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五上第九課《母雞》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尊敬的情感經歷。
3、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4、比較本文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并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
板書設計:
母 雞
討厭 → 尊敬(不敢討厭)
隨處亂叫 負責
欺軟怕硬 慈愛
發狂炫耀 辛苦
勇敢
教學過程:
一、交流見聞,導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出示母雞圖片)
1 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母雞的見聞。
2 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是在熱愛生活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二、檢查預習,掃除“攔路虎”
相信課前大家都預習了吧!(多媒體課件出示)
給加點字注音:如怨如訴 反抗 欺侮 成績 凄慘 慈愛 辛苦
三、自讀自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流利、讀正確。
2注意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
小結:這只母雞能讓作者的態度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那么初度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四、匯報交流
可見這只母雞既有優點又有缺點(多媒體課件出示)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別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
(3)聯系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么?2 全班交流。
3 同組合作,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分辨褒貶,積累詞語
1 思考討論:作者在表達自己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感情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 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己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采蜜本”上。
六、反復回味,走近老舍
1 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后,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多媒體課件出示)提示:
(1)結構
(2)總分段式
(3)于小事見特點
(4)情感的表達
(5)生活化的語言
小結:同學們談得都不錯,如果喜歡的話不防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后互相交流閱讀體會。
導語:當我們讀這一課時,誰都會被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其實許多小動物的這種親情都很讓人感動,請欣賞故事《麻雀》。(多媒體課件演示)
七、學生聽故事,談體會
導語:小動物尚有這種親情,更何況我們人呢,你有沒有體會到媽媽對你的愛?說一個你最感動的故事好嗎?
八、欣賞《燭光里的媽媽》,講故事
九、課堂總結
母愛是神圣的,無私的,母愛的力量是偉大的,誰沐浴了母愛的陽光,他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然我們用心去回報母親。
繼續《燭光里的媽媽》
說明:在教學中我設計拓展閱讀、講故事等環節讓學生與動物產生共鳴感悟母愛的偉大,后又用音樂渲染氣氛,升華感情,充分進行母愛的教育。
【西師大版五上第九課《母雞》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湘教版五上第九課《牧童評畫》教案設計06-19
西師大版五上第8課《蟈蟈》教案兩篇06-06
西師大版四上第11課《漂浮的山》教案06-06
西師大版六上第11課《在急流中》優秀教案06-06
西師大版十二冊《天窗》教案設計03-30
鄂教版三上第17課《動物的遠游》教案設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