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師小結:總之,獄中的革命者運用對聯這一形式,抒發了革命情懷,同敵人進行了既巧妙又堅決的斗爭。
五、學習“表演節目”部分。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監獄里的革命前輩都表演了哪些節目?他們在敵人的魔掌里為什么這么快樂?
2、出示投影(本段重點句),討論、交流句義。
(1)是針對幾個戴著腳鐐的革命者扭秧歌發出的感慨與贊嘆。“高歌曼舞”放聲歌唱,盡情舞蹈。這種高歌曼舞是對反動勢力的蔑視,是對革命勝利的企盼。這個句子表達了作者對革命者鮮明立場、頑強斗志、樂觀精神的贊頌。
(2)是對獄中聯歡的集中概括,也是對革命前輩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的集中概括。這兩句話表面十分風趣,實質上表達了革命者蔑視敵人,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3、感情朗讀,讀出感情。
六、感情朗讀整篇課文,選擇你認為意義深刻的對聯或句子背下來。
1、指名朗讀,全班評議。
2、各自練讀。
3、再指名讀。
作業設計:
1、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
2、抄寫課文中的對聯。
3、感情朗讀課文,并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父母聽。
板書設計:
5*、獄中聯歡
唱歌 交換禮品 貼對聯 表演節目
人教版語文六上:《獄中聯歡》教學反思
恰是未曾著墨處,煙波浩渺滿目前。”《獄中聯歡》一文中許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如果能恰當運用文中的空白處,就能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維的窗口。教師因題制宜,藝術地設計思路,注意留有余地,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我在教學《獄中聯歡》一文時,首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誰在獄中聯歡?為什么要在獄中聯歡?為什么能在獄中聯歡?他們是怎樣進行聯歡的?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默讀課文,逐一解決問題,最后,再讓學生把課題空白處進行擴充,把以上問題用幾句話串聯起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對學生進行讀書、說話的訓練,落實了學生邊讀邊思、讀思結合的讀書方法訓練。
課文中的還有許多的空白處,可以留與學生挖掘。如“貼對聯”一節,主要通過貼對聯表現革命者巧妙的斗爭藝術,以及特務們的無可奈何。前兩副對聯明確寫出了特務頭子猩猩的反應,而后三副對聯特務的反應留有空白,可以讓學生充分挖掘。例如這副對聯:“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橫額是“大地春回”。這副對聯借用葉紹翁描寫春景的兩句詩,實際上革命者想表達的意思是:革命的力量是阻擋不住的,重慶也馬上就要解放了。“大地春回”就是指全國解放。理解完對聯的含義,學生對猩猩的反應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一生說:“我認為猩猩看不懂這副對聯,他可能會說‘嗯,這副對聯寫得真美啊!’”。另一位學生也贊成猩猩看不懂,可能會說:“什么?這里還有紅杏?我怎么沒看見!”一位學生認為猩猩似懂非懂,可能會把“一枝紅杏出墻來”理解為有人要逃走,心想:一定要加緊防范。也有人認為猩猩可能看懂了,但他不敢說(聯系時代背景),心想:還是整理好包裹,準備溜之大吉吧!
學生的種種不同的看法,都能表現出特務的無可奈何。這樣,既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
更多相關文章:
3.
5.
8.
10.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學設計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