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氏-姓弘的名人-弘姓起名字-弘姓的起源與家譜
弘氏
分布地區
太原郡:秦莊襄王四年(前246年)初置,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
歷史來源
「弘」源出
弘(Hóng)姓源流純正,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以祖上名字為氏。春秋時期,衛國有個大夫叫弘演,是個被國君器重的能人。弘演的后世子孫,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為姓,成為弘姓。弘姓家族本來很昌盛,但到了唐代,唐朝皇族中李弘被立為太子,天下要避諱用弘字作為姓名。于是弘姓就大部分改為李姓;另一部分改為洪姓。隔了好幾代人后,弘姓才被恢復,有些則沿用改姓后的李、洪姓。故后來弘姓就成了歷史上的罕見姓。
得姓始祖
弘演。據《風俗通》上認為,弘姓是衛大夫弘演之后,漢朝時出了個叫弘恭的官。又據《呂氏春秋·忠廉篇》上記載,狄人攻衛,追殺懿公于蒙澤,盡食其肉,獨舍其肝。等弘演趕到時,請求代替懿公,納肝而死。齊桓公這件事之后,很受感動,于是在楚丘重建衛國。好一個忠心為國的赤誠臣子,勇者無懼得到了的最好闡釋。弘姓入唐后就比較少見了。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縣)。故弘演是弘姓的始祖。
遷徙分布
弘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弘姓起源于春秋時衛國大夫弘演,他為衛國懿公的臣子,頗受君主的賞識,常委以重任,其后代稱為弘氏。在唐朝,曾因避諱于皇室親子李弘而改姓為李,但弘姓并沒因此而滅絕,后來過了幾代之后,弘氏子孫有復為弘。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趙佗任南?埓ǹh令,后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國,漢高祖時受封為南越王。此后,趙佗的子孫繁衍于今廣東、廣西一帶。東漢末年,京師遭董卓之亂,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唐高宗總章年間,中原人趙端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五代時,劉龑在廣州建立南漢政權,洛陽人趙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開封人趙廷隱、趙崇韜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開封人趙用賢隨宋高宗趙構南逃,移居江蘇常熟,鄭州人趙蕃移居江西上饒。南宋滅亡后,宗室趙氏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后在閩、粵一帶發展繁衍。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閩、粵趙氏陸續有人遷居臺灣,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歐美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堂號納肝堂:春秋時狄人攻衛,殺衛懿公。大夫弘演正在出使他國。聽到消息后回國,尋找懿公尸體,已被狄人吃掉,只剩了一只肝。弘演將出使請況向那只肝畢恭畢敬的作了匯報,然后拿刀破開自己的肚子,將懿公的肝納入自己腹中,說:“我來做懿公的軀體。”說完而死。
【弘姓宗祠通用對聯】
〖弘姓宗祠四言通用聯〗宗開弘演;秀毓太原。——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弘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權臣通法;義士納肝。——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西漢沛縣人弘恭,青年時因犯罪被處以腐刑,后入宮為中黃門(太監),宣帝時官中書令。精通法令,善寫奏章。無帝時與石顯同時得皇帝信任,被委以政事,權傾一時。下聯典指春秋時衛國大夫弘演,衛懿公之臣。衛懿公愛鶴成癖,無心于國家大事。北方狄人攻打衛國,把衛懿公追殺于滎澤,吃了他的肉,丟下他的肝。奉命出使他國的弘演回國后,見此情景,呼天搶地而哭,又剖開自己的肚子,把懿公的肝納入腹中而死。
賢吏傳頌;義士納肝。——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弘啟為官清廉,民頌其德。下聯典指春秋衛懿公為狄人所殺,食其肉而舍其肝,衛臣弘演覓尸得肝,乃剖腹納懿公肝而死。
〖弘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一如居士文名重;二宗禪師法術精。——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清代詩畫家弘斛,字恕齋,一字醉迂,號一如居士。善畫山水花木,擅篆隸,工詩詞,有《恕齋集》。下聯典指唐代高僧弘忍,佛教禪宗五祖,其弟子慧能、神秀,分創南、北二宗,為禪門南北宗之始。
畫入三昧傳名遠;位列四公享譽高。——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清代畫家弘仁(僧人),歙縣人,字漸江,人稱梅花古衲。善山水,初學一峰,晚法云林,“尸主清又三昧”。下聯典指清代畫家弘智(僧人),字無可,桐城人。號鹿起,又號密之,“明季四公子之一也”。
弘毅寬厚人稱道;演繹精深世贊揚。——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弘姓始祖“弘演”二字的嵌字聯。
〖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剖腹納肝,衛臣忠氣不絕;遇億吞石,通儒文思日新。——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周代名人弘演(見題頭《一、姓氏源流》)事典。下聯典指漢代名人弘成子(見題頭《三、歷史名人》)事典。
大節著春秋,誰返乘軒之鶴;奇縱炎其面,遂為命世之儒。——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周代名人弘演事典。下聯典指西漢弘恭事典。
家族名人
【弘氏-姓弘的名人-弘姓起名字-弘姓的起源與家譜】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