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學小實驗周記五年級
科學小實驗周記五年級1
今天,我和媽媽來到圖書館還書,可是沒有開門,我和媽媽就來到了科學小實驗公開課。
老師先是給我們表演了一個魔術,然后就開始做科學小實驗了。老師端來一盆水,把白芝麻灑在水上面,白芝麻沒有沉下去,老師又拿了幾粒墨芝麻,這幾料黑芝麻一放下去,白芝麻全部讓道。老師又發給我們每人幾粒黑芝麻,我們挨個放入水中,可是我們的黑芝麻為什么就不起作用呢?你可不要以為這是水波變大的原因,事后我才知道原來老是放黑芝麻的時侯,往手上放了點洗衣粉,因為洗衣粉有張力,所以白芝麻才會為黑芝麻讓道。接著我們又做了下個更加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就是“吹”氣球。用白醋和蘇打來“吹”氣球,這個實驗可有意思了,老師先帶我們認識了蘇打和白醋,然后就開始做實驗了,老師先選了一個汽球,用一個小勺子挖了兩平勺小蘇打,然后老師把氣球放到桌子上,又量杯量了40亳升的白醋,再用漏斗把白醋漏到一個小瓶子里,接下來這一步可難了,它需要把這個氣球套到這個瓶口上,接著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從瓶子里冒出一大股白色的.泡沬,氣球鼓起來了。我以前知道兩種不用嘴吹汽球的方法。現在又多了一種。
這個課堂真好玩,有機會我還要來。
科學小實驗周記五年級2
一提到科學小實驗,我就興奮不已,因為做科學小實驗不僅好玩,而且還可以學到不少的知識。有一次在課外書上,我學到了有關孔明燈的制作方法,覺得這個實驗很有意思。于是,就想自己也親自動手做一次孔明燈上升的實驗。
回到家里以后,我放下書包就去找來了線、雙面膠、蠟燭、塑料袋、美工刀,然后,我就動手制作孔明燈了。
我先將找來的塑料袋檢查一番看看是否有破洞,檢查完畢后,就把找來的線平均分為八段,與此同時,我用美工刀把塑料袋邊緣處扎了八個小洞,并用線的一頭和小孔接在一起,另一頭系在蠟燭邊緣(蠟燭邊緣處要事先黏上一層雙面膠,以便固定線頭)。這樣孔明燈做好了。接著,我就用打火機把蠟燭點燃,還把塑料袋用手先撐開,避免讓蠟燭的火焰將塑料袋燒壞。
不一會兒,我覺得塑料袋有點熱了,而且鼓了起來。于是,我就將手松開,塑料袋沒有倒下,反而豎起來。慢慢地,塑料袋越來越大,像一個喝醉了酒的胖漢。眼看實驗就要成功了,可塑料袋卻在關鍵的`時候不爭氣——塑料袋由于太薄,受熱太強,被蠟燭燒著了!實驗失敗了。
我把那盞燒得不像樣的孔明燈拿了下來。然后,又來到電腦前,找了找關于孔明燈的資料,發現孔明燈又叫天燈,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我又知道孔明燈“會飛”原因是:燃料燃燒使周圍空氣溫度升高,密度減小上升,從而排出孔明燈中原有空氣,使自身重力變小,空氣對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來。所以孔明燈才會冉冉上升!雖然這次實驗失敗了,但是我還是很熱愛科學實驗。
科學小實驗周記五年級3
今天上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十分不可思議又很有趣的實驗,大家都歡呼雀躍,滿懷期待!
老師事先準備了一杯滿的水和一盒回形針,先叫我們猜測把回形針放入水中,水會不會溢出。我猜會溢出,有人猜不會溢出,隨著大家的猜測,老師形如了實驗。老師將十枚回形針輕輕地放進那杯滿的水中,那水微微地顫動了一下,回形針沉入了水底,而水卻沒有溢出來,我很沮喪又很驚奇,想不明白是為什么?然后,老師又叫我們來放,我第一個去,我先拿起一枚回形針,小心翼翼地放了進去,見水面沒有反應,便又放了幾枚進去,放到最后一枚時,水面只是顫動了一下,根本就沒有要溢出的跡象。接下來是金慧琳,她把回形針放進去,那水似乎承受不了這么大得壓力,一直顫動著,但就是不溢出來。有些同學喊著還可以放;有些同學的臉上露出難以相信的表情,而我則是覺得不可思議,眼睛瞪得像一顆桂圓那樣大,這怎么可能呢?放了那么多了還沒溢出,這水有什么魔法嗎?
就這樣一個人一個人的輪下去,共放了60枚左右的回形針,水都沒有溢出來,而此時水面越來越鼓了。最后在老師的講解下,才明白其中的.原因:因為水是由很多很多看不見的水分子組成的,水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的力,這種力叫張力,這種張力避免了水的溢出。所以水才沒有溢出來,但這時水面已經變成圓弧形了,像一張網把水籠住了一樣。
今天的科學實驗真是有趣,原來這些平凡的水分子也有這么多的奧秘呀!以后我也要多去探究科學!
科學小實驗周記五年級4
手帕是一種常見的生活用品。可是在某些時候它們也能發揮些作用,甚至變得神奇無比。
今天的這個實驗,讓原本一點兒也不相信的'我徹底信服了。
先拿出一個玻璃杯、一張手帕和一根牛皮筋。之所以要用玻璃杯,是為了看水位,而牛皮筋只是用來扎緊手帕的。準備就緒,開工!
首先,我把手帕蒙在杯口并握緊,然后,把牛皮筋一圈一圈往杯口上繞。扎緊以后,就可以開始裝水啦!看到水通過手帕一滴滴滑落入杯中,我的心也緊張了許多。既然水能從杯口的手帕中透入,那么,在被子倒過來時,又怎么可能不“嘩嘩”地流出來呢?
“注意了!看好了!”老爸手拿杯子,好像一位魔法師。只見他把手向下一翻,一股水便頓時流了下來。完了,老爸露餡了!我不禁失望起來。什么嘛!等了一會兒,這水竟然止住了!我不禁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由于我認為老爸放了什么看不見的東西,想蒙混我,自己又重新做了一遍,沒想到結果還是一樣。這時,老爸慢悠悠地解密著:“這是大氣壓的威力,是它把水頂了回去。。。。。。”
這下我明白了,空間中的壓力無處不在。本以為不可能的事,通過實驗加以驗證了它了可能性,科學實驗真有趣!
科學小實驗周記五年級5
上課時,老師給我們講了氧氣這一課。他在大試管中放入了高錳酸鉀,用酒精燈把它加熱,高錳酸鉀中就會放出氧氣。老師又用管子把氧氣引到倒立在水槽中裝水的集氣瓶里,氧氣就會進入瓶中。老師不一會兒就制取了一瓶氧氣。放在了講臺上。我看了看那瓶中的氧氣,得出了一個結論:氧氣是無色、透明的氣體。后來,他又把竹桿點燃了,放入了氧氣中,只見那竹桿越燒越旺。老師沖我們神秘的問:“你們知道了什么?”我們都說:“氧氣可以幫助燃燒。
利用氧氣可以做什么那?如果沒有氧氣會怎樣那?我有點迷惑了,我想了想終于找到了答案。
氧氣在這種性質廣泛應用在工業上,例如,使電石氣跟氧氣一起燃燒,能產生高溫,可以切割,焊接金屬;往煉爐內吹進氧氣,可以提高爐內的溫度,把鋼煉得又快又好……這都是應用了氧氣可以幫助燃燒的原理。
氧氣除了可以幫助燃燒,還可以供人類、動、植物等吸收。
醫院里把氧氣輸給缺氧的人病人;登山運動員、潛水員、宇航員在高山上、海底、宇宙等氧氣稀少的地方,都要攜帶氧氣。否則,不久就會因缺氧而死。
如果世界上沒有氧氣,那么氧氣可以幫助燃燒的這種性質也就沒有用了。例如,電石氣不能跟氧氣一起燃燒,不能產生高溫,更不可以切割。焊接金屬;也不可以往煉鋼爐內吹氧氣了,不可以提高爐內的`溫度。總之沒有了氧氣,工業上肯定有許多不便。
沒有了氧氣,所有的生物都會滅絕。沒有了氧氣國家也不會有一個人存在。沒有人也不會有科學,一句話,沒有了氧氣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
科學小實驗周記五年級6
今天,我在家里看姐姐訂閱的《科學畫報》,雖然有很多內容我看不懂,但是《科學小實驗》這幾個大字深深地吸引了我。看完之后,我想了想決定要做其中一個簡單而有趣的小實驗——白紙顯藍字。
我先準備用料。我找到了鑷子、棉花團、碗、毛筆、筷子、一杯水,從柜子里拿出一盒藕粉。還少一樣碘酒,碘酒到哪去了呢?忽然,我想起媽媽的話:“碘酒是一種常用的藥,它能夠用來清洗傷口,消毒、殺菌。”啊!在小藥箱里躲著呢。
我小心翼翼地做起實驗來。先將少量藕粉放在碗里,倒入適當的水,用筷子攪拌,加速溶解。用毛筆蘸了一點在白紙上寫下“寒假”二字,吹干后,就什么也看不出了。這時候,再用鑷子夾住棉花團在碘酒里蘸一下,把白紙原來寫字的地方涂抹一番,按理說就應該顯示出藍色的字跡來了,可是白紙卻依然如故,一點變化都沒有。
我非常納悶,為什么事與愿違呢?這時,愛迪生偉大的形象浮現在我的腦海里。他為了發明電燈,失敗了好幾次,可是他最后堅持不懈,終于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盞電燈。一次小小的.實驗又算得了什么呢?
通過仔細觀察和思考分析,我認為可能由于藕粉存放太久而變質了,影響了實驗效果。于是,我又從柜子里把另外一瓶新買的藕粉拿出來,重新做了一次實驗,結果“寒假”二字顯示出藍色的了!
“ 我成功了! 我成功了!”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正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啊。
科學小實驗周記五年級7
今天,在我看的一本科學游戲書上,看到了一個既簡單又好玩科學游戲,我馬上找來爸爸當助手,準備好相應的材料,開始了一次光的試驗。
我先找來一個粗的塑料瓶子,讓爸爸在距離瓶底約5厘米的位置打上一個小洞,并用水堵住,再蓋上瓶蓋,不讓水流出來。打開早已準備好的手電筒,用手遮住手電筒的部分光線,讓光線變得細長。同時關掉房間的燈,由于是晚上,屋子里除了手電筒微弱的光線以外,漆黑一片。最后,我打開瓶蓋,并移開捂住洞口的手,讓水從洞里流出來,將手電筒放在小洞的正后方,使光線與瓶體垂直。可是,我發現光線并沒有和書上說的一樣隨著水一起流出,而是筆直地向前射出。
這是怎么回事?我有點困惑,經過我的反復研究,我發現了這次試驗的兩個缺點:一是瓶上的紙擋住了光線,二是因為洞打得太小了,水流不出來。
我馬上改正,拿一個沒有紙的礦泉水瓶,打了一個約小拇指大小的.洞,繼續試驗。啊!成功了!光不再是平平直直的向外射出來,而是隨著水一起彎彎的向下流淌出來。水流也成了光線流,落地處也變得十分的明亮。
可是另一個問題又來了:光線原本應該是直的,為什么會隨著水的流動方向而變得彎曲呢?我去查了一下資料——這是由于手電筒的光以垂直于可樂瓶壁的角度通過瓶中的水時,不能發生光的折射,而又全部被反射回水中,形成了全反射的現象。光線在水中不斷進行著全反射,最后就呈現出水流狀了,
自然的現象真神秘,自然的力量真偉大!
科學小實驗周記五年級8
今天,又上科學課了,但是今天上的科學課和以前截然不同,因為劉老師說今天要帶我們去做實驗,聽到了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們全班便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今天實驗主要是讓我們掌握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明確溫度計和水溫的關系。大家分成了6個小組。來以溫度的高低決出勝負。
我們組有馬智明、林涵儀、李艾峰和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拿起溫度計就往水中放,結果溫度計怎么也不上升,可真是急死我了,劉老師說:“哎,同學,溫度計可不是這么拿的,應該把手拿在溫度計的上端。”于是,我和他們來了一場比賽,第一位是馬智明,他的溫度計迅速上升,25℃,馬智明用鄙視的眼光看著我們,好像在說:“不用比了,我贏定了,”第二位是李艾峰,他也不甘示弱,他的溫度計也很快,24℃,李艾峰十分沮喪,第三位是林涵儀,她的溫度計像烏龜似的,特別慢,最后只達到了19℃,她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垂頭喪氣地離開了,最后一位是我,當我把溫度計放入水中的一瞬間,我的心跳立刻加速,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的溫度計像一支離弦之箭似地飛了出去,一下子就到了27℃,我高興得手舞足蹈,他們都目瞪口呆,并且對我的成績贊不絕口。
通過這次實驗,我知道了溫度上升與水溫有關,科學就是要多實踐,多分析,這真是一節有趣的科學課。
科學小實驗周記五年級9
上周五下午的科學課上,朱老師帶我們做了一個好玩而又有趣的科學小實驗。
朱老師先拿兩個氣球在一位同學的頭上依次摩擦,當他把兩個氣球放在桌上松手時,兩個氣球竟然吸在了一起,同學們看得目瞪口呆,更是百思不得其解,這兩個好好的氣球為什么可以吸在一起呢?教室里一片寂靜。
朱老師告訴我們,在任何一種物體上都有著正電荷和負電荷兩種電荷。據科學研究,在物體上正電荷和負電荷這兩種電荷的數量是相等的。當物體上兩種電荷數量不相等的時候就會產生靜電,而氣球互相吸引的這個現象就是摩擦后靜電所產生的.。
為了讓我們更加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讓我們自己實驗。我照朱老師的樣子拿氣球在頭上摩擦,果然不出所料,氣球果然吸在了一起。
生活中,靜電的現象隨處可見,比如說:在穿衣服時、用手開門時……做科學小實驗時,大家一定要小心一些,如果是做危險實驗時,一個失誤可能就會出大事,正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這節科學課上得很成功,同學們都非常專心,科學課上大家又明白了許多道理。同學們,讓我們探索科學、發現科學吧!
【科學小實驗周記五年級】相關文章:
科學小實驗04-27
科學小實驗作文09-10
科學小實驗日記10-24
科學小實驗作文12-28
【熱】科學小實驗作文06-09
科學小實驗作文【熱】06-09
【精】科學小實驗作文06-09
科學小實驗作文【熱門】05-31
科學小實驗作文【推薦】05-31
科學小實驗作文【薦】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