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學實錄及反思

發布時間:2017-10-21  編輯:林儀 手機版

  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我這里有一些詞語,請大家讀一讀,看看能發現什么?

  出示:

  富有——貧窮

  聰明——愚笨

  健全——殘疾

  大方——吝嗇

  美麗——丑陋

  年輕——衰老

  師:誰來讀一讀?(一生站起來響亮地讀出來。)

  師:同學們一起來讀。(生齊讀)發現什么了?

  生:這些詞語每一組前后兩個詞都是反義詞。

  師:還發現了什么?

  生:每一組詞語中,前面的詞語都是褒義的,后面的詞語都是貶義的。

  師:不看屏幕,我隨意說出其中一個詞,你們回答出它的反義詞。(師生對接。)

  教學過程

  一

  師:同學們,在我國近代文學史上,有一個文學家,他寫出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這個文學家就是——

  生(齊):魯迅。

  師:對于魯迅,你都了解什么呢?

  生:我知道他寫了很多詩歌和小說。

  師:對!最著名的小說就是《狂人日記》和《吶喊》。

  生:我知道他的原名叫周樹人。他在一生中用了很多筆名,魯迅就是其中一個。

  師:是的,魯迅先生一生共有一百多個筆名。

  生:我知道魯迅深受大家的愛戴,從他的侄女寫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中知道,在魯迅先生去世的時候,很多人都來追悼他,為他送行。

  師:同學們,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經72年了,72年的時間,歲月的風塵并沒有把這個名字掩埋在歷史深處,相反,他的名字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奪目。魯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獨特的魅力讓他得到了這么多人這么持久的愛戴呢?從《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和《一面》這兩篇文章中同學們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課,我們再走進著名詩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參加完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紀念活動以后,揮筆寫下的經典詩篇《有的人》。(板書)

  二

  師: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誰能把這首詩讀一讀?

  (沒人舉手。)

  師:是不是想自己先讀一遍呢? (生,點頭)好的,自己讀讀吧!(朗朗的書聲響起來,生讀得很投入。)

  師:在這首詩中只有一個字容易讀錯,就在這一句中——

  出示: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師:猜一猜,我說的容易讀錯的字是哪一個?(生大多說“呵”,有的把字音說成是he,有的說成是a)

  師:(板書“呵”)這個字到底讀什么呢?

  (生猶豫)

  師:這個字平時讀“he”,比如——

  生(齊):笑呵呵。

  師:對!還有“呵斥”。

  師:他還有其他的讀音,比如——

  生(齊):a。

  師:什么時候應該讀“a”呢?(生不語)同學們,“呵”和“啊”這兩個字有的時候讀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它一樣可以讀一聲、二聲、三聲、四聲,但剛才很多同學都把它讀成了第四聲,這是為什么呢?(生不語)

  讀一讀,體會體會,讀第四聲的時候表示什么樣的感情?(生練習)

  生:表示贊嘆。

  生:表示贊美。

  生:表示自豪。

  師:這個句子是什么意思呢?

  生:這些騎在別人頭上的人,對自己的做法很驕傲。

  生: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說“呵,我多偉大!”

  師:所以,在這里應該讀第四聲。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生齊讀)這個句子讀正確了,其他的一定都能讀正確。

  同學們知道嗎?在過去,詩歌是可以配上曲子唱出來的。所以,詩歌本身有一定的節奏,像音樂一樣。讀詩和讀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樣的,它更講究朗讀時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同學們已經學過不少詩歌了,我相信,運用你們以往的朗讀經驗一定能把這首詩的節奏讀準確。可以嗎?

  生(齊):可以。(但回答的有點猶豫。)

  師:不敢肯定是嗎?沒關系,我交給同學們一個方法,相信你們用這種方法一定能讀好。在讀的時候,你要仔細體會體會,在每一句詩中,你想把哪個詞讀得突出一點,就在這個詞語的下面加上小圓點,這個點在朗讀中叫“重音符號”。(板書)一句詩中你認為在哪個詞語后面該停頓,就在這個詞語后畫一條斜線“/”,這條線叫“間隔線”。

  比如:第一段,我體會著應該這樣讀。(師范讀),出示: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下面自己體會著讀一讀這首詩,把你的體會用這兩個符號標出來。

  (生自由練習,師作簡單指導。)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

  (片刻,有一男生舉手。)

  (生讀,讀得很有節奏,把握得也很好。學生自發的給予掌聲。)

  師:讀得多好啊!哪位同學再來讀?(舉手的人一下子多起來。一女生讀,節奏把握得更好。掌聲。)

  師:我相信同學們都能有節奏地讀好這首詩。

  (生齊讀。)

  師:同學們,把握好了詩的節奏,是不是這首詩就讀好了呢?

  生:不是,還要讀得有感情。

  師:是的,詩歌中都寄托著一定的感情,比如這首詩,作者寫了兩類人,一類是——

  生:一類是活著但已經死了的人;一類是——死了卻還活著的人。

  師:用兩個詞來形容就是“雖生猶死”和“雖死猶生”。對這兩類人,你認為作者的態度一樣嗎?

  生:不一樣。對雖生猶死的人,作者的態度是厭惡。

  生:痛恨。

  生:批評。

  師:不是批評,是批判。

  生:對雖死猶生的人卻是——贊揚,歌頌。

  師:對待不同的人,勢必會有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語氣。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讓我從你們的表情上看看誰的心與作者的心是相通的。

  (生自由讀,很多學生的表情隨著詩句的變化有細微的調整,一女生讀得繪聲繪色。指名讓她朗讀,感情很充沛,很有感染力。)

  三

  師:讀得真好!我相信你們已經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可是你們知道嗎?詩歌的魅力不僅僅表現在它有節奏,語言簡練,能強烈地表達作者的感情這一方面,還表現在他的特點上,請同學們再默讀這首詩,看看你能發現什么?(生體會)

  生:我發現每一小節中,詩的前兩句和后兩句的意思是相反的。

  師:能不能舉一個例子?

  生:比如第二小節:前兩句寫的是“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后兩句寫的是“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兩種人的做法完全不一樣。

  師:像這樣把不同的人的不同做法放到一起去比較的寫作方法,叫對比。還有哪幾個小節也是把不同的人的做法進行了對比呢?

  生:3、4小節也是。(生讀)

  師:還有對比的段落嗎?

  生:第5小節也是對比,是把不同的人最后的下場做了對比。

  師:用“下場”不合適,因為這個詞通常是貶義的。換一個詞。

  生:結果。(板書)

  師:把結果進行對比的也不僅僅是這一個小節。

  生:6、7小節也是。(生讀)

  師:好,我們一起對比著把這首詩讀一讀,同學們讀每一小節的前兩句,我讀后兩句。體會體會對比的好處。

  (師生對比讀,讀得很投入。最后一句,師在讀的時候情緒帶動起了同學們,師生一起讀。)

  師:對比的好處就是讓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讓壞人……

  生:在大家的心中更壞。(眾笑)

  師:在這首詩中,你還發現了其他特點嗎?(生翻閱,思考,一生舉手。)

  生:我發現這首詩前面寫了一種什么人,后面就寫出他得到的結果。比如:前面說“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后面第5小節就寫“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師:是嗎?這可是個獨特的發現。看看,作者寫的幾類人,是不是做法和結果一一對應著?

  (生討論,交流,得出的結果是一一對應。)

  師:像這樣的寫法是對比的一種形式,我們也可以說是“對照”。(板書)

  我們再對照著讀一讀。女生讀做法,男生讀結果。另外,請男女生各推薦一名很有想法、擅長發言的同學。(生推薦)你們兩個不用讀,在他們讀的時候思考,“你愿意做一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

  (男女生對照著讀這首詩)

  師:請兩位同學發表自己的想法。

  生:我愿意做為人民服務的人,因為這樣的人人們敬仰他,即使死了,還有很多人懷念著他。

  生:我也愿意做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是高尚的,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民的愛戴。而且,你為別人做了好事,別人在你需要的時候也會幫助你。這樣的人會有很多朋友。

  師:是的。別人就是你的一面鏡子,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怎么對待你。同學們,我相信,他們說的不僅僅是他們兩個人的想法,也一定是——

  生:我們大家的想法。

  師:同時,還是每一個讀到這首詩、讀懂這首詩的人共同的想法。

  還發現了其他的特點嗎?(生尋找,師等待。)

  我有一個小小的提醒:看看第一段和后面幾段是什么關系?

  生:總分。

  生:第一段總的說了兩類人,后面每一段都寫了這兩類人。

  師:讀一讀第一小節,有什么疑問嗎?

  生:活著就是活著,死了就是死了,怎么還會“活著卻死了,死了卻活著”的人呢?

  (幾個學生舉手,要求發言。)

1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田咏美 |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香蕉二区 | 中文字幕欧美中日韩精品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同性 |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