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通過多種方法,理解并積累“琥珀、颯颯地、翻騰怒吼、拂拭、粘稠”等詞語。
2、 熟讀并背誦課文的最后一節,能夠根據提示,簡要復述琥珀的形成過程和條件。
3、 在品詞讀句中體味琥珀的“奇異”,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熱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熟讀并背誦課文的最后一節,能夠根據提示,簡要復述琥珀的形成過程和條件。
2、 在品詞讀句中體味琥珀的“奇異”,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熱情。
[教學準備]
老師:詞語卡片、相應的課件。
學生:
1、 通讀課文標小節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對不解詞語查字典。
2、 思考: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什么是琥珀。
[教學設計]
一、預習反饋,學習最后一節,了解琥珀的外形
1、讀詞語,讀準字音:
約摸 颯颯 澎湃 粘稠
撣撣翅膀 拂拭 滲出 前俯后仰 埋沒
2、出示:琥珀(圖片)
板書:琥珀
(1) 回家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誰能聯系課文內容來說說,琥珀是什么?
(2) 教師總結:課文告訴我們琥珀是松脂球經過上萬年后形成的化石。
強調:化石
板書:松脂化石 上萬年
說明:
要求學生讀的詞語第一行全是形容詞,第二行是動詞。這些詞中大部分帶有多音字,讀音也容易和口語方言中的一些讀音混淆,所以特別列出要求學生清楚朗讀。琥珀究竟是什么,在課文中有提及,但散落在文章的各處。不過語句淺顯明了,學生還是能夠發現的,關鍵是要讓他們整合后有序地表達出來,這是一個訓練思維的過程,也是預習反饋的一個內容。高年級的預習,不應該僅僅停留于讀通、讀順文章,了解內容,讓能自己對內容有一定的梳理和思考也是教師應著力培養的。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將給我們介紹一塊奇異的琥珀。
板書 奇異的(補全課題)
4、這究竟是一塊怎樣的琥珀,它又奇異在哪里呢?讓我們看看課文是怎么對它進行近距離描寫的。
出示:
在那塊透明的琥珀里面,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地趴著。我們可以看見他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還可以想像它們當時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樣掙扎,因為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樣的蒼蠅和蜘蛛了。
(1) 指名讀,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粘稠”
(2) 通過這段描寫,我們看見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測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
板書:看見 想象 推測 知道
看見:(在那塊透明的琥珀里面,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地趴著。我們可以看見他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
師總結:作者的描寫由遠及近,觀察得可真仔細呀。
想象:(它們當時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樣掙扎。)
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
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樣的蒼蠅和蜘蛛了。)
(3) 同桌兩個人一起再來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小節,然后結合課文內容來說說,這塊琥珀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師總結點題:這多年,保存得那樣完好無損,通過它還可以來推測一萬年前發生的故事,并且知道在遠古時代就已有了蒼蠅和蜘蛛這些物種,這塊琥珀可真是奇異呀!
板書:保存完好
(4)根據提示的四個詞語,試著來背背這個小節的內容。(學生自己背,全班齊背)
5、這塊奇異的琥珀讓我們可以推測——生讀: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師引:并且可以知道——生讀:在遠古時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樣的蒼蠅和蜘蛛。
師:這是這塊琥珀在科研價值方面的奇異之處。
板書:科研價值
理解推測:
(出示解釋: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是什么?——再回讀上文——(在那塊透明的琥珀里,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地趴著。我們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
師:根據這些已知的事實,作者推測出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推測出一萬年前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吧。
說明:
課文其實是從琥珀的形成過程,它的發現過程、它的完好無損、它的科研價值這四方面寫出了琥珀的奇異。在最后一節中,作者直接描寫了琥珀的完好無損,提到了它的科研價值,這些大部分學生自己是無法體會到的,教師可以在總結的時候幫助學生體會。同時將課后的背誦內容,穿插在教學中進行,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指導學生借助詞典注解和聯系上下文,區別理解“推測”、“知道”、“想象”等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二、學習1——11小節,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1、自讀課文的1——11小節,完成課后練習中的按課文內容填空。
出示:
( )太陽照射著整個森林,老松樹滲出( )松脂,松脂滴下來把兩只小蟲( )包裹在里面。幾千年過去了,陸地(
)下沉,海水( )漫上來,樹( )腐爛了,剩下那只松脂球。又過了幾千年,松脂球成了化石。
2、琥珀是松脂形成的化石,在它的形成過程中,松脂發生了什么變化?認真默讀1——11節,找到描寫松脂的語句用“——”劃下來,并且認真自己讀讀。
3、交流、出示:
晌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許多老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陽光里散發出金黃的光彩。
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
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黃色的淚珠里。
松脂繼續滴下來,最后積成了一個松脂球,把兩只小蟲重重地包裹在里面。
樹慢慢地腐爛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沒在泥沙下面。
讀句,正音(重重 讀chóng)
4、 師給出例子:松脂滴下,然后學生用列小標題來概括在琥珀的形成過程中松脂的作用。
板書:松脂滴下 重重包裹 埋沒地下
5、 再讀1——11小節,你認為在琥珀的形成過程中還必須要哪些條件?請你用小標題把他們列出來。
交流板書:天氣炎熱 蠅蛛巧遇 海陸變遷
6、 根據板書簡要復述這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體會琥珀形成的奇異之處。
板書:形成
說明:
訓練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是高年段的重要培養目標。但概括不是緣木求魚,應該教給學生具體的方法和抓手,并且由扶到放地進行訓練。同時,簡要概括課文也是對學生有序表達的有效訓練方式。在概括和簡述的訓練中,學生培養了思維的條理性和表達的有序性。
三、了解課文寫作特點和琥珀的作用
1、同桌合作讀文,分清想象和推測的內容。
(1)默讀課文,分清想象和推測的內容。
(2)教師引讀。
(3)說說作者給我們描繪了哪些生動的情景?
(4)體會作者想象的合理性。
出示句子:(兩只小動物在松脂里掙扎的有關句子)
師:你覺得作者想象它們在松脂里掙扎的情節是否合理?請聯系文中描寫這塊琥珀的有關內容談談。
引讀:作者之所以這樣想象,因為——琥珀中有黑色的圓環。還因為松脂又具有黏稠性。所以,那兩只小蟲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掙扎。
小結:可見由于作者科學推測、合理聯想,使得這個科學小故事引人入勝,讓我們讀來仿佛身臨其境。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種特點。
2、琥珀除了科研價值以外,它還有其他的用處:
出示:
琥珀:一種很硬的、由微黃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樹脂化石,產于沖積土、褐煤層或某些海濱,容易拋光,主要用于裝飾品(如串珠及煙嘴),可作中藥
指名讀。
師小結:老師出示的是字典上琥珀的解釋詞條,如果你以后想知道某些物品的用途,也可以通過查字典這種方式來解決。
3、 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課文中蜘蛛吃蒼蠅的故事是根據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蒼蠅想像出來的。請你也發揮想像,說說在那個炎熱的晌午,蜘蛛為什么要爬向這只蒼蠅呢?如果自己覺得想像得不錯,可以寫下來。
說明:
作者的想象和推測都是有依據的,培養學生靜心讀文,學會聯系上下文思考問題,體會想象和推測的區別,體味作者用詞的準確,為將來學生自己寫作中的學以致用打下基礎。
附板書:
奇 異 的 琥 珀(松脂化石)
(形成,保存完好 科研價值) 上
萬
年
天氣炎熱 蛛蠅巧遇 海陸變遷
松脂滴下 松脂包裹 埋沒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