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
《紙船和風箏》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文章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系、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梁和紐帶。反思這節課的成敗,我想,無論是在實踐新的教學理念,還是在注重語文訓練,我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成功之處在以下幾點:
一、通過讀讀猜猜,激發學生讀文及理解詞語的興趣
在教學《紙船和風箏》這課時,孩子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后,為了更好地讓孩子理解山腳和山頂,我通過讀讀猜猜,激發學生讀文及理解詞語的興趣。讓學生自由讀文的第一自然段,猜猜課件上的兩座小房子分別是誰的家?結果孩子們立刻指出黃屋頂的是松鼠的家,綠屋頂的是小熊的家,。孩子們興趣高漲,學得主動,效果很好。
二、結合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練說祝福語,給身邊的人帶去好心情
在教學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當小熊和松鼠分別收到對方的禮物和祝福時,他們的心情如何?讓學生先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回答,有的學生說收到禮物和祝福時很開心,有的說收到禮物和祝福時很高興。我又問:那課文里用了什么詞語形容這種很高興、很開心的心情的呢?生立刻答出:樂壞了。于是,我告訴學生給身邊的人送禮物和祝福,會給他們帶來好心情。我設計了一個“說祝福語”的環節,學生們積極、踴躍地給老師、同學和家人送去了真摯的祝福,語言非常樸實真切。
三、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積極倡導新教改的大潮中,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文訓練是非常必要的。課文中出現了“漂、飄”,一個是風箏飄在空中,一個是紙船漂在水里。我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出示兩個句子后,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借機引導“飄”帶風字旁和風有關,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指漂在水里,并通過連線訓練,鞏固這兩個字的用法。此外,還通過動畫的形式,讓學生體會“飄蕩”“漂流”的意思,并讓學生用手當作風箏,做“飄蕩”的動作,進一步加深對“飄蕩”的理解。從中引起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好奇和熱愛,進行語文的熏陶。
四、入“情”想象,深入探求文本內涵
本文中有些地方描述比較詳細,而有些地方寫得比較簡約含蓄,給學生們的思維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延伸的空間,我充分利用這些“空白”點讓學生想象并一起交流:“小熊看到一只只紙船向他漂來,他的心情怎樣?他會怎樣做呢?”來開拓學生的思維,在人文感悟的同時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也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一個較好的體現。
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課堂教學設計得太滿。可能出于向學生們展示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流程,不影響完整的故事情境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于飽滿,使得有些環節沒能充分展開。
2、面對低年級孩子,我也應該適當調整好自己輕重緩急的語速。
今后,我一定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機智和語言素質,提高使用多媒體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