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端午節周記

時間:2023-07-05 11:51:49 周記 我要投稿

端午節周記(熱門)

  不經意間,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這一周內讓你有什么啟發呢?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并且記錄在周記里了。千萬不能認為周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周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周記(熱門)

端午節周記1

  芭蕉綠了櫻桃紅,歲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侯,我懷念起故鄉的端午節來。

  每到農歷5月初一,天才蒙蒙亮,母親便叫醒我說:“快起來,割艾草、菖蒲去。去晚了,就割不到了!”

  哦,端午節又到了。我便歡天喜地的來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來,幾乎是每一個大門及房門口都掛上一副。一大清早,整個村子里,散發著濃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早飯吃過后,不用母親吩咐,便邀好幾個伙計上山去摘箬竹葉扎粽子了。

  其時的家山,新竹成林,蟬鳴嘶嘶。還有滿山的'芒花,開得紅艷似火,“或一簇簇,或一片片,乍看似少女的笑靨,仿佛又如天邊的彩霞。”

  箬竹葉一般長在地勢較陰的山坳里。其竿細細,其葉碩大。山風吹來,葉葉相撞,沙沙作響。摘箬竹葉,要揀新葉,用拇指和食指夾住葉片,中指一頂葉柄,“啪”的一聲脫落。

  我們這些孩子們,在故鄉的懷抱里,這山望著那山高地跑著,跳著,留下一路歡笑。我們比著,誰摘得箬葉多,誰摘的箬葉大。

  箬竹葉摘回家后,母親拿到鍋里淖過,再拿到清亮的溪水里,一張張洗刷干凈,就開始包扎粽子了。母親把箬竹葉卷成圓錐型,然后用飯勺,填進糯米,用筷子插實,包好,將嫩竹篾一捆,一只只棱角分明的粽子便扎成了。

  糯米需淘洗干凈,晾干,用少量的堿和之。有時還在粽子中包上一些紅豆、紅棗、花生米及臘肉,味道就更好。

  粽子扎好便是晚上了。晚飯過后,父親把粽子放在鍋里,用準備好了的干柴煮上三四個小時,再讓它燜到第二天天亮。食之,粽子余溫尚存,還帶著濃郁的箬竹葉的清香。

  粽子從初二一直吃到初五。到初五那天,母親還要做包子,煮鹽水蛋,煨大蒜子。對了,母親還在蛋殼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我的脖子上。這種意謂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蛋當然是越大越好,如果能在脖子上掛上一個大鵝蛋那就雄壯了。玩膩了,就用蛋打架,誰的蛋碰破了,就吃掉。最后留下的就勝利者了。

  到了傍晚,母親把艾草、菖蒲收起來,蘸雄黃酒,撒到屋的每一個角落,消毒避蟲。還在我們的額頭上,手背上,腳背上涂一些雄黃。

  故鄉的端午節,浸透著一種濃濃的鄉親、親情。

端午節周記2

  端午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我們的家鄉算得上是個特別重要的節日,所以每年的端午節都過得異常熱鬧。

  端午節最不可少的,自然是粽子,每年端午節外婆和大家都會包上幾百個大粽子呢。包粽子雖然有很多種,比如蘆葦葉、竹筍葉、菰葉、藕葉等。但我們的家鄉是蘆葦比較多,所以大多都用蘆葦葉包了。首先,外婆“率兵”去采蘆葦葉。采蘆葦葉時,一大家子聽著外婆的勞動號子:“加油。一個粽子三片葉子。上百個粽子幾千片,嘿喲,加油。”聽了“將軍”的鼓勁,“小兵”們更加賣力了。采完蘆葦葉,現在只要將它們暴曬就行了。但準備材料可沒有這么簡單喲,還得去集市上買來上好的.紅豆、豬肉、花生、板粟、蜜棗與糯米,還要買紅線呢。

  當然,玩的時候還是包粽子的時候。包粽子時,男人負責把肉切成不大不小的塊兒;女人負責洗紅豆、糯米之類的;小孩負責把大盆洗干凈,再把大人加工好的東西裝在大盆里;而老人們則負責指揮。一切準備好之后,就開始包粽子了。大人們干得格外賣力,而小孩們呢?卻在一旁玩著,總是在大人們不注意時,偷一兩顆蜜棗往嘴里塞,表面上似乎一點兒事都沒做,可心里卻暗暗自喜——因為蜜棗太好吃了。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燒火的外公總是把火候把握的很好,味道很香、很濃,如果在第一時間內吃粽子,你看到的肉粽子總是嫩地流油,看到的蜜棗粽子總是金黃柔嫩;看到的八寶粽子總是很可口,我們可愛吃了。

  去年,要不是為了去鹽城替舅舅、舅媽照顧表哥,外公外婆可能在包粽子哩。我突然有些“厭惡”舅舅、舅媽,他們家的經濟條件不錯,為什么不找個保姆?把我的歡樂端午節和粽子都“奪走了”,我好生氣呀。也好懷念那味香色美的粽子呀。

端午節周記3

  “粽子香,香廚房。

  艾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著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歷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著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著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劃著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為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著清香的竹葉里,投到了江里……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著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抬起頭遙望著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著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著籠罩著的蒙蒙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著人們太多的欲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制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端午節周記4

  “小懶蟲!快起床,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起包粽子,你怎么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著。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和她一起包粽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我還是很快地起床,跟媽媽學著包粽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里的粽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驟:

  ①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粽葉;

  ②把糯米放在折疊好的粽葉里包好;

  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粽子里;

  ④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心里暗想原來包粽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只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

  這不,不一會一只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

  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粽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粽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著,可是這粽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粽子都沒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

  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粽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著些虛榮心努力的學著。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于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著手中的這個小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么好看,但在我眼里就像是手上捧著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開始煮粽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后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粽子就好了,此時家里到處都彌漫著粽子的香味,終于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今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粽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粽子其中的快樂,真實一個難忘而愉快 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周記5

  端午節,是古時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的節日,在期間也有許多節日的習俗。

  端午節時,學校為了更好地感受端午的氣氛,讓同學們和父母在家里學習包粽子。

  粽子可不是那么好包的,粽子里的糯米、粽葉、豆沙之類的材料都是要特殊加工的。媽媽早早地去超市將米買好,再將米、棗、綠豆、紅豆等材料清洗一下,然后將其泡在水中。

  第二天時,糯米泡到像煮米飯時一樣軟了,粽葉也可以用了。

  然后就開始包粽子,粽子的步驟有很多步,雖然每一步都不怎么煩瑣,但要步步細致。

  第一步,要用開水將粽子葉煮5分鐘,關火后加入馬蓮草燜一會,那樣粽子葉就沒有那么容易破,我將鍋蓋打開時, 一股熱熱的芳香噴涌而出,那就是端午節特有的味道。

  第二步,將小棗用溫水泡了5分鐘,再取2-3片泡好的粽葉折成圓錐形狀,底部放入泡好的一個小棗,填進糯米,再將豆沙餡夾在糯米中間。

  第三步,在上面蓋好糯米,然后壓實,粽葉下部兩邊往中間壓住,再把上方的粽葉往下折蓋住糯米,把長出來粽葉窩成角,包好后用馬蓮草將粽子綁緊。

  第四步,最后將粽子放入鍋中碼緊,加水沒過粽子,煮一小時后改文火者30分鐘就好了。

  我包的粽子看起來不怎么漂亮,但是我包成功了,我就很滿意。

  將鍋蓋打開后,一股熟悉的'粽子的味道撲面而來,我知道我成功了。

  下午時,我的奶奶、小姨、弟弟都來了,我們坐在一起品嘗著我們一同做的粽子。香氣在我們之間徘徊,這份濃濃的端午的味道嘗在我們嘴中,烙印在我們心里。

端午節周記6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傳統節日吧。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被人們稱為龍節、端陽節、重五節、艾節和五月節等等。其中,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另外,古書記載“端”字有開始的意思,因此端午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這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了。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說起端午節的來歷,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呢!讓我來告訴大家吧。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非常有學問,是楚王身邊的官員,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國家富強起來。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將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軍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縱身跳入江中。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們含著眼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的遺體。人們將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很多特有的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佩香囊。我最愛吃粽子,因此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粽子吧。粽子是用糯米加各種配料,再用新鮮的竹葉包裹扎藤,上鍋蒸煮而成。喜歡吃咸的就包上咸肉、蛋黃、干貝、叉燒;喜歡吃甜的.就放上蜜棗、豆沙、蓮蓉。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一陣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香氣撲鼻。解開扎繩,剝開粽葉,白白的糯米里包著紅紅的蜜棗,咬一口,軟軟的、甜甜的,滿口留香。

  每到端午節,我又想起一首膾炙人口的童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真是一個歡樂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周記7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因為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時稍晚一點。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卻發現我的手上腳上都被帶上了五彩線。五彩線是由紅、粉、黃、綠、藍五種顏色組成的,很鮮艷;媽媽告訴我說,端午節帶上五彩線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

  洗完臉后,我就來到了餐桌前。滿滿的一桌,真豐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粽子,還有香噴的雞蛋、鴨蛋、鵝蛋。看著這么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來。

  正準備開動時,爸爸發言了:“知道今天為什么要吃粽子嗎?哪位“同學”知道請舉手回答?”

  這可難倒了我了,我就裝作沒聽見,等待爸爸解釋。爸爸告訴我說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沒想到一種食物也有故事。

  爸爸講完后,我已經迫不急待地想和他們做游戲了——頂雞蛋。

  我在盤里隨手拿了一個個頭較大的雞蛋,先和爸爸來了一個對決。而我的力氣太小了,一個回合下來,就輸給了爸爸。但是心里卻不服輸。心想:“可不能這么算了。”我又去洗鵝蛋,想和媽媽較量一番。

  只見媽媽在盤子中左挑右選的,好像里面藏了大將軍。我好奇地問媽媽:“你在選什么?難道鵝蛋還會有什么不同嗎?”聽完后媽媽耐心地說:“你看這鵝蛋好像都一樣,其實里面的學問大著呢!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狀,要選“小頭”尖一點的,這樣的蛋會比較有優勢一些。其次要看鵝蛋的外殼,光滑、細膩、顏色勻,這樣的蛋殼更硬一些;根據這些特點選,一定能獲勝。”

  我半信半疑地選了一個鵝蛋,就開始跟媽媽較量起來了。

  我雙手緊緊地握著鵝蛋,使上了渾身的力氣,頂啊,頂啊,只聽見叭的一聲,我趕緊收手,緊張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里的鵝蛋竟然沒破,還是好好的,“原來是媽媽手里的蛋碎啦,太好了,我贏了!我贏了!”我興奮地邊喊邊跳,爸爸也高興的拍手表示祝賀,媽媽看著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

  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周記8

  前幾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市,看到超市里擺上了各種各樣的綠豆糕,我很好奇地問爸爸、媽媽超市怎么突然賣起了綠豆糕呢,媽媽說:“端午節要到了,我們不僅要吃綠豆糕,還要吃”五黃”呢!”“五黃”?什么是“五黃”?

  回到家上網查了后,不僅知道了“五黃”指的是: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還知道了我們這端午節為什么要包粽子了。端午節的下午,我們一家來到了外婆家過節。剛進門就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姨媽說這是鍋里煮的粽子飄出的香味。一會,姨媽端上來熱氣騰騰的粽子讓我們品嘗,我把粽葉一層一層地剝下,露出了白嫩嫩的粽子,我咬了一口,哇!真香。吃著吃著,我忽然想起了端午節的來歷,想著冤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真希望我能把家里的粽子也拋進汨羅江,讓魚兒不要傷害他,我仿佛看到了在汨羅江里劃著船的人們……

  吃晚飯的時候到了,大家看著餐桌上的菜,竟然不約而同地說到了今天應該吃“五黃”,看看外婆準備的晚飯,真不錯,在我們的.餐桌上出現了“四黃”,唯獨缺雄黃酒,外公說,那是因為我們江蘇的人不會做雄黃酒,所以大家也都不愛喝。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傾聽著大人們說他們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時候的趣事,不僅要自己包粽子,而且還要編裝鴨蛋網呢,據說鴨蛋網是用五顏六色的彩線編的,編好后裝上煮好的鴨蛋,可漂亮了。看著大家說的高興,外婆竟帶著大家憶苦思甜了,說姨媽和媽媽小時候,因家里條件不好,過節也沒什么好菜吃,今天這樣的情景想都沒想過。是啊,我們今天真的是太幸福了,我心里默默地想:“這么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珍惜,也一定要好好學習。”

  一陣笑聲打斷了我的思路,看著家里每個人開心的表情,我打心里覺得過端午節真好,真希望每天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周記9

  又是粽子飄香,艾葉芬芳的端午佳節了。近幾天,到處都有人為過節在購買糯米、紅棗及各色的豆子,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微笑。

  但是我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楚國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們應該表示悲痛才對呀。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也許,事情已經很久遠了,這種悲痛早已消失,留下來的只有紀念。

  昨晚,爸爸媽媽很晚才回來,他們一直很辛苦。今天雖然是假期,我想,不能睡懶覺,我來做早飯,給他們一個驚喜……

  一邊做飯,一邊誦讀屈原的《國殤》,還回憶起了去年的一件趣事。

  在去年,我在學校被老師點名上黑板背寫屈原的《國殤》。我把屈原的名字寫錯了,老師告訴我:“你今天晚上趕快準備一些禮物祭拜他老人家,否則,屈原先生要找你算賬了。”

  晚上,我回到宿舍后。馬上從背包中拿了五個蘋果,放在了枕頭上,等著屈原先生托夢給我。我迷迷糊糊的睡著了,到了半夜,我夢見了自己正坐在田野中,一輛樸素的'馬車來到了我面前。屈原先生下來了,對我說:“年青人,好好的讀書吧,日后為國家出力,還要孝敬父母!”我說:“小生謹記先生教誨,永不言棄。”

  當我抬起頭仔細看時,只見屈子高髻長髯、寬衣博帶,飄然而逝……

  醒來后,既高興又惋惜:高興的是能與屈子在夢中相見,惋惜的是沒能更多到聽他老人家的教誨。我的心里又悟出了一點點道理:一個人,只要為國家和民族著想,人們將永遠記著他!我再次情不自禁的誦讀《國殤》,媽媽高興的在臥室里喊:“高冰,是你在朗誦嗎?看來,我們要過一個有詩意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周記10

  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佳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習慣,是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的節日。

  過端午佳節要插艾葉,喝雄黃酒,吃粽子,看龍舟賽。

  今天媽媽帶我去姥姥家過節,剛進門,姥姥就把包粽子的米,粽葉,肉都準備好了,就等我們來開包了。我和媽媽把手洗干凈就開始包粽子,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先看媽媽包。先把粽葉折好,再放一小半粽米,把肉放在粽米上,再放一把粽米,然后把粽葉包好,最后用線把粽子纏繞好以防粽米掉出來。看著媽媽熟練的包著粽子而我一個也沒有包好,非常急,可越急我也越手忙腳亂。唉,又沒包好,媽媽說:“別急,慢慢來,跟著我的步驟一步步來”。我慢慢的,一步步跟著媽媽的做,也包好了一個。我好高興,拿著包好的粽子給姥姥看,姥姥還夸獎了我。我包的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美觀,但是也很不錯。認認真真的做好了一件事,沒有半途而廢。中午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情格外的好。

  下午,舅舅帶著我們去看龍舟賽。站在江邊,到處都是人,我們來的早,站在一個好位置上。開始比賽了,哨孑聲一響,那些龍舟上的水手拼命的伐著收槳,前面的鼓手用盡全力的`敲著鼓,后面的舵手掌控著龍舟的方向,總條龍舟上的人都要非常默契。龍舟越來越快,江邊上的加油聲也越來越響。江邊上的人把掌聲送給所以參加龍舟比賽的人。

  端午節吃了美味的粽子,看了精彩的龍舟賽,真的值得回味。而且劃龍舟還可以增強劃手之間的友誼。

  端午節,我們中國的一個美好的節日,一個美好的傳統節日,我們在這天包粽子、品粽子、劃龍舟。端午節,是古人所創造的,所以,端午節這個節日也表現了古人的智慧。

端午節周記11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周記12

  快過端午節了,奶奶到市場買來了糯米、紅棗、花生和粽葉,準備包粽子我們吃。

  奶奶先把粽葉在水里浸泡了二三天,讓粽葉變得軟和,然后,把粽葉從水里撈上來,用清水洗干凈,再瀝干。然后,她取來糯米,淘得干干凈凈的,就開始包粽子了。奶奶先將兩片粽葉疊放在一起,然后卷成一個漏斗形,再用勺子舀上一點糯米放入粽葉中,用粽葉把糯米包好,最后用繩子把粽葉纏緊,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做成了。

  看了奶奶做的粽子,我的心里也癢癢的,就跟著奶奶學了起來。我先把粽葉卷好,再往里面放糯米。可我剛放進一點點糯米,那些米就從粽葉里漏掉了。我往地上一看,哎呀,地上撒了好多米啊!奶奶告訴我,粽葉一定要疊整齊,卷粽葉時可有講究。她于是手把手地教我怎樣包粽子。我又重新包了起來,這次比上次順利多了,一會兒,我就做好了一個粽子。但看看我的粽子,總覺得沒有奶奶做的有棱有角,奶奶說:“第一次能包到這樣,已經不錯了!”

  粽子包好后,奶奶又把粽子放入水中泡了起來,她說這樣泡過之后,粽子才容易煮熟。

  端午節這天一早,奶奶就開始煮粽子了。不久,鍋里就飄出了粽葉的清香。聞著這香噴噴的粽子的香氣,我真想一下子就吃到自己親手做的第一個粽子。粽子終于可以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讓奶奶先找到我包的那個粽子。可奶奶揭開鍋蓋一看,鍋里有好多白花花的米粒。奶奶說:“肯定是你包的那個粽子沒包緊,米粒全跑出來了。”奶奶撈出所有的.粽子一看,果然是我包的那個。看到這樣,我感到好慚愧。

  在粽子出鍋后,我們全家都圍在桌前吃起了粽子。我從盤子里拿出一個粽子,把繩子剪斷,再把粽葉剝掉,里面就是一個透著粽葉清香的白白的粽子了。我在上面放了點糖,然后咬了一口,一陣甜滋滋的味道進入口中,真好吃,我于是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大人們邊吃邊聊天,熱鬧極了。

  啊,今年的端午節真開心!

端午節周記13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對于端午,大家都非常熟悉。

  在端午這天,慶元的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爺爺奶奶拿出準備好的粽葉和糯米,放在一旁的凳子上。拿起粽葉,將粽葉卷成一個錐形的容器,然后將糯米小心地放進粽葉做成的容器中,再將粽葉多余的長尾巴將糯米抱起來,最后用線將包好的粽子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將包好的粽子放到蒸籠上蒸,熱氣騰騰的。慢慢的,一陣香氣便撲鼻而來,我們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跑到蒸籠前,流著口水,等待著美味可口的出鍋。粽子熟了,奶奶將它們端出來,放在一個大盤子里,過了一會兒,盤子便空了,只見大家每人都捧著一個粽子,興奮的吃著,我一口咬下粽子,那甜甜的香氣便傳進我的心中。家里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我們對這美味可口的'粽子贊不絕口,很不得能夠多吃幾個。這一天,全城都飄著粽子的香氣。

  慶元的端午,還有另外一個習俗,那便是賽龍舟。我們全家人在這一天一起來到河邊,與全城人一起,觀看著龍舟比賽。“加油!加油!加油!”大家一起吶喊著,為龍舟上的船員鼓氣助威。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從我們眼前劃走。終于,一條龍舟劃過終點,獲得了冠軍,我們用最響亮的聲音為那些船員們歡呼。

  在慶元,還有一個特有的習俗,在這一天,全慶元的人民都要走橋。爺爺奶奶帶著我們。走上廊橋,我們停在一尊佛像面前,為佛祖上香,祈禱自己能平平安安,幸福地過日子,那時候我還小,不明白這是為什么,現在長大了,也明白了,現在爺爺奶奶還保持著這個習俗,端午到了,我們沒空回家了,可爺爺奶奶卻惦記著我們上香時也不忘為我們祈禱。

  就這樣,端午輕輕悄悄地來到,也輕輕悄悄地溜走了,我們期待著明年的端午,端午就這樣離去了。

端午節周記14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從五月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但卻讓人忙了一上午。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經常把習俗與五字聯系起來。兒童手腕上,帶著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成的線,稱為長命縷。各家的門上也要插五端: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等。

  端午節的美食有很多,但其中最讓我垂涎的,當然是又香又糯的粽子了。

  粽子分為粽葉、粽子的糯米、餡料三個部分。媽媽說過,只有用蘆葦葉包出來的粽子才最好吃。要先把粽葉洗干凈之后再放到鍋里煮半小時,一陣清香溢出來后,再放到盤子里晾十到十五分鐘,就可以包了。

  粽子的形狀很多,有四角的,有三角的,有的像個枕頭,有的像座寶塔真讓人目不暇接!它的口味各不相同:有肉餡的,有蜜棗陷的',有豆沙餡的,還有蛋黃餡的我最愛吃的是肉餡,尤其是里面烤熟的肉。

  端午節劃龍舟,這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在蘇州的金雞湖邊上顯得格外隆重。早在四月初,就會聽到鑼鼓喧天,此時,各個地區開始建造龍舟。龍舟的外形酷似有龍在水中活靈活現。龍舟造好后,人們會開始賽龍舟。電視上,船上喧鬧無比,岸邊呼喊振奮人心。一共四支隊伍,四支隊伍各展所長,你追我趕,最終,一支實力非凡的隊伍脫穎而出,成為了賽龍舟比賽的第一名。天黑了,人們盡興歸去,湖面上恢復往日的平靜。

  在端午節里,人們的歡聲笑語隨處可見。端午節,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么美好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周記15

  端午的腳步走近了,在端午節的習俗里,最重要的就是吃粽子。早在街上、電視上看見許多食品店在做粽子的宣傳,也早早的看見許多人提著一大包的粽子從我面前走過,端午節的氣息愈來愈濃。

  最近上學前,我還照樣吃著面包的時候,總會聞到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我知道,是粽子的味道,一定又是隔壁吃粽子了,我壓制住口水,好想也來一個粽子吃。于是放學回家,我便要媽媽給我買好多粽子,而且里面要夾不同的.料,媽媽爽快地答應了。第二天剛起床,我意外的看見桌子上放著一袋粽子,不顧三七二十一地拿起那袋粽子,哇,還熱乎乎的,我似乎已經聞到它的香味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這是第一次動作這么快。我挑了最大的那個,用剪刀剪開繩子,小心翼翼地剝開葉子,剝好后的粽子被我裝進一個新的塑料袋里,在泡好牛奶后,配著牛奶一起吃,發現里面是我最喜歡的蛋黃,好想配上電視里的一句廣告:這味道,不敢相信!

  粽子不僅這么好吃,真沒想到,用粽子居然也可以獻愛心。

  有天吃晚飯,我們照常邊吃邊看新聞,在電視里,報道出一則“賣粽子,獻愛心”的新聞。賣粽子的都是一些上年紀的大媽,那些粽子也都是這些大媽們手工制作的,幾個粽子放在一籃子里,只要有人捐出100元,就可以拿走一欄,以此類推,然后將收到的愛心款,捐給那些十分困難的孩子,電視里看到很多人都主動的捐款,真沒想到,用粽子也可以獻愛心。那些大媽用自己的汗水包出粽子,那些過路人用自己的勞動賺來的錢,都獻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平時總看見一些負面的消息,其實在我們身邊,就在端午節即將來臨的這一天,我也看見了許多感人的一面。

  端午節的腳步近了,我想今年的端午節會給我許多快樂,許多啟發。

【端午節周記】相關文章:

端午節周記[精選]07-05

端午節周記【精選】07-05

端午節周記(精選)07-05

端午節周記(精選)07-05

(精選)端午節周記07-05

【精選】端午節周記07-05

端午節周記06-12

(精選)端午節周記07-04

[精選]端午節周記07-04

端午節周記06-09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AV女优一区 | 三级日本成网人站 | 中文字幕在线你懂的视频 | 网爆热门视频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亚色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