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說核心內容“騎桶”的原因,胡文這樣解釋:他選擇飛翔這種方式是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他飛著去,并且隨時準備撤走。
而朱文則說:“騎桶者”之所以“騎桶”,是因為他的恐懼心理。“我”害怕討煤被拒絕,所以選擇了“騎桶”這樣特殊的方式,如被拒絕,就可以快速地離開。
但是從小說本身看,作者沒有寫“我”在出發前,就有了一旦被拒絕就迅速撤離的打算,后來也沒有寫“我”有這方面的舉動。相反,作者在文中就給出了騎桶飛翔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文提出“騎桶”的理由是因為害怕失敗,或者如朱文那樣進一步說卡夫卡在寫給密倫娜的信中提出“我的本質是恐懼”,由此把這種恐懼推斷至卡夫卡創作的所有小說,其實僅僅是從概念出發而不是從文本出發解讀文本。
因卡夫卡的《變形記》而談卡夫卡小說具有“異化”特點的文章是相當多的。朱文在文章第二部分“‘騎桶’是‘異化’的象征”中,也談到了“騎桶者”的異化問題。但在這部分文章里,除了同義反復地說“騎桶”的方式就是異化(卻沒有給出基本的解釋),又泛泛而論地說是寫出了“我”與世俗世界疏離的感覺,就轉而談別人反復談過的卡夫卡《變形記》、《饑餓藝術家》等異化問題了。至于“騎桶者”異化的特征在小說中有怎樣的具體表現,這種表現又顯示了怎樣的意義,卻并沒有任何的分析和說明。
異化常常是指對象特性的喪失,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私有財產不僅使人的個性異化,而且也使物的個性異化。從小說《騎桶者》的文本來看,對人與物異化現象的描寫還是比較明顯的。我們可以從三點來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也是煤鋪老板夫婦的異化。當騎桶者在天空中向煤鋪老板夫婦乞求時,老板夫婦對這種乞求雖然也有所察覺,但最終老板娘卻是以鐘聲解釋了“我”的乞求,特別是“不能馬上”付錢的說明,這“不能馬上”四個字,老板娘更認為是鐘聲,連“我”自己也認為太像鐘聲了。他們的異化恰恰帶來了我與他們的交流問題,制造了人與世界的不可通融。
胡文認為這篇小說延續了卡夫卡小說一直在言說的主題——人與世界的不可通融性。這是一次借煤的失敗,也是一次交流的失敗……交流的不成功是否有可能是因為交流方式有問題?而交流方式的不恰當難道不正是交流者自身性格的弱點導致的嗎?對于這樣的觀點,朱文表示認同而加以引用。但這樣的分析,把“我”的失敗歸之于“我”性格的弱點,認為“我”與煤鋪老板夫婦沒有正面交流,使他們無法知道自己的困難,認為交流始終停留在自身的想象等等,其實都無法從文本中得到有力的證明。
胡文說卡夫卡小說的總體特征在于表現人與世界的不可通融性,這樣的判斷大致是對的,但具體落實到每篇小說,又有著千差萬別的呈現狀態。就這篇小說而言,這種不可通融,不是沒有正面交流,不是交流方式出了問題,而是交流本來就難以得到正常展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小說家卡夫卡而言,人能停留在幻想中,未必就是一種不幸。不幸的在于現實總要把夢想無情攪碎。《騎桶者》中的“我”就是被現實粉碎了夢想,被現實粉碎了“我”對他人的善意想象。
(文章有刪改)
細讀兩文,依據對【甲文】的理解回答問題,使【乙文】的評論完整。(16分)
6. “我”為何選擇“騎桶”的方式去借煤?結合【甲文】第一段相關內容回答。(4分)
7.細讀【甲文】,結合相關內容具體回答文中的“異化”現象。(6分)
8.細讀【甲文】,結合相關內容具體分析“我”與煤店老板夫婦的交流難以正常展開的原因。(6分)
細讀【乙文】,回答問題。(15分)
9.以下說法是否正確?結合相關內容判斷并說明理由。(6分)
①朱前珍的《緣何騎桶——<騎桶者>虛構藝術解析》與胡少卿《人與世界的不可通融性:卡夫卡<騎桶者>》中關于“騎桶”原因的解釋是不一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作者也認為“我”借煤失敗是一次交流的失敗,是自身性格的弱點而導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就《騎桶者》一文從哪些核心問題展開討論?閱讀全文,簡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請結合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的相關內容,說說你對劃線句子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示例:其一,需要煤的緊迫性,即“我可不能活活凍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爐,我的面前是同樣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須快馬加鞭,在它們之間奔馳,在它們之間向煤鋪老板要求幫助”。其二,把空桶騎過去而不是提過去,也是為說服煤鋪老板借煤提供一個有力的證據。因為主人公深知“煤鋪老板對于我的通常的請求已經麻木不仁;我必須向他清楚地證明,我連一星半點煤屑都沒有了”。(4分,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