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育管理論文特等獎交流發言稿
上午好!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在這個收獲的季節,很榮幸作為獲獎選手代表站在這里交流發言,感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學校管理》編輯部為我們搭建平臺,使我們有機會得以梳理經驗、表達思想;感謝為此次比賽成功舉辦付出辛勤勞動的各級領導、專家,用獨特的策劃、精心的組織引領我們收獲芬芳,謝謝你們!
此次我的參賽論文是《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現狀的思考與探行》,作為在縣城學校工作的一名普通教師而言,研究農村師資建設問題,不得不說是一種挑戰。而選擇自我挑戰的原因是對這個選題三個階段的思考。
第一階段:基于自身成長經歷,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關注與思考。
我是19xx年參加工作的,從偏僻的村小、到中心小學,再到目前的先直屬學校,工作時間的推移、工作環境的改變從未消退我專業發展熱情,省基本功大賽、省優秀課評比、省教學名師評選,累并快樂著!盡管如此,但有時還是有一種孤軍奮戰的感覺,特別期望能找到一群志趣相投的學習伙伴,組成專業發展學習共同體,共同磨礪,共同分享,共同成長。然而當我把目光投向身邊,卻發現有相當一部分老師是存在職業倦怠感,他們以敬畏生命,維護健康名義放棄自身專業發展,校園里關乎教學的談論愈發變少,靜下心來讀書寫作的老師就更少了,一些剛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也收到影響喪丟失了上進心。骨干教師梯隊面臨斷層的危險,毫無生氣的專業發展環境更為可怕。為此,我開始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努力尋找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因和外因,從優化環境影響,強化名師引領,改善評價機制等方面,積極探求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路徑。
第二階段:基于日常兩次談話,對農村小規模學校師資的關注與思考。
一次回偏僻山村的老家探望,偶然的機會了解到我曾經就讀的小學目前變成了教學點,有一二三三個年級,70個學生,5個老師,其中4個老師年齡在50歲以上,另一個年輕教師乃是代課教師,學校有電腦2臺,基本擱置,原因是老師們不會用電腦辦公,學校教學質量可想而知。這樣簡陋落后的學校,不曾想真實出現在我的身邊,那么這樣小規模學校到底有多少呢,是否都面臨同樣的境況?
20xx年5月,縣鄉村體育教師專業技能大賽在我校舉行,作為賽點負責人,在午間休息時我與參賽老師們聊了聊,得知參賽教師均為體育專業畢業的`師范生,但工作以后都不任教體育課,而是轉崗任教語數外,以此來緩解鄉村教師師資缺乏的困境。這兩次談話,讓我對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師資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萌發進行調研的想法。而堅定我這種想法是在第三階段思考之后。
第三階段:基于國家政策法規對鄉村教育的關注,對農村小規模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意義與價值的思考。
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建設與發展是制約農村教育水平,影響社會教育公平的瓶頸。20xx年11月16日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院教授、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表示:“對于教育公平而言,最簡單的評價就是要對那些處于最不利地位的人群提供幫助,而現在的農村教育,最容易被遺忘、被忽視的是鄉鎮以下的農村小規模小學。”
20xx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xx—20xx年)》,文件指出:“受城鄉發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條件不便、學校辦學條件欠賬多等因素影響,當前鄉村教師隊伍仍面臨職業吸引力不強、補充渠道不暢、優質資源配置不足、結構不盡合理、整體素質不高等突出問題,制約了鄉村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發展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必須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20xx年8月26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將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在全國全面推開,要求“修訂評價標準,注重師德、實績和實踐經歷,改變過分強調論文、學歷傾向,并對農村和邊遠地區教師傾斜”。
眾所周知,接下來鄉村教師補貼發放、職評傾斜等政策在各地陸續施行,這些調控性政策對吸引一線教師扎根農村教育,改善農村師資結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系列相關政策制度的頒布實施,為發展農村教師隊伍提供了有力地保障。連云港市近年來在發展鄉村教師方面“出重拳”,實施“連云港市鄉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為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臺,從整體上推進了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但不同縣區、不同性質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存在著差異,尤其是小規模化的村小和教學點,其師資結構相對復雜,教學條件艱苦,教師隊伍建設任務艱巨,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薄弱點,只有清楚當下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開展相應的活動。因此,開展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具有極大的研究意義和價值。
在三個階段的思考之后,20xx年9月起,我展開了調研工作,此次調研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圍繞師資結構、師資管理、學校硬件建設,教師專業發展四個方面對11個鄉鎮25所學校的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600張,回收有效問卷600張,回收率100%。有效問卷512張,問卷有效率85.33%。調研讓我論文寫作獲得了以數據為主的第一手資料。
言而總之,這篇論文完成基于三個層次的思考,成于實實在在的調查研究。我想,管理不僅在官,更在于理,如何理?需要實踐經驗,也需要理性研究。論文寫作、獲獎不是最終目的,我們要追求的是通過寫作中不斷改進我們的管理行為,積淀我們的教育智慧!我將以此次獲獎為起點,繼續努力,再接再厲!(2016.10.31)
【優秀教育管理論文特等獎交流發言稿】相關文章:
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經驗交流發言稿01-13
論文交流會發言稿模板02-12
關于優秀教師班級管理經驗交流發言稿12-25
優秀班主任交流發言稿10-11
安全管理交流會發言稿10-12
班級管理經驗交流發言稿02-22
關于工段安全管理的交流發言稿01-26
特等獎學生代表曹金羽發言稿01-16
優秀教師經驗交流發言稿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