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本課力求將感受的語言(古詩)轉化為實踐的語感,在多方營造的自主學習氛圍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其在參與中自悟自得、張揚個性,進一步感知古詩的韻律美及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通過誦讀,了解詩意并展開想象,感受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3.在誦讀的基礎上,背誦古詩,感悟古詩的韻律美。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了解詩意并展開想象,感悟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課件(詩文畫面)或教學掛圖、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學生:課前讀自己喜歡的唐詩,搜集有關描寫雪的詩詞,了解詩人。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雪激趣,引入課題
1.教師啟發談話:說說自己見過的雪景。
2.課件或掛圖展示雪景圖,板書課題,學生讀題,結合看圖,讀懂“江雪”就是江上的雪景。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古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盡可能在腦海中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學生借助拼音小聲地拼讀詩歌,圈出生字娃娃,把自己認為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3.學生自主識字。(可以采用搶讀、輪讀、合作讀等方式交流認字方法,注意讀準“蹤”“蓑”“翁”“徑”等字,中間穿插組詞、說話練習)
4.通過識字游戲“拔蘿卜”檢查字音的落實情況。
5.課件出示“徑”、“孤”、“獨”、“翁”、“寒”等字,學生自由觀察,自由說記字方法及要寫好這些字的關鍵點。
6.指導書寫,著重指導書寫好“寒”字。
7.學生書空,描紅,書寫,相互評改。
三、讀通古詩,讀準字音
1.自由大聲地練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古詩。
2.抽讀,生評生讀。
3.學生齊讀古詩。
四、朗讀全詩,了解詩意
1.聽錄音朗讀,感知古詩韻律,回憶五言絕句的讀法、學法。
2.學生練讀,教師指導讀好重音和停頓及節奏、韻腳,感知古詩的韻律美。
3.進入情景,學生自主學習古詩。
(1)出示自主學習提示:對于這首古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集體評議、補充。
說
①播放音樂,抽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著,接著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只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里,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這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②師:剛才這位同學描繪的好在哪兒?引導學生評價,強調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造性地描述。
③你有什么補充的?
畫
①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②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③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讀
①抽生讀。
②集體評議,指導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③練讀:
想同學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課件或老師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用遷移法讀懂“千山”、“萬徑”;
用看圖法讀懂“鳥飛絕”、“人蹤滅”;
用詞意連接法,體會詩句所描繪的寒冷景象。
五、品讀古詩,背誦升華
1.在古樸的音樂中,讓學生再次看圖、想象,讀出詩的韻味。
2.通過反復朗讀達到背誦:自由試背、看圖背、同桌互背、集體背、指名背等,中間適時加以評議。
六、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話說說《江雪》的意思。
2.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描寫雪景的詩詞。
3.完成課后第2、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