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過程與方法:熟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課文,是學生初步懂得看實物要全面,不能只看片面下結論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認讀本課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認識事物要全面。
教學難點:
了解認識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況之后在下結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感知課文。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還記得它們是什么樣的嗎?能不能說一說?(放錄像)可是,有人卻認為大象是一堵墻,一條繩子,一根柱子.這是為什么呢?就讓我們到《盲人摸象》這則寓言中尋找答案吧!
板書課題,生齊讀。并學習”摸”字。
二、初讀課文。
1、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找一找文中有幾位盲人在摸象?
2、生自由讀文,用你自己喜歡方式讀,找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在讀文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看書中注音,向書本學;查字典,向資料學;問老師同學,向師長朋友學)
三、隨文識字,學習課文,理解寓義。
品詞讀文:指名讀第一自然段,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禮物呢!誰想看一看。請第一小組的同學看一看。(七八個學生跑到老師身邊,爭著看禮物,老師問學生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是大象。)同學們圍在老師身邊看看禮物,借用書中的詞,這就是—— (圍觀。)指問最先來到前面的學生問:“剛才你跑那么快,你是怎么想的?”(我很著急,想第一個看到禮物。)像大家這樣爭著搶著就是——(爭先恐后)學習 “恐”字。這只小瓷象就讓你們爭先恐后地圍觀,何況是一頭從皇宮里牽出來的真的大象,屏幕出示王宮,學習“宮”字。想一想,盲人摸象時心情是怎樣的呢?(著急,興奮)齊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在我們眼里和盲人手中的象是否一樣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并用直線畫盲人摸象時所說的話。
師:第一個盲人迫不急待地來到大象面前,請看屏幕:他摸到大象是什么樣子的“像根(棍子)”板書,并學習生字“根”換部件記住這個字的組詞——根本、樹根、花根,它還是量詞:一(根)頭發、一(根)蠟燭。讀第一個盲人的話,從“兩個知道”你們看出了什么?(著急、肯定)。指名試讀。
師:他說大象的樣子像根棍子對嗎?(不對)。是啊,第二個盲人也是這樣說的呀,請看大屏幕,他是怎么認為的呢?“它像一把(蒲扇)”板書。從“不對”可以看出什么?他就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說明很自信。帶著這種情感來讀,指名讀、小組讀。
師:但是第三個卻不是這樣說的(屏幕),在他手中大象又會是什么樣呢?孩子們回答說樣子象(柱子)板書。學習“錯”字,不對就是“錯”,組詞(錯誤、對錯),學生齊讀:“你們都錯了,它像個柱子。”
師:就在他的話音還沒落,第四個盲人連聲說:“不,不,明明是一堵(墻)嘛”板書,指名讀,從“明明”就知道了什么?就是一堵墻你們還說什么?學習“堵”(堵住、堵車)“嘛”是輕聲字,要和“嗎”區分開,“嘛”表示道理顯而易見。在虛宮格里學習“墻”字,并且注意筆順。帶著已經知道結果的語氣來讀這句話。
師:就在他們各抒已見的時候,最后一個盲人出現了,抓著大象尾巴的盲人說什么呢?看屏幕“像根(繩子)”板書。像他們這樣各自堅持自己的觀點,用書中的一個詞,就叫“各執已見”。(引導學生讀兩遍詞語)他們互不相讓,各執已見,這幾句話應該怎樣讀呢?請同桌練讀,匯報讀文,指導有感情讀文。
四、分角色讀文,請五名同學到前面演一演。
4、理解寓義。
師:這五位盲人誰說得對呢?齊讀最后一段。
總結:大象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動物,為什么在幾個盲人的口中就會成為另外一副模樣?是啊,盲人對新鮮事物有這種好奇心是很可取的。
師:如果生活中遇到了這樣需要幫助的人,你會怎么做呢?
作 業:做一次小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