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作者記敘了一位“小發明家”小林如何發明了充氣雨衣。小林年紀雖然小,但她善于觀察,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嘗試,當她遇到“下雨時,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的問題時,就想到“得把雨衣改一改”,她一直在想如何改,后來觀察到裙子張開,觸發到把雨衣改成下擺是可以撐開的。但又遇到不知如何疊起來的問題。她又一直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一次游泳時,由塑料救生圈充氣變成圓環形的塑料氣囊,觸發到用塑料膜來做雨衣下擺,成功發明了充氣雨衣。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遇到問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會認14個生字。
2、能力目標:
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
學會默讀課文。
【教學難點】
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默讀感悟。
【教學特色】
1、生自主學習為主體,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展現自我。
2、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宗旨,培養學生喜歡學習的情感。
3、以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為突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設懸導入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把學生領入文中,更好把握課文內容。
二、自主識字,合作識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教材中的“小魚兒”,如果“小魚兒”不能告訴你,就去請教“字典老師”。
2、合作識字,游戲識字:
、拧∽霰O督員:
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啤 伴_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把難讀的生字分組,開火車讀,分成翹舌音:充氣、暑假、差不多、粘在;三拼音節:聯歡、旋轉、氣囊、剪下。
、恰〖m正字音的游戲:
出示兩個讀音,讓學生判斷哪個對,然后齊讀正確的字音。
、取∽呙詫m游戲:
去掉生字的拼音,把生字設計成迷宮,學生讀對了,就能順利通過迷宮。
、伞 扒那脑挕保
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省 敖恿悺保
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⑺ 猜一猜:
讓學生出字謎給同學猜,可以做動作,可以便故事、可以畫畫等。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識字,增強識字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
三、讀通全文,感知內容
1、引讀:
、拧∥绶艑W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啤⊥砩希×痔稍诖采舷耄憨ぉ
⑶ 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取≡趦和闷氛褂[會上,──
2、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主,老師和學生配合朗讀課文,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說說你知道什么,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感知能力,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課時
一、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課件。
課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思考、討論。
、拧∵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啤硬拍苁乖O想變為現實?
二、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三、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我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四、總結
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動手做做,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板書設計】
16、充氣雨衣
想 旋轉起來的裙子→做雨衣(板畫)
想辦法 敢嘗試
想 塑料救生圈 →做充氣雨衣(板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