。我認為,要讓每個學生都充滿希望,就必須倒著抓,從最差的學生的抓起,使后進生感受到班集體的關懷。我教的九四屆(7)班有個學生學習基礎差,我經學督促她勤學勤問,這個學生視力不好,我把她安排在第一排座位,同學們也都熱心地幫她,這個學生深受感動,進步較大后來考入了西北大學。近幾年,我所帶班級每一屆都有不少這樣的后進生,后來居上,跨進了高校大門。他們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來自一個團結互助的班集體,來自一個不受歧視的教育環境。
【讓后進生燃起希望之火演講稿】相關文章:
燃起希望之火06-23
讓后進生燃起希望之火的演講稿02-17
自信,方能燃起生命之火10-07
自信,方能燃起生命之火10-07
燃起信念之火散文隨筆05-03
燃起希望現代詩05-16
親情點燃希望之火09-21
枯樹柴禾燃起的希望敘事散文03-30
黨旗燃起希望現代詩歌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