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數學周記32篇
一周的時間即將結束了,相信大家都倍感充實,收獲良多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周記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周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精選數學周記,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周記 1
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是由一個個數字編織起來的美。每一個數字背后,總會有它鮮為人知的秘密。
數學,在生活中教會了我們許多道理。
數學,它并不簡單易懂,然而不懂的,就要一起探討,解決問題。我是課代表,所以小伙伴們常常來找我探討問題。我們相互幫助,一起努力,一起學習。
然而,有些人,他們不愿去幫助他人,他們覺得,別人的困難是他們自自己的事,和我沒有任何關系。
公共汽車上,沒有年輕人愿意給老人讓座因為他們想讓自己多坐一會;公司中,沒有人愿意分享經驗,因為他們想讓自己先完成任務;排隊時,總有些人往前擠,因為他們想讓自己先來。
現在的社會,或許已經有許多人都不愿再去幫助他人。而我覺得,就算他們取得了多大的成績,他們的生活也不會很精彩,因為他們不會幫助他人。而我,我可以說我的生活是精彩的,因為我愿意幫助他人,雖然只是數學上這點小事。是因為數學,是它讓我的`生活精彩的。
生活,因數學而精彩!
祝大家:學習努力成績進步,將數學學習,成為自己的強項,將數學學習,成為自己施展目標的利劍!
數學周記 2
我非常喜歡我的數學老師于老師。她有長長的頭發,長的面目清秀,非常漂亮。
記的又一次,我和王昕華去抱本子,抱到辦公室以后,老師叫我們把本子翻到第十頁,我們就一本一本的把本子翻倒第十頁。突然于老師接到一個電話,沒說幾句,與老師就飛快地跑下樓去,老師上來以后,手里多了兩樣東西,于老師一手拿著雞蛋餅,一手拿著豆漿走進來。她一進來就問我們倆:“誰沒吃早餐?”王昕華說他吃了,我說:“我沒吃。”老師聽見這句話,馬上把吃的給我,又說:“以后一定要吃了早餐再來上學,要不然上課會沒精神的。”我看監獄老師把吃的給我,我連忙把吃的'推給于老師說:“沒事,我不餓,我桌倉里還有一個蘋果,您吃吧。”老師硬是把吃的塞到我手里,說:“你去做到王老師的地方吃吧。”我感動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心想:“于老師對我真好,我一定要考個好成績回報老師。”
數學周記 3
今天老爸給我一個任務,要我估算一下住在辰凱小區里大約有多少人?
這個任務我怎么完成呢?不可能叫我一家一家去統計吧?我想了好久,如果我能知道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每幢房子有幾戶,每戶有多少人,不就算出來了嗎!
哪我怎樣知道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呢?我想起來了,辰凱小區有一塊小區分布圖。我立即下樓找到分布圖,我看到分布圖上面最大的門牌號是161、但不是所有的161幢樓房一樣高,有別墅、小高層、多層公寓。其中有3幢11層高的小高層,各有2個門牌號;別墅有10棟,分別1個門牌號。剩下的全是6層高的多層公寓。多層公寓共有多少門牌號呢?應該這樣算:161-3×2-10×1=145、
知道了門牌數跟層數,我就能算出戶數,但每戶應該算幾個人呢?我假設每戶住3人。別墅的總人數=10×3=30人;小高層的.總人數=3×2×11×2×3=396人;多層公寓總人數:145×6×2×3=5220人。因此小區大約總人數有30+396+5220=5646人。
完成了老爸的任務后,我覺得很開心,覺得自己還挺能干的,還能統計出小區居住的人數來,不容易。
數學周記 4
4月20日 星期三 天晴
今天,我們學了數學廣角。我們在數學廣角分別學了重疊問題、等量代換問題。
重疊問題十分有趣,我給你們出一道有趣的重疊問題吧!是這樣的:有兩個媽媽和兩個女兒去看電影,可只買了3張票,這是為什么呢?
哈哈!你肯定想不到吧!其實,就只有3個人,就是外婆、媽媽、女兒。因為媽媽是外婆的女兒、女兒是媽媽的女兒;外婆是媽媽的'媽媽,媽媽是女兒的媽媽。這里因為媽媽既當媽媽又當女兒,重復了,所以看起來有4個人,其實只有3個人。有趣吧!
數學周記 5
9月25日 星期五 天晴
這一周在老師耐心講解下我們學習了統計的.知識。
老師先讓我們收集整理數據,在教我們用橫軸和縱軸做統計圖,掌握后我把我家今年一、二、三月的用電量結合老師講的做了統計,這種數據圖表不但一目了然而且方便實用。
在郭老師重復著那句:〝生活離不開數學,多加練習,打好基礎,繼續努力。〞中,我們開始了下一單元年月日的學習知識。
數學周記 6
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事事也離不開數學,我一上學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現在我上三年級了,老師給我們新發了一套導學案,而且,導學案是結合了數學課本的精華,我覺得導學案對我的學習很有幫助,不管我有多忙,都要抽出時間來寫,有一次,我正在做導學案的時候,看到了一道題:一塊長方形花園的長是25米,寬是15米,求這個花園的周長是多少米?我心想;這太簡單了,于是我寫完之后,交給媽媽檢查,媽媽看了之后說;“你太粗心了,這么簡單的.題你都寫錯了。”于是我又把題認真的讀了一遍,原來它還有一道墻,我把這道墻也算上了,啊!原來數學是這么的靈活、變化無窮,一不小心就會寫錯。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也是最為奇妙的,我以后一定要認真對待數學。
數學周記 7
今天,我和爸爸去書店買書。
我們來到書店。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書,來到收銀臺。爸爸說:“你這本書12.6元,我這本書16.3元,我再拿3支1.5元的圓珠筆,給了50元還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對了,剩下的.錢就給你買雪糕吃。”我想:50減12.6加16.3加1.5乘3的和等于16.6元。我說:“16.6元。”“好,這16.6元就給你買雪糕吃。”爸爸爽快地說
來到雪糕店,爸爸又問我:“我買2個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還剩多少錢?”我想:簡單,16.6減1.5乘2,等于13.6元。我說:“還剩13.6元。”爸爸說:“不錯嘛!還可以。”我生氣地說:“你小看我啊,這可是二年極的題目。我要是連這些都不會,我還是五年級的學生嗎?”
數學在生活中是離不開的。
數學周記 8
今天,媽媽和我一起去逛南塘老街,我們邊走邊逛。這時,媽媽對我說:“這里有這么多小吃,盈盈我給你50元,今天就讓你當家作主。”話音剛落,媽媽就給了我50元,我開心極了!
手里拿著50元,心里就已經在想要好好地盤算著怎么合理地用這些錢,腦子里立馬浮現出我想吃的那些美食:糖畫、糖炒栗子、榴蓮酥、西瓜汁……我就開始行動起來,這時,我看見了我愛吃的糖炒栗子,跑了過去問老板:“叔叔,一袋糖炒栗子幾元?”“12元。”叔叔笑瞇瞇地回答道。
我心想:50-12=38元,我把50元給了叔叔并提醒他要找給我38元哦,叔叔邊找零錢邊夸我口算速度真快。我邊吃著熱呼呼地栗子邊左右觀察,這時又發現了另一種美食——西瓜汁,于是毫不猶豫地花了11元買了一杯西瓜汁,然后把剩下的27元錢還給了媽媽。
剎那間,天空中亮起了五彩繽紛的`彩燈,一串串真好看呀!媽媽邊觀賞著彩燈邊給我出了一道題:一串彩燈,7個7個的數,最后多1盞;9個9個的數,最后多3盞;5個5個的數,剛好可以數完,這串彩燈至少有多少個?
我冥思苦想,突然,想到了一個思路,可以表述為“除以7少6,除以9少6,除以5余0”。然后7x9x1-6=57,檢驗57除以5=11余2,不行;7x9x2-6=120,檢驗120除以5=24余0,對了。最后我對媽媽說出計算出的答案120,然后又把解題思路講給媽媽聽,媽媽夸我真是太棒了!
生活中躲藏著許多數學奧秘,只要平時努力的學習,樂于探索,掌握更多的數學本領,就能學以致用,不斷地成長。
數學周記 9
今天中午,我覺得嘴巴里特沒味,就讓媽媽給我點錢。媽媽便從口袋里掏出15元,我接過錢,興沖沖的向著超市跑去。
到了那兒,我先拿了兩包口香糖,又拿了一包餅干。剛準備去付錢,但我想:我買的全都是干的食物,應該再買瓶飲料。想完,我又拿了一瓶可樂。到了收銀臺,我給了服務員阿姨15元,阿姨找了我1.5元,我自己也暗暗地算了一下:一包口香糖3元,兩包就是6元,一包餅干4.5元,一瓶可樂3元加起來就是13.5元。我給了阿姨15元,15—13.5=1.5元,1.5=1.5。看來的確是1.5元。算完,我才接過錢,放心的'回家了。
到了家里,我先把剩余的錢還給了媽媽。在準備吃的時候,媽媽給我出了一道數學題:餅干一包4.5元,一共有12片,那一片餅干是多少錢呢?我便思索起來,最后算出來了。“是0.375元。”我自信的說。媽媽拿起了計算機,驗算了一遍,確認了這個這個答案,還豎起了一個大拇指。
在生活中,處處都會與數學有關的問題,只要認證思索,不但能找到滿意的答案,而且還是一件充滿快樂的事情。
數學周記 10
怎樣快速口算退位減法呢?我學會了兩種靈巧有趣的口算方法,它們分別是利用“年齡差不變”和“買東西付錢”的方法。下面就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兩種方法的運用:【例】口算71-46=?方法一:利用“年齡差不變” 的方法口算。
這個算式,可以聯想兩個人的年齡差:爺爺今年71歲,媽媽今年46歲,爺爺比媽媽大多少歲?4年后,媽媽46+4=50歲,爺爺71+4=75歲,他們的年齡差還是不變,爺爺比媽媽大75-50=25歲。 列成算式是:71-46=75-50=25方法二:利用“買東西付錢”的'方法口算。這個算式,也可以和買東西付錢聯系起來:我有71元錢,買呼啦圈用去46元,還剩多少元錢?從71元里拿出50元給售貨員,這時還剩71-50=21元,售貨員找回50-46=4元,一共還剩21+4=25元。列成算式是:71-46=21+50-46=21+4=25你能用上面的兩種方法口算下面的題目嗎?(1)76-28 (2)84-66 (5)201-95 (3)95-67 (4)73-48 (6)754-599
數學周記 11
今天仿佛是數學的天下,今天我中午寫了數學的每日一練,媽媽說要檢查,我還信心滿滿的說不用檢查了。結果下午就打臉了。
下午正上著閱讀課,我正沉浸在魯賓孫的歷險當中,突然這安靜的教室被打破了。
原來是張老師來教同學們講題來了,老師遲遲不叫我,我本以為我是全對了,過了一會兒張老師點了我的名字,三道計算題只對了一道。完全平方公式會背嗎?會。A加b的平方等于a的二次方加2ab再加b的二次方。A,減b的`二次方等于a的二次方減二ab+b的二次方。但是我的平方差公式不會背了。
張老師讓我去拿書再背一遍。最后終于背了出來。
后來謝老師來到班里,讓我們寫錯的再重新一遍,我寫完一遍后錯了一種題型,我只好再去思考一遍了。
這種題型我百思不得其解,眼看就七點了,我真的很想打死我這個無用的腦袋。
后來張老師在我們還沒有走就給我們講了一遍,張老師這一腳終于講到了我不懂的那個地方,那張老師讓我們舉一反三,又讓我們寫了兩道題,這些題我終于把我腦子中的那一團線給它梳理開了。
我們學習就應該舉義粉色,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掌握。
數學周記 12
在《輕松快樂過寒假》中數學里的想一想,算一算中有這么一道題:
甲、已、丙三人共買了8個面包,平均分著吃,甲付了5個面包錢,已付了3個面包錢,丙沒帶錢,經過計算,丙應該付6`4元錢,甲應收回多少錢?已應收回多少錢?
原先我想:丙付的6`4元是買面包錢的'3分之一,6`4乘3等于19`2(元),19`2除以8等于2`4(元),所以甲應收回4`8元錢,已應收回2`4元錢。
可是,后來我轉念又想:不對,4`8加2`4等于7`2(元),而不是6`4元,于是,我又開始了思考。
最后,我找到了解題目的方法,應該這么算:丙付的6`4元是買面包錢的3分之一,6`4乘3等于19`2(元),19`2除以8等于2`4(元),2`4乘2等于4`8,6`4減4`8等于1`6,1`6除以2等于0`8,4`8加0`8等于5`6(元),所以甲應收回5`6元錢,已應收0`8元錢。在《輕松快樂過寒假》中數學里的想一想,算一算中有這么一道題:
數學周記 13
老師在課堂上經常說到要學好數學是因為生活離不開數學,而數學又服務于生活。自己怎么也理解不過來,直到有一件生活上的小事,使我深信不疑。
事情是這樣的:冬天里的一天,天非常的冷,外面下著鵝毛大雪,樹上都積滿了雪,外面北風呼嘯,我起床后就直哆嗦,問:幾……度……了?婆婆說:你都這么大的人了,自己看。我趕快穿好衣服,走到桌子前,拿起溫度計看了一下,就問:咦,這個溫度怎么在零下,它是幾度啊,我怎么看不懂?婆婆說:你自己想想咯?這時,我想到以前在一本數學類的書上看到過,這好像是零下多少多少度,就問:我知道了,這是不是零下一度?你真聰明,這就是零下一度,這個數又叫做負數,指的是比零小的數。如:-2.-6都是負數。在負數前面都要加上一個類似于減號的符號,這個符號就叫做負號,明白了嗎?我明白了,比零小的'數就叫做負數,負數前面的符號就叫做負號,對嗎?你真聰明。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只要你用心發現,你就能比課本上懂得多得多。
就是這件小事使我認識到數學對我們的生活是多么重要,只有學好數學,才能給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
數學周記 14
國慶的時候,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寫出用一副三角尺拼出的所有角的度數。剛開始,我只能拼出75°,105°,120°,135°,150°,180°的角。這六個角我是通過兩個角的和拼出來的。后來發現原來可以通過兩個角的差拼出15°的角。這周末,老師又布置了一個作業,用一副三角尺能畫幾個角(180°內)?這跟拼有點不一樣。通過我的嘗試、畫圖發現,可以畫出11個不同的角,分別是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我發現它們都是15的倍數。雖然花了挺長時間研究,過程比較艱難,但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以后碰到這種類型的題,我就可以輕松解決了。
數線段和數角的時候,我容易出現差錯。當一條直線上有多個點時,怎樣做到數線段不重復不遺漏呢?后來我找到了一個方法。我們把每一條線段都從第一個點出發,數一數有幾條線段;接著我們把每一條線段都從第二個點出發,數一數有幾條線段;再從第三個點出發,以此類推,就不容易出錯。數角也類似,把每一個角都從第一條射線出發,數數有幾個角;再從第二條射線出發,數數有幾個角;再以此類推,就能準確寫出答案啦。
數學周記 15
數學在生活中運用是很廣泛的。比如說在買東西要結賬,應付多少錢;在買房時計算幾平方要多少錢;單價是多少元和數量有多少個就能知道一共用多少元等信息……
我還知道了多邊形的面積求法,例如一個梯形和長方形組成的就是不規則的多邊形,而兩個同樣的三角形可以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者長方形,就是規則的多邊形。它們的面積計算方法當然就有不同的方式啦,求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可以采用分割法或者添補法,分成兩個規則圖形,最后把兩部分的.面積相加或者相減。規則圖形則是用它們固定的面積公式。
有時候油漆工要刷墻,就要根據墻的面積和每平方米要用多少千克油漆才能知道最后要用多少油漆,這時就可以用多邊形的面積公式來算出墻壁的面積來幫助油漆工來快速解決問題。
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可真廣泛呀!
數學周記 16
我的'媽媽一點也不胖,卻整天喊著要減肥。這不,吃飯吧,只吃一點“貓飯”;上樓吧,好端端的電梯不乘,偏要爬樓梯,要明白我家可住在14層啊。
今日,媽媽又要爬樓梯了。“你媽媽從1層爬到2層用了10秒,那么,她從1層到14層需要多少時間呢?”爸爸考我。我一聽,便脫口而出:“14x10=140(秒),太簡單了。”
“你上當了!你媽媽每爬一層,即一個間隔是10秒沒錯,從1層到14層到底有多少個間隔呢?你再好好想想。”爸爸輕輕拍著我的腦袋。
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便扳起了手指頭:1層到2層,1個間隔;再從2層爬到3層,又一個間隔;再從3層到4層,又一個間隔……原先從1層到14層僅有13個間隔。應當是13x10=130(秒)。
“噢!是130秒,不是140秒。因為1層不用爬,所以從1層到14層僅有13個間隔。”我尖叫起來。
“對了,層數-1=間隔數,你可要記住了。”爸爸哈哈大笑。
原先,上樓梯也有學問。
數學周記 17
數學其樂無窮,其中有許多知識值得你去探索,生活也與數學密切相干。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去超市玩,還沒走進超市,就看見超市門口貼著一張喜報,上面寫著;現凡是在本超市購物超過100元,即可進行抽獎,一等獎手機一個 5名;二等獎書包一個 50名;三等獎肥皂一塊 4000名,我聽后,高興極了,忙叫媽媽去購物,不到一會兒,媽媽便一手拿著大包零食,一手便遞給我一張卷,我興沖沖地跑去抽獎。我心想:一定要抽到手機,給爸爸換個新的。可抽第一次時,才抽中了三等獎,我不灰心,繼續抽了一次,結果還是肥皂,我急了,看看周圍的人結果抽中的全是肥皂,我問媽媽:這家店真會作假,一個手機都沒有。媽媽說:數學中有一門知識叫可能性。這次抽獎,一等獎的可能性有四千零五十五分之五,而三等獎的可能性有四千零五十五分之四千,這兩個數簡直是天囊之別你抽不到手機是在正常不過的啦。
今天,我學了一個新知識那就是可能性,由此我知道了,一個較少的'物品和一個較多的混在一起,摸到較少的可能性就少,摸到較多的可能性就大。以后我一定要多去探究,學習更多的知識。
數學周記 18
在生活中,我們身邊許許多多的事物都和數學息息相關,例如,買東西啊,算支出和收入啊,等等,這些都與數學有著緊密聯系。
數學是一門十分有趣的功課,只要你在學習中不斷進取、摸索和體會,找到這里的奧秘,你就會領略到數學王國里無窮無盡的樂趣,例如,在數學中最常見的找規律、簡算和最優化問題等等,你千萬別小看這些數學問題,它們在生活中可一樣都不能少,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怎樣合理安排才能做到用時最少效果最佳的問題,解決此類問題時,必須用到數學統籌思想,能同時進行就盡量地同時進行。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極值問題,媽媽煮飯需要20分鐘,洗菜需要10分鐘,炒菜需要10分鐘,為了節省時間,請算出最少多少分鐘?最優化問題證明,在煮飯的20分鐘里同時進行洗菜和炒菜,20分鐘后,飯煮好了,菜也炒好了,因此,合理安排煮飯、洗菜、炒菜的過程和次序,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煮飯、洗菜、炒菜工作,這就是數學的.統籌方法。
類似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這門有趣的功課,為將來更好的使用數學這門工具打好基礎。
數學周記 19
我經常與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也經常遇到抽獎活動。
一天,我們家的洗衣機“罷工了”,我們只好再去買一個新的洗衣機。
我和媽媽來到超市,經過媽媽的精挑細選之后,媽媽看中了一個價格為1248元的洗衣機。當時,頑皮的我東看看,西瞧瞧,看到了一個地方簇擁著人群。“啊!”原來是超市在搞抽獎活動,好奇的我快步走了過去,看見海報上寫著:“滿100元抽一次,有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9個幸運獎。一等獎60元,二等獎30元,幸運獎4元,百分百中獎!”。
那時,媽媽還在忙碌的挑選,貨比三家,我把我看到的都告訴了媽媽。媽媽一聽,十分高興,過了一會兒她搖著頭喃喃自語說:“是買價格高的好呢?還是……”。
我忙說:“可以計算一下平均值,有12格子,一等獎的`概率為 ,二等獎的概率為 ,幸運獎的概率為 ,平均值為×60+ ×30+×4=13元,平均100元可以抽到13元,那么 13×12=156元,如果買1248元的洗衣機就可得156元,156÷1248≈0.12.1-0.12=0.88!”
“哇!”媽媽叫道,“等于打88折!我兒子學會融會貫通啦!”。
數學周記 20
今天中午,媽媽叫我了五年級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中的可能性。 媽媽說:“兩個隊打籃球,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誰開球公平嗎?”
我說:“我不知道。”媽媽說:“當然公平了,因為幾率都是50%對50%呀!” 接著,媽媽又問道:“桌子上擺著兩張撲克牌分別是黑桃A和紅桃A,小李和小軍分別摸一張,誰摸到黑桃A的可能性大?”我不假思索的說:“因為只有兩張撲克牌,所以,可能性是50%對50%,因此,他們倆摸到的幾率是一樣的`。”媽媽高興的夸獎我說:“孩子,你真厲害呀!”
然后,媽媽又問道:“口袋里有5個白球和六個黑球(它們的形狀、大小相同)。任意摸一個,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我思索了一小會,說:“因為一個是5,一個是6,幾率就是50%對60%,所以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媽媽一聽,又高興的說:“孩子,你學的還真快呀!” 最后,媽媽問我:“一個正方體的6個面上分別寫著1、2、3、4、5、6六個數字,拋出三的可能性是多少?”我又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有6分之1的可能性。”媽媽又一次夸獎我:“孩子,媽媽不會的題你都會了,你太厲害了。!”
數學周記 21
今天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實踐作業,用三角尺畫角,你能畫出多少種?
三角尺中有著90度,60度,30度和45度的角,我用三角板拼,迅速按照順序拼出了75度、90度、105度、120度、135度和150度的角。可是,這樣是不是就齊全了呢?我又拿著三角板不停地擺弄著,突然,我發現,45度的`角和30度的角重疊之后還有新的角,這個角是三角板上兩個角相減得到的,我迅速計算得到這個角是15度!這時候我恍然大悟,原來拼角不止是度數相加,拼在里面還可以度數相減呢!
這時候,爸爸走過來問我,你拼了這么多角!真了不起!你能告訴我這些角有什么規律嗎?聽了爸爸的話,我又陷入了沉思。15、30、45、60……180,這些不都是15的倍數嘛!原來,用三角板拼出的角的度數都是15度的倍數!
看來,拼角中隱藏的數學問題還真不少!經過這次實踐作業,我知道了學習數學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在實踐過程中多觀察、多思考,還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數學周記 22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數學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有些問題用我們目前所學的知識很容易解決。這里我舉個例子。
星期天早上,我和媽媽去菜市場買菜。水產區的黑魚活的新鮮,我讓媽媽買了兩條,剛三斤重。我媽媽說,“鄭錚,我來測試你。八元一磅。三斤要多少錢?”我會用我學過的知識在腦子里算,8+8+8=?24元!我第一時間回答了我媽,她開心的笑了。然后我媽給我老板付了30塊錢。老板,請給我六塊錢!老板還沒反應過來,我就脫口而出了,我媽和老板收了六塊錢都笑了。
我媽跟我說,我學乘法的時候,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更容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什么是乘法。經過我的經歷學完了以為自己什么都懂,卻不知道自己開了個天大的玩笑。媽媽,我會乘法。我好開心,想讓媽媽夸夸我。我不信。我來測試你。雞有兩只腳。五年有多少?我毫不猶豫地說:十個。聽了我的回答,家里人都笑了。你見過十英尺高的雞嗎?我恍然大悟,羞愧地低下了頭。原來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不要以為我懂一點皮毛就什么都懂了。有些問題要多方面考慮。相信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夠體會到數學帶來的樂趣!
數學周記 23
過年了,我去外婆家,外婆問我要吃什么?我說想吃火鍋,外婆說:“好呀,我帶你一起去菜場買菜,讓你也當當家哦。”我說好呀,說著就和外婆一起去菜場了。
一到菜場,哇,這個菜場真大呀!人真多呀,真是人山人海啊!我拉緊外婆的手,怕走丟了。我們先去買各種各樣的丸子,那些丸子是一樣的價格,都是19元一斤,我和外婆每樣都挑了一點,一稱是一斤半,外婆讓我算算多少錢,我是這樣算的,一斤是19元,半斤是19的的一半,用19除以2等于8.5元,8.5元加上19元一共等于27.5元,外婆摸摸我的頭說不錯。
接著我們有往前走,看到有賣鴨血的,我說,媽媽最喜歡吃鴨血了,外婆說那我們買點吧,我們買了2塊,是1000克,賣的阿姨說:“我來考考你,鴨血是5元一公斤,你算算要付多少錢?”我歪著頭想了想,說:“1000克=1千克,1千克=1公斤,那就是1x5=5元。”阿姨夸我真聰明。接著我們又買了很多其他的.菜,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了,我們提了好多菜回家,真累呀。
通過這次買菜,我將學到的知識用到了生活中,生活離不開數學呀,我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學習。
數學周記 24
話說數學,數字之學。有人說,它是個深奧的學問;有人說,它是個值得探索的空間;而我說,他是個奇妙的樂園。請改變你對數學的煩躁,要記住,它是智慧者的.游戲,跟我一起議論數學!
0~9阿拉伯數字之間,是一座神奇的宮殿,許許多多的樂趣,正等你去發現。
如,撲克牌中的24點。它相對大家并不陌生,只不過是撲克中任意4個數的加減乘除。例:5、8、3、2。先找對方法,突飛猛進,直奔主題,圍繞“3*8=24”,找出3個8:“(5+3)*2+8=24”,這不是很簡單嗎?又如“x*11=?”。以“兩頭一拉,中間一加”,找出規律,迅速解題。例:“63*11=?”。根據以上規律,立刻得出693,驗算后,果真正確,這不是樂趣是什么!
又有人為數學競賽所煩惱,千萬別急,這是場考驗你智商的游戲!對待難題,用一般方法無從入手,先認真思考,捕捉數量與數量之間的“蛛絲馬跡”,緊扣關鍵詞,尋找突破口,一定會有新發現!
話說數學,數字之學!
數學周記 25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離不開數學,可見數學與我們的關系多么親切呀。
比如說,超市里賣的'水果、蔬菜,商城里賣的衣服、鞋子和家具,稿件上來字數等等,都要用到數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數學,等我們去發現、去探索。
暑假里我跟爸爸、媽媽和姐姐去表哥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雜貨店買礦泉水喝。雜貨店有規定:3個礦泉水瓶可以換一瓶水,一瓶礦泉水1元。
爸爸拿了十瓶礦泉水,我非常口渴,一會兒兩瓶礦泉水就已經喝完了。還沒等我回過神來,已經有好幾個空瓶子了。爸爸輕輕的問我:“我們用十元錢能換多少瓶礦泉水呢?”我想了想: 是冰水喝完了9個空瓶子換了3礦泉水……還剩下兩個空瓶子。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算出來了是14瓶礦泉水,還余下兩個空瓶子。”爸爸笑了,說:“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們可以向雜貨店老板借一瓶水喝完之后再加上我們這兩個空瓶子又可以換一瓶水,總共15瓶水。”
再生活著處處都有數學知識,等我們去發現。
數學周記 26
我每天都在學校里吃中飯,每天都會看到別的同學把只吃了一兩口的飯菜倒掉,每天都會看見剩飯桶里面塞得滿滿的。我看著這些剩飯,非常的心痛。
回家之后,我上網查了一查,一粒米的`重量是0.02克,如果我們每個人每天節約一粒米的話,我國大約有13億人口,全國人民就可以節約13億粒米,也就是:1300000000×0.02=26000000克的米,換算成公斤數就是:26000000÷1000=26000公斤。哇,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如果我們每人節約一粒米,一天竟然可以省下這么多糧食!要知道,現在地球上還有許多國家還非常貧困,比如像非洲地區的一些國家,那里的人民連溫飽問題都還沒解決,他們非常需要食物。按照他們也是每人每天吃250克食物來算的話:26000000÷250=104000(人),我們浪費的糧食就足夠讓他們104000人吃一天。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們從小就開始背誦,但是我們并沒有真正理解里面的含義。在經過這些計算后,我真想號召所有的人都能珍惜每一粒糧食,從自己做起,讓節約的意識深入人心,相信我們將再也不會看到饑荒、挨餓這些詞。
數學周記 27
陸老師帶我們玩了一個數學小游戲——搶“30”。游戲的規則十分簡單,就是比誰先說到“30”。每個人一次最多說三個數,最少說一個數,按照順序從1開始玩,說到30的人就獲勝。
這個游戲看上去簡單,玩起來就不一樣了。我們和老師玩了好幾次,都是老師贏了,我們很不服氣,還想再來比,老師答應了我們的要求,老師問我們:“誰覺得自己能贏的舉手。”老師的話音剛落,同學們就高高的舉起手來。又過了幾輪后,還是老師贏。老師問我們:“你們有沒有找到什么規律呢?”我想了想說:“只要誰先說到26,誰就必勝無疑。”老師笑了笑問:“有沒有更簡單的?”老師見我們班里鴉雀無聲,就說:“你們要想搶到26,就要先搶22。而要想搶到22,就要先搶到18,以此類推,就是要搶261014182226這些數字。”老師還問:“你們覺得先玩贏的幾率大,還是后萬贏的幾率大呢?”我們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有的.說先玩,有的說后玩。老師拍了拍講臺說:“我覺得先玩贏的幾率大,因為先玩一開始就可以搶到2,所以是先玩。”
我聽了老師的講解,瞬間恍然大悟。
其實,在我們的游戲中,也會有數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生活中處處都會有數學!
數學周記 28
今天媽媽帶我去了丹尼斯超市,我們買了一些我們所需要的食物,飲料,生活用品等。
我們先到了三樓的零食區,我拿了旺旺大禮包的,發現旺旺大禮包有兩種。分別是300克的每袋14.8元、580克的每袋26.5元,媽媽問我大包劃算還是小包劃算,我在心里想14.8約一包15元,那么100克就是大約三元;580克裝的每克約2元,所以我說大包更劃算。我們又去買了一些進口的飲料,我看了看單價,一大瓶果汁18元,我覺得價錢不是很貴,我讓媽媽買了一瓶,媽媽說,當然可以,我要考考你,一瓶18元,買11瓶要多少錢,我脫口而出,198元,因為一個兩位數和11相乘乘積,就是把兩個阿拉伯數字相加的結果放在這兩個數字之間,這是個簡便的算法。
我們買完東西后結完帳,媽媽說我不告訴你們我花了多少錢,你來估算一下吧,我接過賬單,飛快地把賬單上的整數加起來,說大約160元。媽媽說真不錯,我們一共花了162.5元,真的很棒呢,獎你一瓶飲料,我接過那瓶飲料,提著購買的物品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數學真的'是到處都有,無時不在,在生活中我們真的離不開這奇妙的數字,神奇的數學!
數學周記 29
今天我姨在網上玩游戲時,正玩得興高采烈時,突然,發現了網上購買衣服便宜了,然后,我姨對我說:"寧寧,快來,看網上購物一打5折,還是全?場打5折哦!還有網上購買東西夠300元,還送300元,看劃算不?”我說:“姨,我沒有學過打折的知識,我怎么會知道呢?”我姨說:“咦,我記得你六年級?數學書上有呀,去看看。”我說:“哦。”看過之后,我知道了幾折就是原價的`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我還知道了如果想算出商品打折后的價錢,就用原價乘折扣等?于?現價。我姨問我:“這條連衣裙原價是156元,打五折,算算多少錢?”我不假思索的說:“原價是78元。”我姨驚訝道:“寧寧,你這是自學成才嗎,我看是。”我說:“這很簡單,用原價×折扣=現價,所以用156×0.5=78元。”我姨說:“0.5是從哪來的?”我又一次不假思索的說:“打五折就是50%,把50%化成小數是0.5呀。”?我說的頭頭是道。身邊的數學知識有很多,就看你留心不留心。
數學周記 30
今天,數學老師出了一道關于流水行船的思考題,我不是很懂,就讓媽媽給我講了講,可是我還沒有聽懂,媽媽突然給我說:“別做了,你去玩一會兒吧,下午我帶你去劃船。”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下午,媽媽帶我來到湖邊劃船,湖邊坐著幾位叔叔在等待顧客的到來。我問叔叔:“租一條船多少錢?”叔叔告訴我,一條船100元。媽媽付了錢后,叔叔拿來救生衣讓我們穿上,我們就開始劃船了。
我和媽媽順著水流的方向開始劃,船劃的特別快,毫不費力。媽媽趁機問我:“順水速度等于什么呢?”我突然明白了,靜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順水速度;然后,我和媽媽又逆水劃了一次,船劃得比較慢,而且很費力氣。媽媽又問我:“逆水速度等于什么呢?”我回答:“靜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最后,媽媽說:“我們順水劃了一次,又逆水劃了一次,是不是相當于從甲到乙,又從乙返回?”我說:“是的。”“那水流速度應該怎么求呢?”我搶著回答:“(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流速度。”媽媽夸我太棒了!
看來,數學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要努力地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數學本領,才能夠學以致用,解決身邊的問題。
數學周記 31
上數學課時,我無意中看到老師播放的幻燈片下面有一個東西在動,但看不清楚,模模糊糊的,仔細看一下,那一閃一合的東西好像是一個太陽,再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朵花。
是啊!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我們都不能一下看清楚,那就請你多看幾遍吧,也許會讓你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看的透徹。
意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在一次參加比薩大學的活動時,被的頂上的吊燈吸引住了,他感覺到吊燈的擺動雖然越來越小,但每一次擺動的時間似乎相同。于是,他一直盯著那盞吊燈,利用脈搏的跳動規律來測量吊燈的擺動時間,結果他最終發現了[擺的等時性原理]。伽利略不僅有這項發現,他還為人類做了的多項發明和發現,為人類發展史上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但他的發明和發現都離不開[請多看幾遍。
當你在想一個問題時,請多看幾遍;當你想了解一個人時,請多看幾遍;當你失敗時,請多看幾遍失敗的原因;當你心情低落,對沒興趣時,請多看幾遍這個世界;當你成功地塑照自己的夢想時,請多看幾遍成功的經驗;凡此種種,請你多看幾遍。
學會多看幾遍,那就是學會一切,那時你會驚奇地發現身邊的一切都值得你多看幾遍。
數學周記 32
在寒假里,我和姥姥一起去買書。我們買了一本數學書,名字叫《怎樣學好小學數學》。
這本書可好了,里面有“基礎和拓展”、“訓練測試卷”。不要看這小小的兩項,里面的內容可真不少呢!
內容有“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小數的乘法”、“觀察物體”、“小數的除法”、“游戲公平”、“認識方程”……訓練測試篇里匯集了第一單元到第七單元測試AB卷至期末綜合測試……
其中有一道有趣的題是這樣的:題目是《象棋游戲》,問誰先走棋最公平,我想來想去,問了很多人都沒答出來。最后我一看答案,啊?!是用拋硬幣來決定誰先走的方法來解決,真是出乎意料的答案。
我還聯想到了生活中的'游戲公平,比如籃球比賽開場時的爭球,就不能你說給誰就給誰,也不能按照個人意愿將球給一方,而是由裁判將球在球場中央拋起,然后由兩隊各出一人爭球,誰先爭到球,球就落到了那一方,比賽就會正式開始。
我想如果世界上沒有了公平,那么就會引起爭吵;爭吵就會引起戰爭;戰爭就會導致毀滅;最后有可能連國家也會沒有了。
所以世界上沒有公平是絕對不可能的,這種題型給了我很大啟示。
【數學周記】相關文章:
數學的周記12-27
關于數學周記01-29
初中數學周記01-18
數學周記初中12-29
數學周記范文12-30
寫數學周記02-24
數學課周記03-04
精選數學周記25篇08-29
【精選】數學周記范文31篇10-17
數學的周記15篇(優秀)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