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時傳祥重訪精神高原》高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文章的體裁特點。
2、領會“尋找時傳祥”的現實意義。
3、學會“對比”思考方式。
二、教學重點:
領會“尋找時傳祥”的現實意義。
三、教學難點:
領會“尋找時傳祥”的現實意義。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方法:
比較法、討論法
六、教學用具:
小黑板
七、教學流程:
1、導入:
2、介紹通訊知識:
概念:通訊是具體形象地報道有新聞意義的人物、事件和情況的文體。
類別: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概貌通訊。
特點:報道祥細深入;注要思想意義;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可敘可議、具有明顯的評論性。
3、消息與通訊的比較
標題電頭、導語篇幅表達方式。
消息引題、正題、副題有短概括、簡潔。
通訊正題、破折號引起副題無長具體、細致。
例:(消息標題)“織女”安臥“廣寒宮”(引題)。
四棉設置恒溫休息室解決女工休息問題(正題)。
4、生字詞(形近詞對比)
①偌(ru)大誠摯(zhì)揣(chuǎi)著黯(àn)然
老繭(jiǎn)淳(chún)樸
②解放差別
③揣著崇高滄桑
解差、差勁、惴惴不安、鬼祟、蒼翠
姓解、出差、瑞雪
參差
5、用對比的'方法分析課文(板書設計)
whowhat(時傳祥精神)
掏糞工、勞模正直敬業實在、服務大眾
人大代表、工賊一人臟換來萬家凈
正直、敬業、實在尋找干不好,大家不方便
正側面描寫why?(討論)
呼喚人性回歸
wherewhen
北京以前:
義務掏糞熱、預約、光榮、價值觀崇高
現在:不體面、嫌棄、受歧視、價值觀失落
國家
主席
握手
掏糞工
6、本文語言看似平淡,卻有不少帶有機鋒的語言。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含有機鋒的地方。(機鋒:文章的語言樸素平實,如話家常娓娓道來,看似漫不經心,波瀾不驚,但在平靜舒緩的話語中反映著重大的社會問題,它的鋒芒直指人性中最隱蔽最脆弱的地方。)
(1)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
(2)正直、樸實的人格沒能戰勝那個勞動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
(3)干點什么不比這體面?
(4)這世界,變化真大!
(5)現在實實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還時興嗎?你寫勞模還有人看嗎?
(6)現在賺錢再多的人內心深處也都有一種感慨——大家都能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該多好!
7、本課小結:
縱觀本節課的學習過程,老師通過使用“對比”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對文章進行分析解讀,使得凌亂的基礎知識條理化,文章結構清晰化。因此,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又能學到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對比”。
八、教學后記:
在講《尋找時傳祥》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的重點是放在五個“W”上的,五個“W”是由西方新聞界的五“W”演化而來。這樣的板書設計學生普遍覺得很新鮮,所以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有興趣,參與度很高,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按照我的設想,主要是靠學生自己的自讀感悟的,所以我講得并不多,只是將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生字詞講一下,比較了消息和通訊的不同之處,以及重點要講的五個“W”。在這些環節中,主要運用對比的方法,我想通過這節課的內容滲透給學生這樣一個思維方式:對比。使用“對比”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對文章進行分析解讀,可以使得凌亂的基礎知識條理化,文章結構清晰化。因此,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在以后的學習中,自主運用“對比”的方法。這節課的缺點還是和前幾節課一樣,有點前松后緊,剛開始講的時候還比較有條理,但是講了大半節課后,講得就有點凌亂,不過學生還是很配合的,從總體上看效果不錯。
【《尋找時傳祥重訪精神高原》高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張衡傳》教學設計05-27
六上語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設計06-22
高一語文《蘇武傳》教學教案08-10
高一語文《蘇武傳》教學反思05-11
《蝜蝂傳》原文、譯文及教學設計04-06
《鳥語》第2教時教學設計05-08
閱讀《元史金履祥傳》節選文段解答問題05-17
人教版《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