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時間:2022-12-20 14:18:50 六年級下冊 我要投稿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傳奇、咆哮、曠野、吉祥、柔順、象征、妖魔、恐怖、一無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贊嘆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教學難點:

  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搜集關于藏戲的圖片、音樂集文字資料;搜集感興趣的其他劇種的資料。

  整體設計意圖:

  《藏戲》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的特色。文章結構清晰,語言生動傳神,富有文學色彩。教學本課,我采用先“明確學習任務,再學習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學習任務,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學習任務

  1、不同的地方不僅有不同的節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樣式,比如,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東北的二人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是藏族的傳統劇種——藏戲。(板書課題)

  2、默讀“文前提示”,看看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戲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設計意圖】

  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完成學習任務。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讀文,相機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理解“咆哮、吞噬、雄渾、開山鼻祖”等詞語。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理解詞語,更容易掌握。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默讀課文,思考:藏戲與其它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畫出相關段落。(8~20自然段)

  2、交流討論

  (1~3概括藏戲的特點;4~7開山鼻祖唐東杰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8~20介紹藏戲的特點;21總結全文。)

  【設計意圖】

  理清思路,更好地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了解藏戲的傳奇故事,感受藏戲魅力和文化內涵

  1、齊讀課文最后用一句話說:“藏戲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2、藏戲的創始人是誰?關于他又怎樣的故事呢?讀4~7自然段。

  3、交流匯報

  4、補充有關唐東杰布資料。

  5、感情朗讀,表達出藏族人民對唐東杰布的愛戴。

  【設計意圖】

  通過學習藏戲的傳奇故事,交流搜集到的有關唐東杰布的資料,了解唐東杰布,感悟藏民對他的愛戴。

  五、了解藏戲的特點,感受藏戲魅力和文化內涵

  1、藏戲的特點是什么?小組合作探討。

  ①“面具”的特點及作用。

  ②舞臺簡樸;

  ③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

  ④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

  ⑤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

  2、交流匯報

  3、交流搜集到的藏戲資料

  4、感情朗讀,感受藏戲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

  【設計意圖】

  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了解別人的觀點。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全面、深刻,使課堂學習更有效。“交流藏戲資料”可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藏戲,感受藏戲的獨特魅力。

  六、學習第一部分,感受藏戲的獨特魅力

  1、齊讀三個反問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意思,把句子改成陳述句。

  改成:①世界上沒有幾個劇種是帶著面具演出的。

  ②世界上沒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

  ③世界上沒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2、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表現出藏戲的特色、對擁有藏戲感到自豪)

  【設計意圖】

  通過朗讀,體會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情感。

  七、朗讀全文,體會寫法

  1、師生合作讀,感受藏戲特點和相呼應的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⑴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

  ⑵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臺呢?生讀:17和18自然段。

  ⑶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生讀:20自然段。

  ⑷師生合讀:21自然段。

  2、回顧全文,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從內容看,本文側重介紹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

  從表達順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

  從表達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問、象征、夸張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3、背誦喜歡的段落。

  【設計意圖】

  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八、總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九、作業

  模仿本課的寫法,寫一寫其它劇種的形成及特色。

  【設計意圖】

  讓學生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板書設計:

  藏戲

  怎樣形成:唐東杰布

  獨特魅力:面具(人物不同面具不同運用象征、夸張)

  背景劇情固定程式

  唱腔、動作豐富多彩,不一而足一出戲演三五天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⒈讓學生了解兩首詞的-要內容。

  ⒉能有感情地朗讀者兩首詞。

  情感態度:

  ⒈體會到由于詞人所處的時代、經歷的遭遇、當時的心境等等不同,詞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⒉感悟兩位作者在詞中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過程方法:

  通過對比閱讀,體會毛澤東和陸游在詞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詞的-要內容,并通過對比閱讀,體會毛澤東和陸游在詞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感悟兩位作者在詞中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毛澤東寫的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板書)

  介紹毛澤東創作詞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澤東在廣州-持中共中央會議。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際上的反華勢力也十分猖獗,我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詠:這里有贊美的意思。

  〖揭示課題,很干脆。解題也利落。“詠”,是古詩詞的一種題材,不都是贊美的意思。〗

  二、讀一讀

  1、初讀感知:

  (1)讀著這首詞,你有什么感覺?你感到是振奮激動,還是哀愁無奈?從詞中你聽到是哀嘆還是笑聲?你從中看到的生機熱烈,還是衰敗冷清?(要求用這樣的句式回答:“讀著這首詞,我感覺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聽到……”)

  (2)齊讀:要求讀正確、流利。

  2、精讀感悟

  (1)再讀詞文,理解下面的內容。

  問題:①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1、2兩句詞的意思。

  明確:嚴寒的冬天,漫天飛雪。但是,在毛澤東的眼里,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懸崖百丈冰”,是什么意思?“花枝俏”,是什么意思?學生交流后,板書:“花枝俏”。“俏”,是什么意思?梅花開得怎么樣?請你用恰當的詞語,形容梅花的“俏麗”。

  ③梅花,在寒冷的冬天開放。但是等到山花爛漫的春天來了,她卻怎么樣了?想象“山花爛漫”的情景。梅花在“叢中笑”,又是怎樣的情景?梅花笑了,為什么?

  明確并板書:百丈冰——花枝俏——堅強、勇敢

  不爭春——只報春——無私、高尚

  山花開——叢中笑——豪邁、謙虛

  3、賞析方法歸納

  一首好的詩詞就是一曲曼妙的音樂,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評,細細去欣賞,下面我給大家提供一個平臺,讓大家七嘴八舌評詩詞,可以從個別的字上,也可以從某個句子上,也可以從整首詞上去賞析。

  三、學習詞的內容

  1、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歌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

  間,不信請看這一句:“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讀著這句話,你腦海里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提示:冰天雪地、懸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風陣陣、大雪紛飛,梅花傲霜斗雪,綻放枝頭……

  2、“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們報告著春天的信息,

  如她是怎么向人們報告的呢?春天終于來了,這時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的畫面呢?

  提示:百花盛開、異彩紛呈、滿山遍野、萬紫千紅

  3、這時梅花的心情怎樣?這是一種怎樣的笑?

  提示:她和百花在一起,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想一想

  1、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介紹陸游的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官職。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游。作品里那在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默默地經受著風雨的打擊,正是陸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寫照。既有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傷感,也表現了受到挫折而不屈節的品質。

  2、請大家想一想,陸游詞中所寫的梅花是怎么樣的?

  明確:“獨自愁”“香如故”

  3、引導比較。想一想,毛澤東在詞中所贊美的“梅花”與陸游詞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樣?

  明確:在陸游的詞中,梅花在“獨自愁”“香如故”,而毛澤東詞中是“花技俏”。

  4、同學們,毛澤東是在讀了陸游的詞,才寫“卜算子詠梅”這首詞的。毛澤東在自己詞的前面,有一句說明的話: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學生說說“反其意”的意思。

  〖讓學生進行比較性閱讀后,再討論“反其意”的意思,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歸納,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

  5、大家來談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導學生體會陸詞很悲傷、壓抑,而毛詞卻充滿樂觀、積極的態度。不必比較兩首詞的高下。)

  五、小結:

  毛澤東和陸游寫的詞,都是“詠梅”。但是由于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對梅花的認識也不一樣。可知,不同時代,人們賦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質,但不變的是人們梅花的喜愛和對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開放。讓我們在這段激昂歡快的樂曲聲中再次朗讀毛詞《卜算子·詠梅》

  六、布置作業:

  背誦并默寫

  七、板書設計:

  百丈冰——花枝俏——堅強、勇敢

  毛詞不爭春——只報春——無私、高尚樂觀、積極

  山花開——叢中笑——豪邁、謙虛

  陸詞“獨自愁”悲傷、壓抑

  “香如故”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等詞語。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了什么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

  教學難點

  領悟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豐子愷先生的相關資料。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學們的說法各一,我們今天來讀讀課文《手指》,看作者寫了什么。板題:手指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板書填空題,讓學生尋找出答案。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匯報交流,體會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指出每根手指的長處和短處:

  (1)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2)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

  (3)中指: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并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4)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秀麗可愛,在絲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四、品讀課文,體會寫法。

  1、指生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體,同人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3、小組內分角色扮演五個手指:把全班分成六個小組,其中五個分別演五根手指,展開《五指爭功》的辯論,每組重點說自己的好處,批評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組當裁判組,最后說說其中蘊含的道理。

  4、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

  板書設計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 不窈窕,工作復雜 根根團結有力量

  中指: 養尊處優,工作略為扶襯

  無名指和小指:秀麗可愛,能力薄弱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1、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座無虛席、驚羨、歉疚、驚心動魄、陶醉”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體會蘊含的哲理,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

  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得成功的道理。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內容,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耐人尋味的語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演示文稿。搜集關于面對失敗勇敢堅強的故事。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給學生推薦趙麗宏的作品《三峽船夫曲》《雨中》《學步》《雨中的鴿子》等。

  2.搜集并閱讀其他面對失敗,勇敢堅強戰而勝之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雜技表演嗎?談談你的感受。

  是的,雜技是一項很復雜的表演,有時一個節目經過幾年的訓練,可以說是臺上3分鐘,臺下十年功。但是你想過沒有,當一個雜技演員在表演時兩次出現了失誤,他還有信心表演下去嗎?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頂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許你會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來。(板:頂碗少年)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聽讀,糾正字音后練習讀熟。

  3.默讀課文分段,看看課文是分幾部分寫的,每部分寫了什么內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寫頂碗少年不怕兩次失敗,第三次終于穩住了頭頂的那一疊瓷碗,贏得了所有觀眾的熱烈掌聲。第二部分:8自然段寫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三、自學感悟,理解課文

  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小組自學討論

  1.默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一摞金邊紅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每一次的出現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達的含義。

  四、匯報交流,朗讀體會

  1.指名交流討論結果。

  2.結合匯報讓學生朗讀相應的部分,朗讀第一部分讓學生充分地在讀中去體會少年的心理變化及觀眾的心情。

  3.白發老者會對少年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發散思維。

  4.反復讀,反復品味“在以后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從文中的省略號你讀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讀全文

  五、暢談感受,明確哲理

  學習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總結: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遇到失敗的考驗,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勝利者。在山窮水盡和絕境里,如果我們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再搏一下,可能會迎來溫暖的春風;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會到達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頂的山腳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會登上世界最高峰……課文學完了,但是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并積累“奇葩、安然無恙、和睦”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

  3、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的特點。

  難點:學習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三、教學準備:

  關于各地民居的課件。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初識民居

  1、出示CAI課件,說說你認識哪些民居。

  2、教師介紹:今天王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份小小的禮物,那就是一段介紹各地民居的圖片。民居是人們對民間居住建筑物的習慣稱呼,作為住房使用。我國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用自己勤勞智慧的雙手,在與改造大自然的漫長歲月中創造出來的。由于我國幅員廣闊,各地區自然地理條件不同,56個民族風格與傳統各異,使我國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創造性。今天我們就認識其中兩個。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走進文中介紹的傣家竹樓和客家民居中去,看一看兩個地方的民居能讓我們感受到些什么?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樓各有什么特點?

  三、自主研讀,合作梳理

  師:剛才我們交流了這兩個地方的民居給我們留下的初步印象。可以說是零零碎碎的,現在王老師要把大家分成六個小組,如果在相應的時間里面,你們完成了一個民居的介紹,可以接著學習另一個民居。每個組長手里有兩張卡,組長負責把你自己讀到的關于民居的特點讀給成員聽,組員交流討論,然后發揮你們集體的智慧,運用簡煉的語言概括出民居的特點,組長負責記錄下來。明白了嗎?

  3、默讀課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四、反饋交流,了解民居

  1、交流“客家民居”特點

  建筑成因:客家人是古代從中原繁盛的地區遷到南方偏僻、邊遠的山區,為防盜版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便建造了營壘式住宅。

  建筑材料: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黏合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筑成土樓。

  形狀結構:土樓高15米,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形成圓形,宏偉壯觀。

  文化內涵:兩三百人聚居一樓,不分貧富、貴賤,平等分房,和睦相處,勤儉持家,追求吉祥,幸福與安寧。

  2、交流“傣家竹樓”特點

  建筑成因:居住地區地處亞熱帶,氣溫高,竹樓有利于防酷暑和濕氣。

  建筑材料:竹樓由20至24根柱子支撐,樓板或竹篾隔層,屋頂用草排、木片或瓦片覆蓋。

  形狀結構:竹樓呈正方形,竹籬圍著,分上下兩層,結構簡單,十分寬敞,別致美觀。

  文化內涵: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架樓儀式如過節般熱鬧,請唱曲子,祈求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3、角色體驗,練習表達,組織學生以導游的身份為大家介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以深化了解。

  4、教師小結:傣族人民常年居住在竹樓里,樹滿寨花滿園,與自然合為一體,是多么幸福。而圓形土樓真無愧是世界民居奇葩,它們就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又同自天而降的“飛碟”,是那般宏偉壯觀。客家人平等聚居,和睦共處的淳樸民風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品讀句子,感悟方法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介紹民居特點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2、集體交流,要求結合文中語句舉例談說明方法,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1)列數字:墻厚1米,高15米

  (2)打比方:“一百至二百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

  (3)引用資料:“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

  (4)舉例子:“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

  (5)作比較:“……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六、課外拓展,遷移表達

  1、出示課前收集到的有關特色民居的圖片或資料。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說一說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七、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同學們,你們展示、介紹的這一幢幢風格各異的民居,是我們炎黃子孫上下五千年謀生存,求發展的歷史紀錄,是我國勞動人民在民居建筑藝術上不朽的智慧結晶,也是屹立在中華大地上不同民俗風情的人文景觀。

  八、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向爸媽介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板書設計: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傣家竹樓

  世界民居奇葩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現,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l、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郝副營長的美好心靈,學習他不怕犧牲的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體會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辨別美的能力。

  二、學法引導

  學過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部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難點

  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三)解決辦法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時理解和感悟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步驟

  (-)揭題,練說

  1、板書課題。

  2、練說。教師提問:①你見過什么燈?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分別用在什么地方?②這些燈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沒有這些燈,生活會是怎樣的?有了這些燈生活又變得怎樣?

  (學生聯系實際,在說的過程中已經對我漫步天安門廣場感到光明和溫暖有了具體的認識。)

  (二)理文,練說

  1、讀課文,弄清人物間的關系。

  (我與郝副營長,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目的是一個,即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

  2、讀課文,弄清火光與燈光的關系。

  (這里教師可設計幾個填空,輔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

  (1)戰斗間隙,郝副營長劃著______,借著______看一本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______。他充滿了對未來的______。

  (2)守敵的圍墻被炸開一個______,突擊連馬上______,后續部隊在黑暗里______,在這______的時刻,郝副營長劃著火柴,點燃了______,______為后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3)戰斗勝利了,現在孩子們能夠在______學習,可他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______。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導他們深入分析,使學生體會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營長對燈光充滿了無限的向往,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用點燃那本書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勝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輝的時刻。)

  3、讀課文,弄清文中三個多好啊間的關系。

  (課文三次出現多好啊!這句話,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來,標上序號,然后讀一讀上下文,找出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說這些話時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過小組交流、集體匯報的形式,幫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第一次說這話是對天安門廣場燈光的贊嘆,是引起我回憶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說這話的是郝副營長,他看了書中插圖后,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第三次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練讀

  1、指導學生讀回憶部分。

  (郝副營長的話要讀出沉思、詢問、回憶、憧憬的語氣:激戰部分要讀出猛烈、著急;戰斗結束部分,語速放慢,讀出對戰友無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讀、組內讀、齊讀等形式。)

  2、指導朗讀課文首尾段。

  (這部分總的基調是流暢,讀出對戰斗深沉的懷念。)

  3、自由感情朗讀全文。

  (學生在感情朗讀當中自然感受到當前生活的幸福,聯想到先烈的獻身精神,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簡介作者,鼓勵課外閱讀。

  2、寫出學習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業

  1、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七根火柴》、《三人行》。

  2、練筆:仿照課文的敘述形式寫篇作文,內容自選。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能了解古今語言的區別,能根據課后的注釋理解課文。

  3、能從課文中領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對文言文產生興趣,并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理解文意。能根據注釋讀懂課文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教師給學生呈現課前準備的古語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教師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學生自己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師:同學們,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總結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師: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范讀課文(能有聲有色背誦更好),也可讀兩遍。

  2、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為止。

  5、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復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后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

  3、同桌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4、“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么道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

  5、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系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四、練習背誦

  1、教師請學生自由朗讀,不會的地方小組合作解決。

  2、之后教師通過開火車,接詞等多種形式誦讀課文。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給予糾正,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所學。

  3、請同學到臺前來誦讀,并對表現好的同學給予一定形式的獎勵。

  五、課后擴展

  1、抄寫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分小組、分角色,演課本劇。

  3、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一、復習導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后,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么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盡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彩,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時間順序來有條理地寫春節,二是有詳有略)

  3、對比寫法。

  閱讀《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

  四、拓展總結,布置作業。

  1、拓展閱讀:

  閱讀春節各地的習俗。

  2、選擇和春節有關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

  3、小練筆:

  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 喜慶 團圓 祥和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一、教學要求

  ㈠知識要求:

  ⒈分析作者的寫作技巧,學習作者的抒情方法。

  ⒉用心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體會各地民居的特點。

  ㈡能力要求:

  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獨具特色的民居。

  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發表見解的能力,激發民族自豪感。

  ㈢情感態度: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獨具特色的民居,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⒈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獨具特色的民居。

  ⒉分析文章的結構特點,理解重點詞句,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

  ⒊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并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教具準備

  關于各地民居的課件,課文配樂朗誦的錄音。

  四、教學課時: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㈠.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我們五十六個民族都生活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不但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說,而且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請同學們看圖片,猜猜這些都是那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如上海石庫門,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客家民居去參觀領略一番。

  2. (板書課題:各具特色的民居)民居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人們居住的房子。

  ㈡.學習《客家民居》

  ⒈播放《客家民居》配樂朗誦的錄音。學生小聲跟讀,要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⒉自讀課文,了解并找出體現客家民居特點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⒊合作交流,感知表達特點

  ⑴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段話來寫的?

  生: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板書: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⑵客家民居“奇”在何處?

  生:用料奇特,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做黏合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

  生:造型奇特,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生:異常堅固,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經受無數次地震撼動風雨侵蝕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

  ⑶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有什么好處?

  生:列數字,通過“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層”,“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兩三百年至五六百年”這些具體數字,使人準確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點。

  生: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狀排列,生動地寫出了民居獨特的造型。

  生:舉例子,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愿望”,使文章真實可信。

  ⑷客家民居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

  生:體現了勤儉持家、和睦相處、平等互助等中華傳統文化。

  3.教師小結:圓形土樓真不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客家人團結友愛、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獨特生活方式。淳樸敦厚、和善好客、勤奮耐勞的民風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㈢拓展延伸

  你想了解自己家鄉民居的特點嗎?那就趕快用你的慧眼去尋找吧!

  第二課時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看看這些圖片,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傣家竹樓)這節課我們再去傣家竹樓參觀領略一番。

  ㈡學習《傣家竹樓》

  ⒈播放《傣家竹樓》配樂朗誦的錄音。學生更讀,要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⒉默讀課文,了解并找出體現傣家竹樓特點的中的詞語和句子。

  ⒊合作交流,感知表達特點。

  ⑴思考:傣家竹樓給你的是什么感受?

  生:傣家竹樓是緑色之家

  (板書:傣家竹樓緑色之家)

  ⑵想一想,為什么稱傣家竹樓是緑色之家?

  生:傣家村寨由一幢幢別致的竹樓組成,村邊有防護林帶,每家質量四周,都用竹籬圍著。籬內種植著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是緑色家園,

  生:去傣家做客,進門是一間寬大的堂屋,中間鋪著一大塊竹席,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⑶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有什么好處?

  生:列數字,通過“村寨多則二、三百戶,少則一二十家”,“竹樓由20至24根柱子支撐”等,這些具體的數字,使人準確地了解傣家村寨的基本特點。

  生:引用資料,“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使文章充實具體。

  ⑷傣家竹樓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習俗?

  生:體現了美觀、吉祥、平安,家道興旺,平等互助等中華傳統習俗。

  ⒋教師總結: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在云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算得上是最幸福的人。

  ㈢布置作業

  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傣家竹樓緑色之家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設計意圖

  本設計將“悟詞情,品畫意”作為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學思想。

  1、將音樂引入語文課堂,借助音樂,形象解讀《卜算子?詠梅》一詞。

  2、將繪畫引入語文課堂,借助畫面,再現梅之風姿,梅之品格。

  3、通過對比閱讀,解讀梅花的兩種形象,詩人的兩種境界。

  4、引導學生查找、搜集、拓展閱讀毛澤東其他詩詞,通過組織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促使學生積累語言,積淀情感。

  教學過程

  一、背誦導入

  我們已經讀過幾首詞了,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詞讀或背給大家聽。

  二、自-閱讀

  今天我們要學習毛澤東的一首詠梅詞。請同學們自己反復地讀讀課文,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三、交流討論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教師相機點撥,使學生對毛澤東詞中的梅花產生贊嘆之情。

  1、從“飛雪”“百丈冰”等詞可以讀出,梅花綻放于最寒冷的時節。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梅花卻不畏嚴寒,一花獨放。

  2、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可以讀出梅是報春的使者,卻不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謙遜的作風。

  3、從“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可以讀出百花盛開之時,梅花卻無比欣慰地飄落叢中,表現了梅的豁達與無私。

  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梅花以其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贊頌,讓我們再來聽一首贊頌梅花的歌曲(播放《紅梅贊》)。

  2、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來贊頌梅花吧(學生放聲練習朗讀)。

  3、邊讀邊想象畫面,有感情地讀。(引導學生根據課件呈現的音樂和畫面的變化,滿含激昂之情、贊嘆之情地誦讀,教師相機引導示范。對學生富有個性的朗讀給予鼓勵,對學生動情的朗讀給以表揚。)

  五、對比閱讀,感悟詩人的情感

  1、閱讀陸游詠梅詞,簡介創作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職位。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游。作品里風雨交加的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正是陸游受打擊后心境的寫照。)

  毛澤東在讀陸游的詠梅詞后,填詞一首,卻“反其意而用之”,表達了樂觀自信的胸懷。郭沫若在讀了毛澤東的詞后也和詞一首,寫道“曩見梅花愁,今見梅花笑”,鮮明地寫出了兩首詞中梅花的不同形象與兩位詩人的不同心境。

  2、再讀毛澤東的詠梅詞,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試著畫一畫,并給自己的畫寫上一個題目(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獨放、寒梅斗雪、一枝獨秀)。

  3、配樂欣賞畫家為毛澤東的詠梅詞所配的畫;有感情地背誦詠梅詞。

  六、拓展閱讀

  1、課外閱讀毛澤東的其他詩詞。

  2、用一周時間進行準備,然后組織一次毛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聯系上下文,結合注釋,掌握故事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體會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背誦課文,掌握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導學過程

  二次備課

  預習題綱

  1、讀準生字詞。

  2、了解孔子、孟子、列子的生平資料。

  第一課時學習《學奕》

  一、初讀課文,正確讀寫。

  1、學生試讀課文,標出難讀或不會讀的字,劃出不會停頓的句子。

  2、教師范讀課文,并重點指導:

  ①正確讀寫加點詞語:

  學奕( )鴻鵠( )弓繳( )弗若( )

  ②正確停頓下列句子:

  思/援弓繳/而射之

  二、自由練讀,讀通讀順。

  1、根據試讀,師生一起歸納朗讀文言文的要點:

  ①讀準字音;②停頓適當;③語速稍慢。

  2、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3、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4、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4、同桌互講故事內容。

  四、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兩個人各是怎樣學下棋的?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學得結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3、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系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學習《兩小兒辯日》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學奕》

  2、總結學習《學奕》的學法:

  ①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②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③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④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二、明確目標,自主學習

  1、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語速要慢,停頓適當,讀通順。

  (2)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2、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3)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1)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2)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

  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

  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

  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溫度來判斷的。

  (3)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孔子不能決也。)

  (4)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引導學生積極發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補充資料: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5)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答案示例:

  (1)兩小兒聰明可愛,善于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于爭辯。

  (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4、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學生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匆匆

  朱自清

  嘆──時光飛逝

  悔──碌碌無為

  勸──珍惜時光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新來的王老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把握文章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自主閱讀,體會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本文教學,培養學生善于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質。

  難點:寫讀后感。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六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相遇相識的老師有很多,老師給予的關心、幫助、鼓勵都是我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回憶一下,哪位老師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老師對學生的關切之情,走進第三課《新來的王老師》的學習。

  二、初讀,學習生字詞。

  打開書本P129頁,大聲的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詞語

  撇撇嘴(piě)折疊(zhé dié)自顧自搖搖頭

  齊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資質平庸差生(chà)

  ①齊讀

  ②學生點讀鞏固

  ③釋詞促解(資質平庸)

  ④運用詞語造句

  ⑤齊讀鞏固

  三、再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大家仔細認真的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寫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師在第一節語文課上,提問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學后王老師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鼓勵蔡林好好學習的事】

  四、精讀,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讀蔡林

  1、出示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導學生感悟“這是一個的學生”。

  ①學生舉手回答②齊讀③理解加著重號的詞語

  ④想一想“這是一個的學生”

  ⑤有感情的齊讀

  2、導讀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個怎樣的孩子。

  ①分角色來模擬對話。

  ②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語句,說說原來的蔡林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讀讀句子

  (二)解讀王老師

  1、談話:蔡琳如此大的轉變,都要歸功于誰?

  2、面對蔡琳,王老師都做了些什么呢?

  再次走進3--14自然段,請大家速讀,找出相關語句,從中你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而老師?

  這是一個的老師。

  學生根據相關語句進行匯報,教師相機引導。

  3、出示差生檔案

  ①齊讀差生檔案

  ②此時無聲勝有聲,王老師是通過差生檔案想告訴蔡林什么?

  ③蔡林讀懂王老師的信了嗎?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師的鼓勵下找回了自信。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的老師?根據回答,板書。

  五、拓展延伸

  六年的小學生活即將結束,一定有很多老師給過我們支持、幫助與鼓勵。在即將離開恩師的時刻,我們最想對他們說些什么?拿起筆,寫下你內心最真摯的話語。

  老師,我想對您說

  六、總結

  親愛的同學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小小的鼓勵,往往能給人無窮的力量。六年的學習生活里,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些關心和幫助我們的老師吧。因為有老師的循循善誘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所以我們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來。努力學習吧,用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七、布置作業。

  將課堂上交流的資料整理成文章。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騷擾、偏僻、魅力、清風徐來、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宏偉壯觀、別致美觀、蜂擁而至、安然無恙、崇山峻嶺”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的特點,學習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教學準備:

  關于各地民居的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整體設計意圖: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本單元的略讀課文。主要介紹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文章運用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的描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教學本課采用“明確目的,提出問題,默讀、探究,交流匯報,仿寫練筆”的方法,放手讓學生用所學的閱讀知識獨立閱讀、思考,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的

  1、藏戲雖然簡樸,卻有著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戲劇一樣,許多地方的民居也是特色鮮明。今天我們學習課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板書課題)

  2、閱讀文前的“連接語”,看看給我們提出了什么學習要求。

  (學習要求:默讀課文,說說客家民居、傣家竹樓各有什么特點,課文用了哪些方法開說明這些特點的。)

  【設計意圖】

  有目的地學習,使學生學習有了方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環節中主動地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探索,更容易讓學生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準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有著怎樣的特點,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在書上標記一下。

  2、出示詞語認讀:

  奇葩騷擾夯筑竹篾閩西南粵東北樹滿寨,花滿園布局均勻風雨侵蝕安然無恙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清風徐來蜂擁而來家道興旺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子孫讀與耕多起竹樓,傍水而居【設計意圖】

  學習生字、新詞,唯讀通順句子,理解課文內容作好鋪墊。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客家民居:圓形圍屋或土樓,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樓:呈正方形,防熱、防潮,簡單、別致,是綠色的世界。)

  【設計意圖】

  訓練學生整體把握內容的能力。

  四、自主研讀,小組合作梳理。

  1.將全班同學分為甲、乙兩大組,分別研讀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研讀要求如下:

  ①研究內容:

  從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狀結構、文化內涵幾方面思考,客家民居為什么被譽為“世界民居的奇葩”?

  從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狀結構、文化內涵幾方面思考,傣家竹樓與眾不同之處在哪?

  ②研讀方法:

  先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讀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劃主要詞句、標感受、列提綱等方法。

  2.四人一小組交流整理結果,推選代表準備介紹客家、傣家民居。

  【設計意圖】

  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認真思考,充分表達自己閱讀的感受、認真聆聽同伴的見解,使學生全面、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理解能力。

  五、集體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點。

  ①由甲組代表介紹“客家民居”的特點,其他組員補充。

  ②乙組成員針對甲組介紹情況質疑,甲組成員答疑。

  2.交流“傣家竹樓”特點。

  ①由乙組組代表介紹“客家民居”的特點,其他組員補充。

  ②甲組成員針對乙組介紹情況質疑,乙組成員答疑。

  3.總結: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在云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們常年居住在“竹”樓里,幢幢造型獨特,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樓,飄浮在裊裊炊煙和潺潺流水的畫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織成的綠色帷幕中。斑斕多姿的傣族寨子,隨著天地間的長風流水,與自然和為一體。而圓形土樓真無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來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飛碟”。土樓格局的恢宏,令人為之肅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傳,朝夕相處,團結友愛,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淳樸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勞的民風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表達的能力。

  六、體會說明方法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介紹民居特點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2、集體交流,要求:結合文中語句舉例談說明方法,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主要的說明方法列舉如下:

  ①列數字:“……夯筑起墻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具體可感)

  ②打比方:“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形象直觀)

  ③引用資料:“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實具體)

  ④舉例子:“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愿望”(真實可信)

  3、把自己喜歡的語句摘抄下來。

  【設計意圖】

  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七、作業布置

  模仿本文的寫法,介紹一處你熟悉的地方民居。

  【設計意圖】

  這是一種學習實踐活動。運用所學表達方法、積累的詞語模仿寫作,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板書設計:

  各具特色的民居

  民居名稱客家民居傣家竹樓蒙古包…

  建造環境崇山峻嶺中竹林中————

  建筑成因防范盜匪騷擾防熱、防濕————

  形狀結構圓形圍屋或土樓呈正方形————

  建筑材料石灰糯米飯竹篾茅草木板————

  雞蛋清竹片木條

  文化內涵和睦相處勤儉持家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后注釋聯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

  ⑴誰學下棋?

  ⑵怎么學下棋?

  ⑶學得結果怎么樣?

  ⑷《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學習目標

  1.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生字所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4.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關注小女孩的命運。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的效果。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五次擦燃火柴的課件;樂曲《天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的大年夜是怎樣過的?(學生暢所欲言)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筆下,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卻有家難歸,在寒冷的街頭賣火柴。小女孩有著怎樣的命運,在這個大年夜發生怎樣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那個風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簡單地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先敘述大年夜,天下著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著,小女孩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最后講小女孩被凍死了。)

  3.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

  三、創設情境,喚起對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們就靜下心來,仔細地品讀課文,試著走進作者和小女孩的心靈世界。認真聽老師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說一說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小女孩目前的處境是怎樣的,在文中空白處寫一寫。

  3.結合具體的語句匯報

  (非常寒冷;非常饑餓-—光著頭赤著腳;只好赤著腳走路,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獨-—另一只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分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

  4.找生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請同學結合自己的感受來評價,并提建議。再自由讀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憐。

  5.指名配樂朗讀。(播放《天鵝》。)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現在最需要什么?(溫暖、食物、疼愛等)可是,她又冷又餓,有家又不敢回,除了舊圍裙里的火柴,一無所有。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序號: 時間: 課型:

  一、深入品讀,感受女孩的悲慘命運

  1.自由輕聲讀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畫下來,并寫一寫自己的感覺。

  2.以匯報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運的悲慘。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現實生活的殘酷:小女孩特別寒冷,渴望溫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爐;特別饑餓,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鵝;現實中孤獨,渴望親人的疼愛,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現實與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襯托出了現實的悲涼,讓人越發感覺到女孩命運的悲慘。

  3.選擇讓你感動的段落,有感情地讀給小組同學聽。

  二、圍繞中心,提出疑問

  1.在別人幸福地歡度新年的時候,女孩卻悄無聲息地凍死在街頭。讓我們讀讀課文的最后兩部分,提出問題。

  2.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學生可能質疑:多么美麗的東西指什么東西?為什么會看到?怎樣看到的?

  兩個“幸福”是什么含義,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2-02

六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03-04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匆匆》03-25

六年級下冊的語文優秀教案03-25

六年級下冊語文經典教案范文03-31

六年級下冊語文窮人教案04-01

六年級語文下冊《養花》教案04-01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4-01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3-11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教案07-2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在人网站天堂 | 中文AV高清不卡在线 | 色综合天天综合精品网国产在线 |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欧美日本久久综合网站点击 | 午夜福利一区美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