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三年級上《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16 15:03:12 三年級上冊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三年級上《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玩出了名堂》是朱長超寫的一篇文章,講述了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事跡。本文收錄在人教社三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中。不妨看看人教版三年級上《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上《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說: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閑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奇想,把兩片放大鏡片放 一起有了驚人的發現,隨后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 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三、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四、教學過程:

  1.如有條件,課前可以讓學生了解有關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2.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注意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可以學生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其中“調”“待”是多音字,在課文中分別讀tiao、 dai;還可以讀diao。(調動)dai(等待)。注意引導學生區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與“常”、“鏡”與“境”、“訪”與“坊”;“拜”的 右邊是四橫,“具”的里面是三橫,不要少寫一橫。有些字,可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寫好,如“閑” 與“閱”,“腿” 與“隨”

  3.課文題目是《玩出了名堂》,可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的體會,如能說出在玩中的發現更好。即從玩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4.課文篇幅不長,語言平實,可放手讓學生自讀。讀的方式要多樣,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內容。在理解中注意以下幾處:

  (1)課文開頭帶有議論色彩,并且是課文的總括。要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玩耍與發明創造是有聯系的。

  (2)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五個自然段,段段寫了“玩”,“名堂”在課文里的意思就是發明與創造。因此,在教學中,要時時把 “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要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為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問題。教學時,教師可以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讓學生思 考,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從三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 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微生物。

  (3)課文中對小人國、居民、玩具三個詞語加了引號,這是對微觀世界和微生物的擬人說法和對顯微鏡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號,不僅起到強調的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5.引導學生從故事中受到的啟發是教學的重點之一。可以聯系以前學過的課文,開拓學生的思路。課文雖然講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實質是講觀察、 好奇心和求知欲,它們是科學創造和發明的出發點和原動力。如富蘭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開雷電之謎的。還有愛迪生,他小時候常常對人類的各種奇異的創造驚 喜萬狀。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鐘表偷出來,一件件拆開,然后再裝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學生會對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學時可引導學生交流交流。

  6.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啟發和收獲,要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要鼓勵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但要注意這是小練筆,不能拔高要求。

  7.引導學生讀課后資料袋的內容,了解微生物的一些常識。還可以交流一下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微生物的資料及從一些生活小事中受到啟發而有所發明創造的故事。

  五、參考資料:

  列文虎克:(1632—1723)荷蘭生物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在早年,學會了磨制玻璃透鏡的技術,制成簡單的顯微鏡。1675年發現了原生動物,1683年又發現了細菌,對動植物的顯微構造也有所觀察。

  顯微鏡的發展:人類很早以前就有探索微觀世界奧秘的要求,但是苦于沒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1675年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用顯微鏡發現了十分微 小的原生動物和紅血球,甚至用顯微鏡研究動物的受精作用。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鏡片的技藝,制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顯微鏡。

  以后 幾百年來,人們一直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微觀和探索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但是由于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只能達到光波的半波長左右,這樣人類的探索受到了限制。

  進人 20世紀,光電子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933年德國人制成了第一臺電子顯微鏡后,幾十年來,又有許多新型的顯微鏡問世,比如,掃描隧道顯微鏡 (STM)就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現代儀器。

【三年級上《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04-09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10-28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模板04-24

《玩出了名堂》優質教學設計11-25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04-24

關于《玩出了名堂》的教學設計范文04-07

《玩出了名堂》優質教學設計與反思05-16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模板05-03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05-0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另类在线一区 | 一区二区国产欧美日韩 |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址 | 午夜福利福利视频网 |